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11 毫秒
1.
近期,旅游大巴接连发生交通事故,造成人员伤亡。美好旅行变成噩梦,让人不由追问:旅游大巴这是怎么了?  相似文献   

2.
眼下,中国迎来又一轮旅游高峰,但近期频发的旅游客车事故已引起关注。业内人士分析,多起事故暴露出旅游散客拼团安全缺失、旅游大巴车安全检查、驾驶员行为规范等方面的问题,凸显了旅游安全管理亟待加强。旅游旺季"黑大巴"滥竽充数近年来,中国旅游市场需求持续上涨,尤其是在长三角地区,省级旅游产品不断推陈出新,带动了当地旅游客流的增长。众多旅行社看中长三角旅游市场的广阔前景,不断增加旅游产品的投放。但不是每一家旅行社都有自己的长途客运车队,相当一部分省际旅游依靠外包给租车  相似文献   

3.
4月22日,上海一旅游大巴在前往常熟尚湖牡丹花会的途中,在沿江高速公路宁太线1公里处发生重大交通事故。截至23日早上,事故已造成14人死亡、20人受伤,伤者中仍有3人伤势严重。一次赏花之旅居然演变成死亡之旅,这么多无辜生命撒手人寰,让人实在痛惜。近年来旅游业发展很快,但相应的行业安全标准建设却迟迟未能跟上,希望职能部门在着力推动旅游产业大发展的同时,早点补上这门功课,别再让旅行社充当"送行社"了。  相似文献   

4.
眼下,我国各地陆续进入旅游旺季。然而,不断发生的大巴交通安全事故,特别是大巴爆胎失控、司机驾前吸毒、“黑大巴"滥竽充数等行业怪相被一一曝光,更是让游客出行的心理压力骤然增加,给旅游市场蒙上了阴影。规范旅游行业,加强行业队伍,尤其是司机的安全监管,教会游客在旅行中保护自己,成为当今社会的一堂必修课。  相似文献   

5.
眼下,我国各地陆续进入旅游旺季。然而,不断发生的大巴交通安全事故,特别是大巴爆胎失控、司机驾前吸毒、"黑大巴"滥竽充数等行业怪相被一一曝光,更是让游客出行的心理压力骤然增加,给旅游市场蒙上了阴影。规范旅游行业,加强行业队伍,尤其是司机的安全监管,教会游客在旅行中保护自己,成为当今社会的一堂必修课。  相似文献   

6.
正4月22日上午9时30分,沿江高速董浜段发生重大交通事故。事故已造成14人死亡、20人受伤,伤者中有3人伤势严重。据查,事故车辆系一辆福田牌大客车,事发前数分钟车载GPS显示时速达108公里/小时;有游客回忆:出行前游客均未系上安全带……面对14条人命,原本似乎并不重要的诸多细节浮出水面,拷问旅游市场乱象。谁为游客系上安全带记者从受伤游客处了解到,尽管旅游大巴上备有安全带,但司机和导游并未提醒乘客,事发时车上乘客都没系安全带。有的伤员说不知道大客车座位上  相似文献   

7.
4月22日,上海一旅游大巴在前往常熟尚湖牡丹花会的途中,在沿江高速公路宁太线1公里处发生重大交通事故。截至23日早上,事故已造成14人死亡、20人受伤,伤者中仍有3人伤势严重。  相似文献   

8.
近日,一些旅游安全事件,引发了大众对旅游安全问题的关注,令原本不为重视甚至忽视的出游安全、旅游细节问题再次浮上水面。类似旅行社的保障、出境游出事故如何处理、哪些地区是旅游高危区等,一时间成为瞩目的焦点。  相似文献   

9.
耿聪 《安全与健康》2012,(11):18-19
近日,记者从公安部4月24日召开的加强旅游客车重特大道路交通事故预防工作视频会上获悉,针对今年以来重特大道路交通事故所暴露出的新情况、新问题,全国公安机关将会同相关部门集中开展旅游客运专项整治,以"零容忍"的态度全面排查包括驾驶人吸食毒品在内的各类安全隐患,全力确保道路交通安全。公安部交管局有关负责人介绍,今年以来全国道路交通安全形势总体平稳。但旅游客车事故多发,肇事起数、死  相似文献   

10.
旅游汽车的发展是旅游业的三大支柱之一,也是道路客运交通的主要组成部分.但目前仍存在交通安全事故隐患,影响阻碍旅游客运业的发展,需要从人、机(车)、环境(路)三者安全品质匹配上对旅游客运过程进行分析,查找安全隐患分析事故现状、特点和制定交通安全治理对策.第一个层次即分析旅游客运交通事故的现状及特点,事故现状的主要表现,具体划分车辆超速行驶、管理人员安全意识没到位、驾驶员素质待提高,旅游道路环境不安全状态等.第二个层次即旅游客运交通安全对策.具体做法是加强组织管理,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完善规章制度,保证安全管理可持续发展;以人为本,综合治理,为旅游创造良好的交通环境;科学管理,为旅游交通安全提供良好的交通环境等.  相似文献   

11.
为探究我国涉水旅游安全事故的时空分布特征及事故成因机制,提升旅游目的地安全管理水平。以2010—2018年我国旅行社责任险平台的1 752起涉水旅游安全事故保险案例为数据源,利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并结合Ucinet可视化分析技术构建事故时空分布模型及事故成因模型。结果表明:在时空分布规律上,我国涉水旅游安全事故具有较强的时间导向性和空间异质性;在事故成因规律上,游览环境因素和游客自身因素是导致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同时不同影响因素之间具有较强的关联性。研究结果有助于深化旅游者及安全管理人员对涉水旅游安全风险认知,为相关旅游目的地安全管理工作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4月22日,一辆上海大巴在常熟境内发生重大事故,14人死亡20人受伤。据悉,这起事故可能是缘于大巴爆胎失控,与对面大货车迎头相撞而酿成惨剧。如果该大巴出发前仔细检查过,有安全隐患的轮胎或许就会在出发前被更换,那么惨剧或许就不会发生。据幸存者反映,大巴上的旅客大部分没有系安全带,司机与导游也没有提醒旅客系好安全带。假如导游和司机能及时提醒,或许就不会有四分之三以上的旅客死伤。  相似文献   

13.
2009年4月25日6时40分左右,云南省楚雄州昆楚公路127公里处发生一起特大交通事故,云南省旅游公司一辆旅游客车与一辆拉西瓜的大货车相撞,致使客车翻下公路约100米,事故造成21人死亡.  相似文献   

14.
金秋十月,又到旅游旺季。许多家庭都会选择在“十一”长假期间外出旅游,放松心情。但在旅游途中发生意外的情况时有发生,因此在出发之前,个人应对户外旅行中可能存在的危险提早做好防备,准备一个旅行应急包随身携带,虽然增加了肩上的分量,但却为危急时刻进行自救和互救提供保证,给旅游途中的生命安全多了一份保障。  相似文献   

15.
陕西延安“八二六”特大交通事故之后,卧铺大巴的存废再成焦点。 实际上,相关部门早已出台规定取缔卧铺大巴。但记者8月27日调查发现,早在今年3月就禁止销售的卧铺大巴仍在市面“悄悄”销售。  相似文献   

16.
眼下,中国迎来又一轮旅游高峰,但近期频发的旅游客车事故已引起关注。业内人士分析,多起事故暴露出旅游散客拼团安全缺失、旅游大巴车安全检查、驾驶员行为规范等方面的问题,凸显了旅游安全管理亟待加强。  相似文献   

17.
陕西延安"八二六"特大交通事故之后,卧铺大巴的存废再成焦点。实际上,相关部门早已出台规定取缔卧铺大巴。但记者8月27日调查发现,早在今年3月就禁止销售的卧铺大巴仍在市面"悄悄"销售。记者昨日向"中国客车第一品牌"宇通客车北京办事处咨询某款卧铺客车时,该办事处人士表示,卧铺大巴仍然可以购买,并且和以前一样可以自主选择配置。而业内人士透露,国内很多知名的客车生产商都还在暗地里销售卧铺客车。实际上,陕西延安"八二六"特大交通事故中出事的卧铺大巴,正是宇通客车生产的。  相似文献   

18.
《安全与健康》2016,(8):4-5
6月26日,湖南宜凤高速宜章县境内,一辆旅游大巴发生交通事故,导致车辆起火,熊熊大火瞬间夺走了35个人的生命。事故发生后,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李克强总理,刘延东、马凯副总理和孟建柱、杨晶、郭声琨、王勇等党中央、国务院领导同志作出重要批示,要求全力抢救伤员,减少因伤死亡,细致做好善后工作。6月27日下午,国务院湖南郴州宜凤高速"6·26"特别重大道路交通事故调查组正式成立。公安机关依法对驾驶员和有关企业责任人等7人进行控制。7月4日,衡阳市检察机关以涉嫌滥用职权罪,对衡阳市交通运输管理处雁峰管理所副所长兼驻衡阳市中心汽车站管理办主任阴钧立案侦查,并釆取刑事拘留强制措施。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样一场车祸?到底是什么原因让这辆车撞到护栏上,然后起火,使得那么多的乘客困在车上?眼下正值暑期旅游旺季,客运车辆却事故多发。7月1日晚,一辆车牌号为冀EA5566的中型客车,行驶至津蓟高速天津市宝坻区尔王庄镇小高庄段时,因爆胎失控撞坏高速隔离护栏,坠入高速桥下闫东渠内,造成车上26人死亡、4人受伤。事故教训必须牢记才能警钟长鸣。有关部门要加强大客车、旅游包车、危化品运输车的司机、车辆源头管理,加大路面监管执法力度,严厉打击超载、超速、疲劳驾驶、不按规定路线行驶等违法行为,坚决遏制事故多发态势。  相似文献   

19.
旅游饭店作为接待外来旅客的单位,不仅要为旅客提供优雅的环境,高质量的客房服务与餐饮、娱乐服务外,同时还应提供安全服务。——即,保证旅客在饭店内的安全。 当人们来到异地旅游参观,或商务活动时,都存在着或多或少的心理障碍,如,对异地的地理环境、交通、风土人情等都不是很熟悉,尤其在安全方面更不像在自己所在地那样放心,这一点我们每个人可能在外出时都有深刻体会。因此,人们在外出旅游时,或委托旅行社或结对外出,而商务旅客也是如此或委托旅行社,或事先与对口单位联系好,这些都是增加安全性的措施,由于近年来社会治安问题,饭店内恶性  相似文献   

20.
有问有答     
《中国劳动科学》2009,(9):56-57
问:苗某在某市一家电子公司打工,在一次步行下班途中被车撞伤身亡。但其所在公司提出,公司规定员工上下班安排大巴接送,员工上下班应在大巴车上,而不是在步行路上,因此苗某在步行途中与机动车发生的交通事故不应认定为工伤。请问:苗某的情况是否属于工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