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由于机床的转速较快,戴手套操作容易被转动的部件把手套绞住,如来不及脱手,会使手指或手臂严重受伤。因此,各单位制定的操作规程规定不能戴手套在机床上操作,机床工也不发手套。多年来,这些规定对于防止机械伤害事故的发生,起到了良好的作用。 但是,也有不少企业不坚持执行这一行之有效的制度,有的还以机械加工件上有毛刺或温度高一些为理由,发给工人手套,支持机床工戴手套操作,结果造成机械伤害事故。仅我市去年一年中,就发生由于戴手套在机床上操作而被绞断手指、手臂的事故十起之多,其中尤以在车床、钻床上发生的最多。例如,柴油机厂一个…  相似文献   

2.
在车床加工中,操作者用卡盘 扳手夹紧零件后,如果忘记取下卡 盘扳手就启动车床、卡盘扳手必然 飞出,直接威胁着人身与设备安 全。 为了防止此类事故发生,我们 在车床的控制电路中,安装了一个 常开限位开关,并设计了一个开关 盒(见图)。这样,当操作者用卡盘 扳手夹紧零件后,必须  相似文献   

3.
如果不是亲眼所见 ,我简直不能相信那是真的 :耀目的镁光灯下 ,一个男孩用他无手的右胳膊 ,拉出了悦耳的《江河水》。随着镜头的切近 ,出现在电视上的是这样的特写 :琴弓绑在光秃秃的右臂上 ,在胳膊的带动下 ,抹、拉、抖、颤 ,种种高难度的二胡动作 ,被他表现得淋漓尽致。一曲终了 ,台下的观众掌声雷鸣。主持人动情地说 :这位少年小时候被高压电击中 ,截去了双手。他曾一度悲观、绝望过 ,但他最终站起来了 ,并拜师学习二湖。他把琴弓绑在右胳膊上 ,刚开始的时候 ,琴弓与胳膊怎么也配合不好 ,等到掌握了二胡的技法 ,残存的胳膊也磨出了老茧 ,…  相似文献   

4.
防护手套,是为了保护劳动者的安全健康,但该不该戴,应从实际出发。该戴不戴会出事故;不该戴而戴了,同样也会出事故。 去年,一个电工在合闸时发生严重灼伤,经检查分析,原因是他在操作时没有戴绝缘手套。通过这次事故,我们在有关安全会上,大力宣传电工操作戴绝缘手套的重要性。 又一次,一个钳工在钻床操作时,把右手绞进了床子,使手指、手臂受伤。经过分析,原来是这个工人上钻床时戴了手套,手和手臂随着手套一起绞进了钻床。 两次重伤事故教训告诉我们,防护用品必须根据不同的时间、地点、条件正确使用,才能确保安全生产。戴不戴手套应从实际出…  相似文献   

5.
妈妈的嘱咐     
崔宝1981年从河南新乡老家来洛阳拖拉机厂接他妈妈的班,被分配到后勤处工作。虽说后勤工作没什么危险,可崔宝的妈妈却没放松对他进行安全教育。 来厂不久,有次崔宝想做折叠椅,借了个电钻,既不检查,也不戴绝缘手套,拿起电钻就要去钻眼。他妈一见吓了一跳,立即把电源插销拔掉,说:“这可不是闹着玩的,如果电钻漏电,你还活得成吗?你知道咱们的邻居刘阿姨的左臂是怎么断的?那是一次作业中她的衣袖被旋转的机器挂住了,转呀,拧啊,把她的胳膊拧断了成了残废,那时她还不到30岁。眼泪也不知流了多少?她常对人说,这是她一生中最大的错事。你记住,事故专…  相似文献   

6.
操作者在锁紧车床卡盘后,因精神不集中或其他原因,将搬手丢置在卡盘上。待启动车后,搬手随即抛出,往往造成伤人事故。为解决这一问题,我们专门设计制作了如图所示的安全搬手。操作者将搬手方头压入车床卡盘方孔内紧固工件后,不用施加外力,搬手即可在被压缩弹簧的弹力作用下,从卡盘内方孔中退出。安全搬手结构精巧,操作方便,使用安全,特别适宜学徒工和青工使用。车床卡盘安全搬手@李清林$湖北十埝二汽车箱厂  相似文献   

7.
8月19日上午,西安压缩机厂机加工车间车工詹桂芬在停车量活时,车床突然反转,三爪卡盘挂住她左衣袖和衣襟,将她卷过车床顶,卡吊在床面上。幸而车头停止了运转,一场大事故才得以避免。 厂领导对这次事故很重视,及时召开了事故现场分析会,找出了事故发生的原因是:1.车床离合器严重磨损,制动失灵。如操纵手柄的停车位置稍有偏移,手柄自重下垂,就会突然打反车。如手柄受到腿部碰擦等外力影响,也易造成打反车。2.发生事故的3天前,另一名操作厂人在这台车床上测量工件时,曾发生过打反车,打坏深度游标尺,操作工人左肘被擦伤,但却没引起小组及车间领…  相似文献   

8.
我院学生在金工实习中卸 C618车床卡盘时,曾发生左手肘部碰及床头箱上的把手开关,把手柄推向了正转位置,致使握卡盘扳手的右手随卡盘转到导轨上砸伤的事故。为防止类似事故重演,我们根据人机工程学关于安全防护问题的原理,对该车床进行了安全防护方面的审查,认为床头箱上的把手开关的位置,在学生卸卡盘时的活动范围之内,很容易碰到。于是,我们将全部实习车床的把手开关改为按钮开关,消除了隐患。但不久又出现了新的问题:实习学生忘记将  相似文献   

9.
编辑同志: 按《安全操作规程》规定:开立式车床不能戴手套。最近,我们太原重型机械厂减速机车间工人吕跃在1.5米立式车床干活没戴手套,当走刀接近卡爪时,他去摇退刀手柄,左手中指肌健被有刃口的条状铁屑切断。 这次事故在职工中引起了开立式车床能不能戴手套的争论。有人认为《规程》规定开立式车床不能戴手套不合理,理由是立式车床与钻床、铣床、卧式车床工作条件不同。立式车床的铁屑沿着花盘圆周与人身成垂直方向抛出,不易防避。特别是小立式车床转速快,操作近,不戴手套,随时有被铁屑碰伤的危险。也有人认为《规程》规定得合理。理由是戴…  相似文献   

10.
“打旧眼石头开花,风钻工险些丧命。”说来这次事故已是一年多以前的事了,但发生事故的原因是两次违章操作,闻之者足戒。 1981年10月15日,大同南郊水泥厂风钻工赵华雄在大同水泥厂的大石头堆上打眼。风钻钎子打到一个旧炮眼上,本应移位,重新打眼,但他图省劲,违章在旧炮眼接着钻。不一会,火光一闪,旧炮眼里残存的炸药爆炸了。他满脸是血,两腿、胳膊也被石碴打伤。 这次事故的原因,一是违章打旧眼,二是违章不及时排除瞎炮。这个瞎炮是半月前爆破大石堆盖顶时留下的,当时没有按规程要求予以排除,留下了祸根。多亏中间下了一场大雨,炮眼里的大部…  相似文献   

11.
1989年8月23日,我矿冷风峒工区斜井提矿作业发生一起跑车事故,死亡一人,停产三天。分析认为,这是一起多环节违章的责任事故。一、违章表现 (1)由600水平至620水平的2号肓斜井的自动捞车器,多年使用效果良好,但近来动作不正常。事故前8天坑口检查安全时,对捞车器动作不正常既没有采取处理措施,又没有向矿领导汇报,仅作出“要对矿车、连环钩加强检查,井底取挂钩工要等空车放到井底后才能出避车峒室作业”的决定。这实际上就是不要求使用斜井安全捞车装置。8月23日上午,副工区长开卷扬机提  相似文献   

12.
近几年来,高层建筑不断增多,由于对提升井架管理不善,发生不少井架吊篮坠落事故。 1978年,上海市卢湾区住宅公司第一工程队试制成功了一套“井架卷扬绳筒保护装置”和“井架弹闸安全装置”,自投入使用以来,钢丝绳完好无损,至今未发生吊篮坠落事故。 “井架卷扬绳筒保护装置”是在钢丝绳绳筒的外围安装一个用钢筋制成的保险罩笼,并固定在机架上(见图1)。当卷扬机转动时,钢丝绳便有规则地缠绕在绳筒上;当卷扬机停转钢丝绳松散时,也不致滑出绳筒,避免了钢丝绳经常被绳 筒挂脚轧断的事故。 “井架弹闸安全装置”是由保险轴、压簧、活轮等组成(见…  相似文献   

13.
责任在谁?     
1991年3月2日23时30分,许昌市纸箱厂临时工小候、小杨和小王在操作碎浆机,突然碎浆机又发生“噎车”。小候照以前用过的办法,随手去推碎浆机的皮带轮助动。 他刚一伸手,皮带就缠绕住了他的袖口和右手。只听“哎呀”呼叫声,皮带拉着他的右胳膊将他抛向空中,摔落在3米外的管道上,小候立刻昏死过去。经医院多天抢救,他的生命虽然保住了,但这个青年小伙子两根肋骨折断、脾脏损伤,留下了终身遗憾。 事故发生后,该厂一些领导研究事故责任,认为这次事故主要是小候违章作业造成的,责任在小候。 然而,责任真的在小候一人身上吗?请大家看看实际情况再…  相似文献   

14.
<正>主持人,你好:我们是机械加工企业,有各种类型的车床。请问:车削的安全操作应做到哪些?株洲施德标施德标先生,你好:车削的安全操作应做到:1.穿紧身防护服,袖扣不要敞开,长发要放入安全帽内,在操作时,不能戴手套。2.在机床立轴上,装卸卡盘要在停机后进行,不能用电动机的力量来取卡盘。3.夹持工作的卡盘、拨盘、鸡心夹的突出部分最好使用防护罩,以免绞住衣服或身体的其他部分,如无防护罩,操作时应注意离开,  相似文献   

15.
问我与韩某驾驶各自的私家车,结伴上省城办事。在途中的服务区休息时,韩某说他的车没有我的车高档,想与我换车开,我同意了,随后各自驾车上路。我办完事后,韩某说他还要呆一天,我就驾驶他的车返回了,不料途中发生了事故,交警认定我负事故全部责任。无巧不成书,他驾驶我的车  相似文献   

16.
天车工“十不吊”的规定是从长期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千万违反不得,否则要出事故。 比如,“钢丝绳不合格不吊”。有人却不看钢丝绳好坏拿来就吊,甚至用铁丝代替钢丝绳吊活,十之八九都出事故。一次,有人用8号铁丝起吊近400公斤重的物件,刚吊到一米高,铁丝断了,他躲闪不及,还没来得及吭一声就倒在血泊里。 又如,“斜拉横曳不吊”。也有人不信这一条,吊物件时偏要斜拉横曳,钢丝绳不够长时再套一根,弄得吊件来回摇晃,或挂住其他物件,往往发生碰撞事故。一次,铸钢车间天车下的送货车轨道被砂子等物埋住了,送货车开不到天车底下。工人图省事,就斜拉…  相似文献   

17.
袁晨辉  傅贵 《安全》2021,42(7):50-55
为更好地识别和预防不安全动作的发生,需要更准确、具体地定义不安全动作,本文首先通过研究海因里希4个版本《产业事故预防》著作对不安全动作的定义,并结合国内部分学者的观点,探究事故致因理论与不安全动作定义的关系;给出"2-4"模型对不安全动作的定义,并与海因里希定义进行对比分析.研究表明:研究不安全动作的"通用定义"没有意义,组织应参考"一个事故致因模型、一个不安全动作定义";相比于海因里希的定义,"2-4"模型能够通过定性定量方法结合的方式,明确不安全动作的分类和识别方法,更加合理地界定动作发出者的范围,并结合模型的事故致因链给出不安全动作的来源,使其概念更为清晰、具体.  相似文献   

18.
如果哪位在伦敦街头开车时不幸被交通警察怀疑是在酒后驾车 ,那他就不得不把车子停在路边 ,钻出车子 ,然后站在警察面前 ,开始应他的要求做出一系列高难度的体操动作。如果你觉得这些测验古怪而且滑稽 ,那你也没有抱怨的理由。因为这些都是英国新近出台的测验驾驶者是否酒后开车的指定测验动作。在警察的要求下 ,你必须做出如下一系列高难度动作。其中一项测验要求你一条腿金鸡独立 ,把头向后 ,闭上眼睛 ,这时 ,你还需要伸出胳膊 ,用每只手的食指去摸自己的鼻尖。如果你睁开了眼睛 ,或是身体失去了平衡 ,或者没有触到你的鼻尖 ,那你就通不过…  相似文献   

19.
1982年12月9日,北京手帕厂印花车间平板印花机在生产中因烘筒超压发生了爆炸事故。 那天晚上,平板印花机组加班。在供汽开机生产一小时后,操作工秦洪美看到烘筒压力达到4公斤力/厘米2,就关小阀门去干别的事。两小时后,烘筒爆炸了,筒体纵向开裂,两端铸铁封头飞出,车间的72块玻璃被震碎。 这个烘筒是1979年光华染织厂更换下来的旧筒,使用中因达不到印沙发巾所需要的温度就擅自改压(将设计工作压力2公斤力/厘米2改为3公斤力/厘米2,有时达5.5公斤力/厘米2),既没有安装安全阀,也没有采取其他安全措施,烘筒长期处于超压状态。事故发生前的一个月内…  相似文献   

20.
分析了在石油修井作业过程中造成管钳打伤操作人员的事故原因 ;论述了新型油田修井作业气动卡盘的结构和工作原理。当该气动卡盘用于修井作业后 ,操作人员可坐在作业车驾驶室内操作动力控制阀 ,使气动卡盘卡住或松开油管 ,操作人员不再用人力操作管钳 ,消除了造成管钳打伤操作人员的事故 ,不但保证了安全生产 ,而且使劳动强度也比原来大大减轻 ,产生了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该气动卡盘与“油田修井液压钳安全自动操作装置”配套使用 ,可实现自动化操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