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小海湾沉积物中有机氯农药的浓度水平和分布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GC/ECD法测定了小海地区上下层沉积物中17种有机氯农药的浓度水平和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小海湾上层OCPs含量明显高于下层,且大致呈现由内湾至人海口先增后减的分布特征,入海口处含量的突增可能与泻湖的特殊地理构造有关;DDTs类有机氯农药在内湾的降解程度明显强于人海口地区,α-HCH/γ-HCH比值均处于0~4之间,认为沉积物中HCHs来源于林丹和工业HCH;DDTs含量水平低于厦门湾海域、澳门河口等经济发达地区,高于泉州湾、莱州湾等半敞口型海湾;HCHs含量远低于厦门湾、泉州湾及莱州湾.  相似文献   

2.
海南东寨港表层沉积物中有机氯农药的组成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GC-ECD对海南东寨港海湾表层沉积物中有机氯农药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总有机氯农药浓度为0.31~7.36ng/g(层深0~2cm),0.38~5.38ng/g(层深2~10cm).HCHs浓度为0.04~2.30ng/g,DDTs浓度为0.07~4.56ng/g,说明海南东寨港沉积物有机氯农药处于低生态风险状态.港内湾红树林国家自然保护区内有机氯农药浓度较高,其DDTs农药主要来自于历史积累,γ-HCH农药有近期输入.  相似文献   

3.
红枫湖钻孔沉积物中滴滴涕的沉积记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GC/MS方法分析了红枫湖钻孔沉积物中滴滴涕的垂直分布状况,并对其来源和生态风险进行了分析和评估.红枫湖钻孔沉积物中滴滴涕的含量介于7.6~23.7ng/g之间,且从底层至表层基本上呈下降的趋势.其中,1981~1983年间有一个急剧下降的过程,随后基本上呈缓慢下降的趋势.沉积物中滴滴涕的组成以p,p′-DDTs(p,p′-DDT、p,p′-DDE和p,p′-DDD的总和)为主,p,p′-DDTs与o,p′-DDTs(o,p′-DDT、o,p′-DDE和o,p′-DDD总和)的比值在5.1~8.4之间,说明沉积物中的滴滴涕主要来源于农药滴滴涕的残留.又因为沉积物中残留的滴滴涕是以它的代谢产物为主,DDT/(DDD+DDE)的比值为0.31~0.84,所以沉积物中的滴滴涕主要源于历史的残留.此外,DDT/(DDD+DDE)和DDE/DDD比值的垂直变化特征显示,尽管我国1983年就禁止了滴滴涕在农业上的使用,但直至1990年前后,红枫湖流域内仍存在滴滴涕使用的可能.风险评价的结果显示,红枫湖表层沉积物中DDE、DDD、DDT和DDTs的含量均介于ERL和ERM值之间,可能造成潜在的生态风险,因此红枫湖沉积物中滴滴涕的污染仍值得密切关注.  相似文献   

4.
河北水库及湖泊沉积物中DDT农药的残留特征与风险评估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分析了河北省主要湖泊水库沉积物中有机氯农药(DDT)的残留特征与生态风险.2004年秋季采集了河北12个水库和2个湖泊的表层沉积物样品,利用GC-ECD测定DDTs农药的含量,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其残留与组成特征以及生态风险.结果表明:1)河北省主要湖泊水库沉积物中DDTs的平均含量为3.328 ng·g-1,其含量范围为1.014~9.022 ng·g-1;并且,不同样品中DDTs的含量的差异较大,变异系数均超过65%.2)临城水库、陡河水库、龙门水库3个样点的表面沉积物中wDDT/(wDDD wDDE)>1,表明有新的DDT输入;岗南水库、邱庄水库、黄壁庄水库3个样点的表面沉积物中wDDD/wDDE>1,说明DDD降解环境为厌氧条件;其余8个样点wDDD/wDDE<1,说明DDD降解环境为好氧条件.3)所有样点中DDT、DDD和DDE浓度均低于ERM,并且大部分小于ERL,表明其生态风险大多低于10%;但11个样点的DDTs含量介于ERL和ERM之间,表明其生态风险大多介于10%~50%.  相似文献   

5.
府河和白洋淀沉积物中DDTs的分布特征和风险评估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利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检测了府河和白洋淀共计19个表层沉积物样品中的w(DDTs)及其分布特征. 结果表明,w(DDTs)为1.74~51.33 ng/g (以干质量计),平均值为11.01 ng/g,其分布特征呈现从府河到白洋淀逐渐递减的趋势. 与国内其他地区沉积物相比,府河和白洋淀地区DDTs的污染处于中等偏低的水平. 在所有沉积物样品中,p,p′-DDT所占比例较大,是最主要的异构体. 大部分样品中w(DDD)/w(DDE)大于1,而w(DDT)/w(DDE+DDD)小于1,说明研究区DDT处于厌氧环境条件,且没有新的DDT输入. 该地区DDTs主要来源于农田土壤侵蚀及工业废水排放. 潜在风险评估表明,府河和白洋淀的表层沉积物中DDTs对周围环境具有一定的影响,应引起相关部门的重视.   相似文献   

6.
大亚湾海域多氯联苯及有机氯农药研究   总被引:39,自引:4,他引:39  
1999年 8月 4日采集了大亚湾次表层水、悬浮颗粒物和表层沉积物并用气相色谱 (电子捕集检测器 )分析了其中 12个多氯联苯 (PCBs)和 18个有机氯农药样品。总PCBs含量 ,水体中介于 91.1~ 135 5 .3ng/L ,沉积物中为 (0 .85~ 2 7.37)× 10 -9;总HCHs含量水体中介于 35 .5~ 12 2 8.6ng/L ,沉积物中则为 (0 .32~ 4 .16 )×10 -9;总DDTs含量在水体中介于 2 6 .8~ 975 .9ng/L ,沉积物中为 (0 .14~ 2 0 .2 7)× 10 -9;而在悬浮颗粒物中均未检出。水体和沉积物中DDT/(DDE DDD)比值较大 ,表明近期仍有此类化学物质输入大亚湾海域。本研究为大亚湾养殖海区提供难降解有机污染物的现状资料。  相似文献   

7.
利用GC-ECD测定了钦州湾沉积物中17种有机氯农药的含量,并对其组分分布和来源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样品中有机氯农药的总量为1.50~129ng/g,滴滴涕(DDTs)浓度为0.59~126ng/g,六六六(HCHs)的浓度为nd~2.65ng/g。有机氯农药的分布特征为茅尾海>钦州外湾,茅尾海东岸>西岸。组分分布特征分析显示,DDTs主要来自于历史积累,林丹在某些采样区域内有近期输入。与国内外不同地区沉积物中有机氯农药残留相比,钦州湾沉积物中有机氯农药污染处于低到中等水平。以沉积物生态风险评估值为基准的分析表明,研究区内DDT含量存在较大的生态风险。  相似文献   

8.
林田  秦延文  张雷  郑丙辉  李圆圆  郭志刚 《环境科学》2011,32(11):3294-3299
利用GC-MS测定24个大伙房水库表层沉积物中有机氯农药和多氯联苯含量,主要揭示水库沉积物中有机氯农药和多氯联苯的残留特征.结果表明,HCHs的含量为0.70~3.48 ng.g-1,均值为(1.58±0.71)ng.g-1;DDTs的含量为0.85~4.94ng.g-1,均值为(1.94±0.82)ng.g-1;PCBs的含量为1.46~3.52 ng.g-1,均值为(2.42±0.64)ng.g-1.γ-HCH、β-HCH、DDE、DDT和PCB28百分含量较高.高百分含量γ-HCH和DDT表明目前仍在使用的林丹和工业滴滴涕产品;β-HCH、DDE和PCB28可能来自土壤中农药和多氯联苯残留.水库上游污染物含量明显高于水库下游,同时污染物高值点主要集中在浑河河口,表明水库上游浑河河流搬运是水库沉积物中污染物的主要输入来源,并影响污染物在沉积物中的分布.生态风险评价结果表明,沉积物中DDTs和γ-HCH存在较高的生态风险;沉积物中PCBs残留尚未对周围环境造成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9.
澳门水域水体有机氯农药的垂线分布特征   总被引:15,自引:3,他引:15  
对澳门水域水柱不同水深水体进行垂线采样,根据水样颗粒相和溶解相有机氯农药(OCPs)的定量分析结果,探讨水体中OCPs的垂线分布特征.结果表明,OCPs总量变化范围为25 1~67 5ng·L-1,六六六总量为8 7~27ng·L-1;DDTs总量是8 7~29 8ng·L-1;DDT (DDE DDD)垂线分布表明,水柱上层样品的DDT (DDE DDD)>1,说明目前可能仍有新使用的DDT农药进入该水域;据OCPs在颗粒相和溶解相中的分配及其垂线分布表明,水体中悬浮颗粒物主要以沉降和水平迁移输运为主;聚类分析结果亦表明,中层、上层水样的关联程度相对较高,与底部界面水的相关性较低,揭示OCPs在表层沉积物与水体间的垂向交换、迁移较弱,水环境受表层沉积物再次释放OCPs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0.
太湖梅梁湾沉积物中有机氯农药的残留现状   总被引:24,自引:3,他引:24  
采用GC/ECD分析了梅梁湾沉积物中有机氯农药的残留现状.所测样品中有机氯农药总浓度为1.78~64.74ng/g,其中,HCHs、DDTs在几乎所有采样点都有检出,含量分别是0.23~1.81ng/g、1.78~63.08ng/g.HCHs中,α-HCH与γ-HCH残留水平相当,未检出β-HCH.DDTs中p,p'DDE残留水平较高.数据表明有机氯农药中HCHs可能有新的污染源输入,DDTs在多数采样点发生好氧生物降解,与国内不同水体表层沉积物中HCHs、DDTs的含量相比,梅梁湾沉积物中有机氯农药含量较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