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用自来水和去离子水配制不同的pH溶液,测定涡虫生存及再生的情况,以及涡虫可承受的pH变化幅度,确定日本三角涡虫对不同酸碱环境的耐受性。结果表明涡虫对酸碱环境的耐受力较强。  相似文献   

2.
用自来水和去离子水配制不同的pH溶液,测定涡虫生存及再生的情况,以及涡虫可承受的pH变化幅度,确定日本三角涡虫对不同酸碱环境的耐受性。结果表明涡虫对酸碱环境的耐受力较强。  相似文献   

3.
洗涤剂磷对日本三角涡虫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观察了含磷量不同的洗衣粉溶液对日本三角涡虫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无论洗衣粉含磷量高低对日本三角涡虫生长均有毒害影响,且高磷洗衣粉对涡虫的毒害远大于低磷洗衣粉,磷量的增加与涡虫死亡率呈正相关。实验中,自来水对照组对涡虫生长无影响。  相似文献   

4.
观察了含磷量不同的洗衣粉溶液对日本三角涡虫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无论洗衣粉含磷量高低对日本三角涡虫生长均有毒害影响,且高磷洗衣粉对涡虫的毒害远大于低磷洗衣粉,磷量的增加与涡虫死亡率呈正相关。实验中,自来水对照组对涡虫生长无影响。  相似文献   

5.
几种家用洗涤剂对涡虫的急性毒性实验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洗衣粉、洗洁精、洗发露以发及洗面奶4种家庭常用洗涤剂对涡虫的急性毒性实验表明,洗衣粉,洗发露对涡虫的急性毒性明显高于洗洁精,洗面奶,其结果与家用洗涤剂对两种鱼苗及1种大型蚤的急性毒性实验结果基本相吻合,表明了用涡虫监测水质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在室内控温、控光条件下,研究鄱阳湖洲滩优势植物灰化苔草浸泡液对铜绿微囊藻生长的影响。试验得到,灰化苔草浸泡液对铜绿微囊藻的抑制作用较高;枯灰化苔草浸泡液对铜绿微囊藻的抑制率在81%~88%,随浸泡液植物生物量含量的增加而增加,当浸泡液植物生物量含量大于24 g/L后对铜绿微囊藻抑制率差异较小;鲜灰化苔草浸泡液对铜绿微囊藻的抑制率大于90%,浸泡液植物生物量含量超过6 g/L时,对铜绿微囊藻抑制率差异较小;灰化苔草浸泡液中化感物质使微囊藻细胞直径较对照组减小8%~12%,藻细胞发生固缩现象;微囊藻细胞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在0.57~1.14 U/106cell之间占对照组的30%~60%,藻细胞内氧化活性降低,胞内过氧化氢物不能及时去除在胞内积累,单位藻细胞丙二醛(MDA)增加3~4倍,藻细胞膜脂过氧化使藻细胞生长受到抑制。实验结果得到鄱阳湖洲滩优势植物灰化苔草在夏季将对蓝藻水华产生抑制作用,这为开发和利用鄱阳湖岸滩优势植物苔草生态控藻提供基础实验数据。  相似文献   

7.
为了解鄱阳湖洲滩优势植物菰浸泡液对铜绿微囊藻生长的影响,通过控温、控光的无菌培养条件下,分析菰浸泡液中铜绿微囊藻细胞密度和藻细胞的理化指标的变化。实验结果表明,菰浸泡液对铜绿微囊藻的抑制率较高;培养到第7天时铜绿微囊藻的抑制率在81%~95%之间,并随菰浸泡液生物量含量的增加而增加,当菰浸泡液生物量8 g/L时铜绿微囊藻抑制率无显著差异(p0.05)。菰浸泡液对藻细胞产生化感作用可能的原因是化感物质使藻细胞内丙二醛(MDA)含量增加,细胞膜破坏,藻细胞直径缩短,这可能是化感物质导致藻细胞死亡的原因;在培养过程中观测到藻细胞胞外多糖含量增加,这将有利于微囊藻群体的形成而抵御化感抑制。可见,鄱阳湖洲滩优势植物菰浸泡液可抑制铜绿微囊藻的生长,防止藻类水华;该研究也可为菰在水环境中控藻提供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8.
棕囊藻(Phaeocystis)在全球海域广泛分布,可以引起大规模的有害藻华,导致严重的自然灾害及经济损失。棕囊藻具有复杂的异型生活史,游离的单细胞和囊体两种形态交替出现,但是关于生活史转换调控机制的研究非常有限。本文通过研究不同的浮游动物释放的化学信息对球形棕囊藻生长和囊体形成的影响,力图从摄食防御的角度理解和阐明棕囊藻生活史的转换机制。研究表明,当球形棕囊藻与安氏伪镖水蚤的化学信息接触后,游动单细胞数量减少,囊体数量和直径显著提高;与游仆虫的化学信息接触后,游动单细胞数量增多,但囊体直径和数量显著降低。不同浮游动物释放的化学信息可能诱导球形棕囊藻采取不同的防御策略:较大囊体的形成以阻碍较大粒径桡足类的摄食,而应对较小粒径的纤毛虫,形成较小的囊体即足以抵御摄食。棕囊藻对不同摄食者采取特异性防御策略,有效减少摄食死亡率,有助于形成藻华,从而影响海洋食物链结构和功能。  相似文献   

9.
核电厂冷源取水海域海洋生物的异常暴发,会导致取水口堵塞,严重影响核电厂的正常运行。本文以点篮子鱼(Siganus guttatus)为实验对象,分别进行了室内和野外实验,室内模拟实验探讨了在不同温度(29℃、26℃、23℃、20℃和17℃)条件下点篮子鱼对常见优势藻类长石莼(缘管浒苔)(Ulva linza)的摄食作用,野外原位实验研究了点篮子鱼对长石莼和孔石莼(Ulva pertusa)的摄食行为。通过室内实验可以发现,点篮子鱼对长石莼有较强的摄食能力,并且在适合的生存温度范围内,温度越高摄食率越高,在29℃温度组中,平均摄食率高达7.86%;通过野外实验发现,点篮子鱼在实验海域生长良好,对长石莼和孔石莼喜好程度高且摄食积极。综上所述,点篮子鱼对辽东湾核电厂冷源取水海域具有海藻生态防治的潜力,但具体的实施措施和生态风险评估需要进一步探讨。本研究为核电厂冷源取水海域的海藻生态防治工作提供了理论基础和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了褶皱臂尾轮虫(Brachionus plicatilis)在不同温度、盐度、饵料种类、pH值和光照条件下滤水率(F)和摄食率(G)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1)温度对褶皱臂尾轮虫的摄食有显著影响(P0.05)。褶皱臂尾轮虫摄食的适宜温度范围为25~30℃,最适摄食温度为25℃;(2)盐度对褶皱臂尾轮虫的摄食也有显著影响(P0.05)。褶皱臂尾轮虫适宜的摄食盐度范围为20~30,最适摄食盐度为30;(3)褶皱臂尾轮虫对5种不同藻类食物滤水率F的顺序为:牟氏角毛藻(Chaetocerosmuelleri Lermumerman)小新月菱形藻(Nitzschia clostertum)金藻8701(Isochrysis galbanaPark 8701)小球藻(Chlorellasp.)扁藻(Tetraselmis chuii);摄食率G的顺序为:小球藻金藻8701牟氏角毛藻小新月菱形藻扁藻;(4)褶皱臂尾轮虫适宜的摄食pH值范围为8.0~9.0,最适摄食pH值为9.0;(5)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适宜的光照有利于褶皱臂尾轮虫的摄食。  相似文献   

11.
电镀在表面前处理过程中产生一股浸锌废水,该浸锌废水中含有氰化物和高浓度的络合镍,采用常规的碱性氯化法难以使氰化物和镍达标;本文采用双氧水辅以硫酸铜为催化剂对某灯头电镀厂产生的浸锌废水进行处理研究。  相似文献   

12.
碱性电池中无汞添加剂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寻找碱性电池中取代汞的缓蚀剂,通过腐蚀实验、极化曲线的测量,研究了单质金属In、Bi和有机物添加剂—硫脲、聚乙二醇和CTMB的联合作用。利用恒电位控制电沉积的方法,研究了这些有机物添加剂对碱液中锌枝晶生长的抑制作用。实验结果表明,在锌粉中加入单质金属—In、Bi,可以提高锌在碱液中的析氢超电势,减缓锌的腐蚀速度[1,2]。实验结果还证明,In、Bi和CTMB联合作用,对锌电极的缓蚀效果非常明显,而且,对抑制锌枝晶的生长和防止锌电极的变形也有显著作用。因此,本文认为,这几种添加剂联合使用很有可能成为碱性电池中取代汞的缓蚀剂  相似文献   

13.
碱性处理铬离子废水的铁屑内电解法的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电极电位理论描述了铁屑分别在酸性和碱性电解质溶液中形成原电池的原理,指出了在碱性条件下,Fe2+和Cr6+之间同样也可以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在铁屑内电解法处理碱性含铬废水时,处理前后可以不加任何酸、碱药剂,以彩色显像管厂含铬废水为例进行了试验,取得了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14.
粉煤灰提取氧化铝作为其资源高值利用的重要途径之一引起广泛关注.由于粉煤灰中还含有一定丰度Li(锂)元素,在提取氧化铝的同时实现Li的协同提取对于进一步提高粉煤灰的资源利用效益意义重大.为认识粉煤灰中Li的溶出特性,分别考察了原粉煤灰、CaO煅烧活化粉煤灰和Na2CO3煅烧活化粉煤灰中Li在酸性溶液和碱性溶液中的溶出特性,并采用XRD(X-射线衍射)分析了粉煤灰浸取前后的物相变化,结合Li溶出率的变化,阐释了Li在不同浸出条件下溶出率差异的原因.结果表明:在相同浸出温度(100℃)下粉煤灰直接在酸性溶液和碱性溶液中的溶出率相对较低,分别仅为28%和36%;而经CaO和Na2CO3活化后粉煤灰中Li的溶出率显著提高,活化后粉煤灰中Li在酸性溶液中的溶出率可达到98%和86%,均高于碱性溶液中Li的溶出率(86%和67%).XRD的分析结果进一步表明,部分Li可能赋存于非晶相或晶相表面,这部分Li易于被酸或碱直接浸出;部分Li可能镶嵌在莫来石、石英等晶相内部,不易被溶出,经CaO和Na2CO3助剂活化后,部分Li又重新嵌入到钙黄长石、霞石等新生成物相的晶格中,而这些物相更易于与酸反应,因而酸性溶液中Li的溶出率普遍高于碱性溶液中的结果.   相似文献   

15.
碱熔-氟离子选择性电极法测定土壤氟含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碱熔法处理3个土壤样品,采取不同澄清时间的上清液及过滤后的沉淀物分析土壤氟含量。结果表明,上清液中氟含量测值随着澄清时间的延长而增加,24 h内增加迅速,而后增速趋缓,58 h后基本达到平衡。3个样品澄清平衡后的测值比澄清10 h的测值分别增加了39.4%、21.8%和27.8%。综合澄清平衡后的上清液及沉淀物得到的土壤氟含量测值比高温热水解法的测值仍然分别偏低0.48%、6.17%和11.88%,这是由于溶液中阳离子的存在使氟离子活度降低造成的。采用传统的碱熔法和高温热水解法分别研究了27个土壤样品的氟含量,碱熔法测值与高温热水解法测值相比普遍偏低,相对偏低在4.23%~34.82%之间,平均相对偏低19.12%。  相似文献   

16.
过二硫酸盐降解碱液吸收的甲硫醇恶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世迎  王雷雷  冯琳玉  赵腊娟  石超 《环境科学》2013,34(11):4178-4185
甲硫醇(CH3SH)是一种高毒、高腐蚀性的酸性气体,是恶臭的重要组成部分.碱液吸收是最常用的CH3SH处理方法之一,但吸收液需要进一步处理.过二硫酸盐(persulfate,PS)作为氧化剂用于降解碱液吸收的CH3SH尚鲜见报道.为此,建立一连续循环的吸收降解体系,进行CH3SH的碱液吸收及PS降解实验,并探讨了PS在碱性条件下的稳定性,及反应条件对CH3SH吸收和降解动力学的影响.结果表明,PS在碱液中的稳定性较好,能够有效地降解碱液吸收的CH3S-;随着PS浓度的增加,CH3SH的吸收速率呈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CH3S-的降解速率不断增大;随着pH的增加,CH3SH的吸收和降解效果均明显增加.在pH为12,CH3SH进气浓度80 mg·m-3,进气速率1.5 L·min-1,PS浓度为1.4 g·L-1时,碱液吸收的CH3S-90%被降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