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化工环保》2008,28(4)
该专利公开了一种C4馏分的加氢方法。原料C4馏分与氢气混合后进人加氢反应器,先与加氢催化剂Ⅰ接触进行二烯烃加氢饱和反应,其反应生成物不经分离直接与加氢催化剂Ⅱ接触进行杂质脱除和烯烃加氢饱和反应,所得的反应流出物经冷却、分离后,得到C4馏分产品。采用该方法能在较为缓和的反应条件下,脱除原料C4馏分中的大部分烯烃,得到的C4馏分产品中的烯烃含量小于1.0%,  相似文献   

2.
《化工环保》2007,27(3):199-199
该发明公开了一种处理煤焦化及煤焦油加工过程中产生的含酚废水,包括含硫酸废水的新工艺与再利用技术。在该含酚废水中加入煤沥青乳化剂后再配入煤沥青燃料油,将其制成乳化煤沥青燃料油乳液,可直接用于燃烧;乳化煤沥青燃料油乳液中的煤沥青燃料油:含酚废水:煤沥青乳化剂的份数比为100:(4~25):(0.5~1.5)。该工艺的特点是,  相似文献   

3.
李亚栋  郑化桂 《化工环保》1994,14(5):309-310
油脂加氢催化剂生产废水中镍的回收试验以硫酸镍为原料生产油脂加氢催化剂过程中,排出一定数量的含镍废水,其中镍主要以络合离子[Ni(NH_3),n≤6]形式存在,含量约6—10g/L。采用传统的碱沉淀法和树脂吸附法处理该废水,均不能达到满意的效果,且工艺...  相似文献   

4.
《化工环保》2008,28(5)
该发明公开了一种以炼厂气为原料制备甲醇的方法。以炼厂气为原料,经催化加氢、精制脱硫、水蒸气转化后可生产出符合甲醇合成反应需要的合成气,并经过合成气压缩、甲醇合成、甲醇精馏过程得到甲醇产品。该发明的开发与应用,为炼厂气的综合利用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5.
分析了离子液体的脱氮原理,并按阴离子类型对其进行了分类,着重介绍了各类离子液体在油品非加氢脱氮中的应用。相对于其他非加氢脱氮技术,离子液体脱氮技术具有选择性高、化学及热稳定性高、操作工艺简单、易回收、污染少、脱氮率高等优点。进一步提高离子液体的重复使用性、稳定性、选择性和降低其生产成本是该领域今后研究工作的主要目标。  相似文献   

6.
《化工环保》2006,26(2):106-106
该发明公开了一种H酸生产废水的净化和资源回收利用的方法,它是将过滤后的H酸生产废水通过装有树脂的吸附柱,使其中的H酸、T酸吸附在树脂上,从而实现有机物和硫酸钠饱和溶液的有效分离。  相似文献   

7.
介绍了LSH-02G克劳斯尾气加氢催化剂的生产工艺及工业应用情况。LSH-02G催化剂具有一定的大孔,可减少CO在催化剂孔道中的停留时间,显著提高催化剂的COS水解率。LSH-02G催化剂工业应用结果表明:装置在80%、100%和110%负荷下运行,各项参数运行正常,急冷水pH稳定在7.8~8.0,急冷塔顶在线氢气含量(φ)维持在1.8%~2.2%,加氢反应器无SO2穿透。加氢反应器中SO2加氢转化率均为100%,COS水解率均在92%以上,符合普光天然气净化厂加氢催化剂技术规格书要求(SO2加氢转化率100%,COS水解率达90%以上)。  相似文献   

8.
航空煤油精制工艺的产污对比及防治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魏颖  潘峰  王鹏波  汪健 《化工环保》2014,35(3):276-280
对国内外常用的两种航空煤油(简称航煤) 精制工艺——加氢工艺和非加氢工艺进行了介绍,结合各自的工艺流程对“三废”排放情况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污染防治措施。分析结果表明:与加氢工艺相比,非加氢工艺相对简单,对反应的控制要求较低;两种工艺排放的废气和废水基本相同,包括酸性水、含油废水和酸性气等;非加氢工艺产生的废渣量远大于加氢工艺,除包括加氢工艺产生的废催化剂和废瓷球外,还包括废白土、废岩盐和废脱酸吸附剂等;航煤精制工艺的有组织排放污染物可通过酸性水汽提装置和硫磺回收装置进行处理,废渣由原生产厂家回收或按性质分类送往符合资质的相应渣场处理。  相似文献   

9.
《化工环保》2007,27(5):416-416
该发明公开了一种利用植物纤维生产多元醇的方法。其方法:将磨碎过筛后的植物纤维在酸性条件下进行水解,过滤得到液体组分和固体组分;用碱性溶液调整水解物液体组分的pH,用脱色剂进行脱色,然后在催化剂作用下进行氢化反应;将氢化反应后的产物在催化剂作用下进行氢解反应,得到含有多种多元醇的混合物;将氢解后的混合物进行离心分离、沉降、过滤,除去催化剂,然后将过滤后的液体根据沸点的不同进行分离得到多种单一成分的多元醇。  相似文献   

10.
《化工环保》2005,25(1):67-67
一种槽形多相多元催化电解氧化废水处理装置,是将固体吸附材料、电极材料、催化剂载体、液相催化剂、气相氧化剂与电解等过程相结合,组成一个具有综合脱除过程的物理一化学一电解处理装置。吸附材料与催化剂载体相结合,同时又作为电极材料并流化于反应器中,可实现去除生物抑制性污染物和生物代谢产物的目的,广泛用于生化前的预处理及生化后的废水深度处理,便于实现废水资源化。  相似文献   

11.
刘光永  郭红宇 《化工环保》1997,17(4):195-200
在微反应色谱和熔盐换热固定床反应装置上,用Pt/Al2O3催化剂进行多氯苯加氢脱氯反应的试验研究,考察了温度,液体空速,压力,氢料摩尔反应条件对多氯苯催化氢解脱氯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适宜反应条件下,多氯苯脱氯率为50%,氯苯和二氯苯收率在40%以上。  相似文献   

12.
废塑料催化裂解制燃料油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自制的L不列催化剂对聚乙烯,聚丙烯,聚苯乙烯及其按不同比例混合的3种废塑料催化裂解制燃料油进行了研究。试验结果表明:混合废塑料料经过催化解制得的90^#汽油和0^#柴油的质量均达到国家标准。油品品质的好坏主要由废塑料的种类,催化剂和催化改质温度3个因素决定。  相似文献   

13.
《化工环保》2013,(6):493+497+517+552+559+569
一种油田超稠油废水的深度处理工艺该发明公开了一种油田超稠油废水的深度处理工艺。包括以下步骤:1)将经过破乳和物化预处理的超稠油废水冷却至35~40℃;2)采用厌氧处理和好氧处理组合工艺生物降解冷却后废水;3)采用吸附剂吸附处理经步骤2处理的废水,控制出水COD≤50mg/L。该发明降低了生化处理负荷,  相似文献   

14.
安格尔(Ангарский)电化学公司的Подберезны Б.Ф发明了一种回收废石油的方法。该法是利用吸附剂与加热的废石油充分接触,然后再用真空过滤等方法最终使吸附剂与油分离。   该法可用硅胶作吸附剂,吸附剂用量为回收油量的5%-20%(质量分数),吸附温度为120-125℃,连续搅拌混合3-4 h。用过的吸附剂和吸附杂质通过3个阶段彻底与油分离:在孔径为1.5-2 mm的多孔金属网上过滤吸附剂基质;在有多层过滤隔膜的真空吸附器中渗滤油;分离后的油在金属陶瓷过滤器中最终得以净化。  相似文献   

15.
国外动态     
利用废油发电Che.Engineering,100[1],23(1993)日本Hojo公司正在开发一项利用废液压油及润滑油的发电技术,如成功的话,还可节约每吨废油的处理费150-225美元。该公司连续将废油送入一台反应器中,用沸石催化剂在300-450℃及0.5-1kg/cm~2表压下使之裂解,生成以煤油为主,并含有一定量汽油和柴油的混合燃料油,用这种油驱动配有特殊设计的燃料喷射系统的转子柴油发电机。此处理工艺每小时可处理50-70L废油,其中约90%转化成燃料油,反应器的能耗为输  相似文献   

16.
《化工环保》2009,29(1)
该发明涉及一种吸附-低温干法处理苯胺废水的方法,主要步骤是将含苯胺废水通过装有吸附-催化剂的固定床反应器,当吸附后排出的废水中的苯胺质量浓度为4.9mg/L时,停止进水,排掉反应器中残余水,然后通人氧气体积分数为4%~6%的氧化性气体,空速为500—2000h~,反应温度为100~400℃,反应1~10h,经催化氧化过程后,吸附-催化剂用于下-吸附-催化氧化循环过程。  相似文献   

17.
日本ねくら开发的水平移动式废塑料油化装置 ,处理成本低 ,能回收优质燃料油。过去用槽式反应器反应存在热效率低、产生大量碳等问题。现采用水平移动式反应器 ,反应时只要控制好载有催化剂砂的水平床的移动速度 ,热分解温度和原料供应量三因素 ,就能按需要得到轻油、煤油、重油。水平移动式废塑料油化装置  相似文献   

18.
《化工环保》2008,28(4)
该发明涉及一种苯萃取残液废水浓缩液综合利用的方法。其特点是,将苯萃取残液废水浓缩液蒸发,再加入溶剂使硫铵析出,经固液分离得到硫铵晶体,分离后的液相经过蒸馏回收溶剂和去除水,冷却后得到含己内酰胺的有机物结晶。  相似文献   

19.
西德德古萨公司与芝特市政电力公司和朗吉公司合作发明了一种新的脱硫脱氮法,称Desonox法。该法原理建立在二种作用基础之上,一是沸石催比剂与氨的结合作用,使氮氧化物转化为氮和水蒸汽,二是沸石催化剂与下游氧化剂的联合作用,确保二  相似文献   

20.
《化工环保》2008,28(3)
该发明公开了一种高污染低浓度废酸的回收利用方法。将含有硫酸的废水经过多效浓缩、过滤除杂后加入无机盐MX与硫酸进行反应,生成气体和酸性的混盐,酸性的混盐经中和、除杂脱色后直接利用或去精制、分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