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 毫秒
1.
分光光度法测定叶绿素a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比较了《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第四版)和ISO 10260:1992(E)中测定叶绿素a的典型方法,结果表明两种方法的测定结果之间既存在显著性差异,又有一定的相关性,从提取方法、提取溶剂和计算公式等方面讨论了原因,指出ISO方法提取效率更高,操作更简便。  相似文献   

2.
紫外分光光度法是目前水中N,N-二甲基乙酰胺(DMAC)的常用分析方法。研究结果表明,硝酸盐对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DMAC具有很强的干扰。本研究中提出一种双波长法用于消除水中硝酸盐的干扰作用,所采用的波长对为194.0nm和219.0nm。精密度实验及加标回收实验表明,方法的相对标准偏差在4%以内,回收率为95%~102%,可有效消除硝酸盐的干扰作用。  相似文献   

3.
基于丙酮萃取分光光度法,对叶绿素a测定方法进行深入研究,并通过单因素重复试验对冻存时间、冻存温度、萃取时间、萃取温度、细胞破碎方式、萃取剂浓度及萃取混合液提取方式等7方面的测定条件进行优化。优化后的实验条件为:水样经过抽滤后,置于-25℃低温冰箱中冻存12 h后取出,在常温下加入分析纯丙酮,用力振摇2 min至滤膜充分粉碎后定容到10 m L,静置不超过0.5 h,在离心机内以4 000 r/min的速度离心,取上清液进行比色。  相似文献   

4.
双波长分光光度法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双波长分光光度法的基本原理、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以及一些实例。该方法在精度、准确度等方面均优于传统的分光光度法。  相似文献   

5.
本文研究了均三溴偶氮胂(TBA)与钙的显色反应。结果表明,均三溴偶氮胂与钙在PH10.7的NH_4OH-NH_4Cl缓冲介质中形成1:2络合物,利用双波长分光光度法,以490nm为参比波长, 600nm为测定波长,测得ε490-600=3.1×10~4,钙量在0-30μg/25ml范围内符合比尔定律。本法用于自来水、河水、井水和锅炉水中钙的直接测定,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6.
7.
二次双波长分光光度法同时测定水样中Cd、Ni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采用二次双波长分光光度法(即双峰双波长法和系数补偿法)同时测定水样中的Cd和Ni。实验结果表明,以5-Br—PADAP为显色剂,Cd和Ni的最大吸收峰分别为544.8nm和559.2nm,最小吸收峰均为430nm;Cd、Ni的线性范围为0.04—0.64mg/L。本方法的灵敏度同单波长法相比有明显的提高,应用于合成水样和电镀废水样中Cd、Ni的测定,均取得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8.
基于吸光度的加合性原理,建立了双波长K系数—紫外分光光度法同时测定水中硝酸盐氮和亚硝酸盐氮的新方法。以水样中的两组分的峰值波长互为测定波长和参比波长,用解方程组法对两组分的吸光度分别进行解析,具有简便,快捷,灵敏度高的特点。方法适用于清洁水样或经处理的水样的分析,相对误差-2.7%~4.0%,相对标准偏差0.62%~5.09%,回收率92.3%~105.9%。  相似文献   

9.
余氯在pH6.5条件下与PADA发生显色反应,本文根据稳定悬浮颗粒对光的吸收行为研究选择波长测定水体中余氯,实验证明在450~515nm波长范围内任意选择两波长比色按照推导公式和模型计算余氯浓度,测定方便结果准确,且计算模型稳定,几乎不受操作环境影响。适合于废水和天然水的监测。  相似文献   

10.
分光光度法测定浮游植物叶绿素a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对浮游植物叶绿素a测定方法中的国家标准方法丙酮三色法与目前国际上使用的方法乙醇单色法进性了比较,实验材料使用了实验室培养的栅藻,避免了藻类种类对于测定结果的影响。实验结果显示,乙醇法的萃取率高于丙酮法,但由于乙醇法实验条件的难以控制,其结果的方差较大;两种方法的测定结果间的相关性很好,相关系数为0.9998,因此得出两种方法测定结果间的换算公式为Chla乙醇=1.658 Chla丙酮-5.821。还研究了乙酸滤膜的溶解对于测定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乙酸滤膜的溶解未对测定结果造成明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淡水中叶绿素a测定方法的探讨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对分光光度法测定叶绿素a中样品研磨转移损失,离心后750nm处吸光值达不到0.005要求,加酸消除脱镁叶绿素,加酸量及加酸后测定时间等方面进行对比实验研究,提出了对分光光度法测定叶绿素a修改建议.  相似文献   

12.
基于高温条件下叶绿素a易降解的性质,分别以纯品叶绿素a和活体藻为实验对象探讨了温度对荧光法测定叶绿素a的影响程度及影响机理。结果显示,温度升高会提高叶绿素a的降解率,在一定温度范围内叶绿素a的相对荧光强度与温度呈良好的负线性相关;首次计算导出了叶绿素a、斜生栅藻、蛋白核小球藻及铜绿微囊藻的温度系数分别为0.30%、1.09%、1.17%及1.14%;此外,验证了在现场测定中当环境温度为15~35℃时温度对水体叶绿素现场检测仪的影响甚微,测定结果在可接受范围内。  相似文献   

13.
用碘量法测定废水中的硫化物,可能因无法消除干扰而使测定结果存在较大误差;对于同一废水样品,当碘量法和亚甲基蓝分光光度法的测定结果存在显著性差异时,可用Pb(Ac)2半定量法进行判定;对于某些化纤企业的废水,用氢氧化钾-乙醇溶液洗涤沉淀,可消除碘量法测定的干扰。使用光度法时,校准曲线的线性范围可由0~25μg,扩展到0~40μg。5 0μgS2- ml的ZnS混悬液置于冰箱内保存至少可以稳定一个月。  相似文献   

14.
对测定方法进行了改进,建立了用还原-偶氮分光光度法同时快速测定水中硝基苯和苯胺的分析方法。根据实验原理,对样品前处理装置进行了改进,实验步骤得到了简化,避免了样品溶液过滤转移过程造成样品损失,使样品前处理实验效率提高了90%以上;改进后的测定方法不仅可快速测定样品中硝基苯,还可同时测定样品中苯胺;达到了用一种分析方法同时测定样品中两种污染物的目的。方法精密度测定结果,相对标准偏差(n=6,RSD)为1.9%~3.2%;对硝基苯、苯胺混合标准样品以及实际废水样品进行了测定,并与原测定方法及苯胺国标测定方法进行了比对实验;测定结果具有一致性。加标实验回收率为96%~101%,表明方法准确可靠,可用于水和废水中硝基苯或硝基苯和苯胺的同时测定。  相似文献   

15.
干燥箱内密封消解光度法测定化学需氧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详细探讨了用干燥箱代替回流装置消解COD样品,然后用光度法准确测定COD值的实验方法;COD校准曲线采用苯二甲酸氢钾标准溶液制作。在实验确定的条件下作葡萄糖溶液的回收和实样对比试验,结果比较满意,证明该方法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6.
水源水除藻研究中藻类监测方法的选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显微计数和叶绿素α测定两种主要藻类的监测方法进行了简要评述,提出在水源水除藻研究中应针对不同的除藻机制,采取不同的藻类监测方法。化学氧化除藻大都使用强氧化剂,将它们投入含藻的水体后,能穿透藻类细胞壁,扩散至细胞内部氧化叶绿素,使藻类代谢终止、死亡,故宜采用叶绿素α法。生物法除藻是利用生物对藻类的吸附、捕食和分解等作用去除藻类,则应采用计数法。  相似文献   

17.
异烟酸-吡唑啉酮光度法测定氰化物的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用次氯酸钠代替氯胺 T为活性氯试剂进行测定的方法 ,比较了这两种试剂对测定条件、结果的影响 ,且对蒸馏预处理方法进行了改进 ,并提出了在蒸馏预处理及异烟酸 -吡唑啉酮分光光度法测定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18.
应用全差示光度法测定水和废水中的微量氰化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pH80时,CN-与3甲基1苯基5吡唑啉酮、吡啶及氯胺T反应形成稳定的蓝色产物,最大吸收波长为617nm,表观摩尔吸收系数为12×105L/mol·cm。实验了采用全差示光度法测定微量氰化物的条件。通过蒸馏富集,建立了改进的吡唑啉酮法测定氰化物的分析方法,并对实际样品进行了测定。本方法的检出限为0001mgCN-/L,检测范围为0001~025mgCN-/L,可应用于水和废水中微量氰化物的测定。  相似文献   

19.
采用5-氯-2-(吡啶偶氮)-1,3-二氨基苯分光光度法测定水质钴。对分析方法的样品前处理、样品保存、样品分析条件、干扰消除、检出限及测定范围、实际样品测定进行了深入研究和技术改进。水样经消解后测定的方法检出限为0.009 mg/L,经富集后测定的方法检出限为4×10-4mg/L,干扰消除实验的回收率为96%~101%,地表水、地下水、生活污水及工业废水等4种类型水样的加标回收率为92%~103%。  相似文献   

20.
在对室内空气氨气的采样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将室内空气中共存的甲醛引入到氨吸收液中,考察了不同浓度甲醛的共存对使用靛酚蓝法测定室内空气氨含量的影响情况,分析了影响产生的原因,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可供从事室内环境检测的工作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