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李卫东 《云南环境科学》2004,23(Z1):185-188
用网格实测法对文山城空气质量监测点位进行优化研究,全城共均匀布设12个网格点,2002年4月,连续20d监测了各点大气中SO2、NO2和TSP的浓度,运用模糊聚类法对监测数据进行分析,并综合城市规划、人口分布、污染特征等因素,优选出足以反映文山城空气质量状况的3个最佳监测点.经检验,优选点位的代表性较好,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2.
网格采样-聚类分析在优化环境监测点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冯治宇 《环境工程》2003,21(2):55-58
为了在最少的采样点位获得具有代表性的监测数据,采用网格采样—聚类分析法对沈阳经济技术开发区的空气监测采样点进行了优化研究,从14个采样点位中优选出了4个采样点位。在保证监测数据的可靠性的前提下,节省了监测费用。  相似文献   

3.
空气环境质量监测布点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城市建成区进行网格实测空气污染物SO2、NOx、TSP,获取足够的信息量,用等值线图分析空气污染状况及规律,应用统计学方法选出优选点。  相似文献   

4.
2008年5月12日四川省汶川8.0级地震是由于青藏高原的挤压应力在龙门山断裂集中释放.北川位于龙门山断裂的北段,野外考察结果表明,在主断裂方向北川县城可观测到两条断裂,并且产生了明显的地表破裂,走向均为北东30°~50°,主断裂方向地表破裂约10 km,具有明显挤压逆断层特征,上盘以60°~80°高角度向北东逆冲,断层垂直位移量3~4m,水平位移量0~2 m.主断裂的地表破裂集中位于两个地层的不整合面上,上盘为寒武系细砂岩、砂页岩,下盘为泥盆系白云岩、白云质灰岩.另外在北川县城北部发现次级断裂一条,走向北西30°,地表破裂长度约4 km,表现为正断层特征.这些破裂都直接或间接受地下深部构造的控制.  相似文献   

5.
为了对大气环境监测点进行优化选择 ,以大气质量分级标准为训练样本 ,构造BP网络进行训练 ,用训练好的BP网络对某地的大气环境监测采样点进行了优选 ,并与物元分析法优选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表明 ,BP网络用于环境测点优选具有较好的客观性和应用性  相似文献   

6.
黄培洲 《环境》2000,(12):35-36
采用网格实测法选择具有代表性的监测点,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人力、物力,且难于管理。利用区域内已有的监测点位数据及近几年来的气象资料,通过在新发展区建立大气污染的数据模型,预测新点位的近几年的污染浓度,经合理论证,预测点的数据与附近实测值相关性好,数值可信度高。根据已有的优选点位及新模拟生成代表点位进行全面的数理统计及检验,得出最佳优选点位。优化结果既可节约时间、资金。人力及物力,同时可反映该区域内大气污染的总体水平及污染物的时空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7.
《环境》2015,(10)
<正>"花环树外将山绣,船到陂门带水飞。此景凭谁同领略,江头杨柳正依依。"自清代以来,文人骚客曾留下不少描写龙门美景的诗篇。得益于龙门人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如今走在龙门县城,依稀还能够体验到古人所描绘的盛景。  相似文献   

8.
采样设计是土壤有机碳研究中面临的首要问题。论文对黄土高原不同地貌类型区农田土壤有机碳进行抽样样本代表性评价,对比分析了不同采样方法的样点布设效率,结果表明:1)高塬区合理采样布点方法应为网格布点法,采样点布设格网间隔4 km,网格布点法较随机布点法和联合单元布点法效率分别提高64.3%和31.8%;2)平原区合理采样布点方法应为网格布点法,采样点布设格网间隔2 km,网格布点较随机布点和联合单元布点效率分别提高64.8%和128.8%;3)丘陵区合理采样布点方法应为联合单元布点法,样点布设密度为1个/1 314 hm2,联合单元布点较随机布点和网格布点效率分别提高205.8%和294.2%。  相似文献   

9.
华北地区城镇多环芳烃干沉降特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分别于冬季和夏季采集了北京、天津和秦皇岛3个城市,遵化、沧县、涞源和张北4个县城以及两处人为活动较少的背景地区降尘样品,分析了降尘量及降尘中多环芳烃含量,据此计算了各样点多环芳烃干沉降通量.结果表明,所研究城市夏季和冬季多环芳烃平均沉降通量分别为(6.3±7.4)μg·m-2·d-1和(16.4±14.9)μg·m-2.d-1,县城为(2.2 4±0.9)μg·m-2 d-1和(16.3±3.8)μg·m-2·d-1,对照点明显低于城镇,两季多环芳烃沉降通量分别为(1.0±0.3)μg·m-2 d-1和(1.6 4±0.7)μg·m-2,d-1.两季节获得的所有样点多环芳烃干沉降通量与降尘量显著相关,若分季节统计,相关性更加明显,且冬季降尘中多环芳烃含量显著高于夏季.由此可见,对多数样点而言,导致其多环芳烃干沉降通量差别的首要因素是降尘量,其次为季节差异.仅个别数据(夏季秦皇岛)表现出不同.降尘中多环芳烃成分谱具有明显的季节差异,城市与县城冬季降尘中菲的相对含量显著高于夏季.不同类型样点间差别较小,表现出区域性趋同现象,同种类型样点之间的多环芳烃成分谱则非常一致.  相似文献   

10.
河北与京津地区非采暖期大气中的PAHs污染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河北与京津地区42个样点非采暖期大气中多环芳烃(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s,PAHs)的研究表明,该区域大气中的PAHs浓度水平较高.2~3环PAHs主要分布在气相当中,颗粒相(大气可吸入颗粒物,PM10)中PAHs以4~6环为主.PAHs的高浓度样点在石家庄、唐山和邯郸地区分布最为集中.县城样点与城市样点的PM10和PAHs污染水平相近.临近区域广泛存在的大气污染很可能对北京市的大气环境造成影响.  相似文献   

11.
环境监测优化布点的人工神经网络模型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B-P算法的人工神经网络,对选定的标准样本进行训练,用训练结束后网络的稳定权值和阈值,并结合标准样本的网络输出,即可对环境监测样点进行优选。应用于大气环境监测优化布点的实例结果表明,人工神经网络用于环境监测优化布点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2.
水库水调度是典型的多目标优化问题,目标和决策过程都存在模糊性.在概述多目标模糊优选模型的内涵及其目标权重的确定方法的基础上,将该模型用于山西东山供水工程区7个水库的水环境质量评价,并进而开展了12条水库水调度路线优选.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法可行、有效,对工程区水资源管理及其优化配置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为有效控制广州市的SO2 污染 ,对常用的SO2 污染控制措施进行了费效分析 ,利用费效分析优选结果对各措施进行组合 ,形成了广州市SO2 污染控制优化实施方案  相似文献   

14.
通过构建包括居住条件,城镇生态环境,城镇基础设施及城镇经济发展水平4大综合指标的人居环境评价的指标体系,应用因子分析法对黄河流域的18个县城人居环境进行分析与评价。结果表明,经济发展水平是影响黄河流域城镇人居环境的核心因子,流域各县城的人居环境质量差异较大,十个县城综合得分低于平均水平。流域城镇整体人居环境水平有待提高。并针对各个县城人居环境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优化对策。  相似文献   

15.
蔡博峰 《中国环境科学》2014,34(9):2439-2400
基于点排放源和辅助数据,自下而上构建重庆1km CO2排放空间网格,分析市域(UB1)、市辖区(UB2)、建成区(UB3)和城区(UB4)4个城市范围的CO2排放特征.UB4是重庆城市合理表征,而UB1更适合于区域边界.城市边界选择的不同,将导致很大的排放差异.UB4的CO2总排放量仅为UB1的17.13%,但UB4的人均CO2排放量是UB1的1.6倍.UB4形成了重庆UB1的CO2排放核心,其内单位网格的平均排放量超过了10000t,而UB1内超过70%的范围内单位网格的排放水平都低于200t.工业排放占据绝对主体导致UB4人均排放水平较高,并且高于临近周边及区域人均水平,这和国际城市的情况正好相反.全局和局部显著空间正自相关性说明部分地区高强度的经济活动和能源活动对周边区域的排放有显著影响.基于网格的累积排放分析显示,个别网格的排放量已经占到UB4总排放的40%以上.UB4内7.00%的面积,UB1内1.21%的面积和UB2内3.84%的面积,其CO2排放都超过了其相应范围内总排放的85%.  相似文献   

16.
根据对多项污染物环境测点的优选,提出了单项污染物测值的相对重要性和多项污染物测值的综合相对重要性新概念,并给出了综合相对重要性的计算公式.根据测点的综合相对重要性,再用主成分子集合选择法优选测点该方法与基于交叉相关性的主成分子集合优选法相比,不仅减少了计算量,而且避免了当各单项污染物选出的测点不一致时,难以确定公共优化点的困难.该方法用于成都市大气污染物的12个测点优选结果符合实际情况.  相似文献   

17.
1优化方法的选择 目前,国内外开展环境空气质量监测优化布点研究方要有三种:历史数据估算法、网格实测法和计算机模拟法.在比较了三种优化布点方法的利弊后认为,采用计算机模拟法进行淮北市环境空气质量监测优化布点研究,一方面可克服历史数据估算法和网格实测法的不足;另一方面利用近几年来我站的现有监测数据、资料,大大缩短研究时间和节约大量人力、物力、财力.  相似文献   

18.
汶川地震孕震机理的研究及其对地震预报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8年5月12日汶川8.0级大地震突发在现今并不活动的龙门山断裂带上,引起社会及学术界的巨大反响,该地震的孕震机理及如何预报问题更引起广泛关注.本文试图从纵横两个侧面来研究汶川地震发生的机理,即:先利用GPS资料研究地表的变形场,然后运用数值方法对横跨龙门山断裂带的一个剖面进行模拟.文中的计算结果显示:①汶川地震前龙门山断裂带及附近地区地表的主应变率的方位与该区域的地应力方位基本一致,但形变量值很小,表明断层处于闭锁之中;②对地震发生过程进行有限元模拟的结果,显示等效应力及变形能量密度在空间分布由分散状态逐步向龙门山地区集聚,龙门山断裂带上地震复发周期约为3 163年.因此,根据前人的研究结果及本文的研究认为汶川大地震的动力成因可能为:随着印度洋板块对欧亚大陆的不断挤压碰撞,青藏高原隆升后形成的物质东流在向东运动过程中由于受到稳定的四川盆地的阻挡,一部分东流物质在川西地区囤积,造成龙门山隆升;高角度、铲状的龙门山断层面上的正应力随着川西高原的向东运动而不断增大,再加上断层附近介质刚性大,这就导致该断层的闭锁程度增高;但另一方面随着高原东流物质的不断向东运动,龙门山下部地壳囤积的东流物质不断地向斜上方推挤龙门山断层上盘,这样会导致龙门山断裂带上的剪应力越来越大;当剪应力超过摩擦强度时,断层解锁发生地震.最后,针对这种发震机理的新型地震,提出了今后关于地震预报的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19.
广州市SO2污染控制优化实施方案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有效控制广州市的SO2污染,对常用的SO2污染控制措施进行了费效分析,利用费效分析优选结果对各措施进行组合,形成了广州市SO2污染控制优化实施方案。  相似文献   

20.
利用hypermesh和feko软件来仿真舰艇RCS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利用feko软件,结合hypermesh剖分的优化网格,对舰艇RCS进行了仿真计算。经过hy—permesh剖分得出的优化网格较feko自己剖分的网格质量更好,更符合MOM三角面元网格的需要,而且在计算时间以及内存需求方面均有明显的优势,有利于更好地对舰船RCS进行仿真。最后计算了某型舰艇的RCS,结果验证了这种方法的精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