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安防监控领域,远程微波图像传输系统是有线(包括光纤、同轴电缆等)视频监控传输的有效补充,主要应用于城市监控,边防边境监控,森林防火监控,水利监控,码头监控等等不便于拉线和没有传输网络的场合.远程微波图像监控由于建设快速,成本低等特点,深受欢迎.随着近年来无线调制技术的发展,远程微波图像传输系统还特别适用于紧急防控和布控系统中,用于突发事件的应急指挥等应用.……  相似文献   

2.
森林火灾是森林最危险的敌人,也是林业最可怕的灾害,它会给森林带来最具有毁灭性的后果。夏季季气候炎热,温度高,大风天气多,野外用火大量增加,且雷击多等因素的影响,潜伏着发生大的森林火灾的危险。当前,建立林业防火智能监测预警及应急指挥系统,实现林区视频的自动监控、烟火准确识别、火点精确定位、火情蔓延趋势推演、扑救指挥的辅助决策、灾后评估等多方面功能,不断提升森林火灾综合防控能力显得十分紧迫和重要。森林火灾危害大,扑灭困难,于是在火灾还在萌芽状态立即扑灭显得尤为重要。森林火灾因为常常处在深山老林中,不易发现,故而发现火灾对于早扑灭火灾具有重要意义。北京和普威视借助于先进的红外热成像仪图像采集、图像探测系统、无线网络传输系统及显示系统组成的智能森林防火指挥系统以数字化、网络化视频监控为基础,与一般的网络化视频监控相比,它是一种更高端的视频监控智能化的应用。该系统能够实现无人值守不间断工作,自动对视频图像信息进行分析判断;及时发现监控区域内的异常烟雾和火灾苗头,以最快、最佳的方式进行告警和提供有用信息;能有效的协助消防人员处理火灾危机,并最大限度的降低误报和漏报现象;同时还可查看现场实时图像,根据直观的画面直接指挥调度救火。  相似文献   

3.
森林灾害远程监控预警系统关键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陶劲松 《中国安防》2007,(12):93-97
一.前言   森林灾害远程视频监控系统是一种陆地数字化远距离观察系统,能够对大面积的森林地区进行观察,实现林区火灾监测、有害生物监测、森林资源监测和生态公益林的效益监测.并可以利用实时图像实现森林灾害防治、扑救指挥系统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4.
福建是我国重点林区,也是森林火灾的重灾区,福建国有林场系统重视森林防火工程体系建设,强化林火阻隔网络、林火预报与监控,林火交通通讯,组建快速扑火队伍等“四网二化”建设,取得显著成效。  相似文献   

5.
李云 《中国安防》2007,(12):98-103
森林火灾是世界性的林业重要灾害之一,随着中国造林事业的不断发展,防火工作成为首要任务.森林防火必须贯彻“预防为主,积极扑救“的方针,真正做到早发现,早解决.目前,基于无线网络技术的远程无线监控系统,已广泛应用于森林防火监控领域.……  相似文献   

6.
近期远程监控系统在工业中逐步推广,针对工业系统的特点和工业网络的实际情况,在原有工业系统的基础上,增加现场设备区域的图像监控和数据传输功能.提出了一种工业远程监控系统实施方案.本文论述了该系统的结构、原理及实现方法,经具体实施证明,本文提出的方案已基本能够满足一个通用的基于公用网络的远程视频监控系统的要求,体现了较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很强的工程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路长  林其钊 《火灾科学》1999,8(4):25-30
针对某一林区,确定其林木管理目标,以及为达到此目标对林火监测与扑救系统的要求,从而确定森林防火的资金投入。分析了加大森林防火投入前后森林火灾损失与扑求费用的变化。  相似文献   

8.
正近几年来,随着视频监控技术的进步,视频监控在森林火情嘹望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必须从标准上,规范和引导视频监控的建设,提高中央投资效益。6月1日,国家林业局制定的《森林防火视频监控系统技术规范》(以下简称"标准")正式实施。森林防火视频监控的核心是解决"早期发现、有效识别、准确定位"3个关键技术问题。《森林防火视频监控系统技术规范》是实现从源头上抓  相似文献   

9.
前言 我国的森林资源十分丰富,森林防火任务艰巨,特别是对于一些无人居住的林区,其防火任务更是困难.国务院1988年1月16日发布的<森林防火条例>中明确提出了森林防火预防的重要措施就是设置火情了望台,能及时了解到各个林区的现状,及早发现灾情,减少损失.  相似文献   

10.
为提高森林防火工作的科技含量及森林防火工作的信息化、规范化、现代化程度,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不久前,连云区投资60余万元,在连云港大桅尖建设一期森林防火指挥监控系统并投入使用。  相似文献   

11.
何鹏 《安防科技》2008,(1):28-29,57
森林火灾对人类的生命财产、地球资源及生态环境造成了巨大的损失与危害,为了减少森林火灾的损失,世界各国都很重视对森林火灾的研究.森林火灾监测是预防森林火灾发生的重要环节,火灾视频监控系统在各国已经得到一定范围的应用.本文立足于ARM+DSP结构、μC/OS-Ⅱ操作系统、GPRS传输技术,面向森林火灾报警监控领域,设计了一种新的远程视频监控系统,它是一种针对于对视频图像连续性要求不高,且在低码率传输条件下的实现方案,主要应用于无人职守了望点.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森林防火的应急需求,提出了森林防火应急监控系统的建设,并从系统的原理构成、创新技术和应用情况等方面做了介绍,并对今后的发展前景给予了预测.  相似文献   

13.
当代森林火灾防控对策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我国森林防火事业应走科学防火、人文防火相结合的道路。在历史森林火灾资料散落和缺失的背景下,依据解放后森林火灾资料,考查分析表明我国森林火灾的特点是森林火灾严重、森林火灾发生地方比较集中、森林火灾具有一定的季节性并且森林火灾具有5-6年和10年的准周期,防控失误原因是指导思想缺乏科学的方法与人文的关怀、宣传有死角,火源管理不严、执行规章制度不严、防火阻隔带建设不够完善和专业扑火队员少,业务素质差;设备落后。我国森林火灾防控应该转换思路,从过去以牺牲人的生命为代价转换到以人为本的路径上来,通过充分利用符合国情的各项防火对策,有效促进各个林区的林火管理,提高林火控制能力,减少森林火灾,保护森林资源、生态环境和林区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实现林区社会稳定和林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4.
远程数字图像传输可在光纤、微波、卫通、局域网、ISDN、DDN、ATM等通信线路和网络上实现图像、声音、控制数据、报警信号的实时双向传输,传输距离不受限制,是组成远程监控系统的理想选择。  相似文献   

15.
徐凡  袁杰 《安防科技》2008,(1):45-47,52
针对目前我国森林火情远程监控中长时间不间断监测、建设成本高的不足,提出了一种基于视频的嵌入式森林火灾监测和报警的系统.嵌入式处理器对安插在森林监测点摄像头采集到的视频图像,通过昼间或夜间火情识别算法进行智能处理,当潜在异常确认为异常发生时,通过无线网络将火情信息传送到监控中心,交由工作人员做进一步处理,避免了长时间不间断监控.与现有其他同类系统的比较表明:该系统对于我国森林火情监测有较大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1 前言 由于全球因特网业的迅猛发展,开阔了人们的视野,传统的独立小范围监控系统越来越满足不了人们的需要,人们渴望着通过因特网就可实现随时随地的监控。由于图像数据量的巨大和对传输介质带宽的苛刻要求,使全球性的广域监控受到了限制。 目前远程传输系统有利用ISDN线的,有利用PSTN线  相似文献   

17.
王斌 《安防科技》2003,(9):38-39
相对于传统的闭路电视监控系统而言,无线开路监控系统的主要特征在于传输的媒体介质.远程监控中的图像传输采用电磁波作为视频、音频、数据信息传输的载体.不言而喻,在布线有限制的情况下,采用无线传输是最方便的.由于微波通信具有容量大、质量好及传输距离远的特点,已成为一种重要通信手段而普遍应用于各种专用通信网和实时图像传输中.  相似文献   

18.
该文提出了基于AVS视频编码标准的远程视频监控系统,分析了AVS视频编码标准的特点和适用于视频监控应用的优势所在,介绍了远程视频监控系统的整体架构.重点研究了远程视频监控系统所涉及到的视频图像传输、基于内容的图像信息检索与错误隐藏等关键视频技术.这对于今后视频应用系统的开发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9.
本文设计的森林防火视频监控系统能够实现无人值守不间断工作,自动对视频图像信息进行分析判断;及时发现监控区域内的异常烟雾和火灾苗头,以最快、最佳的方式进行报警和提供有用信息;能有效地协助消防人员处理火灾危机,并最大限度地降低误报和漏报现象;同时还可查看现场实时图像,根据直观的画面直接指挥调度救火.  相似文献   

20.
中国的生物防火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陈存及 《火灾科学》1995,4(3):42-48
中国生物防大的应运而生及推广应用的发展态势表明,南方林区具有相当规模的防火林带正逐步形成生物阻火体系。生物防火工程正在有规划地实施,并纳入林业建设的长远建设规划中。近十多年我国生物防火量化研究不断深入,领域逐步拓宽,生物防火研究的发展又推动生物工程防火技术的发展和创新。中国的生物防火己居世界前列,并正在形成一门边缘学科,这标志着我国森林消防工作登上新台阶。随着我国森林防火现代化的发展,生物防火研究必将会有更大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