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本文简要回顾了我国自然保护区分类的过程,认为自然保护区分类系统的相对稳定与自然讴各类的不断增加为一矛盾统一体,它是推动自然保护区分类发展的唯一动力。在此基础上指出我国目前的自然保护区的主要保护对象和自然保护区的功能性质为主要分类分类依据的三级分类方法,以及与之匹配的自然保护区命名模式。  相似文献   

2.
我国自然保护区事业的发展现状与前景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总结了我国自然保护区事业的基本情况和主要进展;分析了自然保护区建设中面临的主要问题:指出今后一个时期,特别是“十五”期间,国家将从三个方面入手全面加大自然保护区建设和管理的力度,即:全面巩固现有的,重点建设一批有特色的,抢建一批濒于破坏的自然保护区。  相似文献   

3.
梅花山自然保护区土壤环境背景值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用清 《福建环境》1996,13(4):12-14
通过对闽西梅花山自然保护区土壤背景值的调查研究,得出了梅花山自然保护区土壤背景值,并对其主要的影响因素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4.
自然保护区在自然资源保护方面的作用和意义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应用当前世界对自然资源保护的新思想、新观点,结合国际自然资源保护的发展趋势。根据我国的现实状况,通过①中国自然保护区的特点;②中国自然保护区建设的理论基础及影响自然保护区发展的主要问题;③促进中国自然保护事业发展的几点认识等三方面,较为全面地阐述了中国的自然资源保护。对我国自然资源保护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提供了较为实际可行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湖北省自然保护区建设现状及空缺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生物多样性以及重要自然与文化遗产的主要措施,是保护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的基本方式,具有重大的经济、生态、文化、科学以及美学和娱乐价值。根据实地调查和资料汇总,截至2007年12月,湖北省共建立自然保护区58个,总面积108.01万hm2,占湖北省国土面积的5.79%。文章在分析已建自然保护区基础上,研究了自然保护区类型、物种多样性、区域体系布局等方面存在的空缺,提出了调整现有自然保护区(主要方式为合并、升级、扩区)和新建自然保护区(小区、点)的建议,包括合并堵河源和十八里长峡自然保护区、麋鹿自然保护区的扩区,新建三峡库区湿地自然保护区、火烧坪草地生态系统自然保护区等一批自然保护区的规划建议,为湖北省自然保护区管理和规划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主要研究对象,分析了该自然保护区的生物多样性,动态评估了达里诺尔自然保护区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功能价值。2000年和2005年达里诺尔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保持功能价值分别为25024万元和25112万元,2005年较2000年略有增加。  相似文献   

7.
国外自然保护区的立法与管理体制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本文选择若干具有代表性的国家,简要介绍这些国家的自然保护区立法、管理体制及主要管理制度方面的情况;并通过比较分析,剖析国外自然保护区立法等方面的共同性和趋势。  相似文献   

8.
自然保护区的外围地区是自然保护区旅游服务的主要集聚地,同时也承担着生态保护和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功能,厘清自然保护区外围区空间演变特征与机制对于自然保护区及周边的整体性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以土地利用变化为切入点,探讨旅游导向下长白山自然保护区外围区的空间演变,界定自然保护区外围区“生态稳定—生产生活—旅游服务”三大功能空间,构建基于土地利用类型划分的功能空间识别方法,结合多源数据,对2005—2020年间长白山自然保护区外围区空间演变特征进行分析并探讨其驱动机制,结果发现:(1)长白山自然保护区外围区以生态稳定功能空间为主导,但逐渐向生产生活功能空间和旅游服务功能空间转化,功能空间变化主要集中在人为活动较为密集的城镇周边。(2)生态稳定功能空间先扩大后减小,景观格局逐渐多元化。生产生活功能空间不断增加,城镇化快速发展,推动大量生态稳定功能空间转化为生产生活功能空间。旅游服务功能空间显著增加,逐渐带动地方形成以旅游为主导的产业结构,推动生态稳定功能空间、生产生活功能空间向旅游功能空间转化。(3)功能空间转化受自然环境、政策落实和社会经济发展等多种因素影响,其中政策落实、城镇发...  相似文献   

9.
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评审委员会是根据国务院批准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申报审批程序建立的跨部门、跨学科的专业审查机构,主要任务是为国务院建立和调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提出决策意见。2004年9月2日至3日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在北京召开了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评审会议,成立了第四届“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评审委员会”。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副局长祝光耀作为评审委员会主任到会,并就如何提高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评审水平,促进我国自然保护区的建设和发展,发表了重要讲话。  相似文献   

10.
中国自然保护区对生物多样性保护的贡献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自然保护区建设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最有效途径。至1993年底,我国共建立各类型自然保护区763个,总面积661.8万hm2,约占国土面积的6.8%。本文在总结我国自然保护区建设成就的基础上,概述了自然保护区对各类自然生态系统、野生生物、驯化物种、野生亲缘种及种质资源保护的现状,包括为保护生物多样性各组分已建自然保护区的数量、面积、分布及管理;评价了自然保护区对生物多样性各组分保护的效果;分析了存在问题并提出加强生物多样性就地保护的措施。  相似文献   

11.
荒漠类型自然保护区属于生态系统类自然保护区,指以荒漠生物和非生物环境共同形成的自然生态系统为主要保护对象的自然保护区。我国目前已建立荒漠生态系统类型自然保护区25个,数量占各类自然保护区的I%,  相似文献   

12.
辽宁省自然保护区的发展现状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中阐述了辽宁省自然保护区事业的发展历程和重要作用,分析了自然保护区建设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进一步加强自然保护区管理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3.
江苏自然保护区建设规划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分析了江苏省自然保护区的建设现状,总结了自然保护区建设和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根据江苏省自然地理条件和生物多样性概况,提出了自然保护区发展规划的总体思路、规划目标、建设布局以及发展对策等.  相似文献   

14.
戴亚南 《重庆环境科学》2002,24(4):11-13,10
自然保护区的建设将促进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可持续发展,而生物多样性保护也有利于自然保护区健康发展。两者之间存在紧密的联系,但在实际工作中,两者关系往往难以协调。本文以金佛山自然保护区为例,分别论述了自然保护区的功能以及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从反而探讨了两者之间的关系。并针对金佛山自然保护区建设,与基于生物多样性开展的旅游业之间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即墨市马山自然保护区概况及管理开发问题探讨  即墨市环保局局长、马山自然保护区管委会主任  季相华1994年4月5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在《国务院关于发布牡丹峰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名单的通知》中,公布了山东省即墨市马山自然保护区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相似文献   

16.
为了解人类活动对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的影响,利用2000年至2019年的卫星影像数据,分析了黄河三角洲自然保护区近20年来土地利用的变化情况,并利用开发干扰指数定量分析了土地利用变化对自然保护区的影响。得出主要结论如下:黄河三角洲自然保护区近20年土地利用变化明显,草地、耕地和未利用地等土地利用面积下降,而建设用地(城乡居民点、工矿用地)和水域湿地等面积增加。变化面积占自然保护区总面积的47.0%,减少的草地和耕地等主要转为建设用地、水域湿地,主要表现为实验区内盐田和养殖塘面积的增加。2000年以来黄河三角洲自然保护区开发干扰指数逐年增大,2005年之前人类活动干扰相对轻微;2005年至2016年人类活动干扰剧烈,自然保护区开发干扰指数增加迅速,以盐田和养殖塘的开发为主要影响因素;2016年后自然保护区的监督管理力度加大,开发干扰指数趋于稳定。人类活动干扰呈现从轻微到剧烈再到稳定的过程。  相似文献   

17.
中国自然保护区土地权属管理现状及发展趋势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在我国,土地利用方式的转变也已成为影响生物多样性保护的主要因素,与土地权属有关的冲突是自然保护区与周边社区冲突的最主要原因.我国大量的自然保护区是在一种"抢救式"的模式下建立起来的,限制土地利用对于我国自然保护区发展和生物多样性保护起到了重要作用.但以往那种以无偿或低偿方式获得集体土地建立自然保护区的模式,已经不适应我国社会经济形势的发展.如何对自然保护区的土地(特别是集体土地)进行有效管理,已经成为自然保护区管理的重要内容,也是影响自然保护区管理有效性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8.
试论自然保护区分级管理体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现行分部门管理自然保护区的体制,带来了管理职责不清、挫伤建设自然保护区积极性和投资渠道不畅等问题。该文提出了自然保护区分级管理体系以及相应的管理模式、投资体系,并且结合管理实际提出了制定分级管理办法、动员社会参与和严格执法等具体措施,以逐步实现自然保护区的科学管理。  相似文献   

19.
何喜 《环境保护》2006,(11A):4-6
10月27日,由国务院7个部门联合举办的中国自然保护区发展50周年纪念大会在北京召开。这次会议全面回顾了我国自然保护区50年的发展历程,总结经验,筹划未来,表彰先进,是我国自然保护区发展史上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日前,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局长周生贤就我国自然保护区发展问题接受了本刊记者专访。[编者按]  相似文献   

20.
对武夷山自然保护区考察及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灵国 《陕西环境》2002,9(4):38-40
受世界自然基金会支助,陕西省自然保护区考察团一行20人于2002年4月8日至14日对福建武夷山自然保护区和江西武夷山自然保护区进行了考察,特别是对福建武夷山自然保护区社区共管,生态旅游的指导思想,具体运行机制进行了重点考察。1武夷山自然保护区的基本情况武夷山自然保护区跨越福建省、江西省地界,位于福建省北部、江西省东部,周边分别与福建省武夷山市西北部、建阳市和邵武市北部、光泽县东南部、江西省铅山县南部接壤,以武夷山脉北段的黄岗山、猪母岗山系为主体,境内主峰黄岗山海拔2158米,是中国东南大陆的最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