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正> 最近,来自17个国家的100位地质学家和地球化学家在英国米德兰兹不列颠地质调查局集会,讨论了元古代火山作用的性质。伦敦地质学会的这次特别会议是由英国皇家学会(国际地质对比计划委员会)、IGCP(国际地质对比计划)第127项计划(元古代地球化学)和  相似文献   

2.
<正> 板块构造学是自六十年代迅速发展起来的一门科学,有人认为它是地质科学的一场革命。板块构造利用了大量海洋调查成果,特别是古地磁和人造卫星等资料,对过去某些无法解释的地质问题,能给予较合理的回答,指导矿产勘探也有很大实际意义。将板块构造直接用于油气勘探,国内外不少学者在这方面作了大量工作,取得了一  相似文献   

3.
在地球演化过程中,长期增长趋势和长期降低趋势之间的相互作用产生了一个稳态平衡的地质记录,但这种稳态平衡可被非重现事件和地球内地热散失(可解释为约5亿年的造山运动、裂谷岩浆作用和地台沉积作用的一些旋回所致)方面的变化所间断。过去6亿年的详尽地质记录使我们能够构筑和检验一个板块构造幕的热驱动模式,重建显生宙的主要构造的、生物地球化学的和同位素的趋势。应用元古代地质记录,揭示了一些有关构造作用与地球大气圈、水圈和地壳的生物起源和发展历史之间关系方面的线索。  相似文献   

4.
中生代前板块构造会议,1月5—10日,Vail,美国(美国地质学会发起)。 冰碛物学会议,2月17—18日,渥太华,加拿大(加拿大皇家学会发起)。 地中海西部地质讨论会,3月,马利奥尔卡岛(西班牙)。 美国摄影学会年会和美国测量和制图会议,3月7—12日,华盛顿,美国(美国摄影学会发起)。  相似文献   

5.
<正> 对于花岗岩成因及其伴生矿化之间的关系的解释,导致建立一个使科学家能够区别矿化与“无矿”花岗岩的标准。本文回顾了本研究领域最近,尤其是在国际地质对比计划26号专题——“与酸性岩浆作用伴生的矿化作用”——开展以来在野外、分析及实验方面的进展。作者提出了几种模式来解释形成工业矿床的锡及其伴生金属的运移和沉淀的过程。  相似文献   

6.
《资源调查与环境》2016,(3):207-213
文章论述广东省五华县中洞萤石矿床的成矿地质背景、矿区地质特征、围岩蚀变、矿石类型、矿化垂直分带和有用组分的空间分布规律以及矿床成因和控矿因素等。通过综合分析各类探矿工程及资料,认为该矿床矿化具有多阶段性和垂直分带性,有用组分(CaF2)沿水平及垂直方向变化,矿床为高温热液萤石—石英型矿床;地层岩性、构造、岩浆岩是该萤石矿床的主要控矿因素。这对同类型矿床的地质勘查和研究有一定的指导和参考。  相似文献   

7.
<正> 1981年的12个月中,有关蒸发岩及其构造环境,蒸发岩与其他沉积物,以及与烃聚集的关系的论文和著作的数量有了很大的增加。由于这些工作的结果,现在从其地层记录看来,已经包括大量形成于蒸发阶段(一部分为海相而另一部分为非海相成因)的沉积物。西伯利亚地质与地球物理部的Michall Zharkov撰写的《古生代盐类聚集历史》一书,着重讨论了整个古生代约350百万年间的蒸发岩聚积体的范围。进而,他把所有这些沉积物的地理位置放在板块构造和“最固定的”环境中加以比较。在关于板块构造的几个讨  相似文献   

8.
本文所称下扬子区域,系指九江以东沿江两岸各宽约30公里的长江下游地域。该区域以有大量铁、铜等金属矿床分布而早为世人所瞩目,素有下扬子金属成矿带之称。其地质研究程度也相对较高。 众所周知,六十年代以来,随着板块构造学说的兴起,地质构造研究进入了一个重大变革的时代。迄今,板块构造理论,已冲破了以往构造运动学模式的束缚,使地质构造进入了动力学研究的新阶段。 作为大陆地质构造动力学研究的一种尝试,本文在溧水、宁芜和庐枞这三个典型中生代火山岩区的地质构造研究基础上,对下杨子区域中生代以来的地质构造动力学特征试作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9.
<正> 前言 矿化在成因上受到板块构造作用的控制,并且可以成为构造作用的一种标志,这种看法目前已经为愈来愈多的人所承认。能够达到工业品位和开采规模的矿床,在阿尔卑斯为数不多。至少有两个主要的造山运动(海西运动和阿尔卑斯运动)在阿尔卑斯地区留下了遗迹。除了Dixon和Pereira(1974)、Evans(1975)、Petrascheck(1976)和Oberhauser(1978)之外,其他人在确定阿尔卑斯矿床与欧洲阿尔卑斯体系的中生代—新生代板块构造(例如、阿尔卑斯造山  相似文献   

10.
新书介绍     
七十年代地质学与地球化学研究,在领域的开拓,理论的完善和技术的进步等方面都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为了介绍国外地质学与地球化学研究现状、最新成果和发展趋势;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最近编写了《七十年代国外地质地球化学》一书。 全书就板块构造学、岩石学、矿物学和地球化学等领域总共编写了28篇综述性文章。 在板块构造学方面,特约中国科学院地学部主任尹赞勋教授为本书撰写了“发展中的板块地质学”与“板  相似文献   

11.
此书是新近问世的同位素地质学领域内综述性专著之一。作者根据大量的文献和分析资料(截止于1971年)及自己的研究成果,对应用锶同位素研究地球各岩类、陨石、月球的物质来源及其成因、演化历史、形成年代等方面的现状和各学派的一些观点作了比较客观系统的介绍。可供从事同位素地质、地球化学、地球物理、地质年代学、岩石学等方面的生产、教学、科研人员参考。对于研究同位素地质年龄测定、板块构造、深部地质、地球及陨石、月球演化等问题也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2.
<正> 七十年代期间,地球动力学的活动继续在检验和完善板块构造模式。这个模式在解释和预测有关大洋和大洋边缘的许多现象方面获得了明显的成功。而在大洋边缘所观察到的作用又提供了有关地球历史最近38亿年以来火山弧、山系,最后是陆壳的形成和演变的信息。然而,尽管板块构造学说获得了成功,但问题和矛盾仍然存在,其部分原因是其模式过于简化。国际岩石圈委员会关于重点研究岩石圈动力学及其演化的决定,就反映了对岩石圈及其下面的地幔物质的  相似文献   

13.
黔西南滥木厂铊矿化区河流沉积物中重金属元素的含量很高,其环境污染和生态危害值得关注。本文采用地质累积指数(Igeo)和潜在生态危害指数(RI)对重金属污染及其潜在生态危害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滥木厂河流沉积物中重金属存在较强程度的污染,并具有较强程度的潜在生态危害。主要的污染元素为Tl、As和Cd,而Cr、Zn、Pb、Cu基本上处于无污染或轻微污染的水平。河流沉积物重金属的污染在上游河段较下游河段严重。重金属平均潜在生态危害的排序为:矿山影响区Tl>Cd>As>Pb>Cr>Cu>Zn;矿山未影响区Cd>Tl>Pb>Cr>As>Cu>Zn。  相似文献   

14.
<正> 引言自 H.Ramberg(1963)在实验室开始他的著名的模拟底辟构造研究,并将这些模拟研究应用于解释造山带主要构造的成因以来,至今将近二十年了。在此期间,构造地质学思想发生了一场革命,即基于地球板块构造运动的水平构造的思想比与底辟有关的垂直构造的思想来说占优势地位。因此考虑,应及时地回顾一下底辟作用在区域变形中的相对作用,于是构造研究组(隶属伦敦地质学会)于1980年3月25-  相似文献   

15.
序言 广泛采用的关于美国西部新生代构造演化模式要求斜接的北美板块和太平洋板块沿圣安德烈斯右旋转换断层发生大的位移。阿特沃特(1970)指出,美国西部内部作为一个大转换断层从板块的相互作用获得其能量,调节了板块问的相对运动。凯里(1958)、汉密尔顿和迈尔斯(1966)首先进行这种构造型式的观测,之后阿特沃特(1970)探讨了板块构造的前景。  相似文献   

16.
<正> 在地质普查中,广泛应用从分散流(不论是岩石化学的,还是水化学的)物质中采样的地球化学方法来寻找金属矿床。这种找矿方法在原始森林区尤其有效。在那里由于不同成因的坡积作用广泛发育,分散晕在大多数情况下是闭合的。然而,在寻找金属铂矿时,直至目前还没有使用过这种方法,基本上是利用重砂法,从淤积层和坡积层内淘洗样品,并在研究基岩时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7.
矿化产于湖北大别山西段元古界变质岩中,由湖北省区测队于1978年首次发现。矿化以富含重稀土钇为主,伴有锆、铌、钍等元素。 一、区域地质概况 本区出露的地层主要为太古界大别群和元古界红安群天台山组。前者岩性主要是混合岩;后者为一套  相似文献   

18.
<正> 今天我讲的题目是构造与地球化学。这里所讲的构造是广义的,它既包括具体的构造、大地构造,又包括构造地质。下面,我想从五个方面谈谈构造与地球化学问题。一、地球化学是解决全球性重大地学理论课题必不可少的手段地学发展到今天,已取得很多成就。当前一些重大的全球性地学课题,包括构造在内,必须借助于地球化学。例如板块构造,它是最近二十年地学理论的一个重大突破。板块构造的前身是洋底扩张,它是建  相似文献   

19.
近二十年来,在地质科学领域中,有了许多重要的进展,特别是引用了许多新技术,发展了边缘学科,从而使得很多疑难问题得到一定程度的解决或者找到了解决的途径。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被威尔逊称之为“地质学的革命”的板块构造学说。这主要是基于海洋地质和古地磁方面的有力证据。由于世界上许多国家都已进行了海洋地质工作,  相似文献   

20.
本文运用板块构造的理论和方法,对中生代期间东亚大陆及其东缘的地质构造进行了总结,重点是中国东部地区和日本列岛,有助于加深对上述地区地质发展史的了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