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40 毫秒
1.
本文通过在东非进行的一系列野外和实验室试验,研究了丰富的红树林十足类螃蟹迈纳新胀蟹(Neosarmatium meinerti)对落叶的清理.在地势高的海榄雌(Avicennia meinerti)潮间带,螃蟹掩埋了所有红树林林区海底的落叶,而且会在2小时内平均消耗其中的67%.  相似文献   

2.
为解明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红树林生态系统健康状况,基于PSR (压力-状态-响应)模型和层次分析法,构建了城市红树林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指标体系,对大湾区的香港米埔、深圳福田、广州南沙和珠海淇澳岛4个典型城市红树林进行生态系统健康评价,识别健康问题并提出管理对策.结果表明:红树林生态系统健康指数(EHI)为淇澳岛(3.05,健康)>米埔(3.03,健康)>南沙(2.54,亚健康)>福田(2.13,亚健康).就压力指标而言,米埔和福田红树林的自然压力源为病虫害和生物入侵,人为压力源为人口、经济相关指标及城镇生活污水排放,福田还受到工业废水排放的压力.就状态指标而言,红树林受海水营养盐污染严重,南沙和淇澳岛红树林存在严重的有机污染和重金属污染;红树植物多样性(除南沙红树林外)和大型底栖动物生物多样性偏低,但鸟类生物多样性处于较高水平.就响应指标而言,福田和南沙红树林由于面积小而生态服务功能偏低,南沙红树林的管理水平不足.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红树林存在的主要健康问题包括生态失衡导致的病虫害与生物入侵、受纳外源污染导致的环境污染、栖息地破坏导致的生物多样性下降的共性问题及自身特征与管护水平差异导致的其它个性问题.针对上述健康问题,建议:以缓解生态失衡为目标高效监测并推广基于自然法则的生态恢复,以源头控制为根本整体改善环境质量,以保护生物多样性为重点提高红树林生态系统稳定性,因地制宜充分发挥城市红树林经济-社会-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3.
本文研究了米达河(南纬3°20',东经40°00')两个红树林森林地区(乌永博和基雷普维)带状横断面的红树林植被的结构和恢复型式.  相似文献   

4.
本文研究了米达河(南纬3°20',东经40°00')两个红树林森林地区(乌永博和基雷普维)带状横断面的红树林植被的结构和恢复型式.  相似文献   

5.
本文分析了泰国沿海各府确定将红树林转为商业性养虾用地的经济学和人口学因素.因此红树林的转化取决于给养虾人的回报(即虾的价格)、养虾投入的成本(即饲料价格和工人的工资)和红树林地区的"可利用性".另外,人均收入、人口增长和人口的迁入(即养虾场的数量)等外在因素也是很重要的.我们通过对1979~1996年期间泰国沿海21个府进行的分组调查,对红树林的转化和养虾场的扩大进行了实验性调查.结果显示,由于养虾业的发展,虾的价格、最低工资、离市场的距离、饲料价格、人口增长、人均收入以及养虾场的密度都对泰国红树林的转化造成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6.
本文分析了福建九龙江口红树林湿地表层沉积物中微塑料的丰度及形态特征,并探讨了其主要来源.结果表明,九龙江口红树林湿地表层沉积物中微塑料丰度范围(干沉积物)为640~1 140 n·kg-1,平均值为935 n·kg-1,与国内其他红树林区相比处于中等水平;通过显微镜观察微塑料形态有颗粒状(39%)、碎片状(31%)和纤...  相似文献   

7.
利用神经网络法对广西山口红树林保护区2003年1月8日获取的Landsat TM 卫星图像进行分类.Landsat TM5卫星数据的3、4、5假彩色合成图像空间分辨率比较好,影像层次丰富,地物界限清晰.因此,采用3、4、5波段作为输入层.经过目视判读和现场调查,将输出层单元设置为5个,包括是红树林、陆地植被、裸地(其他建筑用地)、水体和虾池.经过流程实际运算和精度对比,设定训练阈值的贡献是0.9,训练率是0.2,训练次数是1000,最大个体允许误差为0.1.分类精度达到86.86%,高于最大似然分类(50.79%)和光谱角分类精度(75.39%),从而最终获取红树林生态系统的景观格局指标.结果显示研究区红树林均匀度(1.7789)和聚集度指数(0.6854)较高;红树林种类的优势度指数是-1.5850,为弱势群体;红树林的斑块破碎化指数是0.0325,破碎化程度较低.  相似文献   

8.
陈鹤森 《环境》2013,(10):38-39
"白鹭翻飞,鱼虾欢跃,树木随风摇曳,一派生机勃勃景象。"这是海丰公平大湖省级自然保护区目前的景象。几年前,这里还是树木凋零、水鸟不居、鱼虾鲜见,是什么带来了这种改变?成片的红树林中时有白鹭翻飞,红树林脚下的滩涂上,小螃蟹、跳跳鱼等小生物自由地生长嬉戏,即便是在当下入秋时分,海滩上依然呈现一派生机勃勃的喜人景象。这是近日记者探访素有"中国水鸟之乡"称号的海丰湿地时,在广  相似文献   

9.
为阐明螃蟹活动对湿地土壤碳、氮、磷含量及其生态化学计量学特征的影响,对闽江河口湿地不同潮滩螃蟹干扰下的土壤碳、氮、磷含量及其生态化学计量学特征进行了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高潮滩有螃蟹(GP)和高潮滩无螃蟹(GD)组土壤碳、氮、磷含量的平均值分别为(13.32±0.66)、(1.51±0.05)、(0.70±0.05)g·kg~(-1)和(13.25±0.53)、(1.52±0.04)、(0.75±0.04)g·kg~(-1),螃蟹组与对照组之间的碳、氮、磷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中潮滩有螃蟹(ZP)和中潮滩无螃蟹(ZD)组土壤碳、氮、磷含量的平均值分别为(13.85±0.61)、(1.64±0.08)、(0.77±0.07)g·kg~(-1)和(13.10±0.43)、(1.52±0.08)、(0.79±0.04)g·kg~(-1),螃蟹组土壤碳、氮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但磷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GP和GD组土壤C/N、C/P、N/P的平均值分别为(8.80±0.26)、(19.38±1.34)、(2.17±0.16)和(8.70±0.28)、(17.78±0.42)、(2.04±0.13),螃蟹组养分比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ZP和ZD组土壤C/N、C/P、N/P的平均值分别为(8.57±0.27)、(18.41±0.68)、(2.11±0.18)和(8.52±0.35)、(16.72±0.32)、(2.01±0.19),螃蟹组养分比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总体来看,土壤碳、氮、磷及其生态化学计量学特征的变化是环境因子综合作用的结果,其生态化学计量学特征对土壤碳、氮、磷固持及限制性养分具有一定的指示作用.  相似文献   

10.
野外采集了汕头国际湿地示范区内3种红树林湿地(苏埃湾天然次生桐花树林湿地、外砂河口人工种植海桑与无瓣海桑混交林湿地、义丰溪口人工无瓣海桑林湿地)的表层沉积物样品,在实验室内分析了沉积物的多环芳烃、有机碳和黑碳含量.研究了多环芳烃在3种不同红树林湿地沉积物中的分布特征,以及沉积物有机碳、黑碳与多环芳烃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多环芳烃在天然次生红树林湿地沉积物中的累积量显著高于人工恢复红树林湿地沉积物的累积量;不同红树林湿地沉积物对多环芳烃的吸附和累积具有共同的特征,即多环芳烃的组成成分相似,主要组分为菲、荧蒽、芘和苯并(b)荧蒽;除义丰溪口红树林湿地外,多环芳烃在另外2个红树林湿地沉积物中吸附和累积都具有林内含量高于林边缘,林边缘含量高于低潮光滩的特征;有机碳和黑碳对低环多环芳烃的影响不显著,但对高环多环芳烃影响显著,黑碳较之有机碳对高环多环芳烃具有更强的吸附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