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MapInfo是目前流行的地理信息系统 (GIS)应用软件之一 ,由于其强大的地图功能 ,在地震监测预报中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安徽省地震局合肥遥测台网不久前完成了台网自己的速报软件的开发研制工作 ,其中运用了MapInfo部分图形操作功能。本文介绍MapInfo技术在台肥遥测台网地震速报中的一些具体应用  相似文献   

2.
灾情快速获取是震后应急的关键,研究了一种基于GIS和GSM的震后灾情快速上报与判定方法。该方法通过建立灾情速报员网,为灾情速报提供基础。从宏观的角度,在参考地震烈度表的基础上,实现了对历史灾情的分解和描述,建立了简洁的、便于交互的灾情短信代码。阐述了灾情短信网关的构建方法,实现了灾情短信的群发与群收。通过对灾情短信的解析,论述了基于GIS的灾情范围的动态绘制与快速判断。最后,结合南京市基础地理信息,建设了南京市地震灾情速报系统,该系统在实际地震检验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简要论述了江苏省地震速报的历史、现状及计算机技术在地震速报中的重要作用。介绍了FDSP的功能、采用的主要技术以及在本次南黄海6.1级地震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4.
<正> 利用PC机或兼容机与A/D模数转换器相结合,将其应用于地震传输台网中,实现了地区性范围内地震自动监测定位系统,提高了地震速报的速度,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本文主要论述此系统实现的方法和实际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 1986年以来逐年地震速报质量分析比较 ,回顾了江苏地震速报系统的进步 ,并得到两点认识 :1 地震观测系统建设的进步是提高地震速报水平的基础 ,2 加强地震速报队伍的建设是提高地震速报水平的保障。  相似文献   

6.
2008年7月13日,中国地震局局长陈建民等一行来中国地震台网中心检查全国地震速报及奥运保障等有关工作。中国地震台网中心刘瑞丰总工就全国地震速报工作的总体概况、工作模式、速报流程以  相似文献   

7.
快速进行地震灾情评估对地震应急响应与救援工作具有重要意义。鉴于当前GIS在地震灾情快速评估中数据利用程度低、难于管理与共享、可互操作性差的不足,利用WEBGIS的基本框架及主要技术优势,构建了基于WEBGIS的地震灾情快速评估系统,提出了系统的设计思想、体系结构和功能结构。采用ArcGISServer作为系统的框架平台,结合ASP.NET技术,实现了信息查询、地震影响场、损失评估和应急准备的相应功能模块,极大提高了地震应急的信息化水平。  相似文献   

8.
介绍了江苏省地震应急指挥系统的基本框架和主要功能。该系统采用VC + +和MapInfo公司的控件产品MapX作为主要开发工具 ,实现了地震应急自动触发、震害预估、辅助决策、地震宣传和相关查询服务等功能 ,是一个较实用的GIS应用系统  相似文献   

9.
牟光迅  董晓阳 《灾害学》2002,17(1):32-36,51
随着计算机的普及和网络技术的不断成熟,建立以计算机网络为依托的防震减灾地震快速响应系统已成为可能。“九五”期间,天津市地震局就计算机网络技术在防震减灾技术系统建设中的应用方面进行了尝试。通过计算机通信网络的建立,将地震监测预报、震后快速速报、早期趋势判定等工作环节有机地联系起来,在实际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基于GIS技术的场地地震液化风险评估系统--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应用GIS技术,以MapInfo为操作平台,对淮安市区潜在的场地地震液化性能进行了综合的分析和评估,建立了场地土壤液化的数据资料库,并以此为背景,建立了潜在液化分析评估系统,对场地地震液化的危害性进行了分析和评估.研究表明,将GIS技术引入到场地地震液化风险评估中,可以方便数据的输入、管理、查询和分析,使场地地震液化风险评估结果能以直观的地图形式显示出来,便于决策部门做出快速、有效的判断.  相似文献   

11.
GIS在城市防震减灾应急决策中的应用   总被引:17,自引:5,他引:12  
将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应用于城市防震减灾工作,建立了“上海市防震减灾应争决策信息系统(宝山试点区)”。介绍了该系统的组成及各功能模块的结构和作用,并重点分析了系统的核心模块:地震灾害快速评估子系统和地震应急决策信息子系统。  相似文献   

12.
遥感震害快速评估技术在汶川地震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8.0级大地震发生后,在地面交通严重受阻、通信中断的情况下,遥感技术成为了地震灾情获取、地震应急和震后快速评估的重要手段。提出了利用高分辨率遥感影像进行地震应急和震后快速评估的技术流程,该流程涉及到遥感影像的数据管理、快速校正、图像增强、震害信息提取、地震灾情快速评估和评估结果网络发布等关键技术。利用遥感震害识别和快速评估技术准确提取了汶川地震的震害信息,绘制的基于遥感数据的汶川地震烈度分布图与中国地震局公布的基于地面调查结果的地震烈度分布图非常接近,首次实现了在震害遥感影像获取后的2~6h内,提供准确的宏观灾情分布情况以及初步的地震损失评估结果,在汶川地震的灾情获取、地震应急和震后快速评估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GIS在山东省震后早期应急系统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本文将地理信息系统(GIS)应用于震后早期地震形势判定,地震灾情快速了解,地震监测能力汇总显示等地震应急工作,建立了山东省震后早期地震应急信息系统,实现以历史地震活动信息和地震地质构造背景为基础,以最大概率法给出地震早期形势的判定。同时快速给出震中附近各种历史地震特点,快速给出灾害的影响范围和震区地震监测能力的统计分析结果,为地震早期应急工作提供高显示度的综合信息。  相似文献   

14.
Wed GIS的发展与防震减灾信息系统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0  
简要介绍了基于Internet的GIS发展现状,分析了Web GIS的主要优势和开发基于Web GIS防震减灾信息系统的必要性,提出了目前在防震减灾工作中Web GIS应用的主要研究内容,还初步设计了该信息系统的框架及其主页的基本功能模块,并介绍了各模块的主要功能和研制方法。  相似文献   

15.
震后灾情的快速评估是政府救灾的主要决策依据,而烈度的快速评估是其基础。本文在ArcGIS二次开发的基础上提出了一套城市震后烈度快速评估系统,并以福州市为例介绍了该系统的功能。首先,根据具有跨平台运行能力的实时数据接收程序,将福州强震台网所记录到的地震数据文件导入本系统,再利用福州地区各类场地的地震动放大因子β,经过本系统自行编制的计算程序的快速处理,可以在1~2分钟的时间内得到福州地区的地震烈度分布图及加速度等值线分布图;另外,如果强震台没有得到强震记录,依靠中国地震台网中心发布的地震震源参数信息,同样可以进行烈度快速评估。  相似文献   

16.
震后地震灾情的快速获取是地震应急救援的关键,将多源异构灾情信息进行合理的分类与编码,对增强灾情信息的处理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分析了不同地震灾情获取方法的现状与特点,介绍了几种新兴的灾情获取方法。分析了地震灾情的分类原则与方法,研究了多源异构地震灾情信息的分类体系。阐述了灾情信息的编码方法,提出了多源异构地震灾情的编码结构与编码存储。  相似文献   

17.
日美地震灾害紧急对应对中国灾害应急体制建立的启示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通过对美国1994年洛杉矶北岭地震反1995年日本阪神大地震时日美政府的地震灾害紧急应对过程,尤其是地震后的24小时内政府的初期对应,分析了日美地震灾害应急体制的特征,并就如何建立和完善中国灾害应急体系做了探讨。日美政府之所以在大地震发生时能有效地进行了紧急应对,在于健全的灾害应急体制。中国正处于经济和社会高度发展时期,面对各种各样的灾害和事故,要真正将灾害的损失降低到最低程度,必须尽快建立和健全以灾害应急规划体系、防灾情报系统、应急救灾指挥系统和专业化灾害援助队伍体系等为主的灾害应急管理体制。  相似文献   

18.
遥感震害快速定量评估方法及其在玉树地震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伽师地震、汶川地震遥感定量化灾害评估基础上,提出了基于少量现场调查样本进行遥感解译震害与地面实际震害定量评估的方法,以玉树地震为例,建立了遥感解译震害与现场调查结果的定量关系,并进一步得到了玉树县城结古镇街区的等效震害指数和结古镇综合震害指数,结果显示遥感震害快速定量评估结果与实际调查结果一致.该模型可应用于建筑物结构类型分布与玉树县结古镇相似的城镇遥感震害评估工作中.  相似文献   

19.
Knowledge of appropriate behaviour during an earthquake is crucial for prevention of injury and loss of life. The Israeli Home Front Command conducts a yearly earthquake education programme in all Israeli schools, using three types of educational interventions: lectures, drills and a combination of the two. The aim of this study was to evaluate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se interventions in providing students with knowledge. We distributed a questionnaire to 2,648 children from the 5th and 6th grades in 120 schools nationwide. Knowledge scores for both 5th and 6th grades were increased, regardless of type of intervention, compared to the non-exposure group. A combined intervention of lectures and drills resulted in the highest knowledge scores. Our findings suggest that for the age group studied a combination of lectures and drills will likely prepare students best for how to behave in the event of an earthquak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