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灰霾与PM2.5     
邵敏 《世界环境》2012,(1):12-13
经过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和广州亚运会,空气质量保障的成果让老百姓亲身体验了"蓝天白云"的益处.进入秋冬转换季节,全国连续发生的雾霾事件,又使原本陌生的PM2.5成为了几乎家喻户晓的热点.以PM2.5为标志,中国大气污染的防治将进入全新的历史阶段.而有效地改善大气能见度,需要认识污染排放与大气PM2.5浓度以及PM2.5与大气能见度之间的关系.从科学上,这两个关系都是十分复杂的非线性关系,这藏意味着大气灰霾的治理将是一个艰辛的历程.  相似文献   

2.
微观点     
《环境》2013,(3):38-39
关键词:PM2.5命名"有毒粉尘"、"尘埃颗粒"……关于PM2.5的各种叫法一直层出不穷,有的网友干脆直接称其为"毒尘"。对于目前各种混乱叫法的不断出现,2月27日,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的专家召开了为"PM2.5"命名的讨论会。最终"PM2.5"有了规范的中文名称"细颗粒物"。  相似文献   

3.
为了进一步的研究PM2.5浓度变化对室内环境的影响规律,项目对北京某办公楼进行PM2.5浓度及"IO比"变化规律进行了监测,并且在利用实验的方法定量的计算了办公建筑室内主要污染源香烟的PM2.5散发量,同时利用实验的方法验证了基于室内质量平衡的室内PM2.5浓度的控制理论,从而为进一步研究PM2.5和控制室内PM2.5浓度提供了一定的科学依据和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4.
正"不要让排污企业发财、让老百姓吃药,治理环境污染,企业是责任主体,顺德宁愿牺牲GDP也要确保环境质量尽快好转起来。"——顺德区区长黄喜忠以PM2.5为代表的细粒子污染,已成为城市空气污染中最重要的污染源,并渐渐为大众所了解。然而人们不知道的是:在PM2.5形成之前,还有一个最最重要的前体物——VOCs(挥发性有机  相似文献   

5.
江镕 《环境》2013,(2):36
进入2013年,一场在我国中东部大部地区肆虐的雾霾天气,让国人苦不堪言。大雾造成的严重空气污染,使多地PM2.5值濒临"爆表",北京城区PM2.5值曾一度达700微克/立方米以上。北京市民为此纷纷抢购防尘口罩,部分药店甚至出现卖断货的状况,让人不由得想起此前有城市因为水污染而全城抢水的情景。  相似文献   

6.
为了解2014年成都市PM2.5污染状况及其与近地面气象要素的关系,分析了PM2.5的月平均浓度演变及不同空气质量等级的天数变化,采用SPSS软件对降雨、平均相对湿度、气温、风向和平均气压与PM2.5质量浓度进行Kendall秩次相关分析。结果表明:2014年成都市1—12月PM2.5质量浓度呈"U"形分布,污染最严重在1月,污染程度最小是8月,全年有大半以上天数,空气质量等级为"良~优"。PM2.5质量浓度与各月降雨量,月平均气温存在较高的负相关性;PM2.5质量浓度与风向、平均相对湿度为较低显著性负相关。PM2.5质量浓度与平均气压之间正相关。  相似文献   

7.
高浓度的细颗粒物(PM2.5),是造成"灰霾"和"雾霾"天气的主要空气污染物之一。细颗粒物(PM2.5)在环境空气中的监测,是了解和分析空气质量的重要依据。本文旨在分析认识细颗粒物(PM2.5)自动监测方法中常用的β射线法,通过与天平振荡法进行对比,了解细颗粒物(PM2.5)监测仪器的使用情况。  相似文献   

8.
利用兰州市2007-2009年供暖期PM2.5实测数据,统计分析观测期间PM2.5的超标率、超标倍数、浓度水平以及典型天气(浮尘、沙尘暴和灰霾)下PM2.5浓度日变化特征,并结合同期气象数据,运用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的方法建立兰州市供暖期PM2.5浓度预报模型,最后对模型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兰州市2007-2009年供暖期PM2.5污染十分严重,2007-2009年PM2.5的超标率分别为59.2%、67.9%和68.8%,最大超标倍数分别达到2.88、3.17和3.60;2007-2009年供暖全期PM2.5浓度日变化呈"双峰双谷"型,浮尘、沙尘暴和霾天气下PM2.5浓度均远高于平均值,霾天气下PM2.5日均浓度值最高;兰州市供暖期PM2.5浓度预报模型的预报值与实测值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但对高浓度PM2.5模拟结果较差,PM2.5预报浓度准确率和等级准确率分别为70.2%和81.8%。  相似文献   

9.
燃煤电厂排放细颗粒物的水溶性无机离子特征综述   总被引:8,自引:7,他引:1  
段雷  马子轸  李振  蒋靖坤  叶芝祥 《环境科学》2015,36(3):1117-1122
当前我国面临严重的大气细颗粒物(PM2.5)污染,燃煤电厂是大气中PM2.5的重要来源之一.为了实现国家"十一五"和"十二五"规划对二氧化硫(SO2)和氮氧化物(NOx)的总量减排目标,燃煤电厂大规模安装烟气脱硫和脱硝设施,这虽然减少了气态污染物转化生成的二次PM2.5,但另一方面也会对烟气中PM2.5的物理化学特征产生影响,有可能增加一次PM2.5的排放.本文综述了燃煤电厂排放PM2.5及其水溶性离子的粒径分布特征,重点介绍了脱硫和脱硝这两种烟气处理设施对燃煤电厂排放PM2.5的影响原理及相关研究结果,特别是对细颗粒物中水溶性离子(如SO2-4、Ca2+和NH+4)的影响.在目前我国PM2.5污染十分严重和燃煤电厂大量安装脱硫和脱硝装置的背景下,定量研究脱硫和脱硝对PM2.5排放特征的影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2012年9月1日至30日利用大气气溶胶OC/EC在线分析仪在线分析了西安PM2.5中的OC、EC,并结合O3和紫外辐射数据(UV)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PM2.5、OC、EC、及O3的日均值分别为85.22,19.50,7.18,56.69μg/m3。PM2.5及其中OC、EC的日变化规律呈现"双峰"分布,OC、EC的日波动范围较PM2.5小,且OC的波动范围较EC大,OC、EC的相关性较高(R2=0.73)。PM2.5中TCA的平均比重为47.85%,是PM2.5的主要成分之一,TCA以OM为主,OM中SOC的平均比重高达54.76%,PM2.5中SOC的平均比重为21.25%,SOC和O3的相关性较高,表明研究期间西安市有机物光化学反应较重。1 d中10:00至19:00是PM2.5中SOC比重最高的时段且呈上升趋势,而PM2.5中TCA的变化规律则呈"W"型双峰分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