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说起细菌,许多人都感到害怕,因为细菌会传播疾病,危害人体健康。但鲜为人知的是,地球上已知的1万多种细菌中,致病菌只有1%左右,其余大部分对人类有益无害,随着生物技术的迅速发展,细菌的功能不断被人类发现和利用。  相似文献   

2.
科技潮流     
《环境工作通讯》2010,(1):118-118
日本科学家利用细菌将二氧化碳转变成甲烷 日本科学家近日表示,希望能利用细菌将海底的二氧化碳转化为天然气,以应对全球变暖。日本海洋与地球科技研究社的研究者计划激活地球上自然发现的细菌,利用其将二氧化碳转化为甲烷(天然气主要成分),所需要的细菌存在于日本岛北端的海床之下。研究社计划利用细菌将海床下2000米处的二氧化碳转化为甲烷,但目前该计划面临一个难题,就是如何激活细菌和加快转换过程。  相似文献   

3.
废旧电池回收利用在国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峻 《环境导报》2002,(4):34-34
日本:北海道山区的野村兴产株式会社主要业务是一次性废弃电池处理和废荧光灯处理,有职工110人。建于此地是缘于这里是日本发现的第一个水银矿。野村兴产每年从全国收购的废电池达13000吨,占全国废弃电池的20%,收集的方式是93%通过民间环保组织收集,7%通过各厂家收集。这项业务开始于1985年,目前净化量一直在增加。以往,主要是回收其中的水银,通过高温(600~700℃)焚烧炉焚烧收集水银废气,但目前日本国内电池已不含汞了,就主要回收电池的铁壳和其中“黑原料”,并进行二次产品的开发制造,如其中一个…  相似文献   

4.
日本岐阜大学工学部的一个研究小组发现,利用细菌的作用固定二氧化碳的方法。一种称为吡咯的化学物质在细菌作用下能吸收二氧化碳  相似文献   

5.
2日本 2.1废轮胎的产生与利用 2001年前,日本是全世界橡胶消耗量的第二大国,也是废橡胶(主要是废轮胎)产生量的第二大国。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年废轮胎产生量在9000万条以上,1997年达到1.24亿条,重量为100万t。废轮胎中,汽车报废时产生的量占25%左右,更换轮胎时产生的量占75%左右。  相似文献   

6.
一人与自然关系在地球46亿年演化过程中,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地表环境,经历天文时期、地文时期和生文时期后进入到了人文时期,出现了人类活动。人类活动所产生的全球性和区域性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这两类环境问题,是地球演化到人文时期的一种地球行星的新现象,也是当今地球面貌的新特征。人文时期可分为四个阶段。1.原始采集和狩猎阶段人类社会是从采集植物和狩猎开始的。这个时期,人类社会完全依赖于自然环境,顺从于自然环境,人类遵循着生态学规律,融入天然食物链,人口数量与自然界提供的食物总量存在着严格的制约关系,人类对…  相似文献   

7.
伴随铅的长期使用,形成了铅在人类社会经济系统中的使用蓄积。铅在使用蓄积的现存量可一定程度的反映未来的废铅资源量。开展本研究可为废铅回收利用、保护铅矿资源提供重要信息。选择铅酸电池作为铅制品的代表产品,采用自下而上(bottom-up)的方法,对2005年北京市铅酸蓄电池的种类、数量等进行了调查研究,估算了铅酸蓄电池中铅的蓄积量及其构成情况。结果表明,截至2005年底,北京市在用的铅酸蓄电池中,铅的蓄积总量为28.5kt,其中,从电池类型看,起动型蓄电池占总量的88%;从产品应用场所看,机动车用电池占总量的92%。将研究结果与其他国家和国外部分城市的研究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发现北京铅的人均蓄积量为1.85kg/c,约为国外发达国家或城市的1/2到1/6。  相似文献   

8.
国外点滴     
废气的妙用 最近,西德科学家梅耶先后从千万种细菌中筛选出几种能氧化一氧化碳的细菌。这种细菌中含有氧化还原酶。它能利用废气中的一氧化碳、氢气和二氧化碳做为能源大量繁殖,从而产生单细胞蛋白,并没有中间产物。采用此法既处理了一氧化碳减少了污染,又获得人类和动物必须的营养物—蛋白质,堪称一举两得。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科学家研制出形形色色的生态产品,这种产业和市场在国际上日益兴旺。生态电池。日本研制成一种以二氧化碳为燃料的生态电池。它的燃料除二氧化碳外,还有水和光线。利用它们合成碳水化合物,使微生物产生电流。它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对环境无污染。在生态电池里放入水、微生物和电解质等,经照射后,电池能释放出1毫安电流。  相似文献   

10.
废旧干电池的几种综合利用方法   总被引:27,自引:0,他引:27  
本文分析了废旧锌锰电池可能给环境造成的影响,推算了废旧电池的资源价值,介绍了几种再生利用工艺,并提出了回收利用中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11.
人类利用能源驱动机械,对文明产生巨大的影响。但伴随而来的对环境的破坏,使地球上万物共同面临危机。因此开发高效率而低污染的能源是刻不容缓。近几年来,不断改进的燃料电池发电技术,商业化前景指日可待。尤其是汽车工业对燃料电池的兴趣最大。传统汽车引擎,以燃烧汽油来产生能量,其中80%的能量却以热或磨擦力的方式流失;废气造成的污染,又是困扰人类的一大问题。而燃料电池技术,是利用氢和氧的化学反应,产生电流及水,不但完全无污染,也避免了传统电池充电耗时的问题。燃料电池是由具渗透性的膜构成,在膜的一侧供给氢,另一侧供给氧。氢原…  相似文献   

12.
日本是一个资源相当匮乏的国家,其资源绝大部分依靠进口。而稀有金属的供应状况更是面临诸多困难。因此,该国将目光瞄准了隐藏在海水、手机电池和电子元件板中的稀有金属。据日本经济产业省的定义,在液晶显示器、手机和电脑电池中使用的有包括铟、钴等在内的31种稀有金属。  相似文献   

13.
本文重点介绍了荷兰电池回收利用的情况,也关注了世界各地有关电池回收利用的消息,如德国、北美、日本、挪威等。  相似文献   

14.
倩瑜 《沿海环境》2001,(3):16-17
20世纪是人类历史上科学技术发展最为 迅速的一百年,科学技术已经成为人类抵抗病魔侵袭的最有力武器,尤其是抗生素的发现更是使人类成功地控制了由细菌引起的感染性疾病;疫苗的成功研制和计划免疫工作的有效开展使人类成功地消灭了天花;并且正在有计划地消灭脊髓灰质炎和麻疹,医疗水平的提高使人们已经可以治愈部分肿瘤性疾病。但是不时否认的是,过去的一百年也是人类社会对自然环境破坏最为严重的一百年,生态系统失衡和自然环境的破坏产生了一些伤害力严重的新疾病,例如使一些与世隔绝的病菌重现人间等等。随着新千年的到来,人…  相似文献   

15.
自然资源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资源的利用程度对经济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国是资源大国,自然资源储量丰富,但人均资源的占有比例仅为世界发达国家的二分之一。然而,目前由于技术、体制、观念上的种种原因,即使有限的资源,其浪费程度也十分惊人。笔者就目前我国资源利用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及其可能性措施提一些一得之见。首先,在矿物资源开采方面。我国是矿物资源比较丰富的国家,现已发现矿产163种,探明储量的矿产14q种,而且绝大部分矿床伴生多种有用成分,却未能开采利用,或采主弃副,或采副弃主,只有2%的矿床利用…  相似文献   

16.
随着能源结构转型,新能源汽车行业高速发展,退役电池的处理问题不可忽视。梯次利用是资源利用率较高的退役电池再利用方式,但其安全问题备受争议。基于此,对比分析了退役电池材料回收和梯次利用两种再利用方式的利弊及技术发展方向,梳理了近年来国内退役电池梯次利用相关的国家、地方和团体标准,重点研究了标准中电池梯次利用安全方面的规定,分析了各标准中规定的电池安全测试项目和安全表现要求,探讨了对电池安全限制的发展方向,为退役电池梯次利用的安全发展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7.
张林  王红  王卫 《陕西环境》2002,9(6):23-26
提到资源,人们立刻就会想到土地、水、森林、矿产……这些可见的资源,严格地说,这些只是人类社会中的自然资源,在人类的社会中还有大量的社会资源,并没有被深刻挖掘与利用。自人类产生,就开始与天斗、与地斗、与人斗,对自然资源的争夺从未停止。特别是从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在震惊全球的大事件的背后,都有一个实质问题,即“资源问题”,海湾战争、阿富汗反恐战争以及目前一触即发的美国与伊拉克“到萨”战争,虽然引发战争的理由各异,但其实质皆同。因此,资源问题对人类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特殊的地位。21世纪的今天,社会的发…  相似文献   

18.
利用飞轮电池的无污染汽车近年来,美国一系列管理政策促进了利用飞轮电池无污染汽车的开发。飞轮电地是用电流转动压力室内磁性轴承上的两个轮子而起到马达的作用;飞轮上的磁铁产生用作汽车动力的电流又起到发电机的作用。飞轮电池旋转能力必须达到15~20万rpm才...  相似文献   

19.
随着人口增长,经济发展,纺织品和服装的生产和消费不断增加,以致一面出现纺织原材料的短缺,另一面又产生大量的纺织品废料,给环境带来污染。近年来人们致力于研究纺织品废料的再加工利用,以节约资源,保护环境,造福人类。一些工业发达国家如意大利、德国、法国、日本等国,由对纺织品废料的再加工研究,发现除可取得社会效益外,经济上也有较好的效益。一、纷段品废料的东晚和利用道任纺织品废料是固态废弃物的一种。其来源有两方面:一是纺织品加工过程中产生的边角碎料,如在服装加工、针棉织品加工及其它纺织品加工中产生的碎布尖…  相似文献   

20.
污染的主要来源是资源的不合理利用以及生态经济的自然循环链锁关系被人为地割裂后产生污染的循环环节所致。由于所有的产品经过消费以后都会变成垃圾,而代表着人类社会现阶段资源不可持续资源利用模式的垃圾的现行处理模式,将直接导致资源的耗竭。比较生态系统和经济系统的结构后发现,经济系统中的“还原”环节被弱化是导致目前人类生态经济灾难的症结所在。因此,在此基础上探讨建立垃圾处理生态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还原型”高科技产业途径及循环经济模式的一系列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