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2.
对骆马湖特大水污染事故的情况及原因进行了调查分析,提出了彻底解决骆马湖水域污染的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3.
里杜湖富营养化综合评价及预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里杜湖水库的水质监测及水文资料,选择评分法结合生物优势种评价法以及“源-效应”预测模型对里杜湖水库水质的营养状态进行综合评价及预测。结果表明:里杜湖水库水质已轻度富营养化,并有逐年加重的趋势。旨在正确评价和预测里杜湖水库营养状态,并为同类水库的营养状态评价及预测提供参考和借鉴,从而为水库水质管理及富营养化的控制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5.
6.
利用沉水植物生长期收割进行富营养化水乍生态管理的实地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以再生水为补水水源的圆明园玉玲珑水域进行沉水植物收割实验,自2011年4—12月问每隔半个月监测-次水质。结果表明,通过在生长期收割沉水植物,玉玲珑水体TP、SRP、TN、NH4-N、NO3--N和COD的平均浓度可维持在0.1、0.04、0.86、0.1、0.32和18mg/L左右,水质保持在Ⅲ类至Ⅳ类地表水之间;与之对照的不收割沉水植物的玉玲珑进水口水域,9月沉水植物开始死亡腐烂,TP、SRP、TN、NH4+-N最高分别可达0.5、0.1、2.4和0.60mg/L;作为对照的另-以挺水植物为主的水域,水质普遍劣于有大量沉水植物生长的水域,TP、SRP、TN、NH4+-N最高分别可达1.2、0.60、6.1和0.61mg/L。圆明园的实地实验表明,沉水植物有很强的净化水质作用,通过生长期收割,能够进-步强化其水质净化作用,可以作为-项对富营养化水体进行生态管理的有效措施进行推广。 相似文献
7.
在以再生水为补水水源的圆明园玉玲珑水域进行沉水植物收割实验,自2011年4—12月间每隔半个月监测一次水质。结果表明,通过在生长期收割沉水植物,玉玲珑水体TP、SRP、TN、NH4+-N、NO3--N和COD的平均浓度可维持在0.1、0.04、0.86、0.1、0.32和18 mg/L左右,水质保持在Ⅲ类至Ⅳ类地表水之间;与之对照的不收割沉水植物的玉玲珑进水口水域,9月沉水植物开始死亡腐烂,TP、SRP、TN、NH4+-N最高分别可达0.5、0.1、2.4和0.60 mg/L;作为对照的另一以挺水植物为主的水域,水质普遍劣于有大量沉水植物生长的水域,TP、SRP、TN、NH4+-N最高分别可达1.2、0.60、6.1和0.61mg/L。圆明园的实地实验表明,沉水植物有很强的净化水质作用,通过生长期收割,能够进一步强化其水质净化作用,可以作为一项对富营养化水体进行生态管理的有效措施进行推广。 相似文献
8.
9.
10.
11.
2005年通过对骆马湖水质监测,并结合近几年的监测资料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氮是骆马湖水体的主要污染物,包括总氮、氨氮和硝酸盐氮,其主要特征是入湖河流、降水、围网养殖和点源带来的污染。 相似文献
12.
长湖水质现状调查及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长湖13个点位的采样监测结果表明:(1)长湖的各项主要指标均已超标,特别是化学需氧量(CODcr)、高锰酸盐指数(OC)、总氮(TN)、总磷(TP)等超标严重;(2)从总体上看,长湖水体监测点位的水质是,上游污染情况较重,下游的出水口及大湖湖心水质稍好;(3)采用单项水质参数评价方法对长湖水质进行评价,水体已达到劣Ⅴ类. 相似文献
13.
人工湿地防治湖泊富营养化污染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湖泊富营养化问题,结合抚仙湖当前污染状况,以马料河人工湿地为例,探讨利用人工湿地控制水体水质下降、脱氮除磷机理及其去除效率.结果显示:马料河人工湿地对TN、TP、SS的去除效率分别为:44.21%、46.03%、86.6%;其中TN的去除效率与进水流速具有一定的相关性;TP的去除效率相对稳定,去除机制主要与湿地基质有关. 相似文献
14.
15.
16.
京杭运河邳州段是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的重要输水通道,为了解其水质状况,利用2005年至2009年度例行监测数据对该段水质进行分析评价,并对造成水质污染内外部问题进行了探讨,提出了下一阶段的防治对策,以保证南水北调工程的如期供水。 相似文献
17.
阐述了生态住宅小区的概念和特征、发展要求,以及环境影响评价概念、范围、主要环境问题及污染防治分析,提出环境影响评价存在的和有待完善的问题,指出引导开发与可持续发展相适应的绿色住宅产业,已成为当代环境影响评价工作者不可推卸的责任。 相似文献
18.
19.
洪泽湖水域的环境演变遥感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传统水质监测的定点、定剖面采样分析时间及空间的局限性,为对湖泊水质进行全面系统的分析,在前人研究工作的基础上,建立了一种水域水质状况图像识别的主成分监督分类方法,通过对洪泽湖湖区的1991年12月15日和2000年1月7日,两个时相TM遥感图像数据,分别进行主成分变换,并依据不同类型水体的光学特性,分析各主成分图像的构成及其环境意义。研究表明:洪泽湖湖区的水质分布,具有从西向东,从北向南由清洁水(优)向一般水依次递减、逐年下降的特征。其清洁水体主要分布于洪泽湖西部的溧河洼、临淮头、西北部的安河洼和成子湖的北部。从1991--2000年,洪泽湖入湖的工业废水及生活污水量有所减少,湖水受污染程度明显减轻,相对“八五”期间水质污染日益加重的现象,“九五”以后水质逐渐改善。将其分类结果与所收集的洪泽湖历年水质资料对比分析表明:主成分监督分类结果与环境要素吻合较好,且基本反映了其水质环境的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20.
淮安湿地现状调查和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2004-2006年上半年以来,对淮安市的湿地现状进行了调查,并对其功能、效益进行了分析,指出了淮安市湿地保护存在的问题,同时强调必须要运用宣传教育、科学规划、统筹兼顾、协调管理、加大投入等手段来保护生物多样性,实现环境、经济、社会效益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