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地下水在线监测技术可以实现地下水水质的高频监测,是未来发展的重要趋势。梳理国内外地下水在线监测技术研究进展,以上海市典型水文地质特征与环境质量状况为例,探讨地下水在线监测点位布设、指标筛选、监测方式及监测井设计等技术要点。首先,优化监测点位布设,对需要开展高频监测的区域或重点风险源开展在线监测,以代表性点位反映总体地下水环境质量状况。其次,综合筛选监测指标,除常规参数外,优先选取水体中的氨氮、高锰酸盐指数等作为在线监测指标,在具有潜在有机污染的区域,选取水中有机物、水中油等作为有机污染指示性指标。应进一步加强指标之间的相关性分析,为指示性指标的确立提供依据。再次,合理确定监测方式,根据取样方式以及污染源风险等级,设置相应的微型站和小型站。最后,优化监测井设计技术方案,进一步研究不同井管材质对地下水中无机或有机污染物的长期吸附(解吸)作用。  相似文献   

2.
为实现《全国地下水污染防治规划(2011—2020年)》关于\"2015年全面建立地下水环境监管体系\"的目标,首先要建立地下水环境监测网络。在充分分析中国地下水环境监测现状的基础上,总结中国地下水环境监测的不足,并从法律法规的完善、监测网的建设和运行、先进技术的引进和人才培养以及信息共享系统的构建等4个方面,提出中国地下水环境监测网建设及管理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CMT监测井在黑河流域地下水监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CMT监测井在黑河流域的应用为基础,通过对监测数据和采集的水样进行分析,了解了黑河流域地下水水位动态变化,掌握了黑河流域地下水水化学垂向分布规律,为合理利用黑河流域水资源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地下水管理条例》自2021年12月1日起施行,但是由于《地下水质量标准》(GB/T 14848—2017)未明确其中的金属指标是检测可溶态含量还是总量,导致各检测机构在检测过程中的采样和前处理环节存在较多不确定之处。梳理了国内外地下水监测相关标准和规范,并进行了实验比对,经分析得出以下结论:铜、铅、锌、铁、锰的可溶态含量和总量检测结果存在明显差异,其中,铁和铅检测结果的差异最明显,铁和锰检测结果的差异会影响地下水质量类别判定。《地下水质量标准》中的金属指标应检测可溶态,包括汞、砷和硒。充分洗井后采集的地下水样品存在一定的浑浊度是合理的。完成采集的地下水金属指标检测样品中不应包含沉淀相。测定地下水可溶态汞、砷和硒时,如采用原子荧光法,则需对样品进行消解;如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则无需对样品进行消解。在此基础上,对地下水采样及前处理关键环节和地下水检测管理工作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5.
为科学开展监测井评估,选择井口保护装置/井口状况、井管内径、上部井管保存状态、是否串层、井结构保存状态、井的连通性6个指标,建立监测井维护评估和监测井功能评估方法,构建地下水环境监测井评估体系。监测井维护评估最终的评估结果分为无需修复、修复和报废,用于指导地下水环境监测井维护管理,使之满足长期监测要求;监测井功能评估最终的评估结果分为监测功能良好、监测功能一般和不具有监测功能,用于判定监测井的监测功能状况,是否可以执行当前监测任务。研究可为健全地下水环境监测网络,规范开展地下水环境监测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6.
在广东省范围内开展了地下水环境监测井资料收集和现场排查,统计可用监测井3 620个,分析监测井的数量、分布、功能和监测情况。结果表明,尚存在环评井建设与监测任务落实不到位、地下水环境监测井管理体制不够健全、监测井信息化管理水平低、监测网络布局不完善等问题。结合地下水污染防治管理需求,针对性提出了完善监测井管理法规标准体系、加强地下水环境监测井建设与维护、推进监测井信息化建设与数据共享、完善地下水环境监测网络等对策。  相似文献   

7.
本文针对当前环境监测四级站的污染源监测特点,提出了双程序双样品的监测采样方法.可避免排污企业受自身利益的驱使而对污染物排放采取弄虚作假的行为,使污染源监测更为客观公正,有利于污染源的监督管理。  相似文献   

8.
地下水有机污染调查采样精密度评估方法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在《水样采集与处理的质量控制指南》中提出的采样精密度控制方法不完全适用于地下水有机污染调查评价工作的部分进行了分析。在华北平原地下水有机污染调查评价工作的基础上,探讨了一种改进的采样精密度控制与评估方法,提高相关工作的质量控制水平。  相似文献   

9.
再生水作为改善城市景观用水纳入河道,可其对地下水具有潜在的污染风险。通过构建区域地下水数值模型,应用质点追踪技术,计算出永定河补水区在河湖受水后地下水5 a运移1.47 km、20 a运移6.32 km,年均运移0.32 km。在数值模拟的基础上,依据地下水运移轨迹,结合区域水文地质条件,将研究区划分为核心监控区、二级监控区和控制监控区3个地下水监测分区,并提出各分区地下水监测井的布设原则及布设方式,实现地下水环境监测网络的优化。  相似文献   

10.
石油石化企业的含油物质泄漏进入地下水,会对生态环境造成负面影响。通过构建地下水井模型,比选不同原理的挥发性有机物(VOCs)检测传感器,建立了基于VOCs浓度反演的地下水中含油物质泄漏原位实时在线监测方法。研究发现,常规水质六参数传感器对含油物质泄漏的响应会产生滞后现象,在实时预警监测地下水井中含油物质时可不安装常规水质六参数传感器,节约企业污染防控监测成本。将该方法应用于企业现场进行原位实时监测,当实时监测值超过数据监控平台预警阈值时,系统会发出警报,实现了地下水井中含油物质泄漏实时预警监测。该监测方法具有响应速度快、准确性高、成本低、监测过程简单等优势,将帮助企业实时掌握地下水污染状况,提高地下水污染防控预警效率。  相似文献   

11.
基于近些年的调查和监测结果,统计分析了我国地下水环境质量基本状况及主要超标指标的地区分布情况。指出,当前我国地下水环境监测工作主要由自然资源、水利、生态环境等部门分别组织开展,存在地下水监测信息共享与整合难度较大、尚未形成全国统一的地下水环境监测体系、“双源”地下水监测现状尚未摸清、地下水监测能力明显不足、地下水监测的生态环境保护作用尚未体现等问题。提出,进一步推动部门资源共享与整〖JP2〗合、统一全国地下水监测体系、优化完善考核机制、尽快摸清地下水监测现状和逐步提升监测能力等工作建议,以期为下一阶段全国地下水环境监测工作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2.
模糊聚类分析法对哈密地下水监测网的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用模糊聚类分析法将哈密地下水监测网点从原来的8个点优化为6个点.经研究较符合实际情况,实践研究了优化方法.  相似文献   

13.
连续采样与五日法采样效果及费用的对比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连续采样与五日法采样五种方法监测结果及所需费用的比较,得出连续采样方法监测结果更具有代表性,合理性,一次性投资大,但运行费用并不高的结论。  相似文献   

14.
从现场采样和实验室分析两方面分析了影响监测数据真实性的环节和误差产生来源,阐述了对比法、排除法、分段检查法和重点检查法等监测数据分析方法。对可疑的监测数据指出了分析思路和解决途径,对监测数据审核判定和正确运用具有实际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5.
简述了国内外河流物理生境监测研究进展和应用。从水生态监测体系完整性和物理生境监测手段的优缺点等方面,研究了河流物理生境遥感监测的必要性;结合我国水生态环境管理形势,介绍了河流物理生境遥感监测的应用领域;以辽河干流盘锦段为例,进行了物理生境遥感监测评估的实例分析。  相似文献   

16.
借鉴环境风险源目标管理的理念,按照“分区、分类、分级”监测的原则,建立了化工园区地下水环境状况调查监测布点方法体系,并以某化工园区为示例展开应用研究。结果显示,该方法能对化工园区不同区域、不同类型、不同级别的地下水污染源构建差异化监测网络,解决化工园区地下水污染多元化监测布点问题,可为化工园区地下水环境状况调查监测布点方案的拟定或优化调整提供工作参考。  相似文献   

17.
We explored temporal trends of young-of-year (YOY) fishes caught in bottom trawl hauls at an established offshore monitoring site in Lake Erie in fall during 1961–2001. Sampling was conducted during morning, afternoon, and night in each year. Catches per hour (CPH) of alewife (Alosa pseudoharengus) YOY were relatively low and exhibited no temporal trend. This result was consistent with the species’ intolerance to Lake Erie’s adverse winter water temperatures. Gizzard shad (Dorosoma cepedianum) YOY decreased sharply after 1991, which was consistent with recent oligotrophication of the lake. Following the establishment in 1979 and rapid increase of white perch (Morone americana) YOY, white bass (Morone chrysops) and freshwater drum (Aplodinotus grunniens) YOY decreased. Trout-perch (Percopsis omiscomaycus) YOY decreased during 1986–1991, but recovered to previous levels during 1991–2001. The recovery coincided with the resurgence of mayflies (Ephemoptera) in the lake. CPH of spottail shiner (Notropis hudsonius) and emerald shiner (N. atherinoides) YOY exhibited no temporal trend between 1961 and the late 1970s to early 1980s. CPH of yellow perch (Perca flavescens) YOY decreased during 1961–1988, and walleye (Sander vitreum) YOY increased overall during the time series. These observations were consistent with published studies of adults in the region. CPH of 4 of the 10 species of YOY considered were greatest during night. CPH for walleye YOY was higher in the morning than in the afternoon, but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night and morning abundances. The results suggest that (1) CPH of YOY fishes may be a useful monitoring tool for Lake Erie, and (2) offshore monitoring programs that do not include night sampling periods may underestimate recruitment for several common species.  相似文献   

18.
解析废气中二噁英监测采样的现状及不足,针对生活垃圾焚烧炉(炉排炉)、蓄热式焚烧炉(RTO)和危险废物焚烧炉(回转窑)3种不同类型焚烧炉,考察了采样过程中烟道类型、采样时间和采样时间间隔不同对二噁英监测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水平烟道和垂直烟道采样测得二噁英排放浓度水平相当,有垂直烟道时,优先在垂直烟道采样;间隔采样和连续采样二噁英测定结果基本一致,为了便于操作,建议均采用连续采样方式;采样时间上,生活垃圾焚烧炉应保证超过1 h,蓄热式焚烧炉以2 h左右为宜;间歇投料危险废物焚烧炉应尽量满足2 h以上,条件不许可时,可通过增加采样流量缩短采样时间保证采样量,并在危险废物完全燃烧前结束采样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