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厌氧生物处理反应器混合流态及其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复合流态已成为厌氧反应器工艺的设计与开发应用的发展方向。就厌氧反应器的流态分析、要求及新型厌氧处理技术(SMPA)作了系统的分析介绍 ,提出了改进厌氧处理工艺设计的思路。  相似文献   

2.
在污水土地处理系统的模型反应器中进行流态试验,使用停留时间分布(RTD)分析理论,探索反应器不同构造的水流流态。试验表明,升流式和降流式的反应器流态均接近推流;无因次平均停留时间分别为0.974和0.845。由于在整个水平过水断面上承托层的布水作用及集水层的集水作用,系统采用不同管网布设程度的布水和集水方式对流态的影响不大,体积效率均在90%以上。填料层高度对流态有一定影响,当高度为40 cm时流态最接近推流,水流的轴向扩散系数最小,其值为0.027,属于低扩散程度。  相似文献   

3.
由重庆建筑工程学院给排水教研室设计的重庆针织厂印染废水氧化渠处理设施,于1980年初建成,同年5月投入运转,至今已一年多了。采用氧化渠型式的生物处理构筑物,目前国内尚罕见。为了探索这种类型处理构筑物设计运转规律。总结经验教训,现对该厂氧化渠运转的情况作一小结。  相似文献   

4.
通过DAT-IAT工艺应用于抚顺市三宝屯污水处理厂的工艺流程特点,主要处理构筑物的构造形式及设计参数,处理系统的运行效果及处理成本,分析设计与运行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应对措施,为SBR新工艺在北方寒冷地区应用提供设计参数和运行管理经验。  相似文献   

5.
BAF法在雅山污水处理厂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乌鲁木齐雅山污水厂采用曝气生物滤池(BAF)处理工艺,设计处理污水5×104m3/d。在此介绍该污水厂的工艺流程、设计参数、主要处理构筑物、运行状况,并对BAF的工艺特点进行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6.
为研究流态和基质对人工湿地生态系统功能的影响,分别利用水平推流砾石潜流湿地、水平推流陶粒潜流湿地、水平折流砾石潜流湿地、上下折流砾石潜流湿地4种人工湿地装置处理低污染水,考察不同流态和基质对人工湿地污染物去除及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结果表明:上下折流砾石潜流湿地对污染物的处理效果最好,对CODMn、TP、TN、NO_3-N、NH_4-N的去除率分别达到20.78%、42.47%、28.9%、32.72%和52.92%,并且该湿地的CO_2和N_2O排放通量最大,分别为409.3mg/(m2·h)和20.3mg/(m~2·h),水平折流砾石潜流湿地的CH4排放通量最大,为0.80mg/(m~2·h),说明流态对人工湿地污染物的处理效率及温室气体排放具有重要影响,采用上下折流流态的人工湿地具有更高的污染物处理效率及温室气体排放通量;水平推流陶粒人工湿地对CODMn、TP和NH_4~+-N的去除率分别为24.39%、29.44%和22.39%,高于水平推流砾石人工湿地的去除率(14.71%、37.19%和12.23%),说明相比砾石,以陶粒作为基质的人工期湿地具有更高的污染物处理能力。  相似文献   

7.
复合垂直流湿地反应动力学及水流流态的研究   总被引:17,自引:2,他引:17       下载免费PDF全文
 提出一种新型的复合垂直流湿地系统(IVCW),并对其反应动力学和系统的实际流态进行了研究.经过中试的运行试验,得到了系统对COD去除的反应速率方程,由示踪剂试验确定了系统中水流的停留时间分布(RTD),提出RTD的不同是湿地处理效率差异的主要原因,进而运用串联反应器模型和离散流模型两种非理想流态模型,模拟IVCW的实际水流流态,经过比较发现离散流模型模拟的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8.
介绍了嫩江县污水处理厂的工程概况、污水水质及处理目标、工艺方案的选择、各处理构筑物的主要设计参数及设备选型,同时还介绍了工艺设计的一些特点.  相似文献   

9.
杨再勇  葛玮玮 《环境》2006,(9):96-97,99
介绍龙归污水处理厂的工程概况、污水水质及处理目标、改良型A^2/O工艺流程、各处理构筑物的主要设计参数以及设备选型。  相似文献   

10.
孙笙  刘月 《环境工程》2005,23(4):10-11,19
详细介绍了污水处理厂的设计规模、SDAO污水处理工艺、各个单体构筑物的主要设计参数,SDAO工艺采用圆形曝气池,在工艺和结构设计上有所创新。污泥采用消化处理,污泥加热方式比较科学。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无锡市新城污水处理厂现状一体化MBR池建(构)筑物、工艺设备、管路系统进行技术改造,优化生物处理段的水力流态,降低能耗,改良污泥回流方式,增加膜池可用面积。整个技术改造的完成,满足了工艺设计要求及建设方提出的标准。  相似文献   

12.
构建了套筒式机械搅拌磷酸铵镁结晶-斜板强化沉淀反应器用于处理高浓度氮磷废水,并回收磷酸铵镁晶体.考察了搅拌转速、水力停留时间以及颗粒碰撞总次数(GT值)对运行效果的影响,并利用计算流体动力学软件(Fluent18.1)对反应器流态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了反应器结构设计的合理性,为磷酸铵镁结晶-沉淀反应器设计及运行提供技术参考.结果表明,反应器在转速为250r/min、水力停留时间为0.375h、平均GT值范围在14000~20000之间时,氨氮的平均回收率为76.00%以上,磷的平均回收率为97.00%以上,晶体的平均粒径达到20.515μm,出水浊度一直稳定在2NTU以下.扫描电镜以及X射线衍射分析表明,沉淀物为纯净的磷酸铵镁.反应器内不同区域的水力分级明显:混合反应结晶区流态为湍流区,缓冲区和磷酸铵镁收集区流态为过渡区,固液分离区流态为层流区.反应器的流态特征表明,在适宜的运行参数下该反应器的结构设计满足晶体形成、生长与固液分离的水力需求.  相似文献   

13.
复合垂直流人工湿地的脱氮机理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沸石和砾石作为填料,研究复合垂直流人工湿地处理农村生活污水的脱氮机理。试验结果表明:复合垂直流人工湿地对污水中氮的去除主要发生在下行流填料柱中,其去除机理主要是微生物对溶解态氮的硝化和反硝化作用;悬浮态氮沉积在填料孔隙中,会出现"氮释放"现象;水温、气水比、碳氮比、氮源形式等因素对湿地系统的脱氮效率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4.
AB法在虹桥污水处理厂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乌鲁木齐虹桥污水处理厂采用AB活性污泥工艺,设计处理污水3×104m3/d,介绍了虹桥污水处理厂的工艺流程、设计参数、主要处理构筑物、运行状况、影响因素,并对AB活性污泥法的发展运行状况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15.
介绍某公司腈纶污水的水质特点,处理工艺、主要设备及构筑物设计参数。该污水预处理装置运行以来,处理效果良好,符合后续生化处理的进水要求。  相似文献   

16.
AB法工艺在河东污水处理厂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乌鲁木齐河东污水处理厂采用AB活性污泥工艺 ,设计处理污水 2 0× 10 4 m3 d ,于 1997年 7月投入运行 ,至今运行状况良好。本文介绍了该工程的工艺流程、设计参数、主要处理构筑物和运行情况 ,对运行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17.
五龙口污水处理厂工程设计规模10万m3/d。依据水质特点,确定污水处理工艺及构筑物设计。污水处理工艺采用改良氧化沟工艺,污泥处理采用浓缩脱水一体化工艺。  相似文献   

18.
反应器理论在复合垂直流构建湿地水流流态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运用反应器理论研究了一种新型的复合垂直流构建湿地系统(IVCW)的水流流态,由示踪剂试验得到水流停留时间分布(RTD),从而确定了IVCW在水力负荷为200~800mm/d时,停留时间为19~35h,并由RTD曲线的特征值确定IVCW的水流流态介于理想推流与完全混合流之间,同时应用离散流模型,不仅较好地模拟了IVCW的实际水流流态,还得到了水流的Peclect准数在11~19之间.通过有植物与无植物系统的对照发现植物根系有利于IVCW的水流流态接近理想推流状态.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以实际生活垃圾焚烧厂渗滤液为对象,进行了工艺设计、构筑物设计以及实际调试。本项目采用如下工艺路线:进水→预处理→UASB→两级A/O→超滤UF→反渗透RO→排放。各构筑物对污染物起到了相应的作用,预处理阶段有效的去除了SS,生化阶段有效的降解了COD和BOD,而膜深度处理进一步去除了各个污染物。本次工程所收集的系统和和污水排放遵守相关的标准和法规。  相似文献   

20.
污水土地净化系统的水力特性直接影响污染物的处理效果,研究不同管网铺设率对水流流态的影响,可为设计参数的选择及反应器结构优化提供依据.因此,运用示踪-应答技术,以停留时间分布(RTD)理论为基础,对反应器中水流的状态进行分析.同时,借助计算流体力学(CFD)软件Fluent进行数值模拟.RTD分析和CFD模拟结果互补分析发现,底部的碎石层具有布水功能,而表面的水层具有集水的作用:水流在承托层中水平流动,竖直流经填料层,最后在水层中水平流入集水管网.在有承托层和水层的情况下,系统采用不同管网铺设程度的布水和集水方式对填料中水流的流态影响不大,然而管网孔口布水效果不均.各管网铺设率反应器的体积效率均在90%以上,但都有一定的无效体积或滞留区.半网布水、集水的反应器体积效率最高,流态接近推流形式.无因次平均停留时间为1.09,轴向扩散系数为0.03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