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环境管理分会(以下简称“环境管理分会”)是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的分支机构,挂靠在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环境与经济政策研究中心。环境管理分会设顾问、会长、副会长、理事、委员、秘书处等。环境管理分会的主要任务是:促进开展环境管理领域的科学研究、  相似文献   

2.
国家环境信托基金(NETFUND)是“环境管理协调法案”简化了77个零散环境立法机构,为了环境管理、能力建设、环境奖励、环保刊物和学者筹集基金而建立起来的。“环境管理协调法案”旨在使国家环境管理战略与国际环境治理行动和协议相一致。国家环境信托基金仅是环境管理协调法案机构之一。  相似文献   

3.
从中国行政边界区域的环境问题、行政管理现状出发,结合环境法律关系主体的行为、区域环境合作机制对目前边界环境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剖析。提出改善边界环境管理的新思路:通过建立边界环境管理委员会制度来加强对行政边界区域的环境管理,解决邻近行政区之间的环境问题与纠纷,推进各自为政的区划性环境保护走向一体化。同时探讨边界环境管理委员会的体系结构、机构设置、职能及运行机制,分析建立该制度的优势、前景和意义。  相似文献   

4.
本文研究了环境管理的基本方法。从分析环境负荷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出发,在假定的计算条件下,获得了环境管理特征曲线。提出了对环境管理具有重要意义的4个特征点:分离点、涨停点、下降点和恢复点。计算了特征点发生的年份,以及社会 GDP、生态效率和环境负荷等环境性能参数的特征值。以中国铅环境负荷为例,说明了环境管理特征曲线在环境管理与规划中的应用方法,并对铅环境负荷做出近50年的管理规划。  相似文献   

5.
近些年,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也给环境带来巨大压力,环境质量问题日益堪忧,例如雾霾现象日益严重,这不仅给广大群众的身心健康造成影响,也不利于社会的发展进步鍪于此,对环境的管理日益重视,通过发挥环境监测、环境监察以及环境管理者三者的作用,并积极配合,有利于我国当前环境质量的不断改善在环境管理体制中,环境监测、监理以及管理这三者是密不可分,相互联系、相辅相成的,只有正确处理这三者之间的关系,使整体效能充分发挥出来,才能更加高质高效地管理环境本文对如何正确认识和处理环境监测、环境监察以及环境管理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主要从环境监测与环境管理、环境监测与环境监察、环境监察与环境管理以及环境监测、环境监察和环境管理这四者的关系这四个方面进行了具体的阐述。  相似文献   

6.
当前,我国已经构建出了建设项目全过程环境管理的框架,但仍存在全过程环境管理力度不一致、各管理环节衔接性较差等问题。本文以加拿大某制糖厂的环境许可为案例,分析了其主要内容及全过程管理的经验和做法,特别是在全过程管理的主体明确、可操作性强、环境报告详尽等方面。结合我国建设项目全过程管理的具体情况,提出了一份环境许可对应一个监管主体、细化企业环境责任、提高企业环境表现等建议。  相似文献   

7.
为加强海外石油开发项目环境管理工作,结合海外环境管理经验,从环境影响评价、废弃物管理和环境应急管理3个方面探讨,提出了建议.结果表明:环境影响评价相关工作是顺利取得环境许可,进而保证年度工作计划顺利实施的关键;废弃物管理是资源国政府最重视的环境管理工作,也是环境管理水平和能力最直接的体现,主要包括废水、废气、固体废弃物的管理;良好的环境应急管理可最大程度上减轻对环境造成的污染,降低环境事件/事故带来的各项损失.  相似文献   

8.
公众参与作为环境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已被广泛接受,但受困于环境信息的管理制约而影响了公众参与的有效性.从公众参与内容的构建、公众参与环境管理信息的设计、公众参与环境管理措施的改进等几个方面研究了环境信息的管理,初步获得了公众参与环境信息管理的内容、实施措施,有利于公众参与的广泛执行.  相似文献   

9.
针对我国环境保护行政管理存在的直线式管理、缺乏弹性等问题,将适应性管理的理论和方法引入环境管理领域,提出适应性环境管理的概念和管理模式,通过构建基于AHP(层次分析法)的适应性环境管理绩效评估体系,在环境管理中对各项任务进行跟踪管理和绩效评估,反馈于阶段性目标的制定,从而灵活调整工作方案,最大限度地降低环境管理中的不确定性,保证环境管理总目标的达成.  相似文献   

10.
我国环境管理模式法律问题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通过对市场体制下政府在环境管理中职能及我国环境管理现状分析,借鉴国外发达国家环境管理实践经验,认为现代市场经济国家主要通过环境规划的指引作用、环境政策工具及环保制度的推动作用、以及环境法规的扶持规范作用,共同推动环境管理实践.  相似文献   

11.
双重预防机制工作是国家应急管理部近年来积极推进的一项特色安全管理工作。通过研究现在实行的安全管理体系涉及双重预防机制的内容,探讨了双重预防机制在企业运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建议措施,对企业各类安全管理体系的融合建设和安全生产管理水平提升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
关于我国环境保护垂直管理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的环境管理体制实行的是统一管理与分级、分部门管理相结合的管理体制。目前针对该管理体制存在的诸多问题,很多人主张国家环保部应对各地方环保部门实行垂直管理,破除地方政府对环境执法的干扰,以实现地方环境保护部门环境管理的独立性。但目前学术界对环境部门实行垂直管理的有效性问题存在较大的争议,而且从其他部门实施垂直管理的实践来看,效果并不理想。垂直管理能否达到预期目标仍然值得商榷。然而无论是垂直管理还是分级管理,都需要一个合理的制度安排作为基础和保障,才能真正地发挥其管理制度的有效性。因此真正意义上的垂直不应局限于行政权利上的变动,还应该包括对法律的垂直和对公众的垂直,只有通过加强法制化和公开化建设,构建和完善切实有效的保障制度,才有助于解决我国环境行政管理体制的深层次问题。  相似文献   

13.
环境资源作为公共资源,由于其自身属性和使用方式的多样化决定了环境保护需要多个部门的配合和合作。由于立法、历史等原因,条块分割的环境管理体制下各部门之间管理机构重叠、职能交叉、权限不清,缺乏有效的跨部门环境管理协调机制。根据国外环境管理的先进经验,政府各部门间的有效协调,需要在完备法律体系的基础上,构建一个高规格、跨部门的环境管理协调机构,并采用多种形式的协调手段,建立健全部门协调管理体系;同时加强各部门间的合作和交流,建立起法制化、规范化的行政协助制度,并通过资源整合机制,充分发挥各种社会力量的作用,有助于环境政策的优化以及提高政府各相关部门执法的公正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4.
成诚  王金霞 《自然资源学报》2010,25(7):1079-1087
论文采用两年的面板数据实证研究了我国黄河流域灌区灌溉管理改革的进展、特征及决定因素。研究结果表明,自20世纪90年代开始,黄河流域灌区灌溉管理改革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传统的集体管理已经逐步被承包管理和用水协会管理所取代,不同管理制度下农民参与的程度与管理的透明度都有所区别,政府的政策干预在促进灌溉管理改革上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改革具有明显的政策导向性。在未来的灌溉管理改革中,政府部门应进一步出台相关鼓励改革政策,积极引导广大农民参与到改革的事业中,促进改革在更加广阔的农村地区的有效推进和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15.
QHSE管理体系在总承包项目管理中的应用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QHSE管理体系的相关概念出发,分析了如何建立QHSE管理体系和项目的QHSE管理制度,结合工程公司总承包项目的特点,对QHSE管理体系在设计、采购、施工、试运行等项目实施各阶段管理中的应用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6.
速度管理和控制技术是高速公路交通运输中重要的措施和手段,合理的速度管理和控制技术可以提高高速公路的运营管理水平并确保其运营安全.本文针对新疆G30线高速公路的地域、线形、运行特点,探讨了各种速度管理和控制技术在该路段的实施效果,并提出了合理的速度管理和控制措施,以为该高速公路设计和改造升级的速度控制提供借鉴和依据.  相似文献   

17.
地震数字化时代的到来,要求台站的管理必须适应这个巨大的变化.本文结合乌鲁木齐基准台的实际情况,探讨台站管理的新方向和新要求,提出在数字化时代的管理过程中,要及时转变观念、更新思想.坚持监测与科研同步进行,既要产出优质资料,又要充分使用资料,吸引高科技人才,提高台站的整体科研水平;要不断完善各项制度,把"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贯彻始终,加强领导,搞好团结;要拓宽台站的服务范围,增收节支,努力改善台站的工作环境.在新的历史时期,全面加强台站的现代化建设,不断开拓创新,再铸辉煌.  相似文献   

18.
工业园区内企业众多,副产品和固体废物排放量犬,生产过程也复杂,采用生命周期对固体废物进行管理显得也复杂很多。该文从构建工业园区固体废物生命周期管理边界模型出发,并以电子信息产业园区为例,试着将固体废物与不同的企业或生产过程紧密耦合,构建可行的较稳定的生命周期管理边界模型。  相似文献   

19.
废水处理工程的运行和维护 ,包括技术管理和人员管理两大方面 ,本文介绍使废水处理工程的出水能可靠符合国家排放要求的各种运行管理技术。  相似文献   

20.
Oil spills are commonly considered as one of the worst forms of marine pollution. Often they constitute a challenge for an operational contingency management, since an oil spill contingency management encompasses multiple and often conflicting objectives and has to face various sources of uncertainty. Focusing on a well-documented case, the Pallas oil spill in Germany, the selection of optimal strategy among others is formulated as a multi-criteria decision-making problem that involves various environment, socio-economy and management related effects. These effects may not be directly comparable and compatible due to the fact that they are measured in multiple metrics. To solve such a multi-criteria decision-making problem, this paper proposes monetary evaluation models to assess performances of using different response strategies. Combined with the benefit cost analysis and the cost effectiveness analysis, this method enables to further determine the favored and rational strategy and the worthwhile investment of using combat facilities, respectively. Through the case of Pallas, such a proposed method is demonstrated as an important decision-making support tool in the domain of coastal zone managemen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