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期盼防震减灾科普教育新的跨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学技术的发展水平,已成为当今世界衡量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是否有强大竞争力的根本标志。世界各国在争夺人才的同时,都在致力于普及和提高全体国民的科学文化水平,以增强国家的综合国力和创新能力。因此,加强科普教育工作越来越受到各国政府的重视。  相似文献   

2.
纵观历史,人类一直在和各种自然灾害顽强地做斗争。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不断更新,我们人类应对自然灾害的能力和方法都发生了巨大变化。如今,各国政府对于如何应对灾害都出台了一系列的措施。同时,从一个国家应对灾害的态度和能力上,可以看出一个国家的文明程度和国家的综合实力。我国是一个国土辽阔的国家,自然灾害频繁发生。  相似文献   

3.
战争论创造者德国著名军事学家卡尔·冯·克劳塞维茨认为:“战争是充满不确定性的领域”。在一个全球化飞速发展的时代,冲突与战争的不确定性已上升到了一个新水平,人类在安全上遇到了最大麻烦,对世界各国应付危机和战争提出了新挑战,这不仅是军事部门所要着重研究和解决的新课题,而且也是整个社会所必须协力解决的新问题。从某种程度上讲,能不能防御和减轻未来可能战争带来的危害,也就是能不能掌握国家的命运和当事国人民自己的命运。  相似文献   

4.
2012年3月27日,首尔核安全峰会在韩国举行,国家主席胡锦涛岀席并发表重要讲话.这次峰会以加强核材料和核设施安全为主题,重点讨论加强核安全国家措施和国际合作.53个国家和4个国际组织领导人或代表与会.,胡锦涛在会上发表题为《深化合作提高核安全水平》的重要讲话.胡锦涛指岀,2010年首届核安全峰会以来,各国在核安全领域取得积极进展.同时,核安全形势依然严峻.  相似文献   

5.
正当今世界,各国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程度空前加深,人类生活在同一个地球村里,越来越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大灾大疫大战是对一个国家的大考,也是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中国人民展现的中国精神、中国速度、中国透明度、中国力量、中国大国担当,赢得了国际社会高度赞誉,为全球抗击疫情提供了样板。  相似文献   

6.
<正>世界环境日1972年6月5—16日,在瑞典的首都斯德哥尔摩召开了有113个国家、1300多名代表出席的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这是世界各国政府共同讨论当代环境问题,探讨保护全球环境战略的第一次会议,是人类环境保护史上的重大里程碑。斯德哥尔摩会议提出的口号是"只有一个地球",通过了《人类环境宣言》。  相似文献   

7.
熊飞  殷大亮 《民防苑》2009,(6):14-16
突如其来的甲型H1N1流感,不到百日,便从发生地墨西哥城迅速传染到了世界上35个国家和地区,造成了数千人感染、近百人死亡,目前还在不知终点地继续着扩散性传染。随着经济的全球化,世界各国间的人员往来越来越频繁,某个国家发生了新的传染性疾病,与之交往的其它国家和地区便很难幸免,这是造成流感迅速在许多国家和地区扩散传染的主要原因。因此,在甲型H1N1流感防范中,  相似文献   

8.
巨灾影响的全球性:以东日本大地震的经济影响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巨灾经济影响的全球性受到了社会各界越来越多的关注。通过构建混合国际投入产出模型,从需求端的角度定量评估了东日本大地震对世界各国各个生产部门的经济影响。结果表明:(1)东日本大地震对世界其他各国的经济产量影响非常显著,主要集中在金属制品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以及电子与光学设备制造业等;(2)在受影响的国家和地区中,以中国、美国、韩国、澳大利亚、德国等最为显著,且不同国家和地区受到影响的部门结构也各不相同。研究从区域间产业关联的角度揭示了巨灾影响的全球性问题,对于全球尺度上的巨灾风险管理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
青云 《民防苑》2009,(5):39-40
2009年3月22日是第17个世界水日,今年世界水日的主题是:“共享的水,共享的机遇”,呼吁各国结束跨流域污染。3月16日,世界各国首脑在伊斯坦布尔参加第五届世界水资源论坛首脑会议。共有来自13个国际机构以及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2.5万名各界人士参与了这次会议。土耳其总统居尔在开幕式上表示,水危机无国界,人类需齐心协力,共同面对这一危机。  相似文献   

10.
<正>2017年12月4日,"东盟地区论坛——国际城市搜索和救援能力建设"培训班在国家地震紧急救援训练基地开班,来自马来西亚灾害援助和救援局、柬埔寨国家救援711、蒙古国家紧急情况管理局和印度尼西亚国家搜索和救援局的应急救援专家和队员共40人参加了培训。本次培训的主要目的是为帮助东盟地区论坛框架下各发展中国家建立国际人道主义搜索与救援行动框架下的国际救援队伍,提升东盟地区论坛各国和"一  相似文献   

11.
王新新 《灾害学》2009,24(4):138-142
我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如何对巨灾风险进行有效的管理是世界范围内的难题和重大的问题,也是各国政府面临的严峻挑战。在讨论了国内外巨灾风险管理体系的基础上,探讨了建立以保险为重要内容的我国巨灾风险管理体系的重要性和举措。  相似文献   

12.
在去年12年26日发生在印度洋上的地震引发的海啸给人类造成的灾难,令人惊愕不已,这场灾难与以往其他灾难所不同的是,它不仅使当地人受害,还殃及到许多国家人们的生命,牵动世界各国人民的心,把本来一个喜气洋洋、好端端的新年佳节,变成了一个哀乐环绕、黑纱高悬、国旗半降的难日,这是一场意外灾难,是一场损失非常惨重的灾难。然而,就在此次印度洋海啸灾难中,一个年仅10岁的英国女孩使百余名游客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非洲国家在保持政治稳定、促进经济发展方面取得了一定的进展。然而,非洲迄今仍是全球最贫困的地区,人民经常遭受各种灾害的威胁。为此,非洲各国以及非洲地区的各种组织相互积极配合,共同致力于非洲的减灾救灾活动。  相似文献   

14.
为了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巴黎协定》没有强制规定各国的温室气体排放量,而是各国以"自主贡献"(INDC)的方式参与全球温室气体减排行动。国家自主贡献减排的气候响应是当今气候变化科学界的热点问题。目前缺少对于自主贡献目标情景下的区域极端温度变化的研究。本文基于32个全球气候模式的模拟,采用九个温度极值指数,研究了中亚地区INDC目标情景下极端温度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INDC目标情景相对现代气候期,中亚地区极端高温事件显著增加,而极端低温事件显著减少。夜间低温的上升幅度大于日间高温。不同极端温度指标变化的空间分布型有所差异,帕米尔高原和高纬度地区是主要的变化敏感区。本研究还进一步发现中亚地区的大部分温度极值指数与全球平均温升呈近似线性的关系。如果加强减排行动,将全球平均温升控制在较低水平,极端温度事件的变化将显著减少。  相似文献   

15.
气候变化问题是当今世界的热点问题,居全球环境问题之首,联合国发展计划署《人类发展报告》指出,如果未来15年中,国际社会的温室气体排放还保持过去15年里的速度,那么将不可避免地导致环境变化和一系列恶性后果.气候变化问题关系到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影响到各国社会、经济、政治、环境、外交等广泛领域的国家利益,越来越引起国际社会和各国政府的普遍关注.  相似文献   

16.
入冬以来,极端天气越来越频繁地袭击世界多个国家。继暴风雪扰乱英国、德国、丹麦、意大利等欧洲国家的空中和陆路交通之后,美国东北部地区的暴风雪也让其航空、铁路和公路交通受到严重影响,造成道路中断、航班取消。面对暴风雪的猛烈袭击,各国纷纷根据实际发挥自身优势,采取有效措施减轻灾害给社会生产和民众生活带来的不便,其有特色的经验做法值得我们借鉴学习。  相似文献   

17.
美国如何预防高层建筑火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高层建筑灭火被普遍认为是世界性的消防难题,各国都在努力攻克。美国的做法是预防优先,消防并举,值得借鉴。在美国,两次特大火灾改变了整个国家的历史,唤醒了人们高楼建筑的防火意识。一次是1911年3月24日华盛顿广场大楼内衣厂起火,  相似文献   

18.
1972年联合国在瑞典的斯德哥尔摩召开了有113个国家参加的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会议讨论了保护全球环境的行动计划,通过了《人类环境宣言》。会议建议联合国大会将这次会议开幕的6月5日定为“世界环境保护日”。同年10月联合国大会第27届会议接受并通过了这一建议。每年的6月5日,世界各国都开展群众性的环境保护宣传纪念活动,以唤起全世界人民都来注意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自觉采取行动参与环境保护的共同努力,同时要求各国政府和联合国系统为推进环境保护进程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19.
村华 《防灾博览》2012,(4):74-75
随着汽油价格的不断攀升,如何节油成为有车一族最为关心的问题。其实,高油价不但困扰着我们中国人,也使世界其他国家感受到了巨大的压力。为了应对继续攀升的高油价,世界各国都出台了一系列节油措施。让我们看看国外的节油高招,也许对我们有所借鉴和启发。  相似文献   

20.
信息动态     
《防灾博览》2011,(2):86-87
俄建议各国建快中子反应堆,可解决核废料问题 据俄新网报道,俄罗斯总统德米特里·梅德韦杰夫表示,俄罗斯建议更广泛的使用所谓的快中子反应堆。使用快中子反应堆能够解决核废料问题,俄罗斯是世界上唯一在别洛亚尔斯克核电站使用独特的BN-600型快中子反应堆(快速反应堆)超过30年的国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