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镇海炼化股份公司化肥厂合成氨装置,通过挖潜改造,工艺上进行优化操作,提高了流化氢废气处理量,使硫磺装置开工率和回收率分别达到99.7%和99.0%;使合成氨装置H:S废气全部回收,消除了装置区H2S恶臭,年增产硫磺2503t,取得了明显的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2.
德国KHD公司开发成功废塑料分类回收技术,是利用废塑料垃圾的比重差进行离心分离。分离精度聚烯烃99.9%,聚苯乙烯99.6%,能高纯度地回收各类塑料,并将聚统乙烯分离出来。日本连原公司引进KHD公司技术,开发成功将清洗、分离、脱水三工序在同一台装置内完成的回收系统。德国塑料离心分离技术@洪蔚  相似文献   

3.
2005年12月26日,广州石化炼油改扩建工程硫磺回收联合装置建成中交。该装置年制硫能力达到140kt,是目前国内处理能力最大的硫磺回收环保装置。该项目计划投资3.57亿元,计划在2006年3月1日正式投产。该装置投产后可以确保广州石化炼油改扩建后增产不增污,能满足国家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及广东省地方大气污染物限制标准的要求,SO2排放浓度小于850mg/m^3,硫回收率达到99.8%以上。  相似文献   

4.
昆钢滇中铁合金厂6000KVA电炉烟尘治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昆钢滇中铁合金厂6000KVA电炉采用干法袋式除尘工艺处理烟气,通过改变滤袋材质、控制在线过滤风速、延长清灰静止沉降时间等措施,使整套装置除尘效率达到99.5%。  相似文献   

5.
淮海 《环境科学》1992,(5):45-45
这是一种用以消除危险有机化合物的最新方法。来自洛斯阿拉莫斯国家实验室、佛罗里达国际大学和迈阿密大学的研究人员已发现,他们能消除99%以上的很多危险化学品和多达85%的难处理物质,例如酚。在这一方法过程中,一台加速器释放100毫微秒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炼油装置挥发性有机化合物无组织排放泄漏损失评估方法,研究开发了一套石化装置密封点泄漏管理软件和泄漏风险管理系统,并对泄漏损失评估和泄漏风险分级在石化企业进行实际应用。结果表明,炼油装置泄漏损失评估与风险分级能够指导石化企业的密封设备管理,减少炼油加工损失和挥发性有机化合物排放,增加企业效益;石化装置密封点泄漏管理软件和泄漏风险管理系统在石化企业设备密封点管理方面应用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7.
有机化合物的逸度模型与数据管理系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将Mackay提出的逸度模型与有机化合物的物理化学性质及环境归宿参数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建立了有机化合物的物理化学性质参数与环境归宿预测的计算机管理系统(FMDMS),该系统是一用户界面友好、应答式的计算机软件,收录了216种常见有机化合物的物理化学性质与环境归宿参数,查阅方便;可利用系统的增加功能,很容易追加未收录或新化合物的参数;可对有机化合物在水、土壤、大气、底泥、生物和悬浮物中的分布给出定量的预测.该系统为环境管理部门对有机化合物(特别是新合成的化合物)进行有效管理提供了一新的手段。  相似文献   

8.
应用定量结构-性质相关法预测有机物的亨利常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建立了预测有机物亨利常数的定量结构-性质相关方程,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此方程可以解释206种有机物98%的实验数据变异,标准偏差为0.25个对数单位,应用该方程能很好地预测许多有机化合物的亨利常数值。  相似文献   

9.
污水输送、提升、处理过程中散发的恶臭一直是空气污染投诉热点之一。生物技术在处理此类恶臭污染时应用生物的生化特性来吸附,降解污染物。无二次污染。文章以自行研发的一套用于处理某污水处理厂生化水解池排放的臭气的生物过滤池装置为研究对象,经过调试后,在排放浓度为HzS〈7.0mg/m^3,NH3〈90.0mg/m^3情况下,其去除率分别达到90%和99%左右。通过试验,研究了臭气排放规律,处理效率与运行时间.进气浓度.填料含水率.温度等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VOC回收方法     
利用挥发性有机化合物 (VOC)分离膜的方法 ,能将汽油和溶剂等污染源排放的从百分之几到百分之几十体积高浓度的挥发性有机化合物 (VOC)的蒸气以液体的形式回收。回收方法有常压法和加压法两种。(1)常压法 在过滤器中除去被处理气体的烟雾和粉尘后 ,用分离膜把挥发性有机化合物 (VOC)分离出来。透过分离膜高浓度的挥发性有机化合物 (VOC)的蒸气 ,用真空泵送入回收塔 ,以液体状态回收。未回收的挥发性有机化合物 (VOC)的蒸气和空气一起在过滤器上部重新循环 ,进行再处理。常压法虽比加压法回收能力稍稍差一点 ,但能完全满足日本规定值…  相似文献   

11.
针对银铜复合废料回收的必要性,及国内外对银铜复合废料分离回收现状,实验研究了一套完整的银铜分离回收工艺,该工艺具有高效、简便、低成本、少污染等优点,铜回收率达99.7%,银回收率大于99.9%,回收铜、银的纯度高于99.9%。  相似文献   

12.
介绍污水汽提(一)装置原料污水罐罐顶臭气源的情况,臭气治理方法的选择,降膜吸收工艺技术的反应机理、工艺流程及该装置应用此项技术的治理效果。讨论了恶臭气体流量、浓度的变化对处理过程的影响,吸收剂的循环量对吸收效果的影响,温度对恶臭气体流量和浓度的影响,分析了触变型催化氧化的情况。采用降膜吸收工艺技术后,该装置对H2S、NH3及甲硫醇、乙硫醚等非常恶臭的气体去除率分别为99.98%、96%、96%和96%。  相似文献   

13.
挥发性有机化合物 (VOC)和氮氧化物 (NOX)虽然都是光化学氧化剂的基因物质 ,但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的浓度比氮氧化物 (NOX)的浓度和光化学氧化剂的浓度相关性强。欧共体 (EC)通过与各国协调以后 ,对不同产业排放挥发性有机化合物 (VOC)的浓度总量进行了规定。在以汽油为主排放有机化合物 (VOC)浓度的规定值为35 g/m3,回收率 (AIR)为 95 % ,其中德国要求排放有机化合物 (VOC)的浓度和回收率 (AIR)分别为 0 .1 5 g/m3和 99.99%。像斯洛文尼亚和波兰这样的东欧诸国还都设置了挥发性有机化合物 (VOC)的回收装置。日本在大城市和…  相似文献   

14.
根据分子连接性指数估算极性有机化合物的吸附系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研究了分子连接性指数与极性有机化合物吸附系数(以有机碳计)的关系.通过对建模组中211种极性化合物分子连接性指数与logKOC进行回归分析,发现仅根据分子连接性指数不能准确地计算其KOC值.当在模型中引入极性校正因子后,计算的准确度明显提高.据此建立了估算极性有机化合物KOC的定量模型.对所研究的231种极性化合物,平均估算误差为031个对数单位,45%的估算误差在02个对数单位之内.  相似文献   

15.
高效染料脱色菌的分离鉴定及其脱色特性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从印染废水的处理装置中分离到多株脱色菌,其中一株高效脱色菌经鉴定为腐败希瓦氏菌(Shewanella putrefaciens)。该菌株在合适条件下能有效地去除印染生产上常用的多种染料,在6h内对活性艳红染料的去除率可达到99%-100%,实验还对充氧,温度及共代谢碳源等诸因子对该菌脱色能力的影响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6.
由英国利兹大学AlastairC.Lewis等人和澳大利亚维多利亚皇家墨尔本技术学院的合作者使用“全面”气相色谱分析在墨尔本的城市空气样品,结果已发表在[Nature,405,778(2000)].作者使用他们的“全面”气相色谱有两个不饲性质的色谱柱,能分离550个以上化合物.其中许多化合物合6个以上碳原子,只能用“全面”色谱分离,它们通常隐藏在常规单柱色谱分析的基线中.结果表明,常规色谱低估了大气中的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的总浓度.单柱法认为C2-C6化合物占总碳量的60%,C6-C14…  相似文献   

17.
对山东省小清河流域的地表水、地下水、底泥、土壤、农作物等进行了有机化合物的系统分析,检出有机化合物13类93种。对其毒性效应以及在环境中的扩散,迁移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18.
超声光催化降解苯胺及其衍生物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以苯胺及其衍生物为研究对象,探讨了不同有机化合物结构对超声光催化降解的影响,进一步开拓了基于超声波与TiO2光催化联合催化降解有机废水的新型深度氧化处理新技术.超声光催化技术.实验结果表明,尽管超声光催化反应对苯胺及其衍生物的降解协同效应并不是很显著,但是超声光催化反应对苯胺及其衍生物却具有较好的降解率,而且不同有机化合物结构对超声光催化反应有着较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对亚甲基蓝分光光度法测水中硫化物的预处理装置进行改进,改进后的装置操作较为简便,回收率达92%—99%。  相似文献   

20.
锦化VCM装置,采用了先进的DCS控制系统,除能承担常规控制功能外,还可以执行报警、自诊断和状态显示等,且有快速采样和高精度换远算等功能,能使被控变量的偏差最小,从而达到过程的平稳操作,出现异常情况能及时警报,并通过自动联锁保护系统安全停车。主要用于:1.处理危险性物料的装置(不具备安全报警和自动停车联锁系统);2.用于设备超压时的泄压系统(安装了151个安全阀、75个防爆片,所有可燃气体放空管均设置了阻火器);3.所有机泵(一般采用双面机械密封等措施);4.可能有泄漏可燃气体的部位(设置了3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