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栏 目题 目作 者NO专题报道生态城市建设理论与实践的再思考生态城市——现代化城市的发展目标上海市在用车推行I/M制度中检测方法的研究在用车推行I/M制度的检测方法的成本效益分析MARKAL模型在上海市能源结构调整与大气污染物排放中的应用上海市能源提高效率和优化结构对居民健康影响的评价调整能源结构,减少大气污染物排放松嫩平原西部稻田回归水中污染物的输出规律生物组合技术在河蟹人工育苗水质净化中的应用研究猪场粪便微生物处理技术研究我国规模化畜禽养殖业存在的环境问题与防治对策农药杀虫单的稻田流失规律研究实现秸秆资…  相似文献   

2.
采用MARKAL(市场分配)模型研究了上海能源系统对能源结构调整政策的响应,情景中包括提高能源效率,供应侧的能源结构调整和终端能源消费结构调整等。结果显示,提高能源效率,实施能源结构调整后,2005年全市SO2和PM10排放量将较基础情景减少18.0万t和2.8万t,CO2排放量减少2300万t。但要进一步降低SO2排放量,使之达到“两控区”二氧化硫控制指标,主要潜力将取决于末端处理。  相似文献   

3.
河南省大气污染现状及其控制对策分析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河南省近年大气污染问题突出,灰霾天气频发,已经影响到居民正常生活。通过调查河南省2012年环境空气质量现状及2003—2012年变化趋势、2012年能源消费结构现状及2005—2012年能源消费结构变化趋势,分析河南省能源消费结构对环境空气质量的影响,根据河南省目前环境空气质量和能源消费结构存在的问题,提出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加快能源结构调整、实施大气污染物协同控制、严格节能环保准入条件等措施。  相似文献   

4.
陈长虹  王冰妍 《上海环境科学》2003,22(10):682-686,689
为了研究中国能源政策对减少本地大气污染物排放的效果,以及减缓二氧化碳排放增长速度的附加效应,以上海为例,采用MARKAL模型对基础情景和能源政策情景下的能源消费及大气污染物排放量进行了预测,并分析了能源环境政策减缓二氧化碳排放增长的附加效应。结果显示,实施能源政策后,上海市的SO_2、PM_(10)。排放量均有大幅度降低,并可明显减缓CO_2排放的增长速度。2000~2020年,SO_2排放量将基本保持在2000年的水平,CO_2排放总量的年均增长率将由基础情景下的2.7%减小到能源政策情景下的1.1%~1.2%。  相似文献   

5.
韩文科 《环境保护》2013,(20):35-37
调整和优化能源结构是保障能源安全、提高能源开发利用整体效率、减少温室气体和主要污染物排放的长期性战略选择。应进一步加快能源结构调整,控制煤炭消费增长,提高天然气消费比重,扩大可再生能源利用规模,加快建设工业和城镇清洁能源体系。  相似文献   

6.
当前,大气污染物主要来自粉尘和SO2,而硫化物在大气中形成酸雨危及人体健康。本文研究烟气脱硫工艺及其基本方法,力求能源得到充分利用达到减少排放量降低对大气的污染。  相似文献   

7.
居民生活直接能源消费是重要的大气污染物和温室气体排放来源,识别其历史排放趋势是科学制定管控策略的基础.然而目前我国尚缺乏省级尺度居民生活能源消费排放趋势的研究.以广东省为研究对象,通过广泛收集居民生活直接能源消费数据和排放因子,建立了2006—2017年广东省居民生活直接能源消费大气污染物和温室气体排放清单,并采用情景分析法量化了能源结构变化对居民生活直接能源消费大气污染物与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结果表明:①2006—2017年居民生活直接能源消费排放的大气污染物和温室气体均呈下降趋势,CO、PM2.5、BC、OC、CH4、CO2和N2O排放量分别下降70%、59%、59%、66%、77%、30%和73%;②城乡贡献上,乡村居民生活直接能源消费是大气 污染物和温室气体排放的主要来源,排放分担率分别在70%和60%以上;③空间分布上,2017年广东省居民生活直接能源消费大气污染物和温室气体排放主要集中在粤东、粤西传统燃料消费量较高的地区,以及广州、东莞和深圳等人口密度较大的城市地区;④能源结构清洁化所致的2006—2017年广东省居民生活直接能源消费大气污染物和温室气体减排比例为38%~88%;⑤以2025年为目标年,居民生活能源结构持续清洁化发展能够进一步降低居民生活直接能源消费大气污染物和温室气体排放,尤其对CO、PM2.5、BC、CH4和N2O的减排比例均在80%以上.  相似文献   

8.
建立了一种基于指示性污染物的非突发性环境健康风险评价模式。根据研究区域的能源类型及气候条件选择对该区域人群健康产生明显影响的指示性污染物,并根据多个城市及地区的历史数据确定指示性污染物与常住人口死亡率之间的定量对应关系,将大气预测模型和GIS系统进行集成开发,再将指示性污染物浓度与区域常住人口死亡率之间的定量对应关系嵌入与GIS集成后的大气预测模型中..通过将区域气象数据及规划中关于指示性污染物连续排放的源强数据输入上述模型进行模拟预测,得出区域不同级别大气环境健康风险范围分布。  相似文献   

9.
谢元博  李巍 《环境科学学报》2013,33(6):1763-1770
保护居民健康是北京市能源系统优化管理和大气污染治理的重要目标.本研究基于北京市的社会经济发展目标并结合相关节能减排和环保要求,针对全市2010-2020年间的能源消费分别设计了高、中、低3种约束情景,通过LEAP模型预测了全市至2020年的能源消费量与S02、NOx、PM10和PM2.5等4种主要大气污染物的排放强度,并采用泊松回归模型对3种情景下主城区居民受环境空气中这4种大气污染物的暴露危害所导致的健康风险进行了评估.结果显示:相对低约束情景,高约束情景至2020年可避免与S02、NOx、PM10和PM2.5污染相关的死亡危害分别为2663、6359、4720和4104人·a-1,而且在高约束情景下煤炭消费比重每下降1%,可相应地避免约1400人·a-1的污染急性死亡.由此建议北京市实施更加严格的节能和减排措施,严控煤炭消费总量,进一步优化能源结构,最大程度地降低能源消费导致的大气污染所产生的居民健康风险.  相似文献   

10.
为掌握上海市实施清洁空气行动计划(2013~2017年)的人群健康收益,综合采用空气质量数值模拟、健康风险评估、环境价值评估方法定量评价行动计划实施后居民大气PM2.5暴露水平变化及健康和经济效益。结果表明,PM2.5年均暴露浓度在35μg·m-3及以下的人口比例由基准年的1.62%上升至控制年的34.06%,归因PM2.5暴露死亡风险由基准年的15.2%下降至控制年的11.9%。实现的健康收益总和为118.41亿元(95%CI:50.24~178.19亿元),占2013年上海市国民生产总值0.55%(95%CI:0.23%~0.82%)。行动计划的实施对保护人群健康具有积极作用,外环线以内人口密集且PM2.5降幅较高的区域健康收益更加显著。  相似文献   

11.
上海城区大气NOx污染对健康影响的定量评价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以国际上近年来通用的危险度评价方法为基础,结合NO_x每增高1单位所产生的健康损失,定量估计上海城区大气中NO_x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影响。结果表明:(1)1990、1998和1999年,上海城区大气中NO_x污染造成人群呼吸系统疾病患病率分别增加0.77%、1.57%和1.50%,可避免的呼吸道疾病病例数分别为54200、98900、94900;(2)1990、1998和1999年,NO_x污染亦造成人群肺功能指标FVC分别减少38、93、89mL,FEV_(1.0)减少37、92、88mL。因此,上海市城区大气中NO_x污染对居民造成了一定的健康损失,且近10年来呈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12.
上海市二氧化硫污染控制对策和行动计划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概述了上海市二氧化硫污染状况,提出了二氧化硫污染防治目标,针对二氧化硫治理存在的问题,提出一系列实施能源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对策措施,主要有调整产业结构和工业布局;重点治理二氧化硫污染严重企业;  相似文献   

13.
近期大气环境问题突出,严重损害人民群众身体健康。随着工业化、城镇化深入推进,能源资源消耗总量短期难以下降,而改善空气质量又需显著降低大气污染物排放量。因此,改善空气质量必须调整现有能源供应体系,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改善居民能源消费模式,使得经济发展、能源消耗和污染排放之间协调可持续发展。能源供应朝着进一步反映市场供求、资源稀缺以及环境损害的定价机制转变,显著提高清洁能源比例、电煤比例和使用效率;能源消费朝着节能、低碳、绿色消费模式转变,提高公共交通出行比例,推行节能建筑,显著降低人均能源消耗量。  相似文献   

14.
根据上海市居民生活能源消费相关的能源消费数据,采用统计分析方法,从最终需求角度评估了2001年-2010年居民生活能源消费及其碳排放。研究发现2001年-2010年上海市居民生活用能碳排放量从173.47万t增长到391.87万t,居民生活用能碳排放量呈较快上升趋势,但总体处于较低水平。居民生活用能消费结构从以原煤和电力为主转变为以油品电力消费为主,原煤天然气综合利用的消费模式。未来一段时期内上海市需要合理拓展居民生活用能排放空间。  相似文献   

15.
Scenario analysis of energy-based low-carbon development in China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China's increasing energy consumption and coal-dominant energy structure have contributed not only to severe environmental pollution,but also to global climate change. This article begins with a brief review of China's primary energy use and associated environmental problems and health risks. To analyze the potential of China's transition to low-carbon development,three scenarios are constructed to simulate energy demand and CO2 emission trends in China up to 2050 by using the Long-range Energy Alternatives Planning System(LEAP) model. Simulation results show that with the assumption of an average annual Gross Domestic Product(GDP) growth rate of 6.45%,total primary energy demand is expected to increase by 63.4%,48.8% and 12.2% under the Business as Usual(BaU),Carbon Reduction(CR)and Integrated Low Carbon Economy(ILCE) scenarios in 2050 from the 2009 levels. Total energy-related CO2 emissions will increase from 6.7 billion tons in 2009 to 9.5,11,11.6 and11.2 billion tons; 8.2,9.2,9.6 and 9 billion tons; 7.1,7.4,7.2 and 6.4 billion tons in 2020,2030,2040 and 2050 under the BaU,CR and ILCE scenarios,respectively. Total CO2 emission will drop by 19.6% and 42.9% under the CR and ILCE scenarios in 2050,compared with the BaU scenario.To realize a substantial cut in energy consumption and carbon emissions,China needs to make a long-term low-carbon development strategy targeting further improvement of energy efficiency,optimization of energy structure,deployment of clean coal technology and use of market-based economic instruments like energy/carbon taxation.  相似文献   

16.
正确的清洁能源利用模式是解决大气污染的有效途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常熟清洁能源替代模式的选择为例 ,着重强调正确的清洁能源利用模式是解决大气污染的有效途径。通过对常熟大气污染和能源结构的分析确定了能源结构上的主要问题 ,针对性的提出了燃气热电联供的解决方案 ,并从政策、技术、趋势、经济成本、环境效益等方面进行了论证。本文强调合适的利用方式对于推行清洁能源的利用来解决大气污染是非常关键的 ,各城市应该选择符合自己特点的具有针对性的利用方式。  相似文献   

17.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上海市的能源消费量在大幅增加,相应地,碳的排放量也在逐步增加。文章首先对上海市物质生产部门终端能源消耗以及能源利用二氧化碳排放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再运用不产生残差的方法——对数平均迪氏指数法LMDI(logarithmic mean Divisiaindex),对上海市物质生产部门终端能源利用导致的二氧化碳排放量进行了分解分析。结果表明产业增加值是上海物质生产部门碳排放增加的决定因素,能源效率和产业结构因素引起碳排放强度下降,但能源效率并不总是抑制碳排放的增长。总体上说,上海市物质生产部门能源利用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在不断的增加,其中产业结构和能源效率因素起抑制作用,产业增加值起促进作用。最后,文章从产业结构调整和能源结构调整等方面分析了上海市今后几年内的二氧化碳减排潜力,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基于Grossman健康生产函数,利用2008~2017年全国280个城市的面板数据,以PM2.5为空气污染的代表指标,探讨中国空气污染与公共健康之间的动态关系,考虑到公共健康的空间效应,采用空间计量模型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在未考虑空间效应的情况下,PM2.5浓度每增加1%,城市总人口死亡率增加0.040%;考虑空间效应后,PM2.5浓度每增加1%,城市总人口死亡率增加0.0606%.PM2.5污染对公共健康具有显著的负面影响,由于存在空间溢出效应,PM2.5污染对城市公共健康水平的影响程度增加,表明忽视空间相关性的存在,会低估PM2.5污染对公众健康的影响;而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以及产业结构的调整对公共健康有较强的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19.
基于Grossman健康生产函数,利用2008~2017年全国280个城市的面板数据,以PM2.5为空气污染的代表指标,探讨中国空气污染与公共健康之间的动态关系,考虑到公共健康的空间效应,采用空间计量模型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在未考虑空间效应的情况下,PM2.5浓度每增加1%,城市总人口死亡率增加0.040%;考虑空间效应后,PM2.5浓度每增加1%,城市总人口死亡率增加0.0606%.PM2.5污染对公共健康具有显著的负面影响,由于存在空间溢出效应,PM2.5污染对城市公共健康水平的影响程度增加,表明忽视空间相关性的存在,会低估PM2.5污染对公众健康的影响;而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以及产业结构的调整对公共健康有较强的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