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5 毫秒
1.
昆明低碳经济情景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介绍了低碳经济的概念,低碳经济在国际和国内的发展情况,并结合昆明市2007年节能工作情况、2008年节能工作重点和发展低碳经济的挑战对昆明市的低碳经济发展情况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2.
全球气候变暖,已经深刻影响到整个人类的生存与发展,是世界各国面临的重大挑战.发展低碳经济成为应对气候变暖、实现节能减排的必由之路.2010年7月19日,明确将重庆纳入低碳试点城市.本文对重庆目前碳排放基本情况以及面临的挑战做了简单的陈述.促进低碳发展的税收政策如果能在重庆试点成功,可以为其他省市的低碳工作提供经验借鉴.因此,对重庆低碳经济发展进行研究具有典型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正>天津市各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及全市居民:绿色发展是世界和我国社会发展的主基调。因此,实现低碳经济、绿色节能、低碳发展的转型任务关乎国家前途命运。也是促进我市节能低碳工作迈上新台阶绝佳时机。为形成全市人民勤俭节约的社会风气,营造节能低碳的浓厚氛围,暨我国第三十个节能宣传周、低碳日到来之际,我们向全市各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及全市居民发出绿色节能、低碳发展倡议:  相似文献   

4.
新闻时政     
<正>国务院印发2014-2015年节能减排低碳发展行动方案加强节能减排,实现低碳发展,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是促进经济提质增效升级的必由之路。"十二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了单位国内生产总值(GDP)能耗和二氧化碳排放量降低、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的约束性目标,但2011-2013年部分指标完成情况落后于时间进度要求,形势十分严峻。为确保全面完成"十二五"节能减排降碳目标,制定本行动方案。工作目标:2014-2015年,单位GDP能耗、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氨氮、氮氧化物排放量分别逐年下降  相似文献   

5.
<正>近日,国家发改委发布《关于2017年全国节能宣传周和全国低碳日活动的通知》,目的是贯彻和落实《"十三五"节能减排综合工作方案》《"十三五"全民节能行动计划》等相关要求,以下为2017年全国节能宣传周和全国低碳日宣传重点内容:一、今年全国节能宣传周活动主题是"节能有我,绿色共享"。全国低碳日活动主题是"工业低碳发展"。  相似文献   

6.
能源、环境和经济发展密切相关,经济发展通常会带来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问题.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快速发展,能源和环境问题严重.面对资源约束和环境保护要求,节能减排提上了政府议事日程.节能减排并非要“零经济增长”,而是要走低碳发展的道路,发展低碳经济则必须要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对天津市分析表明存在能源供应紧张、利用效率低、增长弹性不稳定的情况,产业结构重工业化、制造业结构不合理以及处于产业链低端是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7.
在国家经济不断发展的基础上,低碳经济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与重视,为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现奠定基础。与此同时,节能减排成为低碳经济的重要体现,是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有效手段。本文笔者将基于低碳经济背景下,探究我国节能减排发展策略,以供相关人士参考。  相似文献   

8.
国内     
《环境保护》2014,(11):6-7
正国务院办公厅印发《2014—2015年节能减排低碳发展行动方案》5月15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2014—2015年节能减排低碳发展行动方案》(以下简称《行动方案》),进一步强化节能减排降碳指标、量化任务、强化措施,对今明两年节能减排降碳工作作出具体要求。《行动方  相似文献   

9.
工业园区具有产业聚集地,技术密度比较大,且便于统一管理等优势。因此,工业园区的低碳建设成为国家低碳经济建设的重要载体,是国家推行节能减排的主要领域。但是从目前的工艺为园区发展情况来看,低碳发展要求无论是从政策还是技术上都没有得到有效的实施。本文结合对低碳经济的介绍,从我国工业团区目前的低碳经济建设面临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了一些工业园区低碳经济发展的新思路。为工业园区在能源利用和产业优化上提供一些技术和管理创新措施,以帮助企业积极探索低碳环保的有效发展途径。  相似文献   

10.
概述了近年来沈阳市发展低碳经济工作的进展情况,介绍了沈阳市发展低碳经济具有的深厚基础以及政策、机制和体制机遇,并从建设大浑南低碳发展样板区、实施低碳交通体系建设工程、建设低碳电力供应工程、开展低碳社区建设工程等方面出发,提出了沈阳市实现低碳发展的战略构想。  相似文献   

11.
根据低碳经济理论,结合我国现状,分析了我国实施低碳经济转型的优势和挑战。指出节能减排对发展低碳经济的意义,包括节约能源是实现低碳经济的重要手段和污染减排与减缓温室气体排放之间具有协同效应。提出了优化产业结构,发展循环经济,开展清洁生产,加快技术创新,鼓励绿色消费,积极开发可再生替代能源,优化能源结构,增加碳汇能力等具体措施建议。  相似文献   

12.
当前,中国正处于把握经济增长机遇和进行低碳转型的两难选择之中。必须既遵循经济社会发展与气候保护的一般规律,顺应发展低碳经济的潮流和趋势,同时还要根据中国的基本国情和国家利益,寻找一条协调长期与短期利益、权衡各类政策目标、谋求双赢的低碳发展路径。本文通过对低碳经济的路径的选择及任楼煤矿发展要求的分析,最终得出任楼煤矿发展低碳经济的必走节能减排之路。  相似文献   

13.
根据低碳经济理念内涵,构建"资源损耗与环境污染成本——最终产出"分析框架,对江苏省农民集中居住过程中建筑用能消耗与建筑垃圾污染、庭院经济消失与生活垃圾污染、集中居住后土地集约节约化程度和农民福利变化进一步分析探讨,研究发现农民集中居住后原有农村社区的低碳功能减弱,土地集约化程度、农民经济福利和生态福利水平变化具有明显的区域差异性;需将低碳经济理念和原则纳入农村居民点整理评价体系以及政府绩效评价体系;农村集中居住政策不宜全面展开,应优先在发达地区开展.  相似文献   

14.
为了实现我国经济的平稳发展,改变以"高消耗、高增长、高污染"的传统经济增长方式,解决资源的过度消耗和温室气体的过量排放等问题,文章从我国产业及内部结构、产业的碳排放量和产业节能率三个方面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在低碳经济背景下实现我国产业结构升级的对策。  相似文献   

15.
基于IPAT模型的江苏省能源消费与碳排放情景研究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聂锐  张涛  王迪 《自然资源学报》2010,25(9):1557-1564
利用环境负荷模型与"脱钩"理论,对江苏未来中长期的经济发展、能源需求与CO2排放进行了情景分析,并结合当前的环境政策,对三种情景下主要指标的参数和结果进行了设计与分析。研究表明,资源节约型与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构建,低碳情景是江苏能源-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最合适、也是最现实的方案;通过不同情景的比较,认为低碳情景的实现一定程度上是以减缓经济增长来实现节能减排目标的;低碳情景下能源需求与CO2排放也将明显快速增加,与2007年相比,2030年能源需求总量将增加1.431倍,碳排放总量将达到15 655×104t,未来20 a能源资源的有效供应与合理利用成为制约低碳经济发展的瓶颈因素。最后给出了实现节能减排、促进低碳经济发展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6.
全球气候变暖已引起世人关注,二氧化碳是温室效应的元凶也得到公识。传统的高碳经济,以石化燃料为主要能源,排放的二氧化碳大量增多,破坏自然生态系统碳循环;发展低碳经济不仅可以减轻常规环境污染而且有利解决世界气侯变化等问题。低碳经济是一种生态经济。本文论述发展低碳经济的意义和探索低碳经济发展途径,推动生态经济发展和城市生态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17.
文章论述了近代产业革命推动人类从经典低碳经济农牧业生产,走上以化石高碳能源为基础的高碳经济和传统工业化道路,高碳经济和传统工业化道路促进了人类社会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但造成了环境污染、生态退化和气候变暖生态文明三项负效应;文章阐述了美国和前苏联建成人类第一座规模化水电站和第一座原子能电站开辟低碳能源的历史贡献,以及英国创建低碳经济、日本建设低碳社会和联合国环境署实施绿色低碳发展主题行动对全球绿色低碳发展的深刻影响,归纳了全球绿色低碳发展的基本趋势和特征,最后论述了全球绿色低碳发展对中国发展方式转型的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18.
为应对低碳与节能减排这一世界关注的问题,企业应当积极推行低碳战略,并确定实施战略的能力建设。通过对典型家电产品的生命周期分析及企业低碳体系试点的研究,得到了企业碳排放的基本数据,探索了家电产品在节能减排领域的发展潜力和方向。低碳领域的试点效果为企业带来了良好的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给出了低碳经济的四个后续关注点。  相似文献   

19.
“低碳”是当今最流行的词语。但是多数人只限于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程度。权威调查数据显示。城市排放了约占总量70%的二氧化碳,其中城市建筑排放的二氧化碳占40%。中国作为全球人口最多、城镇化进度最快的发展中国家,节能减排形势严峻。普及低碳经济的环境教育、用低碳理念推进城镇化建设乃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20.
发达国家以气候变暖为契机,引领全球进入"后工业革命"时代,这个时代的特点就是,发展低碳经济,构建绿色体系。我国以节能减排为切入点,推进低碳经济的发展。文章论述了发展低碳经济面临的挑战与机遇,最后指出低碳经济是我国经济与环境融合的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