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废纸的回收利用是废纸循环经济发展的重要内容,也是整个社会循环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我国废纸循环经济发展的规模不断扩大,据中国造纸协会统计,2009年我国造纸行业的废纸用量已达4939万吨,占总用量的62%。2011年,我国进口废纸达2728万吨,其中1~8月,进口废纸1761.77万吨,较2010年同比增长26.81%。纸厂渣料是纸厂在利环经济发展的重我国废纸循环经据中国造我国造纸行业的1761.  相似文献   

2.
造纸黑液的综合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造纸黑液的综合利用山东省环保所孔献珍,胡金波我国现有造纸企业10000多个,其中万吨以上的纸厂不足300个,其余都是万吨以下的中小型造纸厂,年产纸浆约1100万吨,年排废水35亿立方米左右,有机污染物约为140万吨。造纸黑液占全部造纸废水总污染负荷的...  相似文献   

3.
一、小造纸的发展现状徐州市为江苏省小造纸生产较发达的地区之一。1988年,全市已发展到88个企业,年产各种纸11.4072万吨,产值达7813.37万元(1980年不变价),创利574.30万元。通过调查,我市小造纸主要有以下几个  相似文献   

4.
绿色经纬     
《环境》2012,(2):54-56
绿色搜索我国将淘汰1000万吨以上落后造纸产能根据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等部门日前发布的《造纸工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十二五"期间,我国将通过鼓励造纸企业兼并重组等,淘汰落后造纸产能1000万吨以上。规划提出要明显减少造纸  相似文献   

5.
环境保护部组织对2008年上半年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情况进行了核查核算.结果表明,上半年全国化学需氧量排放总量674.2万吨,与2007年同期(691.3万吨)相比下降2.48%;二氧化硫排放总量1213.3万吨,与2007年同期(1263.4万吨)相比下降3.96%.从主要减排工程措施看,1至6月份,全国有4060万千瓦燃煤脱硫机组建成投产,淘汰小火电机组装机容量836万千瓦;新增城市污水处理能力678万吨/日,钢铁、水泥、焦化及造纸、酒精、味精等高耗能高排放行业结构调整取得进展.  相似文献   

6.
在河南省对造纸工业疾风暴雨式的治理以后,到2006年年底,年产3.4万吨以下的草类制浆企业和年产1万吨以下的再生纸造纸企业已基本不存在.  相似文献   

7.
山东太阳纸业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太阳纸业")始建于1982年,是一家集造纸、造林、化工、外贸、电力、科研、医药、投资为一体的全国最大的民营造纸企业和高档涂布包装纸板生产基地,年生产能力130万吨,产品畅销全国及世界各地.  相似文献   

8.
一、基本情况据1985年统计,全国有制浆造纸企业近万个,其中轻工系统有1616个,乡镇企业约7000多个。按规模分,年产万吨以上大中型纸厂约180个,占总生产能力的40%;年产0.5~1万吨的纸厂约290个,年产0.3~0.5万吨的纸厂约360个,其余都是年产3000吨以下的小厂。全国机制纸和纸板产量911万吨,纸浆产量808万吨。我国造纸工业使用的原料,主要是非木材纤维,如芦苇、蔗渣、竹子、稻麦草等,约占造纸原料的60%以上,木材纤维原料,包括进  相似文献   

9.
联邦德国预算今年造纸与包装工业需要废纸450万吨,并每年以3%的速度递增。今年希望供应量达到500万吨,比1987年增加5%,剩余的50万吨供出口之用。废纸的三分之一来自生活废物。废纸的80%用于包装工业。联邦德国废纸商业家协会拥有200多  相似文献   

10.
废纸收集     
根据美国造纸协会(一个代表纸浆、造纸和纸板制造业的全国性协会)的消息,1990年头9个月的废纸收集和回用超过了以前所有的记录。1990年头9个月,全美国共有2190万吨废纸被收集回用:1710万吨(78%)被国内造纸厂用于新纸和纸板产品的生产,480万吨(22%)出口国外。据该协会认为,国内工厂对旧报纸的利用有值得注意的增长,去年(1990年)与1989  相似文献   

11.
熊跃辉  姜凯 《环境保护》2012,(19):41-44
"十一五"以来,总量减排成为"转方式、调结构"的硬抓手,环保优化经济发展的作用日益显现,环保工作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据统计,"十一五"期间,全国累计关停小火电机组7682.5万千瓦,建成运行燃煤电厂脱硫设施5.78亿千瓦,火电脱硫机组装机容量从14%提高到86%;新增城市污水处理厂近2000座,新增处理能力超过6000万吨/日,城市污水处理率由52%提高到77%;关停重点行业落后产能炼铁1.1亿吨、炼钢6800万吨、焦炭9200万吨、玻璃3700万箱、水泥3.3亿吨、造纸710万吨.  相似文献   

12.
信息     
《环境》1994,(2)
广东省“四小虎”之一的南海市,近十年来乡镇工业迅速兴起,全市有漂染、造纸企业62间,年排漂染和造纸废水1200万吨以上,是南海市主要的污染源。漂染和造纸废水处理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南海市环境质量的稳定和改善。为了保证漂染和造纸现有的废水处理设施正常运转并达标排放,南海  相似文献   

13.
石棉开采已有2000年的历史,但近一百年来生产才迅速上升。由于石棉具有绝缘、耐火、耐酸、耐碱、耐腐蚀、防震、防虫蛀等特性,被广泛用于建筑、纺织、造船、造纸、国防等工业,产品近3000种。目前世界总产量已超过500万吨,仅加拿大1979年就生产了150万吨。欧洲共同体每年消耗81万吨,美国消耗量约占世界的一半。石棉可引  相似文献   

14.
王雅  宫中桂 《环境》1994,(2):22-23
广丰糖厂是一间以加工甘蔗糖为主并设有造纸、纤维板、酒精生产线的大型企业。厂自备的造气与发电的动力车间每年耗煤4.5~5万吨,年排放粉煤灰1.5~1.8万吨,炉渣4500~5000吨。排放的粉煤灰尚含有一定量未燃尽的碳,这不仅浪费了能源而且直接影响制造粉煤灰砖的质  相似文献   

15.
1前言 秸秆是农作物的重要副产品,是最丰富的农业废弃生物质资源,根据农业部2010年发布的《全国农作物秸秆资源调查与评价报告》显示:我国农作物秸秆可收集资源量为6.87亿吨,利用率达到69%.其中,作为饲料利用2.11亿吨,占30.69%;作为燃料利用(含秸秆新型能源化利用)1.29亿吨,占18.72%;作为肥料利用1.02亿吨,占可收集资源量的14.78%;作为食用菌基料1500万吨,占2.14%;作为造纸等工业原料1600万吨,占2.37%.还有31%的秸秆未得到任何利用,如果能够充分加工利用,可直接或间接大幅增加农民收入.  相似文献   

16.
《环境保护》2007,(9A):1-1
两千多年来,纸作为文化载体之一,对世界文明的传承作出了巨大的贡献。改革开放以来,现代造纸工业在我国发展迅猛,目前我国已有造纸生产企业近4000家。2006年上半年,我国纸和纸板生产总量达到3168.69万吨,消费总量达5246.05万吨,均居世界第二位。造纸行业在我国保持着较好的增长态势,出口剧增,整体竞争力明显提高,且仍具有较好的发展潜力。  相似文献   

17.
2007年上半年.全国化学需氧量排放量691.3万吨.与2006年同期(689.6万吨)相比增长0.24%:二氧化硫排放量1263.4万吨,与2006年同期(1274.6万吨)相比下降0.88%。从主要减排工程措施看,1至6月份,全国有3900万千瓦燃煤脱硫机绸建成投产一装备脱硫设施的燃煤机组装机容量占全部火电装机容量的比例由2006年的30%提高到36.3%.淘汰小火电装机容量551万千瓦:新增城市污水处理能力近700万吨/日,其中完善管网设施增加污水处理量约400万吨/日,造纸、酿造、皂素等高污染行业结构调整取得进展。[第一段]  相似文献   

18.
《环境》2008,(8)
基地概况 广东银洲湖纸业基地位于广东省江门市新会区双水镇,银洲湖西南岸,总规划面积约24平方公里,分7个区.基地主要发展造纸和相关产业,总规模年产1040万吨纸和纸板.  相似文献   

19.
60载春秋,从建国初期年产不足百万吨一跃而成2008年的8000万吨,从依赖进口到现在的世界第二大造纸生产国,中国造纸行业经历了从无到有,点滴积累到奋发图强的光荣历程.当前,经济形势持续低迷,自然资源紧缺,环境污染等多重压力纷至沓来,中国纸业究竟该如何"突出重围",走出一条有中国特色的可持续发展之路?这成为了日前举办的"中国纸业可持续发展发展论坛2009"交流和讨论的焦点.  相似文献   

20.
《环境》2010,(7):65-65
广州造纸股份有限公司位于广州市海珠区南石头工业区,广州市海珠区工业大道中广纸路40号。广纸前身广州造纸厂始建于1936年,1993年9月,广纸与香港越秀企业(集团)合资组建广州造纸有限公司。1998年9月,按照广州市工业结构调整的要求,厂纸集团兼并广州市人民造纸厂,并重组了广州威达高实业有限公司,接管了广州市重点工业项目“年产10万吨涂布白板纸”工程。2003年3月广州造纸有限公司整体改制为广州造纸股份有限公司,现在的法人代表是林昭远。广纸现有制浆、造纸、热电分厂、维修、给排水、码头运输和配套设施等,是一座配套工程齐全的大型制浆造纸联合企业。全厂生产区现占地面积约55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为34.54万平方米。公司2009年末职工人数为2150人,其中各类专业技术人员600多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