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羽佳 《绿叶》2005,(11)
杨若兮出道较早,因与张国立、织田裕二等国内外著名影星多次合作而成为一颗影视界的新星。和其他演艺明星一样,杨若兮每天都忙得“昏天黑地”,即便这样,有两件事也是她无论如何都要安排出时间去做的——养猫和旅游。家成了“猫的世界”杨若兮喜爱猫是出了名的。“她爱猫爱到让人觉得不可思议。”她的一位朋友这样评价她。一和杨若兮聊起她宠爱的猫,她立刻兴致大增,“每天早上我都要和它在床上亲昵一个小时再起床,因为它实在太可爱了。”待在家里时,她每天都要和猫说好多话。“告诉它我有多么爱它!”“为了随时能看到它,从前我连拍戏都带着它…  相似文献   

2.
晓窦 《绿叶》2005,(12)
“当选‘2005绿色中国年度人物’ 让我感觉更多的是一种责任和压力。” 梁丽明很严肃地告诉记者。 梁丽明是五位年度人物里惟一的 国家公务员,在很多人眼里,环保是 她的工作,做好了是理所当然,做不 好是她工作失误。和那些民间环保斗 士相比,梁丽明在感情上不占优势, 她的工作总让人觉得少了点感动人心 的地方。但是在这次年度人物评选过 程中,梁丽明却高票当选了,给她投 票的很多是太原市民。是什么感动了  相似文献   

3.
快乐秘诀     
曾读到过一个童话:一个小女孩走过一片草地,看见一只蝴蝶被荆棘弄伤了,她小心翼翼地为它拔掉刺,让它飞向大自然。后来蝴蝶为了报恩,化作一位仙女,对小女孩说:“因为你很仁慈,请你许个愿,我将让它实现。”小女孩想想说:“我希望快乐。”于是仙女把快乐秘诀传授给了小女孩,她果然快乐地度过  相似文献   

4.
丽丽 《绿叶》2005,(12)
11月29日,田桂荣到达北京,准 备参加30日晚上的“2005中国环境文 化节开幕式暨绿色中国颁奖典礼”, 她刚刚以最高票当选了“2005绿色中 国年度人物”。 田桂荣略带兴奋地告诉记者,这 次她到北京,不仅仅是领奖,还获邀 参加12月3日的第九届“绿色中国” 论坛。这是她第一次参加“绿色中国” 论坛,所以她这次会在北京呆五天。 这个时候,田桂荣的手机响了, 我听见她用河南话和对方说了一会 儿,挂断电话后,田桂荣告诉记者,村 里有个人不按规划盖房子,还跟村干 部们说是田桂荣让他盖的,村干部们 没有办法,让她这个村长回去解决一 下。田桂荣和陪同她前来的新乡市环 保志愿者协会秘书长一~田桂荣的儿 子商量后决定,田桂荣30日晚上参加 完颁奖典礼马上乘火车赶回河南,把  相似文献   

5.
"老虎"     
“老虎”是条狗。小时候,在我的老家豫南农村,家家户户都有养狗的习俗。我的儿时记忆很多都与狗有关,“老虎”就是其中印象很深的一条。从我记事的时候起,“老虎”就在我家,据说作为看家狗它已经活了好些年了。吃饭时,它在腿前转来转去,在桌底出出进进;睡觉时,它为我们守夜;玩耍时,有它伴于身边;走路时,它前前后后地奔跑嬉闹……“老虎”陪伴我度过了多少难忘的童年时光啊!终于有一天,“老虎”不见了,母亲难过地说,“老虎”肯定是被人用“三步倒”毒死了。我当时心里很难过,流出了眼泪。但还是心存侥幸,希望“老虎”还能回来。于是站在老家…  相似文献   

6.
最近出现的两件事让汪永晨烦恼不已。一是国家环保总局掀起的”环评风暴”。风暴出现后,汪永晨的名字经常和一些环保事件联系在一起,记者身份的汪永晨反而成为其他记者追逐的对象。无疑,在这些媒体看来,汪永晨不仅是一桩桩环保事件的见证者,更是参与者。频繁地应付采访,打乱了她的正常生活。让她烦恼的第二件事是一场关于“是否要敬畏自然”的争论。2005年第一期《环球》杂志上发表了著名科学家何祚庥院士的文章《人类无须敬畏自然》,文中称“我要严厉批评一个口号,即所谓‘人要敬畏大自然’”,文中同时强调“人定胜天”。对此持不同意见的…  相似文献   

7.
“放小鸟”     
一天,女儿在做作业时犯了愁,托着腮帮思考起来。我凑近一看,原来是作业上要求“在前面的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动词”,她已做了几个,如“(做)游戏”、“(扫)地”等,令她犯难的是“( )小鸟”。看她为难的样子,我随手做了一个捉小鸟的动作。她说:“啊!捉小鸟?”随即摇着头说:“不好,不好。我们要保护小鸟,不能捉小鸟。”听着她的解释,我不禁无言以对。只听她忽地欢呼起来:“有了,有了,‘放小鸟’。”端端正正地把“放”字填写了进去。看着女儿灿烂的笑脸,我不由地说:“真棒,你做得太棒了。”是啊,棒得不仅仅是把题目做…  相似文献   

8.
宽容与友善     
当营业部经理时,我和一个雇员不和。我不喜欢她的目中无人,并决定找她谈谈。为了避免当众争吵,我打算在家里给她打电话。“我是否要解雇她?”翻着雇员卡,我若有所思。突然,9年前发生的一件事闯入我的脑海。那时,我干着全日制工作,以资助丈夫迈克完成学业。终于,他毕业的日子要到了。我们的父母将从州外赶来参加他的毕业典礼,而我也为那天做了许多计划。比如,毕业典礼后,去吃冰激淋,然后去镇里潇洒一回。我兴高采烈地跑进我工作的那家书店。“我要感恩节后的那个星期六休假,”我向老板宣布,“迈克毕业了!”“对不起,玛丽,”老板说,“假日后的周末是我们最忙碌的时间,  相似文献   

9.
因为去过藏北,别人问起我的感受,我说那是一种被震撼的感觉,实实在在说,藏北的美是震撼的美,她让你深深感悟到“博大”的精髓。阿里则不同,西行2000多公里,转过岗底斯神山、玛旁雍措圣湖,穿过扎达土林,走进古格王朝遗址……我始终没有感受到那种彻底粉碎心灵的震撼,有的却是难以名状的悲怆和悲恋。坦白地说,阿里的美是悲情的美,她让你刻骨铭心的体验“残酷”之后依旧深深地眷顾它。古格王朝断了线的风筝  相似文献   

10.
王晶 《环境教育》2005,(6):58-59
今年1月20日下午,香港明星莫蔚来到成都龙桥镇的黑熊救助中心.认养了一头刚刚被四川省林业厅解救的黑熊.并给它起名为“宝贝”。作为亚洲动物基金的“拯救黑熊”爱心大使.莫蔚已经是第三次看望黑熊朋友,她很激动地说“听说四川刚刚解救了一批黑熊,我马上从香港赶到了救助中心,终于有机会认养‘宝贝’了!”据介绍.“宝贝”是第一头由中国人认养的黑熊。  相似文献   

11.
我家有一个“环保”型人物一我的妈妈。让我来说说妈妈的关于“环保”的那些事:在家里的橱柜里,妈妈攒了好几个环保购物袋。双休日,妈妈去买菜的时候,总是随手拿上一两个环保购物袋,在市场上买到的菜,她都装在环保购物袋里,  相似文献   

12.
姜银 《环境教育》2002,(5):46-47
前段时间,《北京青年报》、《京华时报》等报刊相继报道了:北京君士文化有限公司和MTV全球音乐台联合启动的“打造明日巨星”工程推出了第一位小歌手倪曜,并得知由她自己写词,著名作曲家张千一谱曲的《地球妈妈》和《月亮粑粑》两首歌曲,曾由中央电视台拍成音乐录影带并播出。近日,在君士文化有限公司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见到了年仅13岁的小女孩倪曜,听了她的唱片,我发现这位颇具才气的小姑娘演唱的都是有关环保的歌。小小年纪,如此关注环保,实在难得,带着这样一种心情,我走近了可爱的倪曜,聆听她对于环保的点点滴滴。记者…  相似文献   

13.
陈染 《绿色视野》2009,(7):55-57
我的好友小幽,喜欢在眼睛上永远挡着一副CD墨镜。我曾玩笑地说她是名牌的“奴隶”,居然喜欢到不惜遮住自己好看的大眼睛的程度。不料她却说:这你就不懂了,眼镜是贵了点,但是我在自己的城市,不用亲赴欧洲,却天天看到的是“欧洲的天”。  相似文献   

14.
我与《绿叶》相识只有短短三年,1000多个日子,但《绿叶》洒下雨露,一直滋润着我的心田。2002年春,我“改行”成为一名环卫干部。俗话说:隔行如隔山。面对新的行业,我真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一筹莫展。这时,办公室的同事递给我一本《绿叶》,让我闲时翻看。哪知,这一翻就上了“瘾”。那精致大气、充满大自然盎然生机的封面,让我心驰神往。直入深处,“特别关注”,让我振聋发聩;“国内动态”,让我纵观九洲;“人与自然”,让我回归和谐;“环境与法”,让我聪慧理智;“国际博览”,让我了解世界;“文苑史海”,让我“绿趣横生”;“时尚生活”,让我绿…  相似文献   

15.
黑麂的呼唤     
黑麂告状下班刚进家门,李老师迎头就说:“一只黑麂跑到县长家去了!”她肯定是看到我那愣怔、茫然的神态,随即加重了语气:“一只‘ZZ’(黑麂‘ZZ’),闯到黄山S县县长家去了!黑麂!”黑麂是生活在黄山和浙西一带的我国特产动物,珍贵稀有,属国家一级保护。“去告状?跑到县长家?”我带有调侃的诘问,得到的是确凿的回答:“还真让你说对了。报纸在桌子上。”我连忙拿起报纸,头版上果然有条大标题:《黑麂告状》。报道了前天傍晚,突然有只黑麂一头闯进了某县长家中。家人的惊叫,引得下班在家的某县长连忙出来察看。原来是一只混身带血的黑麂正在客…  相似文献   

16.
一场普通的“CCTV全国歌手大奖赛”,让日本著名音乐人小室哲哉注意到了她;一曲《盛开》,让亿万歌迷第一次知道了她; 2004年春节晚会上的一曲《再见卡门》,让这位从湘西小城走出来的土家族女孩成为了镁光灯下的焦点。她,就是阿朵。  相似文献   

17.
“白色污染”、“酸雨不得了”,“可怕的沙尘暴”、“水土流失洪涝灾害”等,是时下环保教育的热门话题。于是,教育者拍摄、录制电影、录像让幼儿观察;创设情境,让幼儿体验。孩子感受了各种危害对人类的威胁,也能说出“要保护地球”、“爱护自然”的种种措施。但生活中依旧我行我素:乱扔垃圾、破坏草坪、随便摘花、污染小河等。幼儿的“知”和“行”明显脱节。环保教育成了一种形式教育、口号教育。知识的深远、题材的脱离生活,和由此带来的情感体验中的矫揉造作,是造成上述现象的主要原因。   幼儿园环保教育怎样才能走出上述…  相似文献   

18.
姥姥今年60多岁了,她十分节险,我称她为“小气”。 有一次,我看着电视写作业,看一会儿电视剧,插播广告时,就写一会儿作业,姥姥看见了,“啪”一声把电视给停了。我生气地对姥姥说:“这段演得正精彩呢,您怎么给停了呢?”姥姥说:“现在的人都不知道节约用电啊,尤其是你们小孩子,每天就知道浪费东西。”说着叹了一口气。  相似文献   

19.
《环境教育》2004,(10):45-46
早春的一个清晨,好莱坞电影演员苏姗·海华正在家门口的花园里散步。空气中飘着一层淡淡的薄雾,天气微微有些寒冷。苏姗正想着回屋子里取件衣服,突然听见身后传来一阵尖锐的刹车声,一辆巨大的黑色汽车停在她面前,从里面走出一个男人,低头朝她走过来,急切地催促她说:“苏姗,我们该走了。”“该走了?去哪里?可是——”苏姗想说“我不认识你”。话还没有出口,已被那人拉上了车。车子飞快地开到机场,苏姗被胁迫着上了一架喷气式飞机。飞机在云层里穿行,茫茫云雾让苏姗觉得既熟悉又陌生,既亲切又害怕。苏姗一次又一次想开口问身边…  相似文献   

20.
吴小军 《环境教育》2004,(11):82-82
张吕萍是一位颇有些传奇色彩的爱心“家长”。认识她的人都说她是一个坚强.善良充满爱心的女人。十二年前张吕萍不顾自己身患癌症的病弱身体.历尽艰难收养了无数只流离失所的小狗小猫。为了这些可怜的小生命,七年前她毅然放弃了自己成功的事业.全身心投入到动物保护事业中。并成立了国内唯一的一家集动物收容、救助和宣传教育予一体的非营利性民间动物保护机构——北京“人与动物环境教育中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