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正> 1 地震危险性评定历史在尼日利亚,地震危险性评定和地震活动性研究是一个较新的研究领域。该国在非洲属少震区,用于这方面研究的基础资料几乎为零。但是,1983年11月在几内亚西北发生的大地震使得人们提高了对地震危险性的认识。此后,1984年7月~8月的地震,使尼日利亚西南部的Ijebu—Ode地区强烈有感(Onuoha,1985;Ajakaiye等,1987;Onuoha,1988)。这些地震事件广泛引起了公众的关注,为此,尼日利亚联邦政府成立了“自然灾害国家技术咨询委员会”。该委员会的专门责职是:检测导致尼日利亚发生地震的所有因素,并评估其危险性的真实性;对重要设施建设(如大坝、炼油厂、桥梁等)建立抗震设计标准;给出允许反应谱标准以及对可能发生在尼日利亚的任何地震的有效措施;该委员会的名称已改为“地震现象国家技术委员会”。  相似文献   

2.
<正> 一引言 1976年7月28日在我国唐山发生了震级为7.8级地震。此次地震属于板内地震,也不是发生在深大断裂上。地震前没有明显的前震活动。本文的目的是探讨对于没有明显前震活动的大震在地震活动性方面可能存在的异常。所选用的资料取自国家地震局分析预报中心的库存目录。二震前的地震活动性异常 (一) 地震活动性的时空图象 1.条带唐山地震是一次没有直接前震的主余震型大震。为寻找震前地震活动性的异常,我们选  相似文献   

3.
近几年来,普洱市境内连续发生破坏性地震,如2005年1月26日,普洱市思茅区5.0级地震;2006年1月12日,普洱市墨江县5.0级地震;2007年6月3日,普洱市宁洱县6.4级地震。在这些地震发生后,市、县地震部门在地  相似文献   

4.
<正> 1 地震危险性评定历史泰国为非地震区。地震主要发生在沿泰国西边界之外的缅甸—安达曼、苏门答腊断裂带。早在公元前624年,泰国和缅甸就有历史地震的文字记载(Nutalaya和Sodsri,1984)。1963年,气象部门在清迈建立了第一个地震台,后来有选择地在一些省份建立了8个地震台(图1)。至此,泰国的地震监测开始系统化。1975年2月17日记录到发生在Tak省的5.6级地震和1983年3月22日发生在Kanchanaburi省的5.9级地震,后一地震在曼谷有感,引起了恐慌,也对整个城市的高层建筑和大规模建设计划存在潜在危险。为此,政府设置了国家地震委员会,以利于对泰国的地震影响研究(Poobrasert,1987)。  相似文献   

5.
本文分析了乌溪江水库区的地质及地震活动特征,提出乌溪江水库存在诱发Ms>2.8级地震的条件,但发生5.5级以上地震可性不大。  相似文献   

6.
从地震报告死亡人数与震后时间关系的角度来定义救灾效率;研究了近20年发生在世界各地的震级大、伤亡严重、破坏性极大的34个地震。采用多元素分析法,探讨了地震救灾效率与死亡人数、地震震级、烈度、人均GDP、人口密度以及最大救灾效率发生的时刻等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死亡人数是影响救灾效率的最主要的因素,随着死亡人数的增加,救灾效率会越低;震级以及最大救灾效率发生时刻与救灾效率之间也存在显著的负相关;而震区的经济水平和人口密度对救灾效率的影响并不显著。比较了2008年汶川8.0级地震和2010年玉树7.1级地震,发现玉树地震的人均救灾效率较汶川地震有大幅度提升。  相似文献   

7.
吴佳翼等研究华北地震同日本地震的相关性 ,提出日本地震活动的 3个区 :日本海沟地震活动区(A区 )、日本海西部的深源地震区 (B区 )和日本浅源地震区 (C区 )如果相继发生地震活动 ,则中国华北地区 (D区 )将发生 6级以上响应地震。作者用 1 979年以来江苏及其黄海的 3个 6级震例 ,说明D区应扩大到江苏及其附近地区 ,并对历史地震进行检验。如果把D区改为大华北东部范围 ,在地球自转减速段 ,响应震将发生在华北东部 35°N~ 39°N地区 ;在地球自转加速段 ,响应震将发生在 φN≤ 35°或 φN>39°的地区。江苏及南黄海 6级响应地震发生的时间 ,可以用东北深震区与黄海地震带的相关性来估计  相似文献   

8.
地震迁移可广义化为构造事件的迁移。快速构造事件为地震,次快速事件可形成前兆。假使在昔日震中迁移始发地区出现了前兆,则可作两个方案的预测:一个是在前兆出现地区附近可能发生地震;一个是在昔日地震迁移所至地区可能发生地震。后者是本文讨论的重点。文中列举了五个实例。  相似文献   

9.
<正> 1 地震危险性评定历史奥地利的构造断层密集成网,几乎处处都可能发生小地震,而较强的地震则只发生在近直立的某些特殊深成断层上。例如,阿尔卑斯山脉的最清楚构造断层是彼里亚得利亚特线性构造,它深入奥地利境内约180km,将东阿尔卑斯和南阿尔卑斯分开。该断层上曾发生过中欧最大地震,即发生于1348年的维拉赫地震,这次地震伤亡很大,摧毁了维拉赫和其它一些城镇,并且引起了多布拉契—维拉赫阿尔卑斯山脉的巨大山崩。值得一提的是,地震活动主要集中在彼里亚得里亚特线性构造的东半侧,在西半侧,仅在锡里安附近发生过一次破坏性地震。  相似文献   

10.
应用法国地震学家G.Poup inet等关于双子地震的有关理论,对云南地震台网数字地震资料开展应用研究,通过基线校正、数字滤波、波形对比等方法获得8对3级双子地震和武定地震易门台7对双子地震。对以上双子地震取起始3秒P波作富氏谱分析后进行谱比对数的斜率拟合。结果显示,由发生在6.5级姚安地震前7个月之内与之外时段的地震构成的双子地震,其P波谱比对数斜率绝对值都达到0.030以上,明显高于均由震前7个月之外发生的地震构成的双子地震谱比对数斜率;在距主震2°范围以内的台站可观测到双子波发生的变化。常熟台双子地震P波谱比对数斜率时间进程在南黄海地震发生之前也存在这一现象,但出现异常的时间扩大到9个月之内。  相似文献   

11.
<正> 我国地震活动性研究证实了地震的发生不是完全随机分布,而是有地震活动相当频繁的地震活跃期和地震较少发生的平静期(1)。地震活跃期和平静期在时间上交替发生,在地震强度上有显著差别,而且随时间和地区都有变化。它们有的以几十年或几百年时间为尺度,有的则以十几年时间为尺度,还有更短的。由于我国有较为完整的历史地震记录,故长期的地震活跃期和平静期表现得很明显。  相似文献   

12.
<正> 1 地震危险性评定历史意大利是一个高地震活动的国家,管理这块领地的各届政府机构都面临着保护生命与财产免受地震损失的问题。在1783年发生的坎拉布里地震(死亡3万余人)后,Bourbon政府采取了第一次法律措施。1859年Norcia地震后,在Papal国颁布的法规下,考虑了未来重建场地的选择和建筑标准问题。意大利统一后,废除了许多法规,使意大利政府对1883年发生在Ischia的地震毫无准备。该地震摧毁了岛上所有的村庄。1908年12月28日的地震使Reg-gio、坎拉布里和墨西拿毁于一旦,死亡八万余人,这是最近十个世纪以来发生在意大利半岛的最大地震之一。此后不久,颁布了国家地震分类,它是由要使用建筑技术规范(由皇家法定的)的市区一揽表所组成。此后,每一次破坏性地震之后,该地震分类都进行了修订.从1968年Belice地震时达到顶峰的地震分类观点来看,奇怪的是,这次地震使划为无震的地区变为废墟.该地震分类的根据仅仅是因1908年后几次地震使市政府遭受破坏的事实,而没有  相似文献   

13.
<正> 1 地震危险性评定历史在日本,最早对地震危险性分析进行科学、实用的研究是河角广(1951),他采用了599~1949年间发生的342个地震,把该时间段地震活动水平假定不变,而假设地震的发生为一个简单泊松过程。应指出,该历史地震目录是极为不完善的。其结果分别以75年、100年和200年时段的预测峰值加速度等值线来表示(图1)。此图称作“河角广图”,该图及其修订版在70年代前一直被广泛采用,作为供土木结构和建筑物的抗震设计用的区划图。继河角广开创性研究领域的是,采用类似的资料通过不同方法广泛开展了地震危险性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14.
肖莉 《防灾博览》2005,(1):15-15
地震如同刮风下雨,是一种自然现象。当两个板块发生挤压时候,压力在板块岩石中聚集,使岩层变形,一旦一方岩石不能支撑,产生断层,岩石恢复原位,发生回跳,巨大的能量释放激发地震。地震的发生常伴生有火灾、海啸、泥石流、滑坡、环境污染、商业中断、信息丢失和社会功能瘫痪等次生灾害,地震海啸便是其中一种。  相似文献   

15.
1月1日,新疆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乌恰县发生5.1级地震;8日,吉林省延边珲春市发生5.6级地震;12日,南黄海发生5.0级地震;19日12时07分,安徽安庆市发生4.8级地震,这已是2011年中国发生的第4次5级左右的地震。南黄海地震和安庆地震尤其引人注目。这两次地震时,上海、宁波、合肥等人口密集区都有明显震感。与此同时,另一场恐慌地震也开始蔓延(人们对城市地震的恐慌越发强烈起来),城市地震离我们还远吗?  相似文献   

16.
<正> 本研究区在现代构造活动分区上分別属于华北断块隆起张裂区和华南隆起区。同我国西部比较,本区地质基底古老、地壳相对稳定,地震频度较低、但强度不小,中强地震不少。在本研究区中环渤海地区地震活动性最高,东南沿海地区次之,长江三角洲及其邻区最弱,但地震活动在时间上大致同步。目前本区的地震活动仍处于活跃期,但接近尾声。本活跃期早则在本世纪90年代,晚则在下一世纪初结束进入平静期,因此,本区在未来50~100年内仍存在发生多次中强震甚至发生强震的危险。  相似文献   

17.
<正> 本文从河间地震发生的区域构造背景、震区所在的里坦新生代断陷构造带、烈度分布和地震破裂带、地震活动以及深部结构资料,讨论了河间地震的若干问题:1.地震发生在沧县隆起上的里坦新生代断陷地区;2.地震破裂带的走向为北东15°;3.极震区是  相似文献   

18.
<正> 1 地震危险性评定历史台湾位于欧亚板块和菲律宾板块的边界上,那里发生着主动碰撞和俯冲现象。这样的板块构造过程导致了该地区强烈的地震活动(Tsai等,1977;1981)。平均每年约发生一次破坏性地震,其中一些会造成生命和财产的巨大损失(Cheng和Yeh.1989)。随着人口的增长和经济的发展,在这地震易发区,未来地震的潜在损失将更巨大。因此,地震危险性分析对于现有的重要建筑物的安全性评定,以及正在设计中的重要建筑物可能的危险性估算,显得非常重要。虽然对地震危险性问题已进行了若干研究(如Man,1978;Lai和Tsai,1983;Hsu和Tseng,1985),但首次进行综合性的地震危险性评定工作则是1984年为台湾电力公司(TPC)的2号核电站研究而开展的。  相似文献   

19.
阿富汗的地震危险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1 地震危险性评定的历史阿富汗是一个多地震活动地区,它位于阿尔卑斯地震带,地震是该国破坏性最大的自然灾害。因此,可以认为,地震危险性评定对估计重要结构及生命线工程的安全性是很重要的。早在1945年,Steng汇编了阿富汗第一部强震目录(1504~1944年),以此为基础,他编制了一张全国地震活动图。随后,古登堡(1949)和里克特(1954)先后对阿富汗各地震区作了全面对比。1962年的苏联地震图集刊载了1893~1952年该地区所发生强地震的进一步资料。Heuckroth和Karim(1970)编制了全国地震烈度区划图,Mirzaev等(1980)计算了阿富汗北部的厄尔布尔兹—马纳尔断层的地震危险性。接着编写了一份该国地震危险性评定报告(Mirzaev,1985)。Saleem(1976)和Abdullah(1977)发表了库尔姆地震资料,该地震发生  相似文献   

20.
<正> 1 地震危险性评定历史巴西大部分领土位于南美板块的板内地区,因而,地震活动水平较低.巴西传统地被认为是一个非地震国家,从未发生过灾难性地震。由于这个原因,直到70年代,该国尚未引入地震学。而在巴西安装了南美台阵系统之后,在几所大学才成立几个地震研究组(其中圣保罗大学的研究组在70年代与CNEN开展了一项合作计划),以研究巴西的地震活动性,同时在巴西东南部地区布设了一个短周期地震台网。然而巴西大多数地震台站是用于监测由水库诱发的地震活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