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王敏 《劳动保护》2003,(2):59-59
某乡办电镀厂自行配制了一种贵金 属防变色涂料,采用以汽油为主的有机 溶剂作稀释剂。由于该类溶剂挥发性 强、易燃,并在浸涂过程中涂料需要加 温至50 ℃,浸涂后还需在110 ℃高温下 烘烤。采用该种工艺本应有严格的防 火、防爆措施和制度,可是该厂在管理 中疏忽了,操作者缺乏这方面的必要常 识,从而相继发生三起事故。 事故之一 经过浸涂的工件在烘箱内烘烤时, 烘箱门突然炸开。 事故的起因是这样的:操作者将浸 过涂料的工件当即移入已升温至110 ℃ 的电热烘箱内并关闭箱门…  相似文献   

2.
随着开采深度的不断增加,地温逐渐升高,煤矿井下高温热害日趋严重,导致事故率上升,严重制约了矿山开采向纵深发展。针对东山煤矿1231采煤工作面的高温环境,应用矿井热环境理论和矿井通风技术,分析风流自地面流向1231采煤工作面过程中风流温度的变化,得出各种热源对矿井风流升温的影响,为防治热害提供理论依据。通过增加风量、改变工作面通风方式等几种降温技术,工作面平均温度从28.41℃降低到26℃,降温效果明显,有效地改善了1231采煤工作面的气候环境。  相似文献   

3.
深井高温热环境的数值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井下工作面热环境的特点,采用了数值模拟的方法,对高温巷道中的热环境进行数值模拟计算,并应用预计热舒适指标(PMV)对不同设计参数的井下环境的热舒适程度进行科学的评价,给出了高温巷道中的速度场、温度场、热舒适PMV值。以某矿山高温巷道为实例进行了热环境评价,得出了热环境评价结果。结果表明在温度为40℃的高温巷道中,采用入口处风速为0.8m/s即可满足通风降温的要求,所得结果更具有直观性、准确性,为最优通风降温方案的确定提供了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4.
蒋勇 《安全》2010,31(2):41-42
车床的运动是主轴通过卡具带动工件旋转为主运动;拖板刀架带动刀具做沿工件轴线方向的纵向直线送进或做垂直工件轴线方向的横向直线送进为进给运动。从车床的运动持点可以看出,车削加工的不安全因素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工件及其夹紧装置(卡盘、花盘、鸡心夹、顶尖及夹具)的旋转;二是切削过程中所产生的飞溅的高温切屑。  相似文献   

5.
<正>5月1日,中央气象台高温中暑气象预报服务工作全面启动。同时针对高温天气,及时发布天气预报、气象指数和预警,推进高温中暑气象等级预报服务工作。6月17日,中央气象台发布了我国今年第一次高温预警。7月1日以来,我国不少地方持续受高温天气的挑战,最高气温达3738℃,甚至39℃,中  相似文献   

6.
为研究煤自燃过程的煤氧反应特征,采用自行研制的绝热氧化试验系统对3种不同煤样进行绝热氧化试验。试验得出煤绝热氧化过程中煤氧反应并不都满足Arrhenius方程,温度的倒数(1/T)与升温速率的对数(1n(dT/dt))不完全是线性关系,存在位于低温(70℃)与高温(115℃或160℃)时期的非Arrhenius阶段。分析结果表明,煤绝热氧化低温时期出现非Arrhenius阶段是煤对氧气的物理与化学吸附造成的;高温时期出现的非Arrhenius阶段则是由于固定的氧气供给量与不断增加的需氧量的矛盾,以及煤氧有效接触面积受限导致的。  相似文献   

7.
为了摸清深部环境下瓦斯赋存的规律性,文章从高温环境、高压环境、变质程度和埋藏深度等因素着手,研究深部环境下瓦斯吸附特征,并得出了相应的结论。研究成果为我国深部开采过程中的瓦斯治理提供必要的数据支持,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为预防煤矿事故,研究高温高湿环境对井下工人生理、心理的影响。挑选60名矿工和5名在校学生作为被试者,通过试验对高温高湿环境下矿工心理和生理变化进行全面、系统的测试和分析,再对收集的4组数据进行整理筛选,最后将每组的15份数据作对比分析。试验结果表明:随着温度和湿度的增加,人的注意力、反应能力、认知能力都下降;高温高湿环境使人疲劳加重、动作出错率明显增加。温度37℃、湿度80%是矿工忍耐临界值。  相似文献   

9.
为了研究温度载荷作用下煤层露头火区上覆岩层受热破坏特性,揭示上覆岩层的强度和变形特征随温度的变化规律。采用MTS8 15.02电液伺服岩石力学试验系统和NM-4A型非金属超声检测分析仪,对岩样进行了25~600℃加温加载试验。试验得出了不同温度条件下岩样受热破坏特征和纵波波速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随温度升高,岩样纵波波速逐渐减小,600℃时砂岩X、Y、Z 3个方向的纵波波速下降了48.54%。高温对岩样的强度有一定的弱化作用,其峰值应力随温度升高而降低,600℃时岩样强度降幅达47.1%。岩样的峰值应变随温度升高而逐渐增大,400℃时峰值应变增大了55.6%,600℃时峰值应变增大了60.9%。随温度升高,砂岩的弹性模量、变形模量均减小,400℃时弹性模量降幅达13.5%,600℃时弹性模量降幅达59.6%。这表明在大面积高温火区的作用下,煤层露头火区上覆岩层产生大量漏风裂隙,热风压增大,致使高温煤体上部空气通过裂隙发生自然对流,从而维持煤体附近一定浓度的氧气。  相似文献   

10.
交通资讯     
《安全与健康》2012,(14):6-9
高温下的交警近日,福建省气象台持续发布高温橙色预警,全省大部分县市最高气温达35-36℃,部分县市达到36-38℃,路面温度更是超过50℃,  相似文献   

11.
中央气象台7月4日06时继续发布高温黄色预警:连日高温天气席卷南北,预计江汉南部、江南大部、华南大部、贵州东部、重庆中西部、四川盆地东北部等地有35~37℃、局地38~40℃的高温天气。另外,北京中南部、天津西部、河北大部、山西南部、山东西部、河南北部和东部、安徽北部、陕西关中地区等地的部分地区也将有35~37℃、局地38~39℃的高温天气。  相似文献   

12.
<正>1.高温补贴,企业可发可不发?小林是一家小私营物流公司的搬运工,最难熬的夏季还要顶着37℃、38℃的高温干活,却得不到高温补贴。当他得知在同城打工的同乡每年夏季都有700多元的高温补贴时,小林找老板要求发放高温补贴。老板的回答是,高温补贴发与不发是企业自己的事。  相似文献   

13.
为研究混凝土高温剥落对隧道衬砌火灾损伤的影响,在现有隧道结构非线性瞬态热—力耦合有限元模型基础上,提出1种在火灾高温条件下混凝土发生剥落的循环算法,以模拟火灾下衬砌结构截面面积的损失,并引入混凝土临界剥落温度的概念,得出基于混凝土循环剥落的隧道衬砌火灾损伤数值模型建立流程。利用该模型对某隧道衬砌结构进行火灾损伤模拟,并与试验结果进行对比验证。结果表明:火灾下隧道混凝土衬砌结构内逐渐增大的热应力是导致普通混凝土高温剥落的主要原因;可将衬砌受火面是否达到临界剥落温度作为隧道发生高温剥落的充分条件进行火灾损伤分析;模型求解所得的数值模拟结果与现场火灾试验数据基本吻合,验证了其可行性;混凝土高温剥落与否对衬砌结构等效温度应力有较大影响,在隧道衬砌结构抗火性能分析过程中应尽量考虑混凝土高温剥落造成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为提高露天开采过程中高温钻孔爆破的安全性,加快高温区域剥离速度,采用现场试验的方法,研究了液态CO_2对高温爆破钻孔的降温规律,证实了采用液态CO_2对高温爆破钻孔降温的可行性。试验同时向8个钻孔灌注液态CO_2,灌注时间为8 min,钻孔平均灌注量为0.32 m^3。试验钻孔深12 m,孔径为140 mm,初始温度在50~120℃之间。试验结果表明:液态CO_2对单个钻孔有明显的快速降温效果,降温后钻孔温度从0℃回升至50℃用时15 min以上,满足安全爆破的时间要求;多孔同时进行降温时,受钻孔初始温度及孔内形成干冰的影响,各钻孔温度从0℃回升至50℃的安全爆破时间段不重合,难以满足同时装药、起爆的要求。应针对钻孔的不同情况,进一步改进液态CO_2钻孔降温工艺。  相似文献   

15.
不同类型的矿井,环境治理的重点不同。矿山井下,由于地下深循环热水的存在和涌入,使井下环境呈现高温高湿状态,因此对热水危害的治理是该类矿井环境治理的重点。深循环热水不仅温度高(如康家湾矿35~40℃,黄石胡家湾矿33~41℃,镇江韦岗矿40~50℃,辽宁岫岩矿50℃,郴州711矿60~70℃等),而且承压,遇到裂隙,便向上透或上涌,即形成垂直循环,造成局部高温异常。这种局部高温异常,将引起井下局部地区甚至整个井下呈现高温高湿气候,对  相似文献   

16.
<正>引言某市地处西部内陆地区,属暖温带半湿润半干旱季风气候,冬季严寒,夏季高温。年日照时数2009小时-2528.1小时,年均气温11.5℃-13.6℃。机动车保有量77万辆(含摩托车)。中心城市建成区面积40平方公里,人口40余万。数据来源、监测方法与质量保证环境空气质量自动监测设三个控制站点,24小时监测  相似文献   

17.
热处理工人常年与灼热工件、化学药品、油接触,稍有不慎,就会发生事故。据3个厂11年的事故资料统计,共发生热处理事故42起,事故的内容及次数见图1。 为了防止同类事故重复发生,本文对一些典型事故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 熔盐飞溅 例1: 20Mn渗碳销套经500℃预热后,在800℃盐炉中加热。当工件刚接触熔盐液面时,熔盐立即发生飞溅,烫伤操作者的手与脸。销套入炉状况见图2。 例2:3 Cr 2 W 8模具在1050℃盐浴炉中加热时,突然发生盐浴飞溅,烫伤操作者。 例3:操作者往盐浴炉中补充新盐,新盐刚添入盐浴炉中,熔盐立即飞溅,烫伤操作者的手和…  相似文献   

18.
为了找出高温高湿作业环境下人员劳动强度对生理、心理指标的影响规律,在实验室建立了高温高湿环境模拟体系.试验人员选择年龄相近、身体状况相仿的50名在校大学生,设定了微风(风速小于1.5 m/s)及湿球黑球温度(WBGT)为26℃、33℃、35℃、38℃以上4种环境条件,试验人员按事先规定的运动方式从事极重体力劳动和重体力劳动负荷训练,实时监测人员心率和评价主观疲劳程度,计算人员心血管负荷(CVL)和主观疲劳程度,对数据进行相关性分析,并绘制不同劳动负荷、不同环境温度下的柱状趋势图.结果表明,在同等劳动负荷下,人员心血管负荷和主观疲劳程度与环境温度(WBGT)存在正相关性.根据人员心血管负荷预警级别,提出当作业环境温度(WBGT)达到35℃及以上时,应立即停止人员重体力和极重体力劳动负荷作业.根据试验结果,结合现场实际,提出从事高温高湿作业的人员,应合理安排劳动和作息,加强水盐及营养的补充,加强个体健康监护.  相似文献   

19.
近日,我国对1960年制定的《防暑降温措施暂行办法》进行了修订,征求意见稿首次以立法的形式对“高温天气”进行了界定——日最高气温35℃以上天气。今年6月4日,广东率先在全国对高温津贴的具体发放办法做出明确规定。根据规定,33℃以上(不含33℃)的露天工作称为高温作业,用人单位应当按月向劳动者发放高温津贴,标准为每月150元,或每天6.9元。  相似文献   

20.
近日,我国对1960年制定的《防暑降温措施暂行办法》进行了修订,征求意见稿首次以立法的形式对"高温天气"进行了界定——日最高气温35℃以上天气。今年6月4日,广东率先在全国对高温津贴的具体发放办法做出明确规定。根据规定,33℃以上(不含33℃)的露天工作称为高温作业,用人单位应当按月向劳动者发放高温津贴,标准为每月150元,或每天6.9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