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廖晓义 《绿叶》2008,(10):29-37
"乐和家园"将灾后重建与探索生态文明模式相结合,在人居、生计、养生、生态、伦理、治理六个方面贯彻身与心和、个与群和、人与天和理念,开展乡村建设,体现出乡村共同体的内涵和生态社会主义特点。这种集体的、生态的、参与的、城乡统筹的乡村模式,或许可为中国发展生态社会主义所借鉴,并成为全球化中在生态危机、心灵危机、社会危机中感到恐惧的人类的一种新希望、新选择。  相似文献   

2.
廖晓义 《绿叶》2011,(3):9-19
15年的求索让我们意识到,环保不只是狭义的保护资源、减少污染的问题,而是最基本的社会问题和人生问题。从倡导"5R"绿色生活,到将生活环保拓展到生命与心灵,地球村逐渐探索出了以东方智慧为内涵的"乐和"理论。我们把以天人合一为目标、以文明转型为内容的环保称为中国式环保;"乐和",则是中国式环保的通俗表达,它既是一种生活状态,被称为乐和人生,又是一种文明形态,被叫做乐和家园。倡行乐和理念,建设乐和家园,地球村的15年,是知行合一,一步步回归乐和,探寻中国式环保的路程。  相似文献   

3.
环境教育的熏陶,乐和治理,乐和生活,乐和保健及乐和生态等乐和理念,植根于东四街道人,深入社区居民生活的方方面面。"环保乐和型社区"究竟是个什么样子?"乐和"又是一个什么新东西?八月,笔者走进北京市东城区东四街道,就该街道"开展创建环保乐和型社区活动"的一些做法和收获的硕果进行专访,以此来探究其成功奥秘。  相似文献   

4.
廖晓义  刘芳 《绿叶》2014,(6):60-67
正较之城市,乡村的环境问题通常会被忽略。事实上,乡村的环境问题远比城市要严重。一方面,乡村所产生的垃圾和污染并不少于城市,而乡村却严重缺乏环境治理的投入;另一方面,乡村大都在较为偏僻的地域,部分乡村的生态系统非常脆弱,环境问题对于乡村的影响也更为显著。因此,乡村的环境治理与城市的环境治理同等重要,其不仅有利于绿色新型乡村的建设,更有利于维持生态平衡,实现可持续发展。自2008年起,公益组织"北京地球村"通过提供技术服务,在四川等  相似文献   

5.
美好乡村安徽“探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建设美丽中国,这是对人民群众生态诉求日益增长的积极回应,也彰显了执政党治国理政的新理念。毋庸讳言,如果说城市是国家"脸面"的话,那么乡村就是国家的"毛细血管"。建设美丽中国,让农村美好起来,这是当然的要义,也是城乡统筹发展的新要求,是广大群众的新期盼。在安徽,从省到市,从县到乡,美好乡村建设急剧升温。山要绿起来,水要清起来,人要富起来,当前,江淮大地上的乡村容颜正在悄悄"变脸"。  相似文献   

6.
蒋高明 《绿叶》2013,(7):34-41
"三农"问题并不是三个孤立的问题,而是三个相辅相成、彼此关联的问题,任何一个问题的解决都依赖于其自身和其他两个问题。在乡村建设重新兴起的当下"三农"问题仍是如此。唯有兼顾了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农村与城市实现公共福利共享、农民的自觉和主体意识得到提高,乡村建设才可能取得良好效果。发展生态农业恢复大农业系统的良性循环问:近来年,农业的生态环境趋向恶化,您认为其主要原因是什么?答:农业的各种问题,包括生态环境恶化,从根本上说,是由于城乡发展不平  相似文献   

7.
肥西县三岗村距离合肥市区只有几十公里,这个人口只有5000人的村子,因为种植苗木花卉而被誉为中国苗木花卉之乡。全村1300余农户全部种植经营苗木,2010年人均收入达12500元。中国新农村建设示范村、安徽省生态示范村……这些都是三岗村获得过的荣誉。这个只有几千人的村  相似文献   

8.
王政伟 《绿叶》2014,(8):41-49
通过对中国乡村社会治理历史的纵向分析,我们归纳出现代乡村社会治理的四大必要的机制逻辑,并据此提出,现代乡村建设需要以解决“三化”问题和项目制的投入所造成的问题为出发点,落实“党委领导、政府主导、社会互动、公众参与、法制保障”的社会治理方针,在充分兼顾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平衡的基础上,培育和激活自然社区组织,提高以自然社区组织为主体的公众参与度,探索协商民主在乡村社会的落地之道。  相似文献   

9.
《绿叶》2014,(7):112-114
2014年6月18日,"光彩爱心家园—乐和之家"留守儿童试点项目研讨会在重庆黔江区召开。北京地球村发布了《创新社会治理:解决留守儿童难题的长效之路——"光彩爱心家园乐和之家"项目年度报告》。  相似文献   

10.
韩君 《绿叶》2011,(3):65-73
当下中国的"国家与社会"关系,用西方流行的理论范式常常无法解释。究其原因,在于这些理论范式都没有跳出"国家"与"社会"的二分法,总在两者之间做钟摆,忽视了市场的力量对"国家-社会"关系的深刻影响。恩派(NPI)社会组织发展中心通过孵化器项目,草根社会组织的能力得到了提升,身份得到了认可,活力得到了增强,视野得到了开阔。社会服务的资金提供方终于可以找到合适的、有能力的社会服务的资金需求方,由此,"社会组织产业链"得以打通。  相似文献   

11.
欧洲"生态学校奖"项目是由欧洲环境教育基金会(FEE)倡导的一个旨在促进可持续发展的教育类项目,现已遍及50余个国家。该项目从1994年发展至今,"生态学校"在建设与评价上获得了许多有益的经验。本文通过分析欧洲"生态学校奖"项目的建设和评估内容与特点,阐述对"生态学校"的几点认识,为未来我国学校参与该项目所借鉴。  相似文献   

12.
正只通过短短一年多时间的建设,一个再普通不过的小村庄——岗集镇大窑村,户户换新颜,住进了小洋楼。整洁的道路,雅致的院落,让你恍如置身于某个高档别墅区。长丰县近些年来通过中心村的建设,在改善了一批农民居住条件的同时,更是把农村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到位,使得当地农村环境有了根本转变。  相似文献   

13.
为了防治农业面源污染,发展循环农业,改善农村目前脏、乱、差现象,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在辽宁省新宾县下房子村开展了乡村清洁工程示范村建设。乡村清洁工程建设是针对农业面源污染严重和农村生活环境脏、乱、差,农业环境污染问题突出以及资源浪费严重等状况,结合当地自然、社会经济条件,因地制宜开展农村废弃物资源化和资源节约利用,有重点、分类型、分步骤地开展建设,重点建设田园清洁、家园清洁、水源清洁等主体工程及配套工程。实践证明,乡村清洁工程是解决农业废弃物资源浪费严重、农业面源污染突出,提高村民生活环境质量,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系统工程,是一项典型的民心工程,具有投资少、见效快、社会效益明显的特点,其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14.
《新疆环境保护》2014,(4):F0002-F0002
<正>"新疆天山北坡经济带生态文明建设战略研究"是由段宁、孟伟、郝吉明院士牵头并汇聚十八位院士的中国工程院2014年重大咨询研究项目。项目以全国18个重点开发区域之一和"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的天山北坡经济带为研究区域,设置了天山北坡经济带面临的重大资源环境生态问题、  相似文献   

15.
"力士绿哈达行动"是一个大型、长期的社会公益环保项目,希望通过"一人一元一平米"的"小行动",对整个青藏高原的生态环境恢复产生"大不同"的影响。"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伴随着中共十八大的报告和"两会"的召开,中国政府把生态文明建设提高到前所未有的地位。2013年4月18日,恰逢第43个世界地球日的到来,由中华环境保护基金会主办、联合利华力士品牌  相似文献   

16.
河北省日前发布《关于组织推荐循环经济示范市县、园区(企业)和项目的通知》,决定在全省组织实施循环经济示范工程。  相似文献   

17.
"国家环境信息与统计能力建设"项目(简称"信息能力"项目)是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节能减排工作部署,围绕"科学的减排指标体系、准确的减排监测体系、严格的减排考核体系"建立和完善的要求,环境保护部同时启动的四个能力建设项目之一。该项目由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批复,项目总投资5.79亿元,由环境保护部及下属直属单位、派出机构承担建设,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环境保护厅(局)参与共建。截至目前,项目的整体及分省实施  相似文献   

18.
《绿色视野》2012,(10):16-18
淮南市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方面的工作一直走在安徽省前列,在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示范项目建设过程中运用以前行之有效的一套经验是法宝之一。好经验之外,当地对于新技术一样青睐。记者在淮南市潘集区祁集镇上,甚至见到了太阳能微动力污水处理系统这一国内污水处理最前沿的技术。  相似文献   

19.
冯永锋 《环境教育》2013,(12):58-61
民间组织,公益组织,非政府组织,非营利组织,被政府下发的文件统一称之为“社会组织”,貌似是有些道理的——有一天我在地铁里,和诸多以梦为驴的上班族一起,绕北京转大半个圈儿时,突然想明白了这个道理。公益组织,核心字儿是“公”,而社会组织,核心词儿是“社会”。于是,吸着二手空气,挨着一个个温热的躯体,我想着“四个社会化”。  相似文献   

20.
策划人语:今日中国,城镇人口首次超过了农村人口。中国科学院《2012中国新型城市化报告》显示,中国城市化达到51.3%。不知觉间,"农耕社会,乡土中国"已然开始转变为"工业社会,城市中国"。追寻现代性的百年转型在21世纪终现曙光。与此同时,伴随着越来越多的乡村凋敝消失,人们却开始感到了迷茫和惋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