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文章阐述了生物监测技术综合分析水环境污染物的环境行为,对保护有限的水资源和维持生态系统健康具有重要意义,介绍了生物监测的基本方法及其水体监测中的应用研究。  相似文献   

2.
文章阐述了生物监测技术综合分析水环境污染物的环境行为,对保护有限的水资源和维持生态系统健康具有重要意义,介绍了生物监测的基本方法及其水体监测中的应用研究。  相似文献   

3.
水质遥感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简述了遥感技术在水质监测中的意义,总结了可用于遥感监测的水质指标,同时对清澈水体、一类水体、二类水体及污染水体的光谱特征分别给予了介绍。着重讨论了水质遥感的基本方法,并在此基础上从营养盐、有机污染物和营养状态指数三项水质指标出发,对其研究现状进行了阐述,最后进一步提出了水质遥感领域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展望了其未来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4.
李永新  王威  何妹  申泰铭 《环境科学》2020,41(5):2257-2263
黑臭水体严重危害城市生态功能,"水十条"的颁布为实现城市黑臭水体的污染整治目标制定了时间表.城市黑臭水体治理过程中,大量治理后的水体出现返黑返臭现象.为研究这一现象的原因,采用多参数水质检测仪和化学分析方法,对治理后返黑返臭的南宁市二坑溪水体进行了24 h连续监测和月度动态监测.结果表明,降雨过程与水体氨氮浓度相关性显著(P0.01),气温与水体氨氮浓度变化趋势正相关(r=0.23,P0.05),与水体透明度变化趋势负相关(r=-0.33,P0.01),显示治理后水体返黑返臭与内源污染物的微生物降解和外源污染物的输入有关.综上,为了防止治理后的城市黑臭水体返黑返臭,应当关注河道底泥等内源污染物及其控制技术,综合采取生态治理手段减少外源污染物输入,才能最终实现城市黑臭水体长效治理.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水质生物监测中的生物学指标的讨论,较准确的反映被监测水体的水质状况,进而对水体有机污染程度作出客观地评价。  相似文献   

6.
水环境重金属的指示生物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指示生物能高效准确地监测和评价水体重金属污染状况,在环境决策管理中具有重要意义.传统水质理化监测具有无法反映生物学效应、不能综合评估水体污染等不足,指示生物凭借灵敏性、综合性、长期性、范围广、成本低、反映生物学效应等优点越来越受到重视.综述了指示生物在个体和系统水平上,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水平上监测水体重金属和在环境风险评价中的应用,开展对指示生物监测和风险评价研究,对加强水环境重金属污染防治,制定水质评价标准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何金平 《环境科技》2006,19(Z2):89-91
我国天然河流中的含沙量普遍较高,而泥沙作为污染物和污染物的载体对水环境造成污染,同时可以吸附污染物,净化水体。为此,分析了泥沙在水体中对污染物迁移转化过程中的影响,通过泥沙的吸附作用影响污染物在水体中的形态,从而影响水环境质量。讨论总结了泥沙对污染物质的吸附机理和影响因素,并讨论了有待进一步研究的内容。  相似文献   

8.
以地表水环境质量准标为基础,设定水体污染物的基准值,构建用于水体的一种环境质量评价的模型,利用快速模拟退火组合优化法对相关参数进行优化,而得到一个对多种水污染物都适用的综合水体环境质量评价指数公式。该公式形式简单,计算容易,评价结果具有可比性。  相似文献   

9.
大辽河口水体污染卫星遥感监测示范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选择大辽河口,从污染水体的波谱特性测量入手,采用卫星,地面、水体同步监测的方法,对污染河段研究主要污染物的污染程度与波谱特性间的定性,定量关系的基础上,探索了水体污染卫星遥感监测中的技术关键,进行污染水体卫星遥感监测,地面水体光谱特性测量和水分分析的示范试验研究,进而结合应用需求,开展宏观,快速的水体污染卫星遥感监测示范研究。  相似文献   

10.
基于污染危害率概念,提出了大气环境质量评价的污染危害指数计算公式和新的因子赋权法.指出用污染物的浓度相对值代替其监测值,公式中的参数可认为不随污染物种类和数目而改变.采用遗传算法对公式中的参数进行优化,得到了适用于多种污染物的大气质量评价的污染危害指数计算公式应用该公式对实例评价的结果与用其他多种方法评价结果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该公式用于大气环境质量评价的物理意义明确、普适性强、计算简单、使用方便.  相似文献   

11.
随着污水和废水的日益多样化,关于污废水处理的要求也不断提高,比如要求控制污废水中的有毒污染物。目前关于污废水毒性的测定主要有理化方法和生物学方法。常规的理化检测虽能定量分析污染物中主要成分的含量,但是存在测试项目多、成本高、难以监测各类毒物、不能直接和全面反映各种毒物对环境综合影响的问题。而生物测试能够弥补理化检测方法的不足,因此在水污染及控制的研究中,生物学方法已经成为监测和评价水体环境的重要手段之一。近年来研究者们提出了多种生物毒性测试方法来监测污废水的毒性,这些方法可归纳为利用细菌和利用水生动植物来监测废水毒性两大类。废水毒性现有检测方法需要的设备仪器多,技术要求高,所以一般中小型污水处理厂没有条件开展废水毒性的检测。本文介绍了一种活性污泥比对试验方法,用以定性检测污水的生物毒性,以供同行参考。活性污泥比对试验以废水中的氨氮去除率为特征指标,用以判别废水的毒性,操作简单、快捷,具有较好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12.
在污染物的毒理学研究和海洋污染监测中除了要对生物体中的污染物浓度进行化学分析外,还应同时进行生物体生理功能的测定。本文综述了生物体生理功能测定在海洋生态毒理学研究中的应用,简要论述了这一毒理学研究方法的主要特征,其中包括:生物累积、敏感性、组织浓度与生理反应的定量关系,污染物的理化性质与活性的定量关系(QSAR),毒性机制,生态意义,污染物毒性作用的生物学综合,混合污染物的毒性作用以及生理功能测定的实验室和现场应用。  相似文献   

13.
水体中有毒重金属等污染物质通过吸附、沉淀、络合等作用,逐渐积累于底泥中。虽然,到目前为止,对于这类污染物在河道底泥中的行为研究较少,所知不多,但一般认为,在水体受到污染的情况下,随着时间的推移,其在底泥中的浓度是逐步累加的。河道水体的污染,可以随着污染源的扩大而趋向严重,也可以随着各项治理措施的实施而得到控制。因而,水体质量是双向变化的。然而,河道底泥的污染,在一定条件下,则总是朝着一个方向,逐步累积的。所以,通过对底质试样的收集、分析和研究,便可对河道的环境质量作出历史的、发展的评价。定期进行监测,确定污染物种类和浓度水平的河道底泥环  相似文献   

14.
近些年城市水体环境污染越发严重,因此做好水质监测工作具有重要意义,而在进行水质监测时,主要就是对水体中的氨氮含量进行测定,在本文中笔者将结合过往工作经验,对水质监测中氨氮测定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旨在提升水质监测效果,实现水源保护目的。  相似文献   

15.
化学发光法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吕小虎  陆明刚 《环境科学》1990,11(1):58-60,55
本文比较全面地介绍和评述了化学发光分析法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包括水体中无机物、有机物和生物量的化学发光法检测以及大气污染物的化学发光法监测。  相似文献   

16.
气质联用在环境突发事件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鉴于国内突发污染事故的不断增多而相应监测方法尚未完善的当前状况,为充分发挥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在定性、定量中的优势,在讨论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在水体、大气、土壤三类有机污染事故中的应急监测方法,并针对不同的污染物情况提出了相关的前处理方法、条件程序。通过一次污染事件为实例阐述了操作程序和监测内容。同时还讨论此监测方法在应用中的注意事项及方法局限性。  相似文献   

17.
对处于白洋淀上游的保定市城区府河设点调查监测,分析其浮游动物群落结构特征及变化规律。通过计算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Margalef指数和Pielou均匀度指数进行了府河水质评价。结果显示:监测期内在监测河段共检出浮游动物81个种属(原生动物未计入);优势种8种,且大多数为生活在中污性水体中的种类;ShannonWiener指数月平均值波动范围为1.38~2.64;Margalef指数月平均值波动范围为1.69~2.83;Pielou均匀度指数月平均值波动范围为0.47~0.58。依据生物多样性指数对监测河段进行水质评价结果表明其水体为中污染。  相似文献   

18.
阐述了九龙江流域水体有机污染物背景调查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比较详细地论述了调查方案的制定方法、分析方法的确立、监测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和质量保证措施等。  相似文献   

19.
在城市工业迅速的过程中,水体环境受到了一定的污染和破坏,因此对水环境的监测就显得至为重要。生物监测技术利用了生物学原理,借助生物与环境之间的依存关系,对受污染的水体环境进行监测,具有灵敏度高、成本低的优点,本文从实践工作经验出发,对生物监测技术在水环境监测中的应用做出相关探讨。  相似文献   

20.
以苏州市为例分析了中国城市水环境安全监管中的主要问题:区域间管理协调不够,不利于污染纠纷的解决;监测监管的功能不足,对工业特征污染物及有毒污染物等指标缺少监测,监管对象中对景观娱乐水体关注不够,且缺少沉积物监测;技术支撑不足,目前还无法实现特征污染物在线监测,同时缺乏跨区域综合管理的信息平台及决策支持系统。为保障城市水环境安全,建议相关部门打破壁垒,实现信息共享,完善监测体系并研发水环境监管新技术,应用于现代管理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