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驾驶员风险认知能力对交通安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辨别不同驾驶员风险认知能力对驾驶安全的影响。通过设置13种存在潜在风险的交通情景,引入惩罚用时机制,利用驾驶模拟器,对熟练驾驶员和非熟练驾驶员在风险认知培训前后的风险认知能力进行比较,找出不同驾驶员对风险认知的差异。试验结果显示,熟练驾驶员的风险认知能力比非熟练驾驶员要高,两者在引起交通风险的因素上是不同的,培训后的风险认知能力较之前有很大提高。培训能够拓宽驾驶员对潜在风险的认知程度,更好地将驾驶员的操作技能、知识体系和外在行为衔接在一起,从而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为建立以人为中心的个性化汽车安全驾驶预警系统,提高驾驶安全性,在传统车辆换道模型的基础上,考虑驾驶员的愤怒情绪因素,通过改进传统的车辆自由换道模型,引入不完全信息动态博弈理论,构建驾驶员情绪换道博弈模型;依次计算驾驶员正常、愤怒情绪下换道2阶段过程中双方博弈收益,并通过30名被试在正常和愤怒情绪下的换道行车数据验证模型,分析换道决策博弈特征。研究表明:驾驶员的情绪因素对换道行为具有比较明显的影响,当博弈参与者中的目标车辆驾驶员处于愤怒情绪时,较正常情绪具有更高的换道频率。  相似文献   

3.
采用驾驶适宜性检测仪器,在塔克拉玛干沙漠公路沿线进行驾驶员心理、生理特性的现场测试。结果表明,沙漠公路特殊的环境条件,使得驾驶员表现出有别于一般绿洲公路的心理和行为特性,其主要表现在:驾驶员动体视力较静体视力的平均降幅为44.75%,最高竟达到93%;速度估计和复杂反应时间均小于全国平均;复杂反应错误次数和处置判断错误次数均高于绿洲公路。灰色关联分析表明,沙漠公路驾驶员的年龄、驾龄、驾车时间以及气温与驾驶员的各项生理、心理特性指标都具有较强的相关性,关联度最高达到0.837,其中驾车时间对各项指标的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4.
当危险就在眼前时,作为驾驶员应如何保护自己免伤害呢?当无法避免与来车相撞时,应迅速判断可能撞击的方位和力量。如果撞击的方位不在驾驶员一侧或撞击力量较小时,驾驶员应用手  相似文献   

5.
驾驶员在高速公路行车中由于道路宽阔、视线良好、线型较直、横向干扰小,无须作出很多操纵动作,这使驾驶员的负担大为减轻。但与此同时,也出现行车环境单调,刺激过少等不利的一面。  相似文献   

6.
构建驾驶员心理品质与道路交通事故之间的关联模型,以准确反映机动车驾驶员的心理品质和安全驾驶的关系。依据事故倾向性理论,采用对照研究方法,随机选取253名事故驾驶员和254名优秀驾驶员,用艾森克人格问卷(EPQ)和卡特尔16种人格因素问卷(16PF)进行调查。比较2组驾驶员群体的气质类型和人格特征,通过因子分析计算驾驶员心理品质的综合得分。将所有驾驶员系统聚类,建立参照模型,区分驾驶员的不同类型。结果表明,驾驶员的心理品质直接制约驾驶行为,事故驾驶员和优秀驾驶员之间在心理品质上有显著差异,事故倾向性驾驶员筛查有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7.
对日本高性能林业机械驾驶员劳动心理的调查日本森林综合研究所对高性能林业机械驾驶员的劳动心理调查表明:1作业时的紧张感85%的高性能林业机械驾驶员在作业时具有紧张感,其中有20%的驾驶员具有较为严重的紧张感;按机型分,85.7%的移动式钢架杆绞盘机驾驶...  相似文献   

8.
为提高正面40%偏置碰撞中女性驾驶员安全性,利用仿真软件MADYMO建立包括驾驶员座椅、转向系统、安全气囊、男性假人、安全带等在内的男性驾驶员约束系统模型,并经试验验证;然后参照2015版欧洲新车评价规程,调整驾驶员座椅位置,并用女性假人代替男性假人,建立女性驾驶员约束系统模型;最后利用女性驾驶员约束系统模型,分析驾驶员约束系统参数对女性驾驶员伤害的影响。结果显示,缩短转向柱长度,将使头部与胸部伤害降低,但使颈部伸张弯矩增加;当气囊4点钟、8点钟、12点钟拉带长度分别为180,180,270 mm时,头部伤害指标较原始值上升25.50%;当安全带限力等级由5.0 k N降至2.5 k N时,胸部压缩量降低14.44%。  相似文献   

9.
驾驶员范某,因感冒服用2粒速效感冒胶囊,于3小时后驾车至104国道至德清县三桥洛丰油站前,因“药性发作”,汽车失控直冲加油站,当场掸死加油站女工,车身随即翻入水沟内,酿成一起十分惨重的车祸。 显然,这一车祸的起因与驾驶员用药密切相关。为此小小的两粒速效感冒胶囊,为什么会造成如此惨重的灾难呢?速效感冒胶囊是一种抗感冒的复方制剂,其主要成分为乙酰氨基酚、咖啡因、扑尔敏和人工牛黄。其中,扑尔敏具有中枢抑制作用,虽然扑尔敏的镇静、嗜睡等副作用较其它抗组胺药为轻,但药物的疗效和不良反应常存在着个体差异。即某些个体敏感者即使服用少量的药物亦可引起较强的不良反应。驾驶员在开车时需要思想高度集中,如果中枢神经受到强烈的抑制,他的工作能力将随之受到影  相似文献   

10.
郭建中   《安全》2011,32(10):9-12
通过对北京公交驾驶员的心理疲劳研究,探索三种车型司机在驾驶不同圈数时的大脑觉醒程度变化规律,防止驾驶员因疲劳驾驶而造成的交通事故。利用闪光融合频率值测试法,对三条典型线路的驾驶员进行测试,并利用Wilcoxon非参数检验方法,使用SPSS软件检验数据变化的显著性。驾驶铰链式加长客车的驾驶员和驾驶单机客车的驾驶员闪光融合频率值在工作两圈时发生显著降低P<0.05,驾驶双层客车的驾驶员闪光融合频率值变化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11.
为了保证车辆在行驶过程中的安全性,提出了一种考虑驾驶员反应时间的车辆碰撞预警模型,改进了传统模型中驾驶员反应时间定值化的缺点。首先,依据车辆的制动过程分析了驾驶员反应时间对制动距离的影响。其次,设计驾驶员反应时间的模糊推理算法,选取驾龄、疲劳强度和应变能力3个主要因素作为评价指标来计算反应时间。最后,采用分等级的预警策略建立考虑驾驶员反应时间的碰撞预警模型,并通过Carsim-Matlab/Simulink联合仿真与传统模型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设计的预警模型可以对不同类型的驾驶员进行差异化碰撞预警,在30 km/h和80 km/h两种车速下实际停车距离与理论值的最大误差为8%。  相似文献   

12.
不良情绪是引发交通事故的因素之一。为预防由驾驶员情绪引发的交通事故,利用3层因果分解(驾驶员神经兴奋—驾驶员原始反应—车辆状态)深入分析情绪对驾驶行为的影响。设计并完成模拟驾驶试验,采集驾驶员高兴、悲伤、愤怒和恐惧4种情绪状态下的心电信号和行车数据;采用基线信号消除方法,分析驾驶员心跳间期、转向角和最大车道偏离在不同情绪下的变化值。结果表明:驾驶员在所有情绪状态下都有明显的交感神经兴奋并伴随着转向角度值增加。在高兴和愤怒情绪状态下,会产生更明显的车道偏离,驾驶员趋向更危险的驾驶行为;在悲伤和恐惧情绪状态下,产生较小范围的车道偏离,驾驶员趋向相对安全的驾驶行为。  相似文献   

13.
基于计算机视觉的驾驶疲劳识别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汽车驾驶员疲劳驾驶是引发交通事故的重要原因之一,许多国家在进行疲劳报警器的研究。在介绍和比较多种驾驶疲劳测评方法的基础上,阐述PERCLOS评价驾驶疲劳的机理,并与其他几种方法进行对比,以证明其优越性。设计一套驾驶员疲劳监控系统,应用图像差分的方法,灰度直方图、直方图均衡化等图像分析手段,定位和识别驾驶员眼睛睁开与闭合的变化过程,统计出眼睛闭合时间来确定疲劳程度,并通过利用MATLAB得以实现。给出了一种基于PERCLOS的驾驶员疲劳识别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14.
驾驶员感知特性对隧道群交通安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针对高速公路隧道群对驾驶员感知特性的影响,以驾驶员的感知特性与高速公路隧道群行车安全的关系为研究对象,采用速度估计测试仪和深度知觉测试仪,在"铜汤高速-安徽段"沿线对高速公路隧道群行车途中的160名驾驶员进行实地测试,所得数据进行t检验和方差分析,用灰色建模软件V2.1进行关联度分析。结果表明:驾驶员的速度估计特性与高速公路隧道群驾驶员的年龄、驾龄以及连续行车时间具有较强的相关性,其中连续驾车时间的影响最大。年龄对驾驶员深度知觉准确性无显著影响;驾龄、连续行车时间对驾驶员的深视力准确性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5.
日本先锋公司正在开发一种新型防止汽车事故装置,在驾驶员打瞌睡和情绪焦躁时,这种装置会自动播放音乐,让驾驶员振作精神。这家公司  相似文献   

16.
春睏时节,驾驶员在出车前食用具有催眠作用的食物,会在驾车时处于一种欲睡不能,令人不适的状态,这对安全驾驶车辆极为不利。那么,怎么知道哪些食物具有使人催眠的作用而勿食呢?以下食品即是--  相似文献   

17.
笔者常与驾驶员打交道,发现有一种“事前麻痹与事后恐惧”不良的交通心理在驾驶员中普遍存在。有这种心理的人,在行车途中就潜在着不安全的隐患。说驾驶员不顾交通安全,一意孤行,盲目开车那也不全面,应该说绝大多数驾驶员对交通安全还是非常在意的。但从现实情况看,交通肇事者往往是在不经意间、不小心就闯了祸。究其根本大致有  相似文献   

18.
驾驶员注意涣散检测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对注意涣散时驾驶员头部运动及面部表情变化特征的分析,系统实时监测驾驶员眼睛、嘴巴位置和运动状态信息,构建驾驶员注意涣散特征表征参量,实现对驾驶员注意涣散状态信息的检测与提取。驾驶员注意涣散表征量具有复杂的非线性特征,利用BP神经网络非线性识别的优势对驾驶员注意特征进行模式分类,实现驾驶员不同注意涣散状态下的特征捕捉。同时采用Dempster-Shafer证据推理技术,对驾驶注意涣散多源表征信息进行决策融合,实现对驾驶员注意涣散状态的判断。结果表明,BP神经网络与D-S规则多源信息决策融合技术的运用提高了驾驶员注意涣散特征检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19.
汽车驾驶员应具有一定的生理条件和良好的心理素质。研究表明,在18-22岁这一年龄段内,心理素质不能适应驾驶员职业者占3~5%,一旦驾车,这3~5%的人员发生的交通事故占事故总数的40%以上。由此可见,心理素质优劣对汽车驾驶员职业适应性是至关重要的。  相似文献   

20.
提出一种利用驾驶员模型反演方法来进行驾驶员疲劳诊断研究的新方法。首先利用预瞄神经网络建立适应于复杂路况条件下的驾驶员-汽车-道路闭环模型,然后定义特定行驶轨迹内理论数据与试验数据的近似度为目标函数,将驾驶员参数的反演问题转化为多目标优化问题,采用基于实数编码混沌变异量子遗传算法的优化方法,获得全局最优解。试验中采用脑电和主观疲劳心理评测结合的方法确定被试者的疲劳状况。在每种疲劳状况下对驾驶员参数进行辨识,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表明,在考虑到车型、道路曲率等因素条件下驾驶员参数分布与驾驶员的疲劳状况有很强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