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城市是一个“建筑群——人海”世界,是以人为中心的,以人工环境基调为主体的生态体系。作为人类社会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城市,是人类进化发展、繁荣昌盛的总体标志。因此,城市建设首先应为人的生存环境创造适生、优生条件。人类发祥于大自然,人的生存不能脱离大自然。所以。城市环境必须借助特殊手段使之接近于大自然。所谓城市绿色工程,说到底无非是在城市横向与纵向可能的空间领域,发展生物绿色,拓展绿量空间,尽可能  相似文献   

2.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大量的农村人口流向城市,使城市人口急剧增加,高层建筑越来越多,市场越来越繁荣,城市环境保护问题愈来愈突出、愈重要,这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城市是“一个建筑群,一个人海世界”,是以人为中心的、以人工环境基调为主体的生态体系。城镇环境必须借助特殊手段,使之接近于大自然,才能为城市居民生活、工作提供一个清  相似文献   

3.
城市是人类政治、经济和文化活动的中心,世界的城市化已成为一个普遍的趋势。城市数量在不断增加,规模在不断扩大。不仅有几百万人口的特大城市,还有上千万人口的超级特大城市,并已出现了城市群和城市带。预计到本世界末,世界城市人口将发展到32亿,约占总人口的一半。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城市化进程明显加快,1980年到1990年,我国城市由223个增加到467个,增长109%;建成区面积由7200km~2增加到12400km~2,增长72%;非农业人口由0.95亿增加到1.44亿,增长52%。城市化进程对环境必然会带来巨大的影响。如何因势利导,趋利避害,在城市化进程中有效地保护城市环境,是当前一个重要课题。一、城市化进程对城市环境的消极影响城市化是以城市人口增加、规模扩大,经济集中为显著特征的,是人类追求规模效益和  相似文献   

4.
许卓 《中国再生资源》1998,(4):23-24,34
众所周知,人口、环境与资源是困扰当今世界的三大危机。这是因为,半个世纪以来,人类依仗着先进的科学技术和强大的生产力不断地争服大自然。人类自认为是大自然的主宰,可以对其随心所欲,为所欲为。于是,地球上的人口飞速增长,自然资源急剧减少,生产和生活废弃物大量倾泄于自然界,造成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物种灭绝、公害不断,严重危害人类的生活和健康,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和发展。这是自然界对人类的报复。面对自然界的挑战,人类开始重新认识人与自然界的关系及人在自然界中的位置。人类开始认识到,自然界不仅是人类实践的对象和…  相似文献   

5.
环境问题已成为当今世界上人人所急切关心的问题,它已严重地威协着人类的生存和发展.而环境问题的产生,最主要还是人类不适当的活动而造成的,尤其是表现在城市,城市人口的激增对城市环境的影响是很大的. 城市是人口最集中的地方,也是环境质量最差的地方.据统计,1980年世界城市人  相似文献   

6.
环境是人类社会存在、发展的必要条件。环境无私地赐于人类巨大的财富,是人类的朋友。大自然是人类的母亲,人类是大自然的产儿。大自然决定了人类社会的产生,也决定了人类社会的存在。人类与环境和谐相处,则风调雨顺、国泰民安、社会进步,人民安居乐业。如果人类与大自然不能和平共处,环境则会翻脸不认人,从朋友变为敌人。再进一步说,如果环境发生重大突变,恶化到不允许任何生物存在的程度,环境也将决定人类社会的灭亡。 过去由于人类对环境的认识  相似文献   

7.
进入二十一世纪 ,环境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人口密集、污染严重的城市环境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城市林业建设可以防止城市环境污染 ,改善城市环境。城市林业包括城市园林 ,它的范围要比园林建设广泛 ,它的理想状态应是一个有调控作用的生态系统 ,达到森林、城市、人类的和谐统一。因此 ,在城市建设中要重视城市林业 ,大力发展城市林业 ,使我们的工作和生活环境更加舒适  相似文献   

8.
国内外的实践和研究表明,以改善生态环境为绿化的主要目标,是城市现代化建设的必然要求;建成以林木为主、多种植物、多种效益的绿色系统,是城市绿色建设的必然选择;而回归大自然,回到森林环境之中,则是人类社会的共同愿望.  相似文献   

9.
环境问题是当代世界四大问题(经济、资源、人口、环境)之一。环境问题已成为当今世界人人急切关心的问题,它已严重危害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环境问题的产生,最主要是人类不适当的活动而造成的,尤其表现在城市。  相似文献   

10.
城市绿化建设的目标应是改善生态环境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黄枢 《环境保护》2002,(7):22-24
国内外的实践和研究表明,以改善生态环境为绿化的主要目标,是城市现代化建设的必然要求;建成以林为主、多种植物、多种效益的绿色系统,是城市绿色建设的必然选择;而回归大自然,回到森林环境之中,则是人类社会的共同展望。  相似文献   

11.
城市生态系统承载力的几种主要评价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生态系统承载力的研究,对于指导人类社会经济活动、协调人类发展与环境的关系,具有十分重要而迫切的现实意义。目前,城市生态系统承载力的评价方法有:人口承载力、生态足迹和相对承载力。人口承载力在资源承载力和环境承载力的基础上展开研究,以人口数量作为表征;生态足迹将人类所需占用的资源与排放的废物转换为土地面积,以生态生产性土地面积表征;相对承载力将城市生态系统承载力当作一种能力或潜力,将评价结果无量纲化来表示其动态变化趋势。通过总结这三种方法的特点及应用可知,城市生态系统承载力在系统分析方法、阈值性、动态性以及空间分异方面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2.
人类社会即将迈入21世纪,在人类社会的发展长河中,人类用自己的聪明和智慧,在与大自然的改造中创造了灿烂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人类在享受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同时,大自然同样给予了人类无情的回报:人口爆炸、森林减少、土地荒漠化、大气污染、水污染……人类在发展的同时,面临着生存的挑战.环境问题,严重地影响着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环境问题,在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中产生,也必须在人类生存和发展中解决,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是人类的明智选择,也需要全人类的共同努力.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发展经济是我国的中心工作,然而,环境问题也不容忽视,我国的环境问题同样影响着经济的发展.加强环境保护,是经济发展的基础.改善和保护环境,公众的环境意识是关键.  相似文献   

13.
目前全球超过50%的人口居住在城市.20世纪,城市区域不断扩大,其扩展速度更甚于人口增长速度.城市对资源的需求量以及对自然环境的影响不断上升,城市社会也不断演变,多元化的文化、高密度的人口、日益增长的服务需求,使得人类城市系统越加复杂.城市系统与基础设施体系互相影响,在基础设施的设计、建设和管理过程中必须考虑社会和环境的因素,同时也要为未来城市发展留出余地.  相似文献   

14.
《安全与环境工程》2003,10(4):63-63
水资源与城市环境国际学术会议于 2 0 0 3年 11月 9日至 12日在中国地质大学 (武汉 )召开。水是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必备的基本物质条件。但在人们的传统观念中 ,往往认为水是最廉价、最丰富的资源 ,是“取之不尽 ,用之不竭”的。事实上 ,世界范围内可直接利用的淡水资源是非常有限的。就目前而言 ,拥有世界人口 4 0 %的 80多个国家正面临水源不足 ,发展中国家有 10亿人喝不到清洁水 ,城市人口缺水问题也日益突出。本次国际学术会议面向从事水资源开发、管理、水污染、城市环境管理、水—岩相互作用、与地下水有关的地质灾害及城市环境保护等…  相似文献   

15.
1983年世界约有44%的人口居住在城市,预计本世纪末美国将有85%人口集中到城市,其它国家亦将接近60%。我国1949年城市人口的比重为10. 6%,1987年6月已上升为27. 8%,全国已有374个市级城市,预计每年仍将以5-10%的速度递增。我国城市人口比重虽较发达国家低,但在已建和扩建的城市中产生的环境地质问题却远较其它国家为甚。由此,国务院于今年5月特发通知,强调了城市建设中环境建设的重要意义,并为城市建设指出了正确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6.
近半个世纪以来 ,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 ,人口、资源和环境等问题日益突出 ,已严重威胁着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逐步探索一条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之路 ,已成为全社会共同追求的目标 ,也是广大科研人员面临的一个重大研究课题。面对新的形势 ,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存 ,环境与发展这对矛盾得到完美统一 ,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已成为历史的必然选择。为了还大自然以“碧水、蓝天、绿色” ,保护60亿世界人民的身心健康 ,促进二十一世纪全球经济的全面协调、有效益的可持续发展 ,必须实施环境保护发展战略。环境是指围绕人类的外部世界。它是人类赖…  相似文献   

17.
三河北城市用水所带来的城市生态系统失调,与自然条件、人为活动直接相关。但根本的因素是人口和经济的增长。大自然的水可以认为是一个定量,但河北城市人口和经济的增长建国三十多年来却相当快。由人口和经济增长所带来的用水量,也一直不停地在上升、而且每年是以百分之十几、二十几的速度上升。  相似文献   

18.
一、城市水环境的现状人类“傍水”聚居,发展而为城市,说明了水环境在城市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它不仅提供了人类赖以生存的水资源,而且维系和影响着整个城市生态系统的物质和能量循环。然而,在城市发展过程中,由于人类活动的结果,城市水体的素质、分配、功能和生态系统都不同程度地发生了变化,特别是由于近代工业的发展,人口的过度集中,城市水环境普遍遭受污染,生态受到破坏,这已成为当前突出的城市环境问题。城市水环境的现状,似可作这样的归纳:  相似文献   

19.
<正>纵横交织的马路、高耸个性的建筑、商铺林立的街道、灯火通明的夜晚……繁华和喧嚣的城市承载着很多现代人的梦想,是人类历经发展后最终选择的聚居模式,反映着人类的进步和文明。但是,伴随城市人口的增加和工业化的发展,城市病开始出现:交通拥堵、环境恶化、住房紧张……目前,高速发展中的中国城市,正在遭遇"垃圾围城"之痛。中国600多座大中城市中,有2/3陷入垃圾包围之  相似文献   

20.
马文 《环境导报》1995,(5):34-35
长期以来,人类利用技术手段不断改造大自然,让大自然为人类服务。但苏联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爆炸事故、意大利塞瓦崇化工厂事故及森林死亡和臭氧层遭破坏都表明:不受约束的技术改进对人类并非完全有利;先进技术的发展和世界人口的剧增,会给人类生存环境带来灾难。因此科学家们呼吁在“一体化技术”的基础上促进质量的提高,大力推广预测和预防环境污染的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