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86 毫秒
1.
正英国是最先提出发展低碳经济的国家。作为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先驱,进入21世纪之后,英国政府充分意识到气候变化和能源安全的威胁。于是,在2003年英国出台了能源白皮书《我们能源的未来:创建低碳经济》,率先以政府文件形式,正式提出了低碳经济概念。把发展低碳经济上升到了国家层面的全局性重大战略。对英国来说,发展低碳经济可以说是水到渠成的,因为无论是从政策法规、资源环境以及工业和技术方面,英国都已经具备了发展低碳经济的基础。  相似文献   

2.
低碳经济     
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为基础的经济模式,是人类社会继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之后的又一大进步。其实质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创建清洁能源结构,核心是技术创新、制度创新和发展观的转变。发展低碳经济是一场涉及生产模式、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和国家权益的全球性革命。  相似文献   

3.
英国是最先提出发展低碳经济的国家。作为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先驱,进入21世纪之后,英国政府充分意识到气候变化和能源安全的威胁。于是,在2003年英国出台了能源白皮书《我们能源的未来:创建低碳经济》,率先以政府文件形式,正式提出了低碳经济概念。把发展低碳经济上升到了国家层面的全局性重大战略。 对英国来说,发展低碳经济可以说是水到渠成的,因为无论是从政策法规、资源环境以及工业和技术方面,英国都已经具备了发展低碳经济的基础。  相似文献   

4.
金乐琴  黄炎 《绿叶》2013,(1):107-114
低碳经济转型是一国经济增长和碳排放增长逐渐脱钩的过程。从脱钩弹性系数和单位GDP排放量的变化来看,20世纪70年代以来.中国在低碳经济转型的道路上取得了明显进展。不容忽视的是,这一转型主要受能源效率提高的驱动.而能源碳强度上升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着转型的进程。因此,由能源效率单驱动转向能源效率与能源碳强度的双驱动模式.是中国加快低碳经济转型步伐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5.
《环境教育》2010,(2):63-63
<正>重庆两会上,低碳经济成为热点。1月21日,重庆政协现场办理了政协委员们《关于大力发展低碳经济的建议》的一号提案。2010年,重庆将通过大力发展清洁能源等途径推动低碳经济发展,建设覆盖交通、建  相似文献   

6.
低碳经济不仅仅是为了应对气候变化。低碳经济包括两个部分,一个是低碳生产,一个是低碳消费,就是要建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一个良性的可持续的能源生态体系。  相似文献   

7.
电力行业的节能减排与低碳经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能源结构以煤为主,火电行业是碳排放量的主体,面对低碳经济的发展模式,电力行业势必将成为CO2减排的主力军。目前,火电行业通过"上大压小"政策,实现结构减排;通过提高电力工业的烟气脱硫,实现工程减排;通过扩大清洁能源的比例,减少煤炭消耗总量,实现总量减排。使用清洁能源是实现碳减排的有效途径。指出了电力行业"节能减排"的现状和措施,分析了电力行业在"低碳经济"中所面临的新形势,并对低碳电力技术的研究与运用进行了展望,阐述了通过利用清洁能源促进碳减排的迫切性和必要性。  相似文献   

8.
金乐琴  黄炎 《绿叶》2013,(Z1):107-114
低碳经济转型是一国经济增长和碳排放增长逐渐脱钩的过程。从脱钩弹性系数和单位GDP排放量的变化来看,20世纪70年代以来,中国在低碳经济转型的道路上取得了明显进展。不容忽视的是,这一转型主要受能源效率提高的驱动,而能源碳强度上升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着转型的进程。因此,由能源效率单驱动转向能源效率与能源碳强度的双驱动模式,是中国加快低碳经济转型步伐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9.
哥本哈根气候大会余音未了,"低碳经济"一下成为点击率最高的关键词。低碳经济是低碳发展、低碳产业、低碳技术、低碳生活等一系列经济形态的总称,其基本特征是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实质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创建清洁能源结构。目前,美国、英国等主要发达国家均把发展低碳经济作为应对气候变化、摆脱金融危机、加快经济复苏的新引擎。在国内,"低碳经济"也是风生水起,各地各显神通。那么,低碳面前,安徽又该如何破题?  相似文献   

10.
彭近新 《绿叶》2011,(7):13-27
开发利用绿色低碳能源已成全球共识,以绿色低碳能源和低碳技术为基础的绿色低碳发展发展呈现磅礴之势,诸多国家绿色低碳发展显现出云蒸霞蔚的图景。从人类社会发展进程和经济全球化角度考察,绿色低碳经济既不是昙花一现的时尚,更不是人为设局的陷阱,而是人类社会发展进程必然的一场深刻能源革命和产业革命。在全球绿色低碳发展潮流中,中国应从发展方式和经济结构转型的高度审示和统筹长远的总体应对之策。  相似文献   

11.
山西省是一个以煤炭为主的能源大省,因而节能减排的压力无疑是十分巨大的。而如何探索一条适合于山西省低碳发展的模式,作为一个典型能源城市的朔州市为全省低碳环保发展树立榜样,为此,《中国环境管理》就如何加快推进高碳能源城市向低碳转型  相似文献   

12.
英国推动经济向低碳转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9年7月15目,英国政府公布了《英国低碳转型计划》白皮书(The UK Low Carbon Transition Plan,以下简称《计划》)。这是在英国第一个为温室气体减排目标立法并发布(2008气候变化法案》后,在应对全球变暖方面出台的又一举措,也是全球首次将二氧化碳量化减排指标进行预算式控制和管理,确定“碳预算”指标(Carbon Budget),并分解落实到各部门。《计划》的出台标志着英国政府正主导推动其经济发展向低碳转型。  相似文献   

13.
钟钢  曹丽君  贾玮 《四川环境》2010,29(5):82-86
通过对工业园区低碳发展模式的评估,分析其低碳发展的能源特征、经济特征与人力特征,并确定工业园区二氧化碳减排的潜力能源。基于能源-碳减排(EC)、经济-能源-碳减排(EEC)和人力-经济-能源-碳减排(HEEC)三种不同情景,在未来发展的一定规划期内,对工业园区具有二氧化碳减排潜力的能源进行规划分析,确定其年递减率,从而实现工业园区不同情景下的二氧化碳减排。通过实际案例研究,证明了评估与规划分析模型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4.
区域低碳经济发展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选择,成渝经济区是中国经济增长的第四极,是拉动中国西部经济社会发展,缩小地区经济社会差异的重要地区。从SD模型的原理与方法人手,基于成渝经济区低碳经济发展现状,利用SD模型对成渝经济区的能源总量与能源缺口、能源消耗量构成、工业增加值能耗、废气废水废物排放量等方面进行模拟预测,并提出区域发展低碳经济的对策:发展低碳产业,走低碳经济发展道路;积极合理开发新技术利用新能源;鼓励促进优势特色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张厚美 《环境教育》2010,(12):32-34
<正>在遭受2008年"5·12"汶川特大地震后,该市在四川省6个极重灾区中率先提出"低碳重建"理念,探索走出了一条低碳重建之路。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模式,其本质是能源高效利用、清洁能源开发、追求  相似文献   

16.
试论低碳经济背景下的政府职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伴随着经济与社会的进步,能源短缺与环境污染正愈演愈烈,迫切需要由高碳经济转向低碳经济。中国目前的发展模式与消费结构仍处于高碳状态,因此发展低碳经济势在必行。政府作为经济活动的有机组成部分,应当在发展低碳经济的过程中履行好其对外交流、对内调控的政府职能。  相似文献   

17.
发展低碳经济已成为一个地区实现可持续发展和应对全球气候变暖的必由之路.发展低碳经济,有利于重庆实现国家战略意图、改变粗放的经济增长方式和推动“五个重庆”建设,但发展低碳经济离不开财税政策的引导与支持.对重庆当前实施的促进节能减排和新能源发展的财政支出、财政收入等与低碳发展有关的财税支持政策现状以及发达国家支持低碳经济发展的财税政策进行分析比较,得出重庆发展低碳经济的不足点,提出促进重庆低碳经济发展的地方财税政策的对策.  相似文献   

18.
中国低碳经济的发展重心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即使气候变暖不严重,也要发展低碳经济,因为化石能源的耗尽是或早或迟的事情。发展低碳经济,需要优化产业结构,发展有机、生态、高效农业,建设低碳城市和基础设施,倡导新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计划加市场,是低碳中国可行的好模式,千万不要舍近求远、弃中求洋。  相似文献   

19.
网络版摘要     
可再生能源与低碳经济发展的关系 林雪娥(福安市农村环保能源办公室,福建福安355000) 从可再生能源和低碳经济的内涵及发展意义入手,阐述了可再生能源和低碳经济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关系,指出可再生能源是低碳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和有效保障,低碳经济发展必将促进可再生能源发展,并提出福建发展可再生能源、促进低碳经济建设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20.
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是发展低碳经济的有效途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哥本哈根的气候会议之后,发展低碳经济已成为大势所趋。依靠高新技术发展经济,大力发展低碳经济将成为我国由过去高消耗、高污染经济模式向低消耗、低污染理想模式转型的契机。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将对实现能源品种多元化、节能减排、降低污染、发展低碳工业具有重要的技术辅助作用,是发展低碳经济的一条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