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基于脆性理论的灾害作用下生命线系统耦联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一个城市或地区的承灾能力主要看其基础设施的承灾能力,其中最重要的一个部分就是生命线系统的承灾能力。在分析评价生命线系统承灾能力时,不仅要考察复杂性、均衡性和可靠性这些网络特征,还要考虑各子系统间的关联性。这种关联对生命线系统整体的承灾能力有削弱作用。根据复杂系统脆性理论的思想和脆性联系熵的方法,提出了用系统综合脆性联系熵来反映和评价生命线系统整体的关联特性,并通过判断各子系统间的相互影响关系,量化了生命线系统整体的易损性。经耦联关系分析和计算,灾害破坏下,从生命线系统相互作用来看,电力系统受其他子系统的影响最大;而由于供水系统的关键性和其影响方式的不确定性,灾后首先要恢复的是供水系统的工作或供给。证明了该方法为优化系统组织管理、控制灾后的修复工作和协调子系统间的关系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2.
基于FAHP的黄河中下游灾害系统脆性评价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首次将复杂系统的脆性引用到黄河灾害的研究中,并根据复杂系统的层次结构,采用模糊层次分析法(FAHP)对黄河中下游灾害系统进行了分析.由模糊层次分析法求得了灾害子系统的相对重要度排序向量,找出了极易使黄河中下游系统崩溃的脆性因素.结合黄河中下游的现状,通过对系统必要的脆性分析,为决策者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
尾矿库溃坝灾害链及断链减灾控制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尾矿库溃坝灾害是影响矿山安全的主要灾害之一,其溃坝机理和控制的研究是当前的热点问题.在尾矿库事故统计分析基础上,根据灾害系统理论,从尾矿库溃坝灾害的形成发育过程入手,构建了五种常见的尾矿库溃坝灾害链模型和灾害链节点横向耦合形成的复杂灾害链网,分析了其成灾特征,并结合工程实例验证了理论模型的合理性.研究结果表明:①尾矿库溃坝灾害链演变过程可划分为早期孕育阶段、中期潜存阶段和晚期诱发阶段;②从各阶段的特征出发,提出了相应断链减灾措施,特别是早期孕源减灾策略;③将尾矿库溃坝灾害链理论应用于湖南省某尾矿库工程治理上,实现了该尾矿库灾害控制.  相似文献   

4.
大型公共场所人群拥挤踩踏事故机理初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近年来的事故灾害统计分析表明人群拥挤踩踏事故已逐步成为大型公共聚集场所的主要人为事故灾害类型之一.与火灾等常见人为事故灾害不同,人群拥挤踩踏事故的发生极其突然,社会影响重大.从人群拥挤踩踏事故的致因机理及承载体人群的运动规律开展相关研究,基于风险理论、事故突变等理论方法提出了人群拥挤踩踏事故风险(四阶段)理论,并构建了理论模型,对理论模型中的参数求解进行了阐述.人群拥挤踩踏事故风险理论研究可以为揭示人群聚集相关事故成因机制及形成演变规律提供一些有益的尝试及参考,其中的相关理论模型可供大型建筑(如奥运赛场)性能化设计、人群安全疏散及管理等工作参考.  相似文献   

5.
矿山灾害学研究的意义及立论依据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周利华 《灾害学》2002,17(1):86-90
当前,对矿山灾害防治理论的研究产生了矿山灾害学。矿山灾害学是对矿山安全减灾的系统研究,它与以往单一矿山灾害研究相比具有综合性、预测性和经济性三大特征。因此,建立矿山灾害学并积极致力于矿山灾害的研究,意义十分重大。  相似文献   

6.
针对国内危险化学品事故频发,但危险源分级监管研究不足的现状,尝试将集对分析理论应用于重大危险源安全等级评价中。以评价指标集合与分级标准集合构成一组集对,利用熵权法计算出各项评价指标的客观权重,再结合同异反联系度函数求出各指标单项联系度及加权平均联系度,以此为依据判定重大危险源的安全等级。研究案例的实施情况表明,熵权-集对分析模型充分考虑了危险源安全因素中的不确定性,并且通过熵权值能够识别出影响系统安全的关键指标;与传统方法相比,该模型具有较高的可行性和易操作性,可以为重大危险源的安全监管和事故预防工作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7.
灾害熵:概念引入及应用案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某一区域的灾害风险反映珠不确定性。据此,本文采用信息熵的理论与方法,引入了区域灾害熵和区域灾害加权熵概念,并给出了相应的计算公式。选取山东省作为应用案例研究的区域,利用了1949 ̄1994年旱灾、洪涝灾害受灾面积资料计算了旱灾、洪涝灾害的区域熵和区域灾害加权熵。研究结果表明,区域灾害加权熵可以作为表征区域灾害风险整体水平的一个综合指标。本文给出了区域灾害熵计算方法简便易行。  相似文献   

8.
李乔楚  陈军华 《灾害学》2024,(1):228-234
基于灾害系统理论,从“孕灾环境-灾害因子-承灾体-灾情”系统性视角出发,结合系统动力学模型,探讨岩溶区燃气管道灾害系统各子系统内部以及子系统间的耦合关系,考虑多因素间的差异化传导路径,深度剖析灾害演化过程中多因素耦合的作用机理和影响规律。研究表明:(1)孕灾环境活跃性与人员、管道、环境不安全状态以及管理漏洞密切相关;灾害因子风险性受到火灾和爆炸危害的概率、强度、范围、持续时间共同作用;承灾体脆弱性受到社会-经济-自然承灾体三者耦合影响;灾情严重性包含人员伤亡程度、经济损失程度及环境破坏程度三个维度。(2)岩溶区燃气管道灾害的孕育和演化是四个子系统共同作用的结果,子系统两两之间以及三者之间的耦合作用表征灾害不同阶段,而四个子系统间的耦合作用是对整个灾害过程的描述。  相似文献   

9.
灾害链因体现了灾害系统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而得到了广泛关注。针对海洋灾害频发、损失严重的问题,以6种海洋灾害为例,开展海洋灾害链构建及应用研究。通过对6种海洋灾害发生发展规律及危害后果的全面梳理,建立了海洋灾害系统评价指标体系,并对致灾因子和承灾体指标进行定性和定量分类。在此基础上,结合对已有研究的分析,分别构建了6种海洋灾害链,同时归纳得到海洋灾害影响特征,建立了综合海洋灾害链。最后探讨了海洋灾害链在海洋灾害应急管理中的具体应用,为海洋灾害防治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0.
城市灾害相对承载力分析与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如何评价城市系统综合承灾能力,这一直足被普遍关注也是较难解决的问题.在综合型可持续发展度评价模型的基础上建立的城市系统灾害相对承载力评价模型,为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通过对城市复杂功能系统中社会子系统、经济子系统和环境子系统的划分及其相互影响分析,找出各子系统中对承灾能力的重要影响因素,进行加权整合后分别得出社会安全指数、经济"软"指数、环境指数和基础设施指数,应用这些承灾能力指数建立了灾害相对承载力模型.建模计算过程中发现因素量化方式的选取和权重的确定是比较重要的,会影响灾害相对承载力的合理取值,因此以经济"软"指数为例,提出了用协调度系数乘积代替原计算式值以使其取值范围在合理区间内的解决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