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前不久,某大型化工企业为了配合六月安全生产月活动,组织了一次大规模的安全知识考试,参加者有企业的领导、基层干部、一线工人,也有小学教师、医生、司机和后勤单位的勤杂人员等,参加考试人数占企业人员,总数的95%以上;再看考试题,可以看到从职工一线岗位操作知识到国家安全方针到环保治理等应有尽有,知识面包罗万象;从题型看,有选择题.判断题到问答题、  相似文献   

2.
又是一年注册安全工程师考试季,全国各地的安全工作者纷纷加入到考试大军中。自2004年实施注册安全工程师执业资格考试的几年来,该项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也出现了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值此注册安全工程师执业资格考试之时,本刊邀请安监系统工作人员、一线安全管理者、安全评价人员围绕注册安全工程师的地位、  相似文献   

3.
企业不同层级员工安全文化培训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安全文化在事故预防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而培训是企业安全文化改善技术手段的重要方面。本文在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安全管理课题组现阶段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研究来自山东、河南、山西、东北4个省的10个样本煤矿的四类层级员工——管理层、专业人员、班组长、一线员工的安全文化初始测量值、两次培训后的提高幅度值和32条核心理念的得分情况。得出初始安全文化测量值不同层次员工的得分从高至低依次为:管理层,专业人员,班组长,一线员工;第一次培训后提高幅度值从高到低为:班组长,专业人员,管理层,一线员工;第二次培训后提高幅度值从高到低为:班组长,一线员工,管理层,专业人员并分析了得分高低不同的原因。  相似文献   

4.
企业的车间、班组是生产工人的集结点,也是安全生产的前沿阵地。从历次事故的教训看,绝大部分事故是车间、班组放松管理,一线职工违章作业所造成的。安全生产形势要好转,企业必须加强车间、班组的安全生产管理工作。  相似文献   

5.
安全教育,是安全工作中一个重要方面。职工安全素质的高低,处理事故和应变能力的强弱,安全生产意识的深化程度等,莫不与安全教育的程度密切相关。特别是大型企业,如果没有一支经过认真的安全教育、安全素质高的职工队伍,一旦发生事故,将会出现连锁反应,后果难以想象。 但是,安全教育必须讲究实效。这就要求选择一些较好的教育形式。就目前看,我国安全教育的形式主要有两种。 一种是举办学习班。这种方式多是老师讲,学生听,最后出题考试,答卷评分。这种教育方式的优点是教育的知识有系统性,还可与职工的奖惩以及操作资格认定相结合。但也有不…  相似文献   

6.
安全教育培训正在被很多企业应用.安全教育培训有别于其他培训的最大特点是安全教育培训是一种参与式的培训.基于企业安全教育培训的特点,安全教育培训的各个阶段的准备及实施与其他形式的培训是有很大不同的.从培训的人员选择、教材选择、培训方法、培训技巧、培训评估等方面看,企业安全教育培训都有期特殊性.  相似文献   

7.
企业的车间、班组是生产工人的集结点,也是安全生产的前沿阵地。从历次事故的教训看,绝大部分都是车间、班组放松管理,一线职工违章作业所造成的。要想安全生产,企业必须加强车间、班组的安全生产管理工作:  相似文献   

8.
让企业尝到“安全”甜头 大兴区是北京市发展的一个新城,区内中小企业多,拆迁项目多,监管起来难度大.今年是政府推行“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年”,大兴区的安全生产工作从开展安全生产全员大培训为切入点,于今年分3期组织各镇政府、街道办事处等单位安全生产检查人员450余人进行全区的安全生产知识培训.为保证培训质量,大兴区的培训老师一部分是聘请的北京市安全生产协会的教授,一部分是来自大企业的有经验的注册安全工程师. “我们做安全生产培训,就是要为企业服务,每次培训都把身边真实的案例提供给学员看,用血淋淋的事故教育人才能真正触动企业职工的安全神经.”大兴区安全生产监管局党组成员、纪检组长杨玲荣说,安全培训必须要做到扎实、没有死角,一个企业都不能落下,企业通过培训尝到了“安全”的甜头,也就实现了从“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今年,大兴区将在全区19家属地单位开展企业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管理人员的培训,其中初任培训不少于24学时,继续教育不少于16学时,力求培训率在95%以上.  相似文献   

9.
夏元明 《安全》2004,25(6):46-47
安全生产是企业永恒的主题,是企业的第一效益.电力行业绵延不断的血泪事故,一次又一次验证了共筑安全生产坚固防线任重而道远.纵观发生人身、设备事故的企业,它们的安全管理规章制度不是没有,安全教育活动也是正常开展,缘何事故还是屡屡发生呢?问题的关键在于安全管理机制的求真务实上还没有根本到位,还存在着种种盲区,正是这些不起眼,易忽视的小节、往往使我们安全管理防不胜防,惹出祸端.笔者从长期在基层一线工作的体会中认为,在安全管理需要做实四个方面的工作.  相似文献   

10.
近段时间,每到企业采访,大家谈及最多的,也是最愿意谈及的,就是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尤其在“全国安全生产月”期间,搞了多少次安全知识竞赛、发放了多少安全生产手册、厂区设立了多少安全宣传标语等等,可谓是五花八门,形态各异。但深问一句,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意义、目的、使命、  相似文献   

11.
邮寄一份安全贺卡,发放一套内容涉及安全管理、安全生产、安全生活等知识的漫画形式的扑克牌,定期举办一次安全演讲比赛、艺汇演,举行岗位安全技术技能比武……这是江苏省某盐业有限公司近几年打造具有企业特色的安全化,不断创新安全理念的新举措。它通俗易懂,深受广大企业员工的喜爱,其参与热情也十分高涨,收效明显。  相似文献   

12.
随着企业对安全工作越来越重视,安全教育工作也得到了逐步加强。但是,在企业安全教育中,囿于书本搞教育,坐而论道学知识的现象比较普遍。比如,在对新人厂员工进行安全教育培训时,总是向他们讲授一些安全理论、安全规章制度、安全防范要领等书面知识,即使通过了上岗前的安全考试,拿到了安全培训合格证,上岗后仍然难以达到岗位工作要求。有的人培训考试成绩很优秀,对安全规章制度背得滚瓜烂熟,  相似文献   

13.
<正>日前,一位常年分管安全的老领导同我闲谈,讲到这样一件事:有一次,他率领安全检查组到一家安全防火重点单位检查,一进门便被绿树成荫、鸟语花香的环境所吸引;听了企业领导的汇报、看了材料,很是高兴,认为企业安全生产搞得很好,可是当专业安全检查人员进入现场后,却大失所望,许多安全生产隐患令他们对企业的评价大打折扣。这位"老安全"有感而发:"抓安全工作切莫被表面现象所迷惑,否则就是最大的失误。"想起一篇——《站在地球上看月亮》:无论是圆月或是残月,都给人以美感。但如果用高倍放大镜观察月球,就会发现晶莹皎洁的月亮  相似文献   

14.
感悟转变     
<正>安全生产是社会、企业永恒不变的主题,但安全又不是一个实实在在的物体,要具体地描绘出来确实很难。安全有时就是一种理念,从"要我安全"到"我要安全、我会安全、我能安全"的转变过程就是安全理念从被动强制性到主动自觉性的一次质的飞跃。我  相似文献   

15.
在一次职工安全知识培训班上,有位采掘工人以一种满不在乎的语气对身边工友说:"安全培训真是麻烦,耽误了好多时间.如果不是因为培训课缺勤要受罚,和安全考试不过关就不准下井干活的话,我才懒得过来参加培训哩."这番话引起了笔者的沉思,很想问问这位职工:"仅仅是因为这样你才愿意接受培训的吗?学好安全知识又到底是为了谁?"  相似文献   

16.
赵国 《劳动保护》2008,(9):47-47
从2005年开始,笔者所在的企业为直接从事生产操作的一线员工每人都建立了一套完整的安全档案。按照厂安全主管部门的统一要求,这份企业员工安全档案完整地记录了员工的个人资料、身体健康情况、技术等级资格、安全知识培训成绩以及心理测试成绩和日常违章违纪记录等,  相似文献   

17.
企业要持续、快速、和谐、稳定发展,就必须脚踏实地走出一条企业安全文化建设道路。然而,从实际情况看。安全文化建设往往被很多企业忽视。近年来,到过不少企业,发现真正重视安全文化建设的企业为数不多。  相似文献   

18.
安全生产管理是科技股份制企业(中小化工企业)生产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从静态讲,要纵向到底、横向到边,严密地制定出安全目标和安全措施,无论是生产一线、质检部门,还是营销、后勤服务部门,都要有保证本部门安全和整个企业安全生产的措施计划:从动态讲,就是要坚持安全生产全过程管理,主要是针对原料、包装、检验、成品的全过程,一环不漏负责到底。  相似文献   

19.
正随着安全生产越来越被重视,企业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建设也步入了快车道,许多企业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不仅贴上了墙、挂上了网,而且还印制成册发放到每一位干部员工手中。不仅如此,有的企业还在员工中广泛开展了学习制度、宣传制度等活动,通过把制度纳入安全生产教育培训之中,组织举办安全生产规章制度考试竞赛等途径,将制度广而告之,让制度深入人心。  相似文献   

20.
马丁  赵泽民  叶剑 《安全》2021,42(9):64-70
为科学获取机动车汽修企业安全生产的影响因素,本文构建机动车维修企业安全生产综合指标体系,并抽样选取某市122家小型汽车维修企业,从车间现场管理和文件制度管理2方面对企业安全生产及管理现状开展评价,之后使用聚类分析和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构建数学模型,借助SPSS软件对评价数据进行分析研究.研究表明:一线从业人员、安全用电、安全管理制度、安全标准化以及隐患排查工作等因素对机动车汽修企业安全生产水平有显著性的影响.并从人员安全素养、安全生产检查、安全制度管理等3方面提出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