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宋薇  臧海龙  张峰  刘长青  毕学军 《环境工程》2013,(Z1):307-309,328
以青岛市某规模化养鸡场冲洗废水为研究对象,考察以"A/O生化+混凝沉淀+MBBR(Moving Bed Biofilm Reactor)氧化"三段式处理工艺处理该类废水达标排放的可行性。试验结果表明:A/O生化段可以有效去除废水中有机污染物,COD的去除率可达92.86%,出水COD浓度可以达到DB 37534—2005《山东省畜禽养殖业污染物排放标准》第三阶段要求;对BOD5、SS、氨氮及TP去除效率分别可以达到90.81%、89.04%、68.42%及80.79%,但出水尚达不到排放标准要求。混凝沉淀可以有效去除废水中SS及TP,处理后出水浓度分别为44 mg/L及2.26 mg/L,可以达到排放标准要求;经济有效的混凝剂为聚合硫酸亚铁,最优投加量为15 mg/L。MBBR氧化对BOD5及氨氮有着较好的去除效果,水力停留时间8 h时BOD5及氨氮出水浓度分别为42 mg/L及19.40 mg/L,出水可以达到排放标准要求。  相似文献   

2.
为了研究臭氧-活性炭工艺对某市饮用水中消毒副产物和生物稳定性的影响,在原有工艺的基础上,于反应池前增加了预臭氧氧化工艺,分两级投加臭氧,同时将臭氧尾气回收,以增加水体中臭氧的吸收率以及混凝、反应、沉淀的效果。系统稳定运行6个月,出水浊度为0.2NTU左右,出水色度为2~3度,CODM。出水浓度为0.6mg/L,平均去除率为88%,氨氮经折点加氯后可降至0.2mg/L以下,均达到饮用水标准。对于试验水质条件下,臭氧化与活性炭吸附联合作用能够有效地去除水中AOC和氯化消毒副产物前质。  相似文献   

3.
针对化学镀镍废水氨氮浓度高、去除难度较大等特点,以预处理后的实际化学镀镍废水为试验对象,采用次氯酸钠氧化法脱除废水中的剩余氨氮。分别研究NaClO溶液投加量、反应时间、初始pH值及反应温度对氨氮去除效果的影响,得到较适宜的反应条件为:NaClO溶液投加量为1800 mg/L,反应时间为30 min,初始pH值为6.0~7.0,反应温度为10~30℃。在此条件下,废水氨氮去除率达到91%以上,剩余氨氮浓度低于15 mg/L,满足GB 21900—2008《电镀污染物排放标准》表2中对氨氮的排放限值。结果表明:次氯酸钠氧化作为深度处理方式脱除化学镀镍废水中氨氮是高效可行的。  相似文献   

4.
试验采用生物强化/混凝沉淀工艺处理电镀工业园区的物化出水,重点考察了本工艺对进水COD、氨氮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生物强化工艺能有效降低废水中的COD、氨氮,混凝沉淀工艺能进一步去除废水中的污染物.当进水COD在200~ 350 mg/L、氨氮在20~35 mg/L时,出水水质能够达到《电镀污染物排放标准》(GB 21900-2008)中表2的标准,即COD≤80 mg/L、氨氮≤15 mg/L.  相似文献   

5.
文章研究了不同水力停留时间和壳聚糖的投加对循环流水产养殖系统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水力停留时间为8 h,系统内除磷,除氨氮、COD效果明显,通过生物滤池和植物滤池的去除,NO2-浓度下降,植物滤池平均出水浓度总磷1.60 mg/L、氨氮0.016 mg/L、COD为21.788 mg/L;养鱼池投加壳聚糖,出水的色度和浊度都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6.
采用间歇式静态杯罐试验方法,对残余NH3-N浓度5~15mg/L的某煤矿生活污水二级生化处理出水进行了次氯酸钠氧化法去除研究,考察了不同的次氯酸钠溶液投加量和不同反应时间等因素对NH3-N去除效果的影响,研究了反应期间pH的变化情况。试验结果表明,次氯酸钠氧化法可以有效地去除残余NH3-N,对于本试验中的某煤矿生活污水二级生化处理出水,在最佳次氯酸钠投药量为0.1%(Vcl/VH2O),最佳反应时间在30~50min,其对NH3-N去除率为65.3%,经过氧化处理后,其水质可以达到工业循环冷却水处理设计规范(GB50050-2007)中对NH3-N≤5mg/L的要求。  相似文献   

7.
以氨氮浓度为7000mg/L以上的甘氨酸废水为研究对象,采用吹脱法去除氨氮,对比了pH=10.0时,加脱氮剂和不加脱氮剂条件下的氨氮去除效果,结果表明加脱氮剂的在吹脱时间为5.5h时剩余氨氮浓度为11.4mg/L,达到国家一级标准的排放要求(小于15mg/L),不加脱氮剂的剩余氨氮浓度为112.3mg/L,无法达标;降低废水pH至9.5,投加脱氮剂进行吹脱,通过延长吹脱时间2.0~2.5h,也可使废水氨氮含量达标。  相似文献   

8.
折点加氯法脱氨氮后余氯的脱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焦化废水是指用煤制焦炭、煤气净化和焦化产品回收等焦化过程中煤中的吸附水及热反应的生成水冷凝后生成的。废水中含有高浓度的酚、氰、氨氮和多种有机化合物。A/O法处理焦化废水,脱氮效率受湿度等因素影响,变化较大,采用折点加氯法对水中氨氮进一步脱除,可使氨氮浓度降至10mg/L。本文在实验室条件下,根据已获得的氯投加量、pH值、搅拌及反应停留时间等最佳反应条件的基础上,探讨折点加氯法的处理效果,以及最佳的废水处理浓度,并寻求活性炭、焦炭脱除余氯的最佳条件,最终提出适合北方地区焦化废水的系统脱氮方案。  相似文献   

9.
基因工程菌生物强化MBR工艺处理阿特拉津试验研究   总被引:11,自引:6,他引:5  
刘春  黄霞  孙炜  王慧 《环境科学》2007,28(2):417-421
以生活污水为共基质,考察了基因工程菌在MBR和活性污泥反应器中对阿特拉津的生物强化处理效果,以及生物强化处理对污泥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基因工程菌在MBR中对阿特拉津具有很好的生物强化处理效果,阿特拉津平均出水浓度为0.84 mg/L,平均去除率为95%,最大去除负荷可以达到70 mg/(L·d).生物强化的MBR对生活污水中COD的平均去除率为71%,COD平均出水浓度65 mg/L,COD容积负荷增加对COD去除效果有一定影响;对生活污水中的氨氮具有很好的去除效果,氨氮平均出水浓度为1.1 mg/L,平均去除率为97%,最大氨氮去除负荷为143 mg/(L·d).与普通MBR污泥相比,生物强化MBR污泥的硝化活性和亚硝化活性略高,碳氧化活性略低,因此表现出氨氮处理效果很好,COD处理效果略差.阿特拉津的存在会对污泥性状产生影响,可能是造成污泥碳氧化活性低的原因.  相似文献   

10.
电化学氧化法处理高氨氮废水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传统高氨氮废水处理工艺存在二次污染、出水氨氮值偏高等问题,采用电化学氧化法对高氨氮配水进行试验研究,分别考察了电流强度、氯离子浓度和面体比对氨氮去除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电流强度为9 A、投加氯化钠摩尔比(NH3-N/Cl-)为1∶4、极板间距为1 cm、面体比为40 m2/m3时,电解90 min后,氨氮浓度可以从2 000 mg/L降至247.51 mg/L;该方法运用于高氨氮废水的脱氮处理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1.
高效藻类塘系统处理农村污水脱氮除磷及其强化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研究了高效藻类塘系统处理太湖地区农村污水脱氮除磷效果及其强化措施。高效藻类塘和水生生物塘HRT分别为8d和4d,出水溶解CODCr的浓度低于100mg/L。高效藻类塘系统的总氮和氨氮的全年平均去除率分别为46.6%和90.4%。两级高效藻类塘内氨氮的去除途径主要包括生物同化、氨氮的挥发和硝化作用等,其中硝化作用为主导作用;水生生物塘去除总氮的主要途径为颗粒有机氮的沉淀去除和硝态氮的反硝化。出水总磷浓度全年平均值为3.33mg/L,高效藻类塘系统的脱氮除磷能力欠佳。通过降低水生生物塘内水深、采用废弃石膏作为填料构建了新型复合水生生物塘,HRT=1.6d条件下,复合水生生物塘出水总氮和总磷可分别保持在5mg/L左右和<1mg/L,可达到GB18918-2002一级B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12.
研究了高效藻类塘系统处理太湖地区农村污水脱氮除磷效果及其强化措施。高效藻类塘和水生生物塘HRT分别为8d和4d,出水溶解CODCr的浓度低于100mg/L。高效藻类塘系统的总氮和氨氮的全年平均去除率分别为46.6%和90.4%。两级高效藻类塘内氨氮的去除途径主要包括生物同化、氨氮的挥发和硝化作用等,其中硝化作用为主导作用;水生生物塘去除总氮的主要途径为颗粒有机氮的沉淀去除和硝态氮的反硝化。出水总磷浓度全年平均值为3.33mg/L,高效藻类塘系统的脱氮除磷能力欠佳。通过降低水生生物塘内水深、采用废弃石膏作为填料构建了新型复合水生生物塘,HRT=1.6d条件下,复合水生生物塘出水总氮和总磷可分别保持在5mg/L左右和<1mg/L,可达到GB18918-2002一级B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13.
为有效去除农村河道水体中的营养型污染物,采用曝气生物流化床生物-生态法进行就地处理。应用效果表明:该工艺具有处理效率高、流程简单、运行稳定等优点,出水COD≤30 mg/L、氨氮≤1.5 mg/L、总磷≤0.3 mg/L,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Ⅳ类水质要求。  相似文献   

14.
间歇式活性污泥法处理含硫氨废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程序间歇式活性污泥法(简称 SBR 法)处理重油催化裂化汽提塔出水,取得了脱碳(降低 COD)、硝化(除氮)、反硝化(去除总氮)的良好效果。当废水 COD 为2000mg/L,容积负荷3.5kgCOD/m~3d,处理出水 COD 小于300mg/L 时,去除率在80%以上,适当降低进水负荷,可取得好的脱氨氮效果。废水氨氮为150~200mg/L,当容积负荷为2.0kgCOD/m~3d 时,处理水氨氮含量小于10mg/L,去除率90%以上。  相似文献   

15.
黎镛  袁辉洲  柯水洲  祝凉  李展鹏 《环境工程》2021,39(12):100-106
通过选用聚氨酯吸水凝胶(porous polymer carriers, PPC)、聚氨酯海绵(polyurethane, PU)、聚丙烯(polypropylene, PP)3种材质的微生物载体,对分别投加这3种载体的移动床生物膜反应器(MBBR)的启动性能、氮去除性能及微生物群落结构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在进水氨氮浓度为20 mg/L的情况下,PPC及PU载体表现出较好的挂膜启动性能和氨氮去除性能,出水氨氮平均浓度在5 mg/L左右,而PP载体的出水氨氮平均浓度将近7 mg/L,且去除效果稳定性较差;此外PU载体和PP载体的反硝化效果不理想,出水硝态氮平均浓度分别为6.07,4.87 mg/L,比PPC载体(2.80 mg/L)高出许多。微生物测序结果表明,微生物载体的选择对MBBR工艺微生物群落结构有一定影响,但Proteobacteria和Bacteroidetes始终是占比最大的细菌门类。属水平的分析表明PPC载体上存在较高丰度的反硝化Denitratisoma菌属,且PPC载体独特的结构和亲水性有助于营造缺氧环境,提高反应器整体脱氮性能和稳定性。  相似文献   

16.
高温脱氨-吹脱法处理高浓度氨氮废水的工程实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朱菁 《环境科学与管理》2009,34(1):107-108,123
对于氨氮含量在1000.00mg/L-2500.00mg/L以内一般意义上的高浓度氨氮废水,采用普通的吹脱法基本可达到出水要求;对于氨氮含量在9000.00mg/L以上,CODCr浓度在25000.00mg/L~30000.00mg/L以上的高浓度染料化工废水,此法则不能达到预期效果,而采用高温脱氨-吹脱法处理,其处理出水氨氮浓度达到300.00mg/L以下,CODCr浓度达到5000.00mg/L~9000.00mg/L以下,即废水氨氮去除率在95%以上,CODCr的去除率也可达60%以上。工程实践表明,该系统具有去除效率高,操作简单方便,占地面积小,系统运行稳定的优点。  相似文献   

17.
MBR处理抗生素废水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沈阳某制药厂为例,以制药厂废水处理工程UASB出水为原水,开展了MBR处理抗生素废水小试实验,对CODcr去除效果、氨氮去除效果以及膜的清洗与再生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当进水CODcr负荷小于7kg/m·3d时,出水CODcr在40mg/L以下,出水氨氮在40mg/L以下,处理效果良好;采用5%NaOH以及0.5%NaClO溶液作为化学清洗药剂时,清洗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8.
采用水解酸化-BAF工艺,以粉煤灰固定化絮凝剂颗粒为填料,采用前置反硝化工艺对印染废水进行处理,以研究在粉煤灰颗粒的吸附、絮凝、沉降、过滤以及微生物协同作用下,该工艺对氨氮和总氮的去除效果.着重对废水中氨氮和总氮量在不同阶段的变化进行了研究,得出了该工艺的最佳工艺参数,并对各过程的影响因素和脱氮机理进行了探讨.试验结果表明,在氨氮进水平均浓度为87.5 mg/L,水力负荷为1.02 m/h,DO浓度为5.0 mg/L,回流比为200%时,氨氮和总氮的去除率分别达到87%和76%左右,出水NH3-N和TN浓度分别可达11.37和32.59 mg/L以下,达到纺织染整工业废水排放标准的Ⅰ级标准.  相似文献   

19.
研究了两种不同浓度CuO NPs(1 mg/L和10 mg/L)长期暴露对SBR反应器出水水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进水CuO NPs浓度为1 mg/L和10 mg/L,长期运行120 d后,SBR1(1 mg/L)和SBR2(10 mg/L)反应器出水的COD、氨氮(NH4+-N)和亚硝态氮(NO2--N)浓度与对照组(SBR0)相比没有明显变化,出水COD、NH4+-N基本被完全去除。然而,出水总磷(TP)和硝态氮(NO3--N)的浓度发生明显变化,SBR1和SBR2出水TP浓度相较于SBR0的0.20 mg/L分别升高到1.07 mg/L和1.65 mg/L,而出水NO3--N浓度相较于SBR0的5.86 mg/L分别降低为3.86 mg/L和3.01 mg/L。  相似文献   

20.
试验采用催化氧化-A/O工艺-生物滤池组合工艺,以高浓度有机胺废水为研究对象,重点考察了该工艺对进水COD、氨氮和总氮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采用催化氧化预处理工艺,能有效降低废水中的抑制性物质,提高废水的B/C;A/O工艺能去除大量的有机物和总氮,但出水氨氮有所升高;末端采用生物滤池处理该废水,能有效降低废水中的氨氮和COD。当进水ρ(COD)为3 000~4 000 mg/L、ρ(NH3-N)为15~60 mg/L、ρ(TN)为350~450 mg/L时,出水水质可达当地环保要求的排放标准:ρ(COD)≤300 mg/L、ρ(NH3-N)≤35mg/L,表明该工艺可应用于高浓度有机胺废水的处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