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农业面源污染防治的监测问题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农业面源污染已成为许多国家和地区水环境质量改善的主要影响因素,开展农业面源污染监测将为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提供重要支撑。该文系统分析当前我国农业面源污染监测存在的主要问题,综合考虑国内外经验,提出如下建议:采取空间嵌套式的布局模式优化地表水环境监测点位,充分发挥环境监测的预测预报和风险评估功能;建立包括污染源、产排污系数和空间传输过程的农业面源污染全过程监测网络;定期开展土壤氮、磷养分含量评估和地下水硝酸盐氮测定和评估;建立完善数据整合与共享机制。  相似文献   

2.
以南京市上秦淮片区二横沟小流域为例,在污染源调查的基础上,采用分类法,利用改进后的污染输出系数模型进行流域污染负荷核算,得到外源污染物入河负荷量及各污染源的贡献率.研究结果表明,上秦淮片区二横沟流域内污染物排放负荷总量为COD 229.9 t/a、TN 25.8 t/a、NH3 -N 22.4 t/a、TP 1.7 t...  相似文献   

3.
济南市面源污染现状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对农村生活污染源、规模化畜禽养殖污染源、农田及城市地表径流污染进行深入调查的基础上,分析了济南市面源污染原因,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城市合流制管网降雨径流污染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北京市老城区合流制管网排除系统下游干管进行降雨径流监测,分析降雨径流和生活污水混合后的水质变化特征,以便为合流制管网污染控制提供数据依据。结果表明北京市合流制管网污染程度较高,其污染过程受降雨过程、管道汇流过程、地表径流污染特征和管道沉积物冲刷等综合影响。  相似文献   

5.
第二松花江面源污染时空分布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第二松花江流域作为松花江干流的主要产水区,其污染年负荷关乎下游水质的安全。面源污染是第二松花江的重要污染来源,采用输出系数法估算面源污染年负荷量,通过流域土地利用类型、社会经济信息等因素,利用有资料年的统计数据,进行面源污染年负荷量在时间、空间上的展布,探寻第二松花江流域面源污染年负荷量的空间分布规律,为水环境管理部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采用DPeRS模型对淮河流域氮、磷面源污染空间特征进行遥感像元尺度解析,并对"十三五"《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中划定的淮河流域235个控制单元进行面源污染优先控制单元分析。结果表明,淮河流域2016年TN和TP面源污染排放量分别为44. 99和2. 44万t,入河量分别为27. 72和1. 27万t;空间分布上,淮河流域的东部和南部氮、磷污染程度较为显著,北部污染程度较轻;农田径流型是淮河流域最主要的氮、磷面源污染源,均占到总污染量90%以上,是该流域氮、磷面源污染防治优先控制的污染源,对于TN指标次要影响类型为城镇地表径流,对于TP指标次要影响类型为畜禽养殖;筛选出淮河流域TN和TP面源污染优先控制单元分别为164和185个,面积占比分别为75. 3%和85. 0%。  相似文献   

7.
浅论农业面源污染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通过对大量资料的调查和研究,针对农业面源污染及其危害进行了认真分析,提出了控制农业面源污染、减轻危害的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8.
农业面源污染模型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述了农业面源污染模型国内外研究进展,介绍了常用的面源污染模型概念与适用范围,明确"3S"技术与SWAT、AGNPS等模型有机结合是当今面源污染模型的研究热点。提出我国面源污染模型未来研究的重点是围绕水质改善目标,建立面向全流域尺度的面源污染负荷估算方法,构建完整的基础监测数据网络,为建立符合我国流域特性的面源污染模型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9.
中国农业面源污染现状及改善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农业面源污染是当前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障碍之一。由于我国农村过量和不合理地使用农药化肥、地膜等,造成了农业面源不同程度的污染,给农业生产和农民生活带来了隐患,直接关系到农业可持续发展,必须引起高度重视,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本文阐述了农业面源污染的主要来源及危害,并提高了改善措施。  相似文献   

10.
分析了太湖流域农村面源污染现状、调查方法、治理技术及过往的环境管理经验,指出近年来的治污工作虽然有效控制了城镇点源污染,但对经济基础相对薄弱的乡村地区面源污染的治理效果仍然不佳。基于太湖流域农村面源污染治理在技术层面已经形成的以分散式污水处理设施净化乡村生活污水、以径流截污工程治理暴雨径流污染、以源头减排和污染截留技术治理农业生产污染的系统化体系,提出了将面源污染治理与农村产业优化、基建升级、高标准农田建设、生态湿地推广等目标相结合,在多要素协同/权衡的思路下加强环境治理技术与政治经济领域融合等研究展望。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连云港市农业非点源氮磷污染对水环境影响的研究,掌握了连云港市农业非点源氮磷污染情况及氮磷在土壤中的转化机制,监测分析了水环境氮磷污染现状及氮磷对水环境的影响途径,提出了控制农业非点源氮磷对水体环境污染的措施。  相似文献   

12.
北京市水环境非点源污染监测与负荷估算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文章对北京全市域范围开展水环境非点源污染监测以及污染负荷估算研究。监测结果表明,天然降雨氨氮、总氮污染程度高;城区典型下垫面降雨径流的有机污染十分严重,其中屋面降雨径流总氮和氨氮污染最严重,路面降雨径流COD和总磷污染最严重;下垫面降雨径流汇入城市排水管网后,由于冲洗下水道中的沉积物,使得水质污染进一步恶化。农业典型小流域面源污染对水质影响也很明显。城市非点源污染负荷估算选用SWMM暴雨径流模型,农业非点源污染负荷模型选用改进的输出系数模型,估算结果表明:城市非点源污染主要来自大气湿沉降、综合用地、路面和屋面等,农业非点源污染主要来自耕地和林地;全市污染物排放总量中,点源排放总量与非点源排放总量基本各占50%左右。为进一步挖掘污染减排空间,完善总量减排体系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3.
水污染源源解析研究最新进展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采取有效措施监测监管污染物排放是实现污染减排目标的必要条件,而准确掌握流域内污染物的来源是实现污染源有效监管的技术依据,文章对水污染源源解析目标化合物选取、污染物扩散模型研究和污染区域受体模型研究的最新进展进行了评述,对其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4.
基于3S技术的桂林市南溪河污染现状调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城区小流域常是水污染较重的区域,又是污染源密集的地方,其非点源污染的监测与评估,需要实用方法。本调查基于3S技术,开展流域的监测与评价,包括空间定位的精度控制、非点源的遥感分类解译、采用排污系数对非点源污染评估、对污染源及污水管网做GIS空间分析。结合水质监测进行污径比和水环境容量的评价。重点讨论了城区人口解译方法和污染源评估方法,探讨典型城区非点源污染监测的思路。  相似文献   

15.
使用烟气排放连续监测系统自动监测仪器测定污染源排气中氮氧化物,按照最新的《测量不确定度评定与表示》(JJF1059.1—2012)的要求,测量不确定度评定的要求,首次对其氮氧化物自动监测的不确定度进行分析,得出不确定度报告。  相似文献   

16.
党的十八大以来,特别是"十三五"时期我国固定污染源监测体系在管理制度、监测技术、信息平台、业务体系方面均取得了积极进展。但随着排污许可制度的全面实施,省以下环保机构监测监察执法垂改全面完成,减污降碳全面提级,我国固定污染源监测体系面临着专项制度不完善、自行监测数据质量监管压力大、基层执法监测高需求与低能力矛盾突出、减污降碳监测体系有待系统设计等突出问题。为了适应新形势下生态环境管理需求,建议:健全制度体系,研究制订《固定污染源监测管理办法》;完善技术体系和质控体系,加快快速、便携、智能化的污染源监测新技术体系及基于物联、信息技术的全流程、全链条质控体系的研究应用;优化业务体系,推动污染源执法监测与排污单位自行监测帮扶规范化和监测信息平台改造提升及应用。  相似文献   

17.
回顾分析了淮安市饮用水源地污染事件的应急监测和处置方法,总结了应急监测及处置工作的经验教训和启示,对更好地驾驭今后可能发生的各种复杂的环境事件提供了帮助。  相似文献   

18.
滨海新区在大力发展工业的同时,面临水资源紧缺与水环境恶化等问题,基于2020年至2021年滨海新区内15个监测站位的丰水期、枯水期实测数据,通过改进型加拿大水质指数模型对滨海新区地表水进行水质评价,在水质评价的基础上,利用相关性分析与绝对主成分-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分析影响地表水水质状况的污染源。15个水质监测站位水质评价结果表明:丰水期水质指数为32.27~82.80,良好水质站位1个,中等水质站位6个,较差水质站位7个,差等水质站位1个;枯水期水质指数为47.28~81.36,良好水质站位1个,中等水质站位12个,较差水质站位2个。污染源分析结果表明:丰水期中,污染源为生活污水、农业面源污染、养殖尾水点源污染;枯水期中,主要污染源为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养殖尾水面源污染。  相似文献   

19.
调查分析蔷薇河非点源废水排放情况,结合相关统计资料,核算出蔷薇河非点源废水污染物的排放量。结论表明,农田回归水污染是蔷薇河水体非点源污染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