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作为中国现代化特有的一个基本属性,中国农民问题根本不是也不可能是“被解决”的。而只能在中国特色的现代化模式创制中“失去意义”。正是这种创制.使得中国农民问题的变化和转型有机会成为可持续发展是否可能的典型实验。其基本含义和特点,在于如何建设和维护人和地球共同构成的这个自组织系统运行的涵养机制,以及如何把握适度发展的分寸。  相似文献   

2.
针对当前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各种看法,认为,这个建设过程不仅是一系列的方法创制,它的真实含义是一种生产关系和社会形态的创制,其直接针对是打破责任制以及各种权宜性或过渡性措施的局限,在城乡统筹的意义上谋求共同富裕。社会主义新农村是20世纪50年代以来社会主义理念在农村现代化建设方面的延续,更是社会主义自身创新的一个重要内容;这种既延续又改革的原创特性主要体现为,它的建设内容和可能途径始终是互为因果和互为表里的;新农村建设的创制必须依据社会主义原则,而新农村的建设成效将确证和充实着社会主义自身的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3.
中国农村转型发展研究的进展与趋势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农村转型发展是推进农村产业结构升级、就业与消费方式转变,以及城乡协调发展的根本途径.文章系统地回顾了中国农村转型发展的研究历程,总结了各发展阶段的特点和研究内容,讨论了农村转型发展研究中存在的问题.认为中国农村发展研究经历了1949-1978年制度转型背景下以生产力为重心的农村转型,1979-1993年体制转型背景下以经济为中心的农村波动发展,1994年以后发展理念和经济环境演变下的农村转型发展等三个阶段.由于各阶段农村发展的内外部条件不断发生着变化,因此,同一阶段内农村发展的研究重点也有所侧重.最后,从农村发展的宏观战略与理论及方法,农村耕地保护、占用补偿和粮食安全,农村工业化、城乡转型与统筹发展及功能区划分,现代农业发展与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及特色优势农业培育,新农村建设机制与模式等方面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4.
唐山市协调工业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创新途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唐山市作为一个传统的重工业城市 ,多年来一直以资源型工业为主体 ,工业发展和环境保护的矛盾十分突出。本文以此为例 ,探讨了依赖于资源优势的工业发展过程应如何协调其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 ,认为产业结构的调整是一个长期的动态过程 ,应作为一个持久努力的目标。目前应尽快通过技术转型和制度转型减少目前工业活动对环境造成的影响 ,促使工业发展向生态工业转变。  相似文献   

5.
在中国,城乡统筹作为整体发展的一个基本机制,一方面反映了社会主义共同富裕的道义原则,另一方面也是由城市和农村的各自状况及其相互关系所规定的必然要求。与此相一致.新型城市形态既是一个发展理念.也是一个具体的建设内容和文明形态.它所表明的就是城市本身在城乡统筹的具体实施中逐步生成的整体形态特征。作为自觉的发展理念和建设实践.新型城市形态至少需要针对几个主要的要素关系进行相应的政策、制度、甚至法律创制。对此。本文指出并说明了以下主要几个方面:①同一辖区内不同行政级别之间的政府职能及行为关系:②本地(或常驻)居民与外来(或流动)农村人员的关系;③不同社会群体与发展取向的关系;④城市内部在形象塑造中的精抻面貌、生活方式、消费导向、开放态度,以及行政划分和政策连接等方面的城乡关系。  相似文献   

6.
基于力学平衡模型的乡村转型均衡发展判别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经济 生物自然 土地管理三维驱动因素通过“农村人口 耕地 农村居民点”3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与相互作用驱动着乡村转型发展。以该3要素为研究对象,提出基于力学平衡模型乡村转型发展偏离度的评价方法,并综合应用 2000 年和 2010 年两期 Landsat TM影像解译数据及2006~2020年规划修编数据,分析了江苏省乡村地区转型变化的特征规律。研究表明:江苏省各县(市区)乡村地区转型发展过程中,存在不同程度偏离发展情况;偏离度空间上呈现极角苏南<苏中<苏北,极径苏南>苏中>苏北的规律;农村居民点扩张成为乡村转型均衡发展的最重要阻碍因素,这根源于我国特殊的城乡“三元”结构社会体制,目前“生产空间较好的实现了转型,生活空间和身份空间依然滞留在乡村地区”,现阶段的乡村转型发展是一种不均衡的发展模式,必须实现向“以人为本”发展方式转变  相似文献   

7.
构建农民收入增长的长效机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三农问题”是关系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的问题,其核心是农民收入增长,农民收入增长的关键是构建收入增长的长效机制。本文通过分析中国农民收入的现状,从制度视角分析农民收入增长缓慢的土地制度、税费制度、金融体制、公共品供给体制以硬社会保障制度等方面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构建中国农民收入增长长效机制的制度框架。  相似文献   

8.
农村清洁生产与循环经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关系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是当前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为逐步解决好三农问题,近年来,中央先后作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发展现代农业的重大战略决策。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和政府关于“三农”问题在指导思想和发展战略上的重大调整。新农村建设从本质上说,是对农民权利义务关系、城乡利益关系和工农分配关系的重大调整。  相似文献   

9.
海洋生态问题本质上是制度问题。中国海洋生态保护制度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少到多的发展过程,但多种复杂制度之间是否能够形成治理合力,制度缺失、制度无效和制度冲突等问题是否存在,尚有待进一步解答。为此,文章在梳理中国海洋生态保护制度演进逻辑的基础上,基于制度互补视角挖掘现有制度的互补空间,探究查缺补漏、规范修正和协调统筹的制度改革路径,以期推动海洋生态保护制度“从多到优”的有效过渡。中国海洋生态保护制度的演进可分为初步建立、稳步推进和改革转型三个阶段,呈现出从陆海分割到陆海一体化治理、从政府单一主体监管到多元主体协同治理、从标准规范到法律保障的趋势特征。制度需求引致与制度供给滞后、制度成本制约与制度收益驱动之间的联动关系是推动海洋生态保护制度演进的内在动因。海洋生态保护是一项跨区域、跨部门的复杂系统性工程,不同生态保护制度之间的联动耦合至关重要。立足制度互补理论视角,中国海洋生态保护制度在保护主体、保护手段和保护过程三个层面均存在较大的互补需求,其中保护主体单一的问题主要因制度缺失导致,保护手段的低效主要受到制度适应性不足的影响,而保护过程的割裂主要反映了制度不协调、不匹配的矛盾。基于此,未来中国海洋生态保护制度的补充应围绕政府职责梳理和多元主体参与建设,制度的修正重点在于进一步完善市场激励、信息公开等非政府机制,制度的协调则要实现立足事前、事中和事后全过程,推动政策工具的有效衔接配合。  相似文献   

10.
国务委员陈至立在陕西省考察期间,深入陕西省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的企业、科研机构和大学实验室调研,考察了杨凌农业高新科技成果博览会,召开了杨凌示范区建设工作座谈会。她指出陕西省高度重视农业科技工作,杨凌示范区建设成绩显著,为通过科技兴农和体制创新解决“三农问题”作了积极的探索。希望杨凌示范区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充分发挥辐射带动作用,为解决“三农问题”多做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