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在回顾以往用经济方法和物理方法评估资源质的基础上,提出了用有效能评估自然资源质的新概念。  相似文献   

2.
围绕如何发挥价值规律作用推动自然资源合理配置的问题,构建了从价值理论到评估方法到价值实现过程的分析思路。剖析了环境和自然资源价值本质和价值形成机制的特殊性,并以价值评估问题为重点,分析各种价值度量方法所揭示的价值内容、对价值实现的支持和局限,最后从政府决策的角度讨论了通过价值评估将环境和自然资源价值纳入经济过程的动力机制。认为:自然资源价值本质和内涵的独特性,决定了价值评估和实现过程的特殊性。人类能否将环境价值完整地表达出来,受到评价方法和人类对效用和稀缺性等认知能力的局限,尽管每一种价值评价方法所揭示的价值内涵是有所差异的,但到目前为止,这些方法仍是评价环境及自然资源价值的最佳可得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国家自主贡献(NDC)是《巴黎协定》最核心的制度。2018年达成的《巴黎协定》实施细则,形成了国家自主贡献的特征、信息和核算导则,对各方履约提出了新要求。研究这一国际规则,对中国有效履约和引领全球气候治理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首先基于作者参与联合国气候变化谈判的过程,对《巴黎协定》国家自主贡献信息、核算规则进行了阐释,然后采用案例分析法,选取10个典型缔约方前期通报的国家自主贡献作为研究案例开展履约效果评估。结果显示,按照新规则,案例缔约方国家自主贡献信息的完整性和透明度都有待提高,其中,在对贡献的核算方法学和假设、贡献公平性的阐释等方面的履约效果普遍较差。发达国家履约效果普遍优于发展中国家。发达国家报告的信息类别相对全面,符合导则要求的程度较高,但也存在对公平性的阐释等方面不满足导则规定的情况。发展中国家报告的信息缺失相对较多,包括基准年信息、贡献核算方法学和假设、对贡献公平性的阐释等。本研究表明,国家自主贡献实施细则将对中国履约提出更高的要求。在国际工作方面,建议增强国际谈判与国内履约工作的对接与协作,加强关于国家自主贡献实施的国际交流合作,为后续国家自主贡献导则更新谈判做好准备;国内工作方面,建议强化中国后续国家自主贡献通报方案的研究支撑,组建机制化的专家咨询委员会和编写组,为根据信息导则提供信息做好准备。  相似文献   

4.
建筑部门的低碳发展已成为推进我国低碳经济至关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因此正确客观地评价建筑的低碳水平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以2010年上海世博会中国馆为研究对象,采用碳排放情景分析法,针对中国馆的基准建筑与实际建筑,计算其世博结束后正常运行条件下的碳排放水平,评估中国馆实际建筑的碳减排效益。使用建筑能耗模拟软件DesignBuilder对建筑全年能源消耗水平进行了模拟,并通过相应能源品种的碳排放因子分别计算了实际建筑和基准建筑的碳排放水平;同时应用全生命周期方法(LCA)分析了中国馆实际建筑应用太阳能光伏、LED照明技术相比于基准建筑所带来的减排效益。结果表明:世博结束后正常运行条件下,中国馆实际建筑年碳排放量为18 969 t CO2e,基准建筑年碳排放量为25 770 t CO2e,因此,相比基准建筑,中国馆实际建筑一年减排6 801 t CO2e,年碳减排率为26.4%;减排效益主要由节能设计及绿色技术贡献,分别占96.3%和3.7%。本文通过综合评估中国馆的碳减排效益,以期为我国公共建筑低碳工作的开展进行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5.
规划评估是确保区域规划有效实施的必要环节,实施结果评估是区域规划实施评估中不可回避的重要一环,对区域规划的有效推进无疑具有现实意义,但是相关研究却极为不足。从区域规划的特征对结果评估的影响出发,试图以完成规划战略意图作为实施结果评估标准为切入点,以《江苏省沿江开发总体规划》为例,构建区域规划实施结果评估的指标体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发现,规划在引导产业定位与布局、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从而提高了区域竞争力、减小了区域内部差异,总体实施结果良好。但在资源集约利用与生态保护方面却作用较弱,较弱的规划协调利益冲突能力以及实施保障机制是影响规划作用发挥的重要因素。最后,分析了结果评估的局限性并指出下一步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6.
国内外学术界对森林生物多样性价值评估进行了广泛的研究,这有利于准确核算自然资源环境价值,也有利于更好地保护自然资源环境。结合生物多样性评估的最新研究进展,对生物多样性定义及组成、生物多样性价值的定义及评估方法进行简单阐述。文章对研究成果进行总结并提出问题,森林生物多样性是极其复杂的巨系统,依靠当前国际通行研究方法及研究深度还远不能笼统的对其价值做出科学评估,还需做出巨大的调查和研究工作,以文献研究得出价值评估结论有一定局限性,但可为此类评估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7.
自然资源二元价值论及其稀缺价格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提出了自然资源二元价值论,即认为自然资源物质无价值,自然资源资本具有虚假的社会价值,并据此提出了自然资源稀缺价格理论,同时对现行自然资源价格评估方法作了分析,认为影子价格法是目前最适合的自然资源价格评估方法。  相似文献   

8.
美国联邦环保局于2014年6月18号发布了《清洁发电计划》,以期通过各州的减排行动促成清洁发电。美国发布《清洁发电计划》的法律依据是《清洁空气法案》,该法案第111条(d)建立了美国联邦环保局和各州之间的伙伴关系。据此,美国联邦环保局可以设定减排目标,各州则通过创建与联邦环保局指导原则一致的计划,实现美国联邦环保局的目标。每个州可以根据其特定州情以及政策目标来设计具体方案以实现目标。由于美国特殊的宪政体制,美国地方政府在处理环境问题时有着较大的权力,也具有较强的政策设计能力。  相似文献   

9.
运用Hedonic法评估自然资源的经济价值是近期国外研究的热点之一。近年来,国内基于Hedonic法的自然资源外部性评估的研究也相继出现且多采用标准最小二乘法回归。本文收集513个上海市中心城区二手房房价及其特征数据,采用空间自回归的Hedonic法评估城市开放空间的经济价值,结果显示:1城市开放空间对二手房房价的影响是显著的,其中城市绿地的外部性在房价呈现显著的正相关,河流的外部性对房价的影响是非线性的;2空间干扰的存在会造成标准最小二乘法回归的标准回归模型评估有偏差,对于存在空间自相关的研究数据,应选用合适的空间自回归模型进行评估。研究结果为淡水生态系统的恢复和城市绿地的规划提供新的方向,为城市开放空间管理和决策修订给予政策指导。  相似文献   

10.
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的实施需要配套规章支持。美国内政部(DOI)制定的自然资源损害评估规章,确立了由受托人组织实施、依规划、分阶段的自然资源损害评估程序。其通过"预评估"筛选、过滤不当案件,在正式评估中严格区别"损伤"与"损害"并进行合理转化,为后续生态修复的实施提供了良好基础。DOI规章的成功经验在于:第一,内容具体、明确,衔接立法,高规格,确保可操作性;第二,强调公众参与,鼓励多方合作,动态灵活调整,确保公信力;第三,区别事实与价值,转化科学与法律,分阶段、分步骤处理,确保制度理性;第四,范围限缩,层层过滤,注重实施基础,强调成本收益,确保可实施性;第五,坚持回复导向,着眼"服务"恢复,强调同等补偿,确保环境实效。我国生态损害赔偿立法较为粗略,配套制度不足,应从以下方面完善:第一,完善评估细则,概念术语与相关立法保持统一,提高可操作性;第二,明确鉴定评估规则的司法适用效力;第三,区分科学"损伤"与法律"损害",避免损害类型"全覆盖";第四,修订细化《总纲》,明确实际修复成本方法优先,经济价值方法补充,确保可实施性;第五,优先实施修复责任,金钱赔偿后位补充,确保修复实效。  相似文献   

11.
本文提出了所有自然资源都可以用■度量的观点,给出了评价自然资源消耗的生态价值系数表达式,借助它可以优化自然资源的利用。  相似文献   

12.
进入21世纪,能源安全和环境问题已成为全球化的问题。改善能源结构、发展可再生能源,已经成为我国能源建设的主要任务。潮汐能作为清洁的可再生能源,除了替代传统不可再生能源,还具有减少污染损害和温室气体排放的环境收益。因此,本文针对潮汐电站的环境收益,以拟建乳山口4万kW级潮汐电站为例,同时使用替代市场法和条件价值法,对比评估了该潮汐电站的环境收益价值范围,讨论了替代市场法和条件价值法在评估潮汐电站环境收益的应用可行性。由替代市场法估算的环境收益为5191.30万元/a;在条件价值法下,运用Tobit模型估算结果为1184.19万元/a,因而乳山口4万kW级潮汐电站的环境收益区间为1184.19-5191.30万元/a。该评估结果为判断可再生能源项目投资的经济可行性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条件价值评估法(CVM)支付工具分为自愿支付工具(如捐赠)和强制支付工具(如征税、门票)。支付工具提供了支付情景,为了避免出现支付工具偏差,CVM选择合适的支付工具非常重要。本文运用CVM单边界二分式和双边界二分式两种引导技术,以沂蒙湖国家水利风景区游憩价值评估为例,通过分别设计自愿支付工具——捐款、自愿支付工具——义务劳动和强制支付工具——门票三种调查问卷获取数据,比较研究了CVM自愿支付工具与强制支付工具对支付意愿评估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1)运用捐款、义务劳动和门票三种支付工具,在单边界二分式引导技术下,受访者的支付意愿分别为626.43元/人、547.32元/人和603.30元/人,95%置信区间分别为559.01~712.72元/人、487.03~643.12元/人和527.38~708.94元/人,沂蒙湖国家水利风景区的游憩价值分别为816.492 6×10~4元/a、749.323 9×10~4元/a和759.172 7×10~4元/a;(2)在双边界二分式引导技术下,受访者的支付意愿分别为504.30元/人、474.97元/人和473.15元/人,95%置信区间分别为463.14~547.28元/人、439.47~514.50元/人和431.80~516.77元/人,沂蒙湖国家水利风景区的游憩价值分别为646.980 9×10~4元/a、650.357 6×10~4元/a和595.401 4×10~4元/a;(3)在单边界二分式引导技术下,自愿支付工具——捐款和自愿支付工具——义务劳动受访者的支付意愿分别是强制支付工具——门票受访者支付意愿的1.04倍和0.91倍;(4)在双边界二分式引导技术下,自愿支付工具——捐款和自愿支付工具——义务劳动受访者的支付意愿分别是强制支付工具——门票受访者支付意愿的1.07倍和1.00倍;(5)在两种引导技术下,选择自愿支付工具与选择强制支付工具对支付意愿影响均较小。  相似文献   

14.
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以“不让任何人掉队”的发展理念,提出了17个可持续发展目标(SDGs)和169个指标,几乎涵盖了人类发展的方方面面。围绕SDGs的评估工作是一项世界性难题,既有理论上的不足使得定性目标难以全部有效转为定量指标,也有方法学上的缺陷导致多指标合成存在困难,不能进行有效和客观的横向比较。该研究主要围绕SDGs综合评估方法优化开展讨论。研究认为,由于SDGs的经济、社会、环境三个维度指标存在着一定的相关性,传统算术平均赋值权重的方法学可能引起历时性和共时性问题,从而拉大可持续发展目标完成情况评估结果的区域差距。该研究提出了指标权重客观赋值的方法学,采用多因子分析方法对指标的两两关系进行拟合,同时结合层次分析法构建SDGs的判断矩阵,实现指标权重的客观量化和赋值。以此为基础,开展中国31个省份在落实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方面的进展评估,结果显示:各省份SDGs的评估得分总体上呈现出从东部逐渐向中西部递减的趋势,其中浙、沪、京等排名领先;通过将新方法的结果与传统的算术平均评估方法进行对比,发现新方法显著降低了经济发达地区和落后地区在落实SDGs方面的得分差异。这种情况也反...  相似文献   

15.
中央支持土地整治重大项目评估论证指标体系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国家层面土地整理项目管理工作重点由前期的一般项目审批管理转向土地整治重大项目的立项决策。目前重大项目尚处于试点申报阶段,在管理上基本依托一般项目经验积累而探索前行,其评估论证的理论基础、方法体系、技术手段、支持系统尚不健全,难以适应有序管理的要求。此外,面对重大项目规模大、周期长、风险大,系统性及区域性强,环境保护压力大,实施意义重大等特点,加强重大项目实施前的评估论证,科学进行决策分析尤为重要。文章从项目管理阶段和行政管理程序出发,将重大项目评估论证划分为立项决策评估和评估论证两个阶段,从各阶段评估论证的重点出发,分别建立了表征申报资格、申报条件、实施条件;规划目标、整理条件、生态环境、实施保障;工程建设方案与布局、项目估算与效益分析、实施方案与管理等控制要求的评价指标体系,并就评估论证综合评价进行了讨论,以期为重大项目评估论证实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安徽省雷电灾害特征分析及区域灾情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安徽省雷电灾害资料和闪电定位资料,对1998~2012年的雷电灾害特征进行了统计分析,选取年平均雷灾次数N、年平均伤亡人数M和年平均经济损失E作为基本评价指标,利用熵权综合评价模型对安徽省78个县级行政单位的区域雷电灾情进行评估,对雷电灾害强度空间分布做了等级划分。结果表明:2002~2009年为安徽省雷电灾害高发年份;全省雷电灾害主要集中发生在6、7、8月份;雷电灾害发生于城市(县城)的频次要多于乡村;乡村地区的雷电灾害损失类型主要为人身伤亡,城市的雷电灾害损失类型主要为电子设备的物理损害和经济损失;民用、电力和通信为全省主要雷电灾害损失行业。综合灾情指数G分布反映了不同地区受雷电灾害的严重程度,其中南陵县、阜阳市区、马鞍山市区、淮北市区和宣城市区为受灾较重的地区。灾情评估结果可为区域性的雷电防护和风险评估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舟山普陀旅游金三角游憩价值评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旅行费用法(Travel Cost Method,TCM)是相对成熟的游憩价值评价方法。运用旅行费用法的两种模型--分区旅行费用法(Zonal Travel Cost Method,ZTCM)和旅行费用区间分析法(Travel Cost Interval Analysis,TCIA),以2008年为评价基准年份,以实地调研、问卷调查和访谈等获得的数据为基础,对舟山普陀旅游金三角的游憩价值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1)ZTCM评估普陀旅游金三角游憩价值为6396×108元/a,其中直接旅行费用为5071×108元/a,消费者剩余为1325×108元/a;(2)TCIA评估普陀旅游金三角游憩价值为6124×108元/a,其中直接旅行费用为5051×108元/a,消费者剩余为1071×108元/a;(3)ZTCM和TCIA结果的差异主要是消费者剩余的差异。研究提出用两种方法结果的均值作为游憩价值能提高评估结果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8.
以山东省威海市为例,借助GIS技术平台,将环境安全格局在空间上纳入其土地适宜性评价系统中,对威海市适宜建设用地进行评估,并以此为基础,得出威海市土地承载人口的极值。研究结果表明威海市土地承载力难以应对未来十年的人口增长压力,提出威海市未来须集约利用土地,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做好"多规合一"协调工作,对土地利用情况进行动态监测等土地利用方式建议。  相似文献   

19.
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问题上,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引领的大规模评估由于代表了国际科学界的集体工作,并与《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下的国际谈判制度持续互动而备受关注。两者的密切关系已体现在气候治理的各个历史阶段。具体而言,通过嵌入国际制度,气候评估具有警告公众、影响国家政策取向、推动国际协议、促使跨国公司改变行为、引领科学研究和学术交流等重要作用。同时,IPCC还通过传播评估报告结论等方式参与国际气候外交。由于其开放性,科学评估也经常成为国家行为体和非国家行为体施加影响的政策工具。从科学与政治互动的积极方面来看,其一,科学评估机构一贯充当推动国际气候进程的角色,并凭借权威性,不断强化科学信息的政策扩散。其二,第五次报告发布之后,评估日益突出"解决方案"取向,2018年升温1.5℃特别报告和后续的第六次评估报告将影响《巴黎协定》的履约情况,其未来演进与机制改革也将深刻塑造2020年后的全球气候治理。虽然,气候评估已经证明了其作为科学合作机制的价值,但与国际谈判的关系也存在一些紧张之处:一是,评估机制弊端频现,影响对谈判的支撑。二是,机制安排的路径依赖性严重,缺乏重大而有效的改革。三是,评估结论的传播日益困难。四是,其评估内容与国际谈判时常脱节。本质上,这是由于科学形成共识规律与科学机构形成共识的政治机制存在矛盾。一方面,学科间的差异化和文献数量庞大导致评价日益难以形成共识;另一方面,科学机构作为"认知权威"具有以共识推动政治进程并提升其国际地位的偏好。两者围绕所谓的"共识"问题所形成的困境已经日益彰显。因此,重新理解政府间气候评估在全球政策制定中的角色已经成为当前治理中的紧迫问题。  相似文献   

20.
人力资源价值评估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是防止企业资产流失的必要手段。建立人力资源价值评估体系应坚持盘活存量的原则,与激励机制设计相互结合的原则。间接定价与简单易行、便于操作的原则。评估的主要内容包括原始价值、知识经验、工作能力、工作业绩、社会适应性和发展潜力。期望通过人力资源价值评估体系及评估机制的确定,形成以能力和业绩为导向的人力资源管理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