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本文指出地球具原始不均一性.并且,这种原始不均一性起源于前地球阶段堆积星子的不均一性。地球不均一性的演化从早期不均一性经1800Ma前后变格“事件”而发展成为晚期不均一性。地球化学不均一性和地球的形成、演化密切相关。地球形成经历了原地球堆积和补堆积两个阶段,地球的演化可以1800Ma为转折点具明显两阶段演化特征:早期以初生壳体星子源地体的形成和发展为特点,后期以岩石圈板快运动为特点。并认为,区域矿产分布的不均匀性,从根本上是由化学不均一控制的。  相似文献   

2.
本文对地球形成过程的不同阶段给出了一个推测的时间表。目前公认的地球形成年龄是以陨石年代学推断的,因而,实际的地球年龄应晚于陨石形成年龄而大于目前已知的最古老的地球物质年龄,即介于4560Ma和4276Ma之间。根据球粒陨石年代学资料,球拉的年龄约为4560Ma,星子的形成年龄间隔为107~108Ma年,考虑到原地球形成和土地幔补堆积层形成时间,地球最后形成年龄约在4400Ma前后。上、下地幔的差异和上地幔化学特征充分说明了上地幔具独立演化的历史,没有参与地球的成核过程,上、下地幔过渡带应是原地球分异壳转化而成,该层圈所富集的不相容元素及生热元素对土地幔后期演化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3.
地磁场是地球上基本的物理场之一,地球物质的运动和磁场的演化休戚相关。作为研究地磁场特征及演化的古地磁学,近十多年来渗透到地学的许多分支学科中,迅速地推动地学的发展。并且,这一渗透在诸如空间物理、天体演化及生物进化等重大理论领域中,也逐渐显示出不可忽视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地质记录告诉我们,在地球约46亿年的整个历史中经历了无数次大大小小的劫难,其中在地球生命处于起源和早期演化阶段的前寒武纪,首先是“狂轰滥炸”,4.5亿-3.8亿年前由太阳系形成时留下的岩石林-小行星仍不断撞击着地球并烧焦了整个地球;后来的“雪球”,2.2亿-1.8亿年及大约6亿年前也许是大气中氧气的增加或/和二氧化碳或/和氨气或/和甲烷等温室气体的缩减,使我们的星球进入冰封期,显然,生命挺过了所有的磨难,并以柔克刚的脱颖而出。甚至与环境相互作用共同向高级阶段演化。在至少38亿年前,随着“狂轰滥炸”的停止,原始的生命也许已出现在地球上,到大约5.8亿年前,“雪球”刚结束,新元古代末期的埃迪卡拉大辐射和早寒武纪生命大爆发就接接踵而来,似乎早期地球生命大的进步性演化都是由大的劫难诱发的。  相似文献   

5.
陨石学的研究将近有200年的历史,最近20年发展异常迅速。深入研究陨石的形成与演化过程将对地球的形成与演化理论提供重要论据。陨石学的研究范畴极其广阔,现简要叙述四个问题:一、陨石作为太阳星云初始物质的某些地球化学证据,二、地球演化的能量来源与演化阶段,三、陨石对研究宇宙线及探索超重元素的意义,四、陨石中的有机质研究。  相似文献   

6.
对张八岭地区的构造特征、演化及其动力学有不同解释。通过1:5万张八岭幅、珠龙幅区域地质调查.从地层、岩石组合、岩石化学、岩浆岩、构造变形和变质等研究认为.该区从中新元古代起,经历了成谷、沉积.下沉、顺层剪切、深部熔融、塑性流动、层间褶皱.叠加折劈、宽缓褶曲、逆掩推覆,壳层滑动、熔融成浆、聚浆热隆、侵入或喷发.剥蚀夷平、堆积充填等铸成现今地貌景观.引起上述构造特征和演化的动力源自重力、热力和地球自转速率变化的惯性离心力等的结合与转化,它们在每个阶段各自所起的作用不同,就产生不同构造特征,推动区域构造演化.  相似文献   

7.
南美地台地质构造演化与主要金属矿产成矿作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南美地台区矿产资源丰富,从太古代到新生代不同阶段的地质构造演化为其奠定了优越的成矿地质条件。地质构造演化与矿产资源的形成关系密切,不同地质构造演化阶段形成不同的矿产资源。本文总结了南美地台的构造演化及其成矿作用,指出不同阶段构造演化对区内成矿作用控制的不同特点,总结区内主要矿产空间分布规律。  相似文献   

8.
<正> 地球的形成和演化是当今地学研究中的几个重大课题之一。目前普遍接受的地球年龄是45亿年左右,太古代与元古代的时限在25亿年左右。太古代是地球的最早历史阶段,研究这个阶段形成的各类岩石是了解地壳起源与演化的直接途径。太古代花岗岩类包括英云闪长  相似文献   

9.
地球和类地行星的对比研究表明,地球是类地行星中唯一充满生机的行星:地球表面被大气、水和生物圈所覆盖;地球表层岩石圈以板块运动方式处于活跃而复杂的运动之中。而其他类地行星表面是没有水和生命的干旱世界,其壳的晚期演化远不如地球活跃。为探讨这一差异的形成原因,本文对大量空间探测资料进行了综合分析,并从类地行星原始物的含水量、各类地行星在太阳系中的位置、各类地行星的质量等方面论证了地球是唯一有液态水存在的行星。说明了水在地球壳层演化各阶段的行为。最后,指出了液态水的存在是造成地球壳幔具有复杂演化历史的重要原因的观点。  相似文献   

10.
韧性剪切作用与深源流体演化和金矿化的耦合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流体形成演化是当前地球科学的前沿领域,但构造-流体-成矿作用的研究仍很薄弱。文章通过对流体性质的分析,探讨了地质作用过程中流体演化、韧性剪切带中流体演化与矿化的关系。提出当韧性剪切转为脆性剪切时产生的扩容,导致深源流体发生骤然减压冷却,并与地壳浅部流体混合,发生与围岩的交代反应而形成热液蚀变。成矿作用发生于深源流体与上地壳流体的“混合”阶段及流体与围岩交代反应阶段。  相似文献   

11.
<正> 岩浆作用是地球岩石圈物质演化的主导过程。计算表明,在地质历史过程中,火山作用甚至能以现代的喷发速度把相当于地壳体积的大量物质带到地表。岩浆作用在原始地壳形成时期具有决定性的意义。关于这一点,正如人们根据有关月岩岩石学的资料所推测的那样,在那时,地球的整个外壳发生过熔融和分异作用。与月球相比,地球无比巨大的能量决定了地球物质迅速的、深部的和长期的分异作用。因此,在类地行星物质演化的更晚期阶段,在前寒武系建造中,存在着某些与月岩(“灰色片麻岩等”)类似的、反映  相似文献   

12.
通过撞击作用与地球的形成、撞击与全球环境演化、撞击与大陆的分裂、撞击与成矿等方面的详细讨论,认为地外营力与地球内部管力一样在全球演化中具有同等重要的作用。加强这一新领域的研究,有助于我们全面认识地球与地外物质的相互作用及地球演化过程。  相似文献   

13.
根据研究月球所获得的初步资料,将月球演化的轮廓划分为五个演化阶段,每个阶段中的重大事件仅作扼要叙述。一、月球形成前阶段(距今58—47亿年)1.太阳系元素的起源银河系已有120—220亿年的历史。根据恒星演化  相似文献   

14.
在地球发展的整个历史进程中,地壳的演化具方向性、不可逆性、旋回性、重复性、继承性和新生性。已经确认,地壳和岩石圈的发展取决于加积作用和解体作用的错综复杂过程。加积作用在早期占优势,在太古宙以后就急剧降低,它又被解体作用周期性地中断,并可出现两者并行发展的时期。泛大陆周期性的形成和分解:后太古宙形成了泛大陆(0),中元古代形成泛大陆(Ⅰ),晚古生代一早中生代形成泛大陆(Ⅱ),以及尚未确证的后早太古宙的灰色片麻岩陆块。地壳发展的结束阶段始于中-晚三叠世,即又开始了泛大陆(Ⅱ)的分裂、现代大洋形成和现代大陆分裂阶段。因此,板块构造的地球动力学状态早在30~25亿年前就已经存在了。大陆内部的大型构造类型及其构造样式是异常复杂,又是不断变化的。  相似文献   

15.
皖南江南隆起区出露的前寒武系变质杂岩研究的新资料,进一步揭示了岩石成因、时代、地球化学组成和地壳演化特征。重新厘定了上溪群为古元古代,由一套安山岩、英安岩、流纹岩及层凝灰岩经变质而成,它构成了江南-雪峰隆起高原科马提绿岩的一部分。地球化学组成具原始地幔特征。其上的新元古代蛇绿岩套,是由10亿年左右的一套橄榄-蛇纹岩、辉橄岩、辉长岩、堇青石斜长闪长岩、辉绿岩、细碧角斑岩、硅质-碧玉岩组成。其地球化学组成为亏损地幔,呈典型的活动大陆边缘的大洋盆生长层。不整合覆于老地层之上。上述两套岩层性质的确定.证明了元古宙上、下两套绿岩是组成华南基底的主要生长层。由地幔柱活动所引起的两次突变事件形成的火山物质组成了扬子地块的中下地壳。因此,地球系统的演化主要是由地球内部的物质交替所推动,它强烈的影响气圈、水圈、生物圈,也推动生物的前进演化。鉴于此,皖南元古宙绿岩的新资料,无疑是十分重要的,对正确认识华南的壳-幔演化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6.
为有效预防及控制建设项目突发事故,对建设项目突发事故演变的阶段性特征及其演化机理进行研究。将建设项目突发事故划分为危机潜伏期、事故爆发期、事故蔓延期和事故终结期四个阶段,归纳了各阶段的特征,进而采用尖点突变、诱因耦合和耗散结构等理论及方法建立阶段模型,阐释了建设项目突发事故演化的过程,并对事故各阶段演化机理进行了刻画。该研究有助于掌握事故发生规律,强化人们对事故演变机理的认识,便于及时采取预防和控制对策。  相似文献   

17.
本文较系统地论述了地球形成、演化过程中化学的不均一性。对前地球阶段太阳星云的化学不均一性、地球形成以后不均一性的演化和上地幔性状给予了系统的讨论。同时,根据地球化学的特征,初步论证了“第四化学储源库”的存在,并以此讨论Pb同住素的Paradox,以及由化学不均一性确立的“区域演化序列”新概念。  相似文献   

18.
近些年来,利用稀土元素(REE)的地球化学特征探讨月球、地球的形成和演化,发表了不少论文。尽管有些工作是初步的,但受到了许多研究者的注意。  相似文献   

19.
<正> 序人们认为地球这颗行星大约是在45亿年前诞生的。地球在其诞生后的漫长岁月中发生了不断的演变,进而转变成了现在这样的形态。探索地球的演化过程是地球科学的中心课题,并得到了许多作者的关注。然而,地球的演化历史主要是指过去6亿年,因为在这一时期已发现了丰富的化  相似文献   

20.
<正> 地球的早期演化——这是地球科学和天体演化学共同研究的领域。这些边缘学科领域是特别有意义的,因为有时出乎意外,在这些领域中最有可能发现新的重要规律。此外,边缘科学本身,以及填补学科间的空白,会把一些重要的更正带进这些学科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