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 毫秒
1.
发生在渔船上的急性硫化氢中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发生于工业硫化氢中毒的事例并不罕见,而本文报导发生在渔船上有8名渔民致急性硫化氢中毒,其中死亡3人的事例却不多见。1事故简述渔船于1998年8月出海,由于天气炎热而船内备冰不足,网获的杂鱼放入舱内约一周时间,杂鱼腐败变质。靠港后,马上开舱卸鱼,先后进...  相似文献   

2.
杀虫脒中毒 杀虫脒是一种有效的杀虫、杀螨剂。它的外观呈白色结晶状,有氨样气味,对害虫可具有胃毒、触杀及吸入性毒作用,对昆虫还可产生驱避、忌食和杀卵的功效。但是,人们在与它接触中,也可能产生中毒现象。 杀虫脒中毒一般发生在喷药时防护不周的情况下。在日本还曾发生过因误服30毫升杀虫脒乳剂而致死的事例。在施洒杀虫脒时,若没有配备必要的防护用具,施药人就可能把它吸入体内,造成急性中毒。吸入量小者表现为极度乏力、多汗、恶心、呕吐等症状,大量吸入者还会造成深度昏迷、反射消失,死于呼吸和循环系统的衰竭,个别患者也有紫组、血…  相似文献   

3.
罗时 《劳动保护》2009,(12):106-107
1.职业中毒一般分为哪几种类型? 职业中毒是指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因接触生产性毒物而引起的中毒。根据我国《职业病目录》(卫法监发[2002]108号)的规定,职业中毒共分为铅及其化合物中毒、四乙基铅中毒、汞及及其化合物中毒、苯中毒、有机磷农药中毒等共56种。根据接触毒物时间长短,发病缓急,职业中毒可分为以下三型:①急性中毒:毒物短时间内或一次大量进入人体而引起的中毒。这类中毒一般因有毒有害气体大量泄漏等事故引起。②慢性中毒:毒物长期过量接触人体而引起的中毒。这类中毒是由于毒物在体内蓄积所致。④亚急性中毒:介于急、慢性之间的中毒。在较短时间内有较大剂量毒物进入人体所致。  相似文献   

4.
检修作业时,有些工作人员虽身处检修现场,但由于非一线作业人员,往往不会齐全佩戴个人防护用品,这是不符合安全作业规范的。近期就发生了一起这样的事例:一公司安全副总察看工人作业时意外被氢氟酸腐蚀身亡。1月5日,江西省会昌县石磊氟化工有限公司在检修作业过程中,发生一起氢氟酸中毒事故,造成1人死亡,1人受伤。  相似文献   

5.
《劳动保护》2003,(8):70-71
在劳动生产过程中,由于接触生产性毒物引起的中毒,称为职业中毒。根据接触毒物时间的长短、剂量大小和发病缓急,职业中毒可分为急性、亚急性和慢性三种类型。短时间内大量毒物侵入人体引起的中毒称为急性中毒。  相似文献   

6.
一、事故调查过程中遇到的种种疑问 2008年10月7日下午,苏中地区某危化品生产企业三氨基羟基嘧啶工段发生一起中毒事故。操作工寇某在交接班前打扫卫生的过程中因中毒昏倒在地,经抢救无效死亡,另有6人中毒后送医院治疗,从中毒人员的症状推断属于一氧化氦中毒。  相似文献   

7.
关于细节决定成败的事例可以说是不胜枚举,每当同事们用这句话来概括一个事例的时候,我都觉得是老生常谈,甚至觉得有些空洞。仔细琢磨后,却也在情理之中。其实,就一些安全生产类的事故而言,其发生的过程,往往就是挑了我们工作中一些不注重细节的“刺儿”。  相似文献   

8.
刘北辰 《劳动保护》1997,(11):45-46
在化工生产及储运中职工经常接触有毒物质,这些有毒物质对职工健康形成威胁。在生产条件下因工业毒物所引起的中毒称“职业中毒”。一、毒物与申@一般认为凡某种物质进入人体后能引起整个机体功能发生障碍的任何疾病皆称为中毒。能引起中毒的外来物质称为“毒物”。厂毒物是相对的,一定的毒物必须在适当条件下才留发挥毒效,引起中毒。例如,某些物质少量能起治疗作用,过量则引起中毒。化工毒物所引起的中毒可分为急性、亚急性和慢性三类。急性中毒:大量毒物突然进入人体,很快引发全身症状甚至造成死亡。慢性中毒:系少量毒物逐渐侵入…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各地因密闭空间作业的急性职业中毒事故引起的群死群伤屡有发生,因为中毒多发生在与外界相对隔离、进出口受限、自然通风不良的密闭空间作业场所,且主要表现为窒息性气体中毒,所以贯彻GBZ/T205-2007《密闭空间作业职业危害防护规范》,加强密闭空间作业职业中毒的预防与救援,是防范急性职业中毒事故群死群伤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安全与健康》2005,(2S):47-47
进入地窖、井下等密闭场所作业时,往往会发生中毒、窒息事故。窒息是因为久不通风,二氧化碳溶度增加,以及腐败物质产生有毒气体,造成人体中毒缺氧。因此,人进入这些密闭场所以后,极易出现头晕、头痛、耳呜、眼花、四肢无力,严重的可有恶心、呕吐、心慌气短、呼吸急促、嘴唇青紫,呼吸困难,从而导致中毒窒息。  相似文献   

11.
《安全与健康》2007,(8):47-47
进入地窖、井下等密闭场所作业时,往往会发生中毒、窒息事故。窒息是因为久不通风.二氧化碳溶度增加,以及腐败物质产生有毒气体,造成人体中毒缺氧。因此,人进入这些密闭场所以后,极易出现头晕、头痛、耳鸣、眼花、四肢无力,严重的可有恶心、呕吐、心慌气短、呼吸急促、嘴唇青紫,呼吸困难,从而导致中毒窒息。  相似文献   

12.
根据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职业卫生与中毒控制所的统计资料,近10年来全国共报告各类急性职业中毒14089例,死亡1605例,以一氧化碳和硫化氢为主的窒息性气体中毒表现突出,其中一氧化碳中毒3952例,死亡585例,硫化氢中毒1266例,死亡466例,两者占总中毒例数的37.04%,占总死亡例数的65.48%,而且一半以上的重大职业中毒都发生在密闭空间作业场所。  相似文献   

13.
职业中毒不上报,事态扩大为时晚 2007年3月30日,贵州省黔西南州安龙县德卧镇盘江锑白厂电解锌生产现场有3名工人出现乏力、全身酸痛、小便桐油色症状,到黔西南州人民医院进行治疗,医院初步诊断为砷化氢中毒。中毒人员经20天治疗,情况好转后出院。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我国职业病、职业中毒的发病趋势,为职业病相关法律法规的完善提供依据。方法:对近9年(1998~2006年)卫生部公布的全国职业病报告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1)近年来,我国职业病发病例数居高不下,1998~1999年,职业病发病总数较为平稳,2000~2002年职业病发病总数明显上升,2006年职业病发病例数又有反弹趋势;(2)在各类职业病中,职业中毒始终占有很大比例13%~20%;(3)在职业中毒中,慢性职业中毒发病例数约是急性职业中毒例数的两倍。结论:(1)职业中毒发病趋势与我国经济发展和国家对职业病的监管力度紧密相关;(2)完善法律法规、加大监管力度是防治职业中毒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5.
郝凤桐 《劳动保护》2011,(12):84-85
国家颁布施行的《职业病目录》,共规定有56种职业中毒属于法定的职业病范畴。要预防与治疗职业中毒,安监人员、安技人员首先要了解属于基本常识的职业性中毒诊断与治疗“路线图”。  相似文献   

16.
职业性有机溶剂中毒特点及防治对策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有机溶剂应用的日益广泛,职业性有机溶剂中毒事件频繁发生。通过分析近年来的职业性有机溶剂中毒事故,探讨了职业性有机溶剂中毒的特点,并对如何有效预防职业性有机溶剂中毒提出了初步的建议,如可以通过改革工艺,加强通风排毒等措施来预防职业性有机溶剂中毒。  相似文献   

17.
人们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几乎每天都要与各种金属接触。金属与人体长期接触后,有时会发生金属中毒。由于金属种类很多,不同金属与人体接触后又会出现种类繁多的症状和体征。而口腔中的异常感觉,常常是金属中毒的重要的、早期的表现之一,掌握相关知识,有助于早期判断,可预先知道是否出现金属中毒或为何类金属中毒,从而及早采取正确的应对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18.
靖江市近10年来发生多起职业性化学中毒事故,现将1995-21305年发生的8起中毒事故进行回顾和分物中毒,1起为混合化学毒物中毒。详细情况见表1。  相似文献   

19.
地下排水管道作业中毒事故的预防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地下排水管道施工维护作业中。经常需要进入排水管道(井)内进行拆除堵头、清淤疏通等作业,稍有不慎,极易发生中毒窒息伤亡事故。最近,建设部专门发,对各地在地下排水管道施工维护作业中发生的数起中毒伤产事故敝进行了通报.较为典型的有2005年4月29日湖北仙桃市仙桃大道污水管网疏浚工程中毒事敝,5人死亡;同日浙江宁波市排水泵站维护作业中毒事故.4人死产;2005年7月2日内蒙古巴彦淖尔市西山咀镇工业与城市污水合排应急工程中毒事故,  相似文献   

20.
1996年三季度重大、特大事故7月5日,四川省邛崃市斜江造纸厂,在检查2号漂洗过滤池时,1人发生中毒,另5人下去抢救,发生中毒事故。死亡4人,重伤2人。7月6日,四川省棉竹县生物化学厂,在深井抽水泵切换作业时发生中毒事故。死亡7人。7月8日、四川省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