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本文以支持城市生态建设为重点,探索了改善绿地系统生态功能的潜力,探讨了城市绿地系统的生态.提出了城市绿地系统支持城市生态建设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抚顺市生态环境现状:(森林覆盖率较高,但生态系统结构不合理,生态功能的发挥受到影响;矿产开发严重破坏生态平衡,矿区生态环境恶劣,历史欠帐大;自然保护区植被覆盖率较高,但生物多样性仍遭受严重威胁;农业生态问题严峻;水土流失严重;建成区布局紊乱,绿地系统缺乏连通性。)指出生态环境建设面临的制约因素为经济建设与生态建设不协调、经济发展模式粗放,生态恶化、缺乏有效的生态经济政策,资金短缺。  相似文献   

3.
本文系统地分析了玉溪市绿地系统现状及城市绿地建设存在的问题,结合国际城市绿化发展的趋势,为玉溪市今后的绿地建设提出思路和对策。  相似文献   

4.
论长春市绿地生态系统的建设措施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城市的绿地生态系统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物质空间基础,分析了长春市目前的绿地系统的现状,及绿化用地的潜力,提出了实行绿地系统的总量控制、构建绿色空间网络体系、均衡绿地系统布局;推广立体绿化等具体的建设措施。  相似文献   

5.
依据可持续发展理念,提出雨水、污水和中水在城市绿地系统中的应用.并对雨水、污水和中水在地市绿地系统中应用的方法及相关实例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6.
建华 《环境》2001,(3):23-23
城市绿化是城市生态建设不可或缺的一环,绿地系统不但具有自净的特质,而且能吸收有害有毒气体、阻隔噪音、杀菌除尘,是良好的城市天然清洁工。在伦敦、上海等城市的研究中发现,经过科学布局、设计的绿地系统、能缓解热岛效应,治理严重影响人类健康的空气污染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但是,目前  相似文献   

7.
生态环境建设是城市可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途径,也是建设国际化大都市的内在要求。结合西安市创建国际化大都市的实际情况,阐述了西安市生态城市建设现状和发展中出现的问题、生态建设的优势和制约因素等,建立了国际化大都市城市生态建设指标体系,提出了西安市建成生态城市的相关对策和措施。对西安市生态建设提出了系统的设想,阐明国际化大都市建设对改善人居环境及创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加强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构建环境友好型社会。本研究以湖南辰溪县为例,结合辰溪县社会发展、环境保护实际,通过分析辰溪县生态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探讨性地提出了树立生态理念、加大宣传和教育力度、求真务实、建设具有辰溪县特色的生态经济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9.
成都市绿地系统生态环境效应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从绿地系统(生态)着手,应用城市生态理论,重点分析了城市绿地系统生态环境效应,针对成都市的具体情况提出了成都市发展绿地系统对策和方向,更有效的发挥绿地系统的生态功能。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介绍了南雄生态建设现状,指出存在问题,探讨今后生态环保经济建设的途径与建议,对山区绿色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建设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叶洪岭 《环境科学导刊》2007,26(6):27-29,57
简介了生态城市绿地建设发展现状,分析了昆明市生态绿地建设进展情况,提出了基于环境功能昆明生态绿地建设的建议:优化生态结构,多生态单元为本底的生态系统,城乡生态系统的连通,城市生态的水网化和林网化,入湖河道下游自然化。  相似文献   

12.
上海城市绿地系统建设与规划的原则和对策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针对上海城市绿化现状,强调生态位、生态效益、生物多样性、空间布局和景观割裂等原理在绿地中的重要性,并在此基础上分析探讨了21世纪的上海在绿地系统建设中应如何提高绿化数量、改善绿地质量、提高生物的多样性和空间异质性、发挥生态效益、丰富绿化形式等诸多问题,尝试为今后的规划提供一些对策。  相似文献   

13.
厦门市城市绿地雨洪减排效应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城市绿地在对雨水的渗透、滞留和调蓄方面具有非常显著的作用,能够有效削减城市的雨洪流量,缓解内涝压力.以海绵城市试点——厦门市为典型区,在日降雨数据、土地利用数据、土壤类型数据、城市绿地空间分布数据和城市建成区空间范围数据等多源数据的支撑下,系统评价了厦门市建成区城市绿地的雨洪减排效应.其中,雨洪减排效应的实物量通过SCS(Soil Conservation Service)模型进行评估,价值量则利用替代市场法进行估算.结果表明:2010年厦门市单位城市绿地削减的雨洪径流深为262.28 mm,削减的雨洪径流总量为4 385.40×104 m3,减排服务价值为2.75×108元;2015年单位城市绿地削减的雨洪径流深为335.77 mm,削减的雨洪径流总量为7 634.37×104 m3,减排服务价值为5.49×108元.城市绿地面积、降水量及其时程分配是影响城市绿地雨洪减排效应的关键因子,在其共同驱动下,2015年厦门市城市绿地的雨洪减排效应较2010年显著增加.研究显示,SCS模型在数据输入和参数率定等方面具有显著优势,能够在地理空间上连续模拟厦门市整个建成区的产流量,进而实现行政区单元和城市绿地类型单元雨洪减排效应的双重评价,3种城市绿地类型(乔木、灌木和草本)单位面积的雨洪减排效应并无明显差异,受绿地面积支配,厦门市80%的城市绿地雨洪减排效应由乔木绿地产生.   相似文献   

14.
钱易 《环境科学研究》2020,33(5):1069-1074
习近平总书记指示: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必须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要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本文分别讨论了为什么要抓大保护,绿色发展的重点是什么,以及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应该由谁来完成等三个问题,并提出了生态文明建设的主要目标是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保护生态,生态文明建设应在生产领域、消费领域、城镇化建设领域、自然生态系统保护领域,以及加强法治、制度、政策和文化、教育、宣传等领域同时进行.   相似文献   

15.
中国正处于城市化快速发展阶段,城市扩张导致大量生态景观日益破碎,分析城市扩张类型与生态景观类型的变化及其关联机制能为改善生态环境提供指导。以南昌市为研究区,采用景观扩张指数(LEI)和形态学空间格局分析法(MSPA)识别南昌市的城市扩张类型和生态用地景观类型,并通过建立缓冲区带分析城市扩张类型与生态景观类型变化的关联特征。结果表明:(1)南昌市城市扩张主要以边缘型扩张为主,生态用地以“核心”形态为主;(2)不同圈层的城市扩张类型和生态景观类型的关系在不同发展阶段差异显著;(3)在城市扩张过程中,总体上生态景观越加破碎,边缘型扩张会加速大型绿色斑块的减小,飞地型扩张促进绿色景观单元的破碎化,填充型扩张则有弱化这一过程的作用。研究结果可为控制城市无序扩张提供可靠的理论参考,并为研究区的城市有序扩张和生态环境保护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6.
构建“生态—农业—建设综合统筹”的城镇开发边界划定技术模型,即按“短板理论”计算空间约束下的县域建设开发建议规模,按指标权重计算综合得分进行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按生态优先、耕地保护优先原则确定地块规划功能,结合城镇建设现状、社会经济发展和城乡协调发展等因素划定城镇开发边界。以湘潭县中心城区为例进行实证,划定城镇开发边界4500 hm2。结果表明:与湘潭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规模边界、城市总体规划中心城区空间增长边界相比,本次划定的城镇开发边界中生态极重要或极敏感区域由3.49%、12.46%降为0,新增建设用地占用耕地的比例由53.26%、50.94%降低到21.02%,新增建设用地年均增速相比降低了45.65%。该技术模型对优化国土空间开发利用保护布局,促进绿色发展、高质量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7.
延龙图地区城市土地生态适宜性评价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土地是人类生存、发展的物质基础,但是快速的城市化和城镇化每年使得很多生态用地转化为建设用地,结果导致一系列严峻的生态环境问题。在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下,城市发展需合理规划以减少城市发展对生态环境造成的影响,而城市合理规划的前提是认清土地生态适宜性及其等级。鉴于此,论文从自然地理、社会经济、生态限制三方面选取了12个评价因子构建阻力评价体系,运用“阻力模型”和“最小累积阻力模型”相结合的方法,并借助GIS空间分析技术对延龙图地区城市土地生态适宜性及其等级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延龙图地区城市土地生态适宜性可分为重点建设区(538.55 km2)、优化建设区(743.53 km2)、限制建设区(1 887.46 km2)和禁止建设区(1 919.16 km2)。论文明确各区空间分布并提出相对应的发展建议,以期为延龙图地区城市土地规划布局提供理论、技术、决策支撑与参考。  相似文献   

18.
对城市环境生态建设关系到城市的发展的格局定位,研究西安城市环境生态建设方式,以"系统治理、永续发展"为主题,树立长效的西安城市环境生态建设观念,利用大西安八百里秦川的地理优势,充分利用秦岭的生态调节功能,以生态文明理念作为指导城市建设的中心思想,建设山区、平原、城市绿化的生态屏障。在城市中依托城市绿色公共环境,进行生态保护建设,为城市营造更多的绿地空间,进行园林绿化建设、环境的生态建设、城市景观建设,促进西安城市环境生态建设方式改革创新更上新的台阶。  相似文献   

19.
This methodological investigation deals with measurement and valuing of ecological service functions for urban green space. Social, economic and ecological dimensions for such types of function are analyzed and a concept " integrated ecological service functions"(IESF) is put forward for evaluation. Based upon this conceptual approach, an index system for measuring IESF for urban green space is established. With a methodological integration of fuzzy mathematics, decision-making analysis and Delphi method, an AHP fuzzy evaluation techniques for IESF for urban green space,called AFIFUG method, is developed. Such a method has beendirectly applied to the land use strategic planning of Tianjin out-ring green belt(TOGB), and its analysis results have been successfully put into operation.  相似文献   

20.
AnintegratedapproachtoevaluationonecologicalservicefunctionsforurbangrenspaceanditsapplicationHuDan,WangRusongResearchCent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