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氧化改性竹炭脱除单质汞的特性与机理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将可再生的竹子作为活性炭的前驱体制备得到的竹炭,是一种廉价的多孔材料.在小型试验台架上研究了其脱汞性能,同时为强化竹炭对汞的吸附和氧化作用,采用化学浸渍法对原始竹炭进行了氧化改性,着重研究了改性竹炭的的汞吸附性能,并对改性前后的样品进行了元素分析、XPS表征、FT-IR分析、比表面积及孔径分布分析等以研究表面官能团在改性过程中的转化规律和脱汞机理.结果表明:氧化对竹炭的物理结构破坏严重,比表面积和孔容有明显的下降,但是氧化改性明显提高了竹炭的汞脱除性能.  相似文献   

2.
改性活性炭治理室内空气中甲醛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4,自引:3,他引:14  
利用亚硫酸氢钠和碳酸钠改性的活性炭对室内空气污染中甲醛进行了治理研究,考察了颗粒活性炭、粉末活性炭、改性活性炭对甲醛去除率的影响。测试了改性活性炭的平衡吸附量,吸附穿透时间。结果表明,亚硫酸氢钠和碳酸钠改性的活性炭对甲醛的去除率为60%,动态治理后能够达到国家室内空气质量标准。并通过扫描电镜图谱分析了改性活性炭的吸附机理。  相似文献   

3.
该实验对活性炭进行改性用于室内低浓度甲醛的去除。探讨了铵盐、碱盐用量及联合改性对活性炭去除甲醛的影响。利用0.02%的氢氧化钠对活性炭改性后再利用3%的氨水对活性炭二次改性,最终甲醛去除效率可达94.38%。对改性后的活性炭进行亚甲基蓝的吸附值、Boehm滴定分析法及SEM表征分析。结果表明:0.02%氢氧化钠改性活性炭时,能有效增大了活性炭的比表面积;利用3%的氨水改性活性炭时,能改变活性炭的表面官能团的含量,使表面化学活性增加,但减少活性炭的微孔比例。两者混合改性时能得到良好的加权效果,增强活性炭对甲醛的吸附效率。  相似文献   

4.
改性活性炭纤维对甲醛吸附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22,自引:3,他引:19  
对室内甲醛的来源和污染现状进行了初步分析,指出甲醛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分别用HNO_3、NH_3—NH_4Cl、H_2O_2对活性炭纤维进行表面改性,动态吸附试验发现用H_2O_2改性后对甲醛的吸附效果最佳,并用日立(HITACHI)X-650型扫描电子显微镜(SEM,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进行了显微结构分析。结果表明活性炭纤维特别是改性活性炭纤维治理含甲醛的空气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5.
通过试验研究了表面改性方法、焙烧气氛和气相水分对颗粒活性炭(GAC)吸附低浓度甲醛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3%HNO3浸泡改性可增加GAC表面的含氧官能团,显著改善GAC对甲醛的吸附性能,并延长吸附穿透时间;O2气氛下焙烧所得GAC的吸附效果优于N2气氛下焙烧的GAC;反应气体含水1.5%时,GAC对甲醛的吸附性能明显降低。另外,分别采用低温N2吸附法和傅立叶红外光谱法表征了3%NHO3浸泡改性前、后GAC的孔结构和孔表面化学性质的差别,从而揭示了GAC的吸附性能与孔结构、孔表面化学性质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微波改性活性炭对苯酚的吸附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N2低温吸附/脱附、Boehm滴定对活性炭的孔结构和表面含氧官能团进行表征,研究微波热处理对活性炭的吸附性能的影响。用Langmuir和Freundlich吸附等温模型对活性炭的吸附性能进行评价,比较了溶液pH和吸附温度对改性前后活性炭的吸附能力影响,运用准一次方动力学模型和准二次方动力学模型对2种活性炭的吸附动力学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微波热处理改性活性炭可提高活性炭对苯酚的吸附性能。  相似文献   

7.
将高压静电场除尘杀菌、活性炭吸附光催化分解等技术集成一体 , 开发高效空气净化技术和空气净化器,并进行污染物净化实验。结果表明,该集成技术对空气中颗粒物、二甲苯和甲醛等污染物均具有很高的净化效率;气态污染物净化时,初期以活性炭吸附为主,后期以光催化分解为主;活性炭吸附具有选择性,吸附二甲苯速度比甲醛快。  相似文献   

8.
由于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的危害巨大,因此VOCs控制技术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活性炭吸附法具有技术成熟、操作简单、净化效率高、能耗低以及可回收等优势,是净化VOCs最经济、有效的方法之一.主要综述了活性炭在脱除VOCs方面的研究进展,包括活性炭的制备和改性技术及其对VOCs的吸附性能、活性炭吸...  相似文献   

9.
微波辅助氢氧化钠改性竹炭对水溶液中铜离子的吸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竹炭为原料,NaOH为改性药剂,采用微波辅助加热的方法对竹炭进行改性,并利用SEM、EDAX、BET、FTIR、pHzpc和Boehm滴定等方法对改性前后的竹炭进行表征.考察了溶液pH、吸附时间、温度和离子强度等对改性竹炭吸附Cu2+的影响.结果表明微波辅助NaOH改性提高了竹炭的比表面积,增加了其表面含氧官能团和总碱基的数量;改性竹炭吸附Cu2+的最佳pH值约为5,吸附过程符合拟二级动力学模型,Langmuir吸附等温方程比Freundlich方程更适合描述Cu2+在改性竹炭上的吸附行为,吸附为放热的物理吸附过程.  相似文献   

10.
X33 200500117 改性活性炭纤维对甲醛吸附性能的研究/蔡健(武汉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环境科学与技术/湖北省环科院.-2004,27(3).-16-17,19 环图X-21 对室内甲醛的来源和污染现状进行了初步分  相似文献   

11.
多数室内装饰材料中含有氡、苯、甲醛等挥发性有害物质,对室内空气造成污染的同时,还危害人体健康.采用绿色材料进行室内设计,可降低室内空气污染.对室内空气中的污染源进行研究,分析可吸入颗粒、甲醛、人造板材、地毯、壁纸及涂料等对空气质量的影响.通过对涂料、抗菌材料、无机木材和无机玻璃的应用进行论述,完成应用绿色材料的室内空气质量分析.采用绿色材料装饰后,对室内各区域空气质量进行检测,全面分析绿色材料对室内空气质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现代人80%以上的时间是在室内度过的,室内实际上已成为越来越多的人最直接、最经常的生活环境。与此同时,室内空气质量的优劣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本文在呼和浩特市选择不同时间装修的居室,对其室内空气中甲醛、氨、一氧化碳、氡的含量进行了实测,分析了居室装修后室内主要空气污染物的污染水平以及各污染物的分布特征。数据表明,目前新近装修的居室内存在严重的甲醛污染,其超标率达到55.81%,随装修后时间的推移室内甲醛含量逐渐减少,其超标率逐渐降低,说明室内甲醛含量与室内通风状况有明显的正相关性;在所测定的居室中,一氧化碳及氨均未超标,氡的超标率为20%。  相似文献   

13.
哈尔滨市部分新装修住宅室内空气质量的检测与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量含有有害物质的装修材料的应用是引起室内空气污染的主要原因之一,经过对哈尔滨市内部分新装修住宅室内空气污染状况调查后发现,游离甲醛和总挥发性有机物均存在不同比例的超标现象。本文采用客观指数评价方法对新装修住宅的室内空气质量进行了评价,评价结果显示,48%的住宅室内空气质量符合卫生标准。  相似文献   

14.
装配式建筑精装修可能会应用甲醛、苯、氡气、氨气和TVOC等大量有害物质,从而产生空气污染、光污染、噪声污染、水污染等,严重影响室内环境,危害人体健康,虽然国家下发相关条例,效果并不显著。对装配式建筑精装修如何污染室内环境进行研究,分别分析了甲醛、苯、氡气、氨气和TVOC这些装修材料的危害能力、对室内环境的污染能力以及对人体健康的损害,通过研究发现装修材料会造成严重污染,必须要加以重视,采取一定措施治理,营造出一个舒适的生活环境。  相似文献   

15.
目的针对目前舰船舱室内空气封闭性强、污染物来源多、成分复杂且高温、高湿的特点,研发高效可再生介微孔吸附材料,以解决目前吸附法存在的选择性及再生困难问题。方法研究选取SBA-15为载体,并将金属氧化物催化剂负载在SBA-15上制备介微孔吸附材料,以甲醛、甲苯和醇类有机物为处理对象评价材料性能。结果在催化剂质量分数为0.12%时,负载催化剂的介微孔材料的有机物容量达到最高,112.3 mg苯/g催化剂,119.7 mg甲苯/g催化剂,147.3 mg甲醛/g催化剂,184.l mg乙醇/g催化剂,为活性炭吸附容量的1.5倍以上。吸附饱和再生30 min后有机物容量为,98.6 mg苯/g催化剂,106.3 mg甲苯/g催化剂,132 mg甲醛/g催化剂,169.7mg乙醇/g催化剂,说明其具有良好的再生性能。结论能够在广泛进气浓度和停留时间条件下使得处理后的污染物浓度低于严格的《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控制规范(GB 50325—2001)》所允许的浓度,并且在高温高湿条件下可以高效再生、重复使用。  相似文献   

16.
随着人们对居住环境要求的不断提高、对生活品质的不断追求,室内建筑装修成为了普遍现象,且装修技术愈发高超。与此同时不合格的建筑装修材料也对室内空气环境造成了严重污染,对居住人群的身体健康造成了严重侵害。建筑装修材料中常见的成分如甲醛、苯系物、放射性物质等,都是污染物。对室内空气环境中的主要污染物来源、危害以及人们对装修材料错误使用进行分析;针对造成室内空气环境污染的各种建筑装修材料,给出了相应的控制、治理和预防对策。  相似文献   

17.
甲醛是室内环境的主要污染物.采用乙酰丙酮分光光度测定方法,通过对一幢五层新建的办公楼随机抽取六间房,每隔3个月分别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室内温度变化对甲醛的释放有较大影响,甲醛的释放随时间逐渐减少.列举了脲醛树脂、酚酞树脂、胺基甲醛树脂等是造成室内甲醛污染的主要来源,甲醛对人体的危害极大,不同国际组织、国家对室内甲醛浓度制定了不同的最高限值.从控制污染源、控制室内条件、处理方法等方面将有效防治室内甲醛污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