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为了解中国养殖池塘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中重金属铬的残留情况以及膳食风险程度,以江苏地区的7个湖泊(高邮邵伯湖、固城湖、洪泽湖、太湖、阳澄湖、长荡湖、滆湖),以及黄河、辽河2条河流作为主要的采样点,采集86份养殖池塘中成熟的螃蟹样本,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inductively coupled plasma mass spectrometry,ICP-MS)对所有螃蟹样品可食部分进行重金属铬的含量测定,运用单因子污染指数法及靶标危害系数(THQ)对其进行膳食风险评估。结果表明,86个中华绒螯蟹样本中铬的检出率是75.580%,铬的平均质量分数为0.125mg·kg~(-1)(湿重,下同),其变化范围为ND(未检出)-1.048mg·kg~(-1),高邮邵伯湖、固城湖、洪泽湖、太湖、阳澄湖、长荡湖、黄河、辽河中螃蟹重金属铬的残留量分别为0.104、0.076、0.102、0.137、0.124、0.193、0.027、0.119 mg·kg~(-1),且没有显著性差别。其中太湖有5.26%样品处于轻度污染,阳澄湖有7.69%样品处于轻度污染,长荡湖有20%样品处于轻度污染,其余湖泊及河流所采集的中华绒螯蟹样本中重金属铬浓度处于未污染水平。不同地区采集样本的靶标危害系数(Target hazard Quotients,THQ)均小于0.25,均未超过1,表明中华绒螯蟹中重金属铬对人体健康造成的影响不明显,对于一般人群食用中华绒螯蟹造成的重金属铬不良影响的可能性不大,健康风险低。该研究可为中国水产品质量安全评估提供基础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2.
环境污染是否影响了大闸蟹(Eriocheir sinensis)品质的问题受到了人们的关注。环太湖流域是中国重要的大闸蟹养殖基地。通过对环太湖流域池塘养殖的中华绒螯蟹蟹黄中汞残留的调查,评估食用此地大闸蟹的膳食风险。于2015年9月在常州、宜兴、苏州和湖州的养殖池塘中采集35份中华绒螯蟹样品,用冷原子吸收测汞仪对蟹黄中汞的含量进行检测。结果表明:采集样品中总汞含量的范围为ND(未检出)~96.35μg·kg~(-1),均值为26.39μg·kg~(-1),检出率为88.6%,检测结果符合国家相关标准的要求。从采集区域的比较结果可以看出,常州地区中华绒螯蟹蟹黄总汞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地区。雌雄中华绒螯蟹的汞含量无显著性差异。单因子污染指数分析显示,采样地未受到重金属汞的污染,处于清洁水平。人群食用风险评估表明,暴露的重金属汞对食用人群暂无健康风险。该研究可对该地大闸蟹的合理食用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
为评价江苏典型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养殖区抗生素污染水平和生态风险,利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仪(UPLC-MS/MS)分别检测了江苏高淳和金坛4个中华绒螯蟹养殖塘水体和沉积物中大环内酯类、四环素类、β-内酰胺类、喹诺酮类和磺胺类5类抗生素水平。结果表明:研究区中华绒螯蟹养殖水体中均存在一定程度的抗生素污染。高淳养殖水体中污染物主要为喹诺酮类、四环素类和大环内酯类抗生素,而金坛养殖水体中5类抗生素分布均匀。4个养殖塘中,养殖塘GC2水体中抗生素检出浓度最高,主要包括盐酸金霉素(241.99 ng·L~(-1))、螺旋霉素(198.53 ng·L~(-1))、环丙沙星(168.81 ng·L~(-1))、沙拉沙星(165.40 ng·L~(-1))、诺氟沙星(126.17 ng·L~(-1))、恩诺沙星(117.42 ng·L~(-1))和依诺沙星(103.08 ng·L~(-1));而沉积物中抗生素含量均较低。水体抗生素浓度与对应的水质指标的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水体克林霉素、强力霉素和青霉素G钠盐浓度与COD_(Mn)呈显著相关。采用风险商值法对水体残留抗生素进行风险评估,结果表明江苏高淳和金坛中华绒螯蟹养殖环境中残留抗生素具有一定的生态风险,尤其是养殖塘GC2水体中大环内酯类和喹诺酮类抗生素对相应敏感物种的风险较高,直接影响藻类等浮游植物的生长。建议控制该类抗生素在养殖过程中的使用,以降低生态风险。  相似文献   

4.
氟苯尼考是一种广谱高效抗菌药物,能够治疗动物疾病、促进动物生长,在水产养殖中被广泛使用,但其不合理的使用会导致一系列问题的产生。对2016年养殖期内环太湖流域的养殖水产品进行采样,分析其体内氟苯尼考的含量,并依据每日允许摄入量(ADI)值评估水产品中氟苯尼考对人体健康的风险。共采集养殖水产品116份,涉及的养殖品种有团头鲂(Megalobrama amblycephala)、青虾(Macrobrachium nipponense)、鲈鱼(Lateolabrax japonicus)和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研究结果表明:氟苯尼考的检出率为67.24%,检出值范围为0.131 7~938.825 6μg·kg~(-1)。在养殖期内,养殖水产品氟苯尼考含量变化基本呈低-高-低的趋势,9月份含量最高。由于养殖方式不同,不同养殖品种体内氟苯尼考含量不同,中华绒螯蟹体内氟苯尼考含量相对较低,平均值为7.84μg·kg~(-1)。成年人通过食用水产品氟苯尼考的摄入量约占ADI的1.83%,健康风险较低,膳食安全性高。研究结果可为合理指导养殖水产品的消费提供一定的依据,为环保部门监管抗生素环境残留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以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作为暴露生物,检测了水体Hg2+对中华绒螯蟹肝胰腺、血淋巴谷丙转氨酶(GPT)、谷草转氨酶(GOT)、碱性磷酸酶(AKP)和酸性磷酸酶(ACP)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肝胰腺中GPT和GOT活性随水体中Hg2+浓度(0.01~0.30mg·L-1)升高而降低;中华绒螯蟹血淋巴中GPT和GOT活性变化趋于分化,0~0.05mg·L-1暴露组,随Hg2+浓度升高血淋巴GPT活性迅速上升,0.10~0.30mg·L-1暴露组,随Hg2+浓度升高血淋巴GPT活性迅速下降;GOT活性随着水体Hg2+暴露浓度的升高则持续上升,表现出"剂量-效应"正相关;两种组织中AKP和ACP活性随暴露浓度的升高都表现出"低-高-低"的变化趋势,并且最高值均出现在0.05mg·L-1的Hg2+处理组。4种酶活性对水环境中Hg2+反应灵敏,可作为中华绒螯蟹毒理学评价指标以及重金属监测指标。  相似文献   

6.
围绕格尔木地区枸杞果农药残留问题,开展从枸杞植株-蜂蜜-土壤-地下水系统迁移环境中农药残留水平及枸杞果膳食暴露风险评估研究。采集地下水、枸杞果实、枸杞茎叶、枸杞蜂蜜以及土壤样品76个,对11种常用农药进行检测,在各种农药残留水平分析的基础上,分别利用急性参考剂量和每日允许摄入量进行急性和慢性膳食暴露风险评估。结果表明,76份样品共检出吡虫啉、阿维菌素、草甘膦和多菌灵4种农药,农药种类残留最多的是枸杞叶和土壤样。从平均残留量和最高残留量来看,吡虫啉在枸杞果实、枸杞叶和土壤中残留量相对较高,最高残留量达88μg·kg~(-1),而在地下水和蜂蜜样中相对较低;其余农药的残留主要集中在土壤和枸杞叶中,阿维菌素和草甘膦在土壤中最高分别达45.5μg·kg~(-1)和1 270μg·kg~(-1),多菌灵在枸杞叶中达到8 400μg·kg~(-1)。4种农药在系统迁移过程中的差异性:草甘膦在土壤中降解性能好,主要残留于土壤中,呈现地表累积特征;多菌灵不溶于水,不易迁移,多残留在枸杞的植株中;吡虫啉具有渗透性强,附着力好、耐冲刷等特点,在土壤、地下水、果实及植物等环境中表现出较明显的稳定性;阿维菌素在酸性和碱性条件下降解不稳定,同时受夏季雨水的冲刷作用,在土壤-地下水迁移过程中表现出不稳定的特征。急性膳食暴露风险和慢性膳食暴露风险均小于100%,暴露风险处于可接受水平。  相似文献   

7.
对非吸烟人群,饮食是镉暴露的首要途径.近年来农产品镉含量超标问题在我国的不同类型重金属污染区被广泛报道,严重危害人体健康.但以往研究多关注大米中镉的人体健康风险,目前对我国市场上销售的面粉及面制品镉含量及健康风险的系统报道还较缺乏.本研究从我国不同省份采集了16份白面粉、16份全麦面粉、16份小麦麸皮及10份全麦面包样品,测定样品中镉的含量;采用体外生理原理提取法(Physiologically Based Extraction Test,PBET)的胃液提取阶段测定样品中镉的人体生物可给性,并基于镉生物可给性评价了面粉及面制品中镉的人体健康风险.白面粉、全麦面粉、小麦麸皮、全麦面包样品中镉的含量分别为6.8—24.9、8.4—50.2、21.8—199.6、13.8—28.0μg·kg~(-1),平均值分别为15.6±5.1、25.7±11.8、64.7±43.5、17.5±4.0μg·kg~(-1),所有白面粉、全麦面粉和面包样品中镉含量均远低于国家安全限定值100μg·kg~(-1).镉含量的整体趋势为白面粉全麦面粉和全面面包小麦麸皮,表明了镉在小麦麸皮中富集浓度要显著高于胚乳部分.基于PBET胃液提取,全麦面粉中镉的生物可给性为60.9%—69.8%(平均值63.6%±3.1%),显著高于麸皮中镉的生物可给性18.5%—61.1%(平均值50.2%±13.5%).基于镉的人体生物可给性,成人摄入面粉及面制品导致的镉摄入量(0.02—0.13μg·kg~(-1) bw·d~(-1))远低于Joint FAO/WHO Expert Committee on Food Additives(JECFA)规定的每日允许的最大镉暴露剂量0.5μg·kg~(-1) bw·d~(-1),表明了我国市面上销售的面粉及面制品可以安全食用.本研究通过对市场销售面粉及面制品中镉的含量、人体生物可给性的测定及健康风险的评价,为人们对面粉及面制品品牌及种类的选择提供建议,为规避食品镉危害做出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8.
本研究于2009年至2013年在全国20个省份按照中国总膳食研究方法采集食物样品160份,用高分辨气相色谱-高分辨质谱(HRGC-HRMS)结合同位素稀释技术测定8类食物中7种多溴联苯醚(PBDEs)组分含量,通过膳食消费量计算各省普通居民的PBDEs膳食摄入量和3种组分的暴露边界值(MOEs).7种PBDEs在所有食物类别中都有检出.含量平均值最高的食物为蛋类(316 pg·g~(-1)fw(fresh weight))、水产(169 pg·g~(-1)fw)和肉类(97.1 pg·g~(-1)fw).摄入量最高的地区为上海(1.88 ng·kg~(-1)bw·d~(-1))、福建(1.63 ng·kg~(-1)bw·d~(-1))和辽宁(1.55 ng·kg~(-1)bw·d~(-1)).与2007年比,膳食中PBDEs含量和摄入量总体呈下降趋势,不会造成健康风险;但个别食物以及上海、福建、辽宁趋于严重的污染状况值得重点关注和持续监测.  相似文献   

9.
不同温度胁迫方式对中华绒螯蟹免疫化学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为研究温度骤变在水生动物病害发生中的可能作用,本研究以中华绒螯蟹为材料,将环境温度从20℃突然升高或下降,然后在不同时间取样分析,从免疫学的角度探讨了不同的温度改变方式对中华绒螯蟹抗氧化能力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在2h内将饲养水温从20℃升至32℃,然后在30min内降至20℃,中华绒螯蟹的血细胞密度(DHC)、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力先升高后下降,6h时出现峰值,3d后趋于稳定,丙二醛(MDA)的含量变化则呈相反趋势;(2)在24h内将饲养水温从20℃降至8℃,其DHC随时间的延长而逐渐降低,SOD和CAT先增加后下降,在d1出现峰值;而MDA的含量先下降后升高,在d3出现峰值,但总的来说,MDA的含量均高于0h处理组;(3)在24h内水温从20℃升至32℃,其SOD和CAT在温度变化6h后呈升高趋势,而后逐渐下降,DHC的变化无一定规律,但均明显低于0h处理组,MDA的含量随时间延长而增加.以上结果表明,温度胁迫使中华绒螯蟹机体抗氧化能力下降,从而导致机体的氧化代谢失衡和免疫防御能力下降.  相似文献   

10.
中国农业土壤中四环素类抗生素污染现状及来源研究进展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四环素类抗生素由于其广谱性和价格低廉被广泛应用于畜禽养殖及水产养殖业,但这些抗生素却不能完全被机体吸收,而大部分以原形或代谢物形式经粪便排出体外,并随着粪肥农用最终在土壤中吸附累积,造成污染,进而危害农业土壤生态安全。农业土壤四环素抗生素污染已成为当前农业环境污染及生态安全研究的热点之一,为更确切全面地评估四环素抗生素对中国农业土壤的污染和危害,文章对该物质在农业土壤中的污染现状和来源分析进行综述,旨在为中国农业土壤抗生素污染防治和环境风险评价提供科学依据。据文献报道,中国农业土壤普遍检出四环素类抗生素,其中土霉素、金霉素和四环素的质量分数分别为0~8 400、0~5 520和0~2 450μg·kg~(-1);部分样点土壤中四环素类抗生素的含量超出了兽药国际协调委员会(VICH)筹划指导委员会提出的土壤抗生素生态毒害效应的触发值(100μg·kg~(-1)),具有一定生态风险。研究表明,相对四环素,土壤残留的土霉素和金霉素生态风险较高。此外,文献调研指出,中国农业土壤四环素类抗生素主要来源于畜禽粪肥的施用。一般情况下,粪肥施用量越大,施用时间越长,土壤残留四环素类抗生素的含量就越高。通过对近10年中国农业土壤四环素类抗生素污染现状研究进展的综述,以及对中国农业土壤四环素类抗生素污染特征和主要来源的剖析,提出今后应进一步重视对区域尺度上农业土壤抗生素输入量的调查和污染源的解析;并将"土壤-作物-周围水体"作为一个整体,开展抗生素迁移转化和生态环境风险评估的相关研究。  相似文献   

11.
RAPD标记鉴别中华绒螯解种群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用200个随机引物对中华绒螯蟹辽河种群,长江种群和瓯江种进行了RAPD遗传标记鉴别研究,其中引物HXO1和HXO2检测与瓯江种群和辽河种群所有样品共有的HXO1-0.4和HX02-0.7扩增片段,  相似文献   

12.
环鄱阳湖区水稻-土壤有机氯农药污染及健康风险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环鄱阳湖区水稻和土壤中有机氯农药的污染状况,从环鄱阳湖区11个县市采集水稻及土壤样品,利用GC-ECD对有机氯残留进行测定,并利用健康风险评价模型对该地区水稻中有机氯残留所致风险进行评价.结果表明,环鄱阳湖区水稻及土壤中六六六、滴滴涕、七氯、六氯苯、氯丹均有检出,其中DDTs和HCHs含量较高,土壤中二者平均含量分别为6.25μg·kg~(-1)和10.64μg·kg~(-1),水稻中二者平均含量分别为4.65μg·kg~(-1)和9.16μg·kg~(-1),DDTs和HCHs是主要的有机氯污染物;土壤有机氯的来源主要是由于历史上农药防治害虫的大量使用残留和工业生产带来的新的有机污染源的输入,工农业发达地区有机氯农药残留高于工农业欠发达地区,土壤中有机氯对水稻中p,p'-DDD、p,p'-DDE、o,p'-DDT、β-HCH、γ-HCH、环氧七氯、氯丹等有机氯含量的贡献很大,是水稻中有机氯残留的主要污染来源.健康风险评价结果显示,各类有机氯污染物对人体的健康风险较低,总风险为38.23×10~-(13)a~(-1),属于可接受水平.  相似文献   

13.
辽河是中国第七大河流,是中国北方重要的重工业和农业基地,分析其沉积物中磷的含量和赋存形态可以为研究辽河水环境质量和渤海赤潮污染提供基础。以辽河辽宁段干流表层沉积物为研究对象,在辽河辽宁段干流设置了24个监测断面,于2018年对沉积物样品进行了采集,并分析了其总磷(TP)、有机磷(OP)、可交换态磷(Ex-P)、铁铝结合态磷(FeAlP)、钙结合态磷(Ca-P)和残留无机态磷(Re-P)的含量,对沉积物中磷的含量、不同赋存形态的比例以及不同环境因子对磷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分析。结果表明,表层沉积物中总磷的含量为29.513—100.903 mg·kg~(-1),平均含量为55.070 mg·kg~(-1),与其他部分河流相比较,其总磷的含量较低。表层沉积物中各种磷按照平均含量排序为:可交换态磷(Ex-P)残留态磷(Re-P)有机磷(OP)铁铝结合态磷(Fe Al-P)钙结合态磷(Ca-P),其平均含量分别为3.413、5.030、6.409、16.407和23.812 mg·kg~(-1)。沉积物中无机磷(IP)受到pH的显著影响,而有机磷(OP)与水体中磷浓度密切相关。Ex-P和FeAl-P总计占沉积物中TP的33.83%,当水环境条件发生变化时,沉积物中的磷可能会向水体中释放,对加剧水体中磷污染具有一定的潜在风险。  相似文献   

14.
长三角地区土壤中有机氯农药残留量及其分布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解长三角地区的有机氯农药的残留状况及空间分布特征,本研究选取南京、上海、吴江以及启东作为试验区域,采用加速溶剂萃取技术(ASE)和EPA 8081a-有机氯气相色谱法对该区域34个采样点的土壤样品进行检测.结果表明,该区域普遍检测出有机氯农药的残留,且表层土壤为主要残留层,随着深度增加,有机氯农药的残留量逐渐减少.表层土壤中,∑OCPs残留量介于ND—157.66μg·kg~(-1)之间.其中DDTs的检出率为91%,残留范围为ND—119.85μg·kg~(-1),均值为7.6μg·kg~(-1),占∑OCPs的81%.HCHs和六氯苯的检出率分别为60%、44%,残留范围分别为ND—15.79μg·kg~(-1)、ND—22.02μg·kg~(-1).有机氯农药类别中主要的残留物为p,p'-DDE,占OCPs残留总量的45%以上,(DDD+DDE)/DDTs0.5的样点约占样点数的88%.受试点均未检测到七氯、艾氏剂、环氧七氯、氯丹、狄氏剂、异狄氏剂等组分.对于农业区不同利用类型区域,表层土壤中∑OCPs残留均值为:农业区树林、水果林(5.37μg·kg~(-1))农业区菜地(3.93μg·kg~(-1))农业区农田(2.98μg·kg~(-1))农业区稻田(2.48μg·kg~(-1)).对于不同功能区表层土壤中∑OCPs残留均值为:江滩沉积物(37.92μg·kg~(-1))农业区(7.99μg·kg~(-1))工业区(5.03μg·kg~(-1)).本次调查对该地区的污染水平做出初步评价,所得数据可为该地区的生态环境建设及生态风险评价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采用半静态染毒法,研究不同浓度(1.6、8.0、16.0μg·L-1)阿维菌素在胁迫中华绒螯蟹12、24、48、96 h时肝胰腺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和丙二醛(MDA)积累量等氧化胁迫相关指标的变化;并在胁迫60 d时,记录各实验组和对照组中华绒螯蟹肝胰腺颜色的变化并进行组织病理观察。3个阿维菌素浓度组为实验组,空白组和溶剂组为对照组。结果表明在整个实验过程中空白组和溶剂组各个时间点各项指标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低浓度(1.6μg·L-1)组SOD和CAT活力变化不显著(P>0.05);中浓度(8.0μg·L-1)组SOD和CAT活力变化趋势一致,持续被诱导,SOD活力在24 h以后显著高于空白组(P<0.01),CAT活力在48 h以后显著高于空白组(P<0.01);高浓度(16.0μg·L-1)组SOD和CAT活力在12 h~24 h之间变化趋势一致,表现为显著升高(P<0.05),但是在48 h之后,SOD活力显著下降(P<0.05);96 h时,高浓度组SOD活力显著低于空白组(P<0.01),而CAT活力显著高于空白组(P<0.01);在整个实验过程中各实验组MDA积累量逐渐增加,高浓度组氧化胁迫指标的变化幅度大于低浓度组。胁迫60 d时,取样观察可见对照组中华绒螯蟹肝胰腺正常,各实验组中华绒螯蟹肝胰腺发生了不同程度的病变,肝胰腺颜色由最开始的橘黄色变成了淡黄色、黄白色甚至白色,高、中、低各浓度组肝胰腺白化所占的比例分别是66.6%、57.1%和25.0%。组织病理分析显示,淡黄色肝胰腺的病理变化主要是B细胞数量减少,肝胰腺上皮细胞部分肿大并出现空泡;黄白肝病理观察可见肝胰腺上皮细胞中空泡数量增多,体积增大,且空泡内出现内容物,细胞核固缩;白肝的病理表现主要是基膜增厚,上皮细胞大量脱落,散落在管腔中,空泡数量进一步增多,肝胰腺的生理功能受损。由此得出,阿维菌素会对中华绒螯蟹肝胰腺造成氧化胁迫和组织损伤,且阿维菌素和对肝胰腺的氧化胁迫效应和组织结构损伤程度有一定的剂量-效应关系。  相似文献   

16.
贾延  马旭洲  张文博  戴丹超  刘宇 《环境化学》2020,39(6):1544-1554
为探究中华绒螯蟹幼蟹蜕壳期间池塘水环境的变化特征,于2018年5月7日至10月13日,对上海松江泖港地区幼蟹生态养殖池塘和水源进行水质监测.结果表明,大眼幼体经160 d养殖,蜕壳11次成长为幼蟹,T均值为27.0±2.9℃,总有效积温为3085.3℃·d;随蜕壳次数增加,有效积温增长趋势贴近指数函数y=42.166e~(0.2644)~x,R~2=0.9629;累计有效积温增长趋势贴近二次函数y=33.059x~2-98.244x+160.05,R~2=0.9992.幼蟹池溶解氧(DO)在养殖前期优于水源,NH~+_4-N、NO~-_2-N、NO~-_3-N总体优于水源,PO_4~(3-)-P在高温季节优于水源,COD_(Mn)在整个养殖阶段均较水源差.除TN、TP、COD_(Mn)有不同程度超标外,幼蟹池和水源其它水质因子基本符合渔业水质标准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的Ⅲ级标准.  相似文献   

17.
为全面了解珠江三角洲淡水水产品中重金属污染现状,评估其生态风险与食用安全,于2014年8月至2015年8月采集罗非鱼、草鱼、乌鳢及鳜鱼主要养殖鱼类样品共计57份,采用原子荧光光谱仪(AFS),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仪进行分析测定,并采用单因子污染指数(Pi)、重金属污染指数(MPI)、每周可耐受摄入量(PTWI)以及食入健康风险指标(Ri总)分别评估其污染程度、食用安全性与健康风险。结果表明,样品中Cr、Ni、Cu、Zn、As、Cd、Hg、Pb的含量范围分别为0.020~3.240,0.020~0.800,0.110~1.100,0.190~19.970,0.030~1.480,nd~0.606,0.003~0.118,0.040~0.803 mg·kg-1(湿重),Cr、As、Cd、Pb在水产品中超标率大小依次为As(7.0%),Pb(7.0%),Cd(5.3%),Cr(1.8%)。Pi结果表明,目前珠江三角洲养殖水域水产品中Cu与Zn残留处于正常范围内,Cr和Hg有少量样品为轻度污染,Pb、Cd与As存在重度污染样品,所占比例为2.86%、6.02%和5.74%。MPI结果显示不同水产品污染程度为乌鳢>鳜鱼>罗非鱼>草鱼,总体上各种水产品MPI依然处于较低的水平;食用安全性结果显示,目前成人每周摄入水产品是安全的,但乌鳢Cr,罗非鱼As含量较高分别达到PTWI的37.76%和19.51%,表明水产品中Cr、As残留可能存在一定的食用安全隐患。健康风险模型结果显示,所有样品均未超过国际辐射防护委员会(ICRP)的推荐的最大可接受水平(5×10-6a-1)。综合分析珠江三角洲淡水养殖主要水产品可知,其尚未出现明显的污染安全问题,但As与Cr等元素的潜在风险值得进一步关注。  相似文献   

18.
为了研究贵州遵义松林Ni-Mo多金属矿区土壤和农作物Mo污染情况,测定矿区不同类型土壤(旱地土、水稻土和森林土)和农作物样品Mo含量,采用地质累积指数法评价了土壤Mo污染状况,并采用危险商法评价农作物Mo健康风险.分析结果显示,矿区旱地土、水稻土和森林土Mo平均含量分别为64.66 mg·kg~(-1)、11.83 mg·kg~(-1)和40.24 mg·kg~(-1),相比于本研究的对照样品Mo含量(0.54 mg·kg~(-1))及贵州土壤Mo背景值(2.40 mg·kg~(-1)),3种类型土壤均具有高Mo含量特征.地质累积指数评价结果显示,3种类型土壤均出现不同程度的Mo污染.其中,旱地土Mo污染最为严重,污染级别在中度污染至极重污染之间;其次为森林土,处于中度污染至重度污染-极重污染之间;水稻土Mo污染相对较轻,污染级别在轻度污染至中度污染-重度污染之间.6种农作物样品Mo含量范围为0.36—59.97 mg·kg~(-1).危险商法评价结果表明,水稻和白菜的健康风险指数(HQ)大于1,长期食用可能对人体产生一定的健康风险;玉米、甘薯、辣椒和萝卜的健康风险指数小于1,对人体造成健康风险的可能性较小.若同时食用这6种农作物,Mo造成的总风险值高达3.62,存在较高的健康风险.季节性食用农作物(玉米、甘薯、白菜和萝卜)在食用季节(秋季)将具有更高的健康风险.本研究的结果表明,矿区Mo元素存在Ni-Mo多金属矿石及其围岩(黑色页岩)-土壤-农作物的迁移过程,并在土壤和农作物中富集,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土壤Mo污染和农作物Mo健康风险.  相似文献   

19.
陕西省食用菌中重金属含量及分布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陕西省食用菌中重金属的污染状况并评价其污染程度,根据2013年陕西省污染物监测计划对235份食用菌中的重金属进行测定,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评价其污染程度,评估陕西居民经食用菌类所致的重金属暴露量。食用菌中镉、汞、铅和砷的平均含量分别为0.0633、0.0189、0.0571和0.0692 mg·kg~(-1)。以平均含量进行评价,单因子污染指数较高的分别是鲜蘑菇中汞0.23、干蘑菇中镉0.36和砷0.35,此三者均属于轻度污染水平,其余均为正常背景水平;以高值P90(表示90%的样品含量低于该值)进行评价,干蘑菇中镉的单因子污染指数为1.12,表明部分干蘑菇存在镉污染,且其综合污染指数亦0.7,为警戒线水平;结合联合国粮农组织和世界卫生组织下的食品添加剂联合专家委员会(JECFA)推荐的各重金属耐受量,计算得出食用菌中重金属的安全消费量,此值较高,食用安全性良好。整体而言,陕西省食用菌中的重金属污染情况较轻,居民通过食用菌类所致重金属的暴露量在安全范围内,少数食用菌样品重金属含量较高,主要可能与其种植环境有关。  相似文献   

20.
辽东半岛海域鱼贝中有机氯农药残留及其风险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1年1月-2012年5月间采集了辽东半岛海域11种鱼类和2种贝类样品,分析了其可食部位中22种有机氯农药的残留量,评估了其中DDTs和HCHs的残留对人体健康的风险。在所调查样品中HCB、HCHs和DDTs是主要的污染物,样品中OCPs残留量为57.12~546.15μg·kg-1。利用污染指数计算法评估,旅顺海域小黄鱼、鳙鱼、中国斗鱼和偏口鱼未受到HCHs的污染,棒花鱼受到HCHs轻度污染,其它鱼种样品均受到重度污染,而对于DDTs,只有鲫鱼未受到污染,其它鱼种样品均受到重度污染。大黄鱼、梭鱼、黑鱼和鳙鱼体内HCHs残留量明显高于国标再残留限值,DDTs残留量符合国标标准。α-HCH、γ-HCH、β-HCH、p,p'-DDE、p,p'-DDD和p,p'-DDT的致癌风险指数范围为0.32×10-6~49.57×10-6,均低于10-4,为可接受的致癌风险;α-HCH、γ-HCH、β-HCH、p,p'-DDE的接触风险指数ERI为0.01×10-3~153.28×10-3,均小于1,为可接受的接触风险,但2012年4月的黑鱼样品上述六种农药的CRI总值高于10-4,存在潜在的致癌风险,因此,建议黑鱼的日均食用量应控制在50 g以下较为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