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固定化酶催化氧化去除水溶液中酚的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胡龙兴 《环境科学》1996,17(3):57-60
用海藻酸钙凝胶包埋辣根过氧化物酶制成固定化以过氧化氢为氧化剂,进行了固定化酶催化氧化去除水溶液中酚的实验研究。对于100ml酚住房为100mg/L的单一苯酚或邻氯基水溶液,控制条件为:3%海藻酸钠液30ml,凝胶粒径1mm,固定化时间1h,酶包埋量50u,反应时间1h,pH6及过氧化氢加入量2mmol,单一苯酚和单一 基酚水溶液的酚去除率可分别超过80%和70%。  相似文献   

2.
热带假丝酵母314号固定化细胞分解苯酚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1.比较了三种生长培养基对热带假丝酵母314号细胞分解苯酚活力的影响。在以苯酚为碳源的培养基中生长的细胞酶活力较高,125mg湿细胞一小时可分解苯酚5425.8μg。用3.0%的琼脂固定化后,固定化细胞酶的相对活力为44.4%。诱导能显著地提高固定化细胞的酶活力,最适的诱导时间为12—18个小时。 2.比较了固定化细胞和自然细胞的某些性质。两种细胞反应的最适温度均为37℃;反应的pH范围均在3.5—11之间;固定化细胞热稳定性稍差;Cu~(2 )和Zn~(2 )对自然细胞的活性有一定抑制作用;CN-明显抑制两种细胞酶活力。 3.固定化细胞装柱后连续处理浓度约为150ppm的苯酚溶液,20天内的出水酚浓度平均为0.29ppm,在此条件下固定化细胞的半衰期为11天。 4.连续处理苯酚过程中,固定化细胞所丧失的酶活力可以通过再培养得到恢复。  相似文献   

3.
辣根过氧化物酶处理酚和氯酚的催化特性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张彤  赵庆祥  黄慧  李勤  张奕 《环境科学》1998,19(1):25-29
为了研究辣根过氧化物酶处理酚和氯酚的动力学过程,采用人工配不试验,测定了pH对酶催化反应的影响,H2O2抑制酶催化反应的动力学参数和不同度物的酶催化反应动力学参数,结果表明,在试验的pH范围内,pH为9时过氧化物酶对苯酚和对氯苯酚的去除效率最高,分别达到99.5%和95%。  相似文献   

4.
从苹果中提取多酚氧化酶(PPO),活力为246.22 U(/g·min)。以邻苯二酚为底物测定了PPO的最适pH值、最适温度以及米氏参数等;采用包埋法用海藻酸钠、戊二醛交联制备了固定化多酚氧化酶(I-PPO),比较了固定化酶与液态酶的稳定性,进一步用I-PPO酶促氧化处理苯酚废水。结果表明:PPO酶促氧化邻苯二酚的最适pH为6.5,最适温度为30℃;PPO的米氏参数K m=0.189 mol/L,反应最大速率v max=0.311 U/min。I-PPO的最适pH为6.5,最适温度为35℃,I-PPO的热稳定性提高;I-PPO贮存25 d活力仍保持85%以上,PPO仅10%;I-PPO重复使用3次活力损失不到15%。试验条件下,I-PPO处理低浓度苯酚废水效果较好,对10 mg/L的废水苯酚的去除率达91%;最适用酶量为1 g。  相似文献   

5.
杨梅  吴永贵  熊键 《环境科学学报》2014,34(6):1414-1420
以黄腐酸改性的蒙脱土为模板固定辣根过氧化物酶(Horseradish peroxidase,HRP)研究其催化去除水中2,4,6-三氯苯酚(2,4,6-trichlorophenol,2,4,6-TCP)的效果及其影响因素,并与自由酶催化反应做对比研究了不同催化时间、pH值、温度和固定化HRP浓度对催化反应的影响,以及对固定化HRP催化降解2,4,6-TCP进行了动力学分析,考察了固定化HRP的重复使用性和储存稳定性.结果表明:黄腐酸活化的蒙脱土固定的HRP具有很高的生物活性,固定后的HRP活性高达112 U·g-1;固定化HRP催化降解100μmol·L-12,4,6-TCP,20 min后对2,4,6-TCP的去除率已达到96%,催化降解速率高于自由酶;HRP经过黄腐酸改性的蒙脱土固定化后,催化降解2,4,6-TCP的最优pH值为6;固定化后的HRP其催化反应的适宜温度范围(10~50℃)比自由酶(30~50℃)更宽泛.改性蒙脱土载体固定HRP对2,4,6-TCP的去除作用主要是由固定化HRP的催化作用引起的,吸附去除率贡献仅达到0.77%,氧化去除率仅为2.81%.固定化HRP催化2,4,6-TCP的Linerweaver-Burk反应动力学参数中最大反应速率Vmax=7.14×10-4mol·L-1·min-1,米氏常数Km=1.56×10-3mol·L-1.在储存稳定性方面,固定化HRP的储存稳定性极高,50 d后依然可以保留80%的活性.  相似文献   

6.
为获得低成本高效率的固定化微生物处理Cr(Ⅵ)废水体系,从混合微生物种类和固定化技术等方面对Cr(Ⅵ)的微生物去除效应进行了试验研究.首先筛选出对Cr(Ⅵ)具有较高去除能力的混合菌株组合,然后采用海藻酸钠(SA)固定法进行混合菌株固定化,考察混合微生物和固定化混合微生物技术对Cr(Ⅵ)的去除效应.结果表明:HB(Bacillus subtilis var.)菌株对Cr(Ⅵ)有较好的去除能力,在40 mg/L的Cr(Ⅵ)溶液中其去除率可达98%左右,其次为Ua(Bacillus atrophaeus)菌株,最后为xJ-Ⅱ(Bacillus subtilis)菌株;混合菌株组合中,HB菌与XJ-Ⅱ菌组合和HB菌与Ua菌组合对Cr(Ⅵ)的去除效应较好,在60 mg/L的Cr(Ⅵ)溶液中其去除率可达92%;混合菌株经固定化处理后,HB菌与Ua菌组合对Cr(Ⅵ)的去除率仍很高,在40 mg/L的Cr(Ⅵ)溶液中其去除率可达到98%.可见,混合微生物能有效地提高固定化微生物技术对Cr(Ⅵ)的去除效应,且固定化混合微生物技术有望在铬污染废水中得到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7.
高铁氧化去除饮用水中邻氯苯酚的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采用自制的固体高铁酸钾作为氧化剂,研究高铁对水中微量邻氯苯酚的去除效果及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当水中邻氯苯酚的含量为4mg/L时,加入60mg/L的K2FeO4氧化处理10min,对邻氯苯酚的去除率可达99.3%。取得高铁酸钾对邻氯苯酚的最佳氧化去除效果的pH范围为9-10,高铁氧化邻氯苯酚近似的二级动力学反应。  相似文献   

8.
基于膨润土凝胶固定镰刀菌反应器对苯酚废水的降解特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新型膨润土凝胶将镰刀菌固定化,研究了镰刀菌不同固定方法处理苯酚废水的效果,考察了固定化微生物反应器间歇与连续运行处理不同苯酚浓度的降解性能.结果表明,膨润土凝胶吸附固定镰刀菌对苯酚的降解速率最大,速度常数达2.5882h-1;反应器间歇运行时,苯酚的降解率随初始苯酚浓度增加而有所下降,不同浓度的苯酚降解过程基本上遵循零级反应动力学;反应器串联连续运行条件下,停留时间为9.5h时,苯酚浓度100mg·L-1的总降解率稳定在95.5%左右.  相似文献   

9.
冷冻固定化优势菌群处理含甲醛苯酚废水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以甲醛苯酚废水为对象,采用PVA1799冷冻改良法固定化优势菌群,对最佳包埋条件,固化菌体活性恢复特性,甲醛和苯酚的降解特性和pH波动的低抗特性等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以10%-17%PVA1799,25%菌泥混合,-4-10℃冷冻解融4次为最佳包埋工况;固定化菌群最佳的活生恢复时间为3-5d,对肖度为475mg/L的甲醛有95%的去除率,对肖度为565mg/L的苯酚有94%以上的去除率,平均污染  相似文献   

10.
利用Fe34吸附-明胶包埋-交联法固定辣根过氧化物酶(HRP)催化去除水中的五氯酚(PCP),探讨了催化反应时间、不同缓冲体系及pH值、不同PCP初始浓度和HRP使用量对催化反应的影响,确定了固定化HRP催化去除PCP的最佳反应条件,并与自由酶的催化反应做对比研究.结果表明,用固定化辣根过氧化物酶催化去除五氯酚,反应在30 min后可达到平衡,催化速度和自由酶相当;pH值介于 4~6之间有较明显的去除效果,固定后催化反应的适宜pH范围更为宽泛,且受不同缓冲体系影响较小,pH为5时有最高催化去除率41%;在0.05  U/mL的低活性浓度下固定化HRP的催化效率高,与自由酶相比可减少酶用量;PCP的去除量随其初始浓度的增加而增加,但催化去除率从39.68%下降至24.4%;此外,固定化HRP具有良好的催化稳定性,在酶活性浓度为0.05  U/mL时重复使用7次后PCP的催化去除率仍高于39%.  相似文献   

11.
以PVA(聚乙烯醇)作为载体将降酚菌株Corynebacterium sp.JY03进行固定化包埋处理,正交试验确定该菌株固定化细胞制备的条件,然后对固定化细胞的降酚性能进行研究。试验确定最佳固定条件为:PVA质量分数为6%,菌液量/PVA水溶液体积比为6/30,氯化钙含量为2.0%,钙化交联时间为8 h;固定化细胞降解苯酚的最适温度为30~35℃,最适pH值为6.5~7.5,在初始苯酚浓度为700 mg/L,装液量50 mL,培养42 h后,苯酚降解率达99.1%。固定化细胞重复利用6次苯酚降解率仍高于85.2%,其性能优于游离细胞,这将为该菌株进一步应用于含酚废水的生物处理提供实践条件。  相似文献   

12.
选择新疆本土产的疣孢漆斑菌作为固定化菌种,并与壳聚糖铁凝胶通过固定化手段有效结合起来,综合分析了壳聚糖铁固定化真菌脱色处理染料的过程机制,以及不同条件下的脱色率.结果表明:固定化真菌对染料的去除首先是染料积累的过程,其次是菌种降解的过程,壳聚糖铁的加入有效缩短了染料积累的时间,24 h的染料脱色率提升了1.5倍;壳聚糖铁固定化真菌对初始浓度为50~250 mg·L-1的酸性染料都有很好的去除效果.振荡培养使疣孢漆斑菌菌球的脱色效率最高提升14.4%.壳聚糖铁固定化菌球投加到染料后有较高的漆酶产量,48 h达到(81.40±3.18)U·mL-1.  相似文献   

13.
酶催化氧化处理含酚废水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考察了不同反应条件对酶催化氧化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对于苯酚、邻氯苯酚和邻氨基酚三种单一含酚废水的处理,当pH接近中性时,酚的去除率最高,分别为75%、95%和62%。在低温(4℃)和高温(40℃)下,苯酚废水和苯酚-邻氯苯酚-邻氨基酚混合废水的酚去除率下降约10%。在处理中不同的酚类物间存在明显的协同效应。  相似文献   

14.
固定化酵母菌细胞去除Cd^2+的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报导用聚丙烯酰胺固定化酵母菌细胞去除Cd2+的研究。用化学和电镜分析法研究了去除和解吸回收Cd2+的最佳条件及去除机理,并推荐了去除电镀废水中Cd2+的工艺流程。结果表明:在pH9,Cd2+浓度为1~400mg/L,反应1h,固定化细胞对Cd2+的去除率98.9%;未固定化细胞为37.6%。分别用0.1MHCI和0.1MEDTA解吸,Cd2+的回收率为88.5%和87.6%。酵母菌对Cd2+的累积作用主要是胞外器官的表面吸附,并伴有络合、螯合及絮凝作用。本法可用于电镀含Cd2+的废水的治理。  相似文献   

15.
高效降酚菌Bacillus sp.JY01的固定化及降解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以海藻酸钠作为载体将降酚菌株Bacillussp.JY01进行固定化包埋,并通过正交实验确定了该菌株固定化细胞制备的最优条件;研究并对比了固定化细胞和游离细胞的降酚性能,研究结果表明最佳固定条件为:海藻酸钠质量分数3%菌液量:海藻酸钠水溶液体积比4:30、氯化钙含量为3%、钙化交联时间8h;固定化细胞降解苯酚的最适温度是32℃,最适pH值范围为7.0~7.5,最适条件下能高效降解质量分数为1300mg/L的苯酚溶液,固定化细胞重复利用8次苯酚降解率仍可达到96.8%,该固定化细胞降酚性能优于游离细胞。这将为该细菌进一步应用于含酚工业废水的生物处理提供可靠的控制条件。  相似文献   

16.
从固定化细胞的微生物选择、细胞固定化载体的选择以及固定化细胞降解苯酚效果的影响等方面介绍了固定化细胞技术降解苯酚的研究进展,指出了固定化细胞技术在降解苯酚应用中所存在的问题,并展望了固定化细胞技术降解苯酚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7.
减压蒸馏耦合固定化微生物法处理TNT 红水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减压蒸馏耦合固定化微生物法处理TNT 红水.利用GC-MS 对TNT 红水和馏分的有机组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TNT 红水的有机组分主要有1,4-二硝基苯、4-甲基苯酚、2-甲基苯酚等;馏分的有机组分主要有4-甲基苯酚、苯酚、2-甲基苯酚、2,4-二硝基甲苯、1,4-二硝基苯等.馏分采用以FPUFS 为填料的固定化微生物-生物滤池进行处理.经处理后,硝基化合物浓度为0~1.6mg/L、COD 为50~90mg/L,符合TNT 废水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18.
藻菌固定化去除污水中氮磷营养物质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用褐藻酸钙分别固定小球藻、细菌以及菌藻可用于人工污水的处理。实验结果表明,固定化菌藻对氮磷的去除效果优于固定化细菌和固定化藻类;在污水中添加葡萄糖的条件下,菌藻固定化胶球在44h时对NH+4-N和PO43--P分别达到100%和89.8%的去除率。并且还发现,在氮磷比为5∶1的条件下,菌藻固定化胶球对氮和磷的去除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9.
固定化细胞在废水处理中的应用及前景   总被引:59,自引:5,他引:54  
综述了固定化微生物在水处理中的应用发展过程和固定化细胞技术在废水生物中的应用,包括去除BOD物质,硝化-脱氮,酚,氰的降解,重金属离子的去除或回收以及印染废水的脱色处理等。最后,对固定化细胞应用于废水生物处理的前景及存在的问题进行评述。  相似文献   

20.
一种耐酚菌种及其固定化细胞降解含酚废水性能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30,自引:0,他引:30  
通过对土壤及污水的采样、分离、纯化,得到了一种降解苯酚的菌种,经过一系列驯化实验,使其苯酚耐受能力达915 mg/L。在此基础上,利用正交实验,确定了该菌种固定化细胞制备的最优操作条件。之后,对游离细胞和固定化细胞的降解苯酚过程进行了动力学分析与比较。结果表明,2种类型细胞的降解苯酚过程均符合Monod模型,并且固定化细胞的降解效果明显高于游离细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