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为进一步提升安全管理质量效益,将综合激励理论引入安全管理问题研究,以波特-劳勒激励模型为理论基础,对安全管理的激励原则进行研究,并对激励模型中的作用关系进行量化分析,结合优化理论,建立满足员工个体需求及企业激励效度最大化的安全管理激励模型,为科学制定安全管理的综合激励方案提供方法途径。  相似文献   

2.
为了分析煤矿安全诚信管理与安全行为的关系,建立煤矿安全诚信管理与安全行为的结构方程模型,利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在2个煤矿开展研究。研究结论表明:安全诚信文化对员工行为态度和安全意识具有正向影响;管理制度建设对员工行为态度和员工安全意识具有正向影响;教育与培训对员工行为态度和员工安全意识具有正向影响;员工安全意识对安全行为具有正向影响;煤矿安全诚信管理通过影响行为态度、安全意识和主观规范作用于安全行为。  相似文献   

3.
为了研究安全激励对具有从众动机的建筑工人不安全行为的干预作用,识别建筑工人不安全行为的影响及干预因素,分别对具有从众动机的建筑工人不安全行为发生机理、安全奖励和安全惩罚的干预机理进行假定。基于调研数据,采用SPSS和AMOS工具展开模型拟合。研究结果表明:安全激励对建筑工人不安全行为有一定的干预作用;奖励对从众动机建筑工人的安全动机的端正产生0.108的正向影响、对安全能力的提升产生0.121的正向影响;惩罚对从众动机的建筑工人的安全心理健康产生0.140的正向影响、对安全知识的学习产生0.250的正向影响。基于此,提出预防具有从众动机的建筑工人不安全行为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4.
为探索员工不安全行为意向和煤矿火灾险兆事件的关系,引入中介变量不安全行为对二者作用关系进行分析。构建了煤矿火灾险兆事件作用机制中介效应模型,设计量表。利用SPSS22.0软件对量表进行信效度检验,利用AMOS7.0软件对模型按照中介效应检验步骤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员工不安全行为在不安全行为意向和煤矿火灾险兆事件之间起着完全中介作用;员工不安全行为意向与员工不安全行为有显著正向关系,员工不安全行为与煤矿火灾险兆事件有显著正向关系。煤矿安全管理应从员工不安全行为意向这一根源入手,降低不安全行为发生频次,从而遏制煤矿火灾事故发生。  相似文献   

5.
为探索差错管理氛围(EMC)对员工安全行为的影响机制,基于相关研究,引入上行和平行安全沟通、安全自我效能感作为中间变量,构建理论模型。通过对烟台市18家大型建筑企业下属工程项目部的员工开展问卷调查,获得457份有效样本数据,构建多元线性回归模型进行数据分析。结果表明,员工感知EMC对员工安全行为、上行和平行安全沟通、安全自我效能感均有显著正向影响;上行和平行安全沟通、安全自我效能感对员工安全行为也有显著正向影响。建筑企业构建正向的EMC,有利于提高员工安全行为水平。  相似文献   

6.
为使操作人员行为更安全,对组织管理失误进行分析,归纳为管理控制失误、组 织规程失误、组织安全管理失误、安全监督失误、教育培训不足5个方面,运用结构方 程模型(SEM)分析对操作人员行为安全的影响,使用AMOS软件对模型求解。运用直觉 三角模糊数对模型中指标进行评价并采用TOPSIS法对不安全行为进行排序。研究表明: 管理控制和组织规程对建立安全监督体系有正向作用;管理控制和组织规程对组织安全 管理实施有正向作用;管理控制和组织规程对有教育培训正向作用;建立安全监督体系 、组织安全管理实施和教育培训对操作人员安全行为有正向作用。进行风险排序有利于 企业对关键工种提出改进措施,提高企业效益。  相似文献   

7.
为深入研究群体因素对建筑工人不安全行为的影响机理,基于建筑业行业特征,引入群体变量对计划行为理论(TPB)进行修正,构建建筑工人不安全行为意向影响因素修正模型。采用文献梳理、问卷调查和实地调研等方法进行实证分析,结合结构方程模型(SEM)对研究假设和修正模型进行验证。结果表明,群体行为满意度和群体行为规范,对建筑工人不安全行为意向有显著的正向间接影响。基于群体角度提出的激励奖惩措施、精简行为态度测量量表,以及推行群体行为规范化可视化等对策建议,有助于提高企业安全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8.
为有效制定油气田井场作业人员不安全行为的防范措施,降低事故发生可能性,基于成本收益理论建立油气田井场作业人员的行为决策模型,通过仿真计算定量分析了不同影响因素对不安全行为产生的影响程度。结果表明:正向激励和负向激励对不安全行为的降低幅度为21.8%,17.2%,负向激励和监督力度共同作用下不安全行为可降低44.8%。油田企业在保证利润的前提下应优先提升HSE奖励水平,合理控制罚金水平的同时加大管理监督力度,从而有效减少作业人员不安全行为的发生,保障企业的安全生产。  相似文献   

9.
煤矿安全文化对员工行为安全影响作用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通过将煤矿安全文化看作由安全目标、安全承诺、安全规程、安全激励、安全培训和安全沟通这6个要素构成,利用3个矿业集团289份矿工的问卷调查数据,运用结构方程模型(SEM)方法,实证研究了煤矿安全文化对员工行为安全的影响作用。研究表明:煤矿安全文化通过员工安全能力和安全动机对员工的安全服从行为和安全参与行为具有显著的影响作用,然而不同安全文化要素的影响途径和影响作用是不同的;员工安全能力和安全动机对员工的服从行为和参与行为都具有直接的正向影响作用;安全激励对员工安全服从行为、安全沟通对员工参与行为存在直接正向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10.
将SOR理论引入个体安全行为研究领域,探讨了情绪智力与具身认知对施工人员安全行为的影响机制和效应.分别从企业、组织及领导者3个层面选取安全氛围、非权变惩罚及道德领导作为外在刺激变量,以情绪智力及具身认知为中介变量,对来自建筑业施工人员的357份问卷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安全氛围和道德领导对施工人员情绪智力与具身认知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作用,非权变惩罚则有显著的负向影响作用;施工人员情绪智力与具身认知对其安全行为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作用,两者在SOR模型中发挥着完全中介作用.研究结果不仅证实了 SOR理论是一种行之有效的行为预测理论,还弥补了以往研究中忽视个体情绪与认知双重作用对施工人员安全行为影响的缺陷,进而为施工企业提出了具有针对性的人员安全管理建议.  相似文献   

11.
为进一步探索员工安全行为路径,寻求可能的行为管理切入点,在文献研究基础上,结合自我决定理论(SDT)和开放式访谈方法,构建安全行为形成机理模型。以煤矿矿工为对象进行问卷调查,采用结构方程模型(SEM)验证假设。结果表明:交易型安全领导与德行垂范对受控安全动机具有显著正向影响,个性化关怀、愿景激励和领袖魅力对自主安全动机具有正向影响;受控安全动机对安全任务行为具有显著预测作用,而自主安全动机对员工安全任务行为和安全公民行为均具有显著预测作用;个体因果定向在"安全领导-安全动机"关系中的调节作用显著;例外管理和个性化关怀分别对受控和自主安全动机的整体影响系数较大。制度契约和关系契约结合是提升行为安全水平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2.
[编者按]福建省出台<关于在煤矿、非煤矿山、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引入安全生产责任保险试点工作的方案>,旨在从建立安全生产长效机制出发,按照参保自愿的原则,在高危行业引入安全生产责任保险,利用保险的风险控制和社会管理功能,替代安全生产风险抵押金,加强事故预防和安全管理,建立安全监管部门、保险机构、企业和职工个人多方共赢互动的激励约束机制,有效促进安全生产状况的持续改善和安全生产形势的稳定好转,最终实现根本好转.按方案能进一步减轻企业经济负担,完善全省安全生产责任保险产品和服务体系,逐步建立多层次的安全生产事故预防机制,切实提高安全生产管理水平和应急处置水平,保障从业人员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13.
佟瑞鹏 《安全》2019,40(7):1-14,88
为推动行为安全研究的发展和应用,通过文献综述方法,确定广义行为安全研究对象,从理论和管理2个维度来解析行为安全研究进展。在理论层面,通过分析行为机理来阐述行为安全理论基础,提炼行为影响因素并探究因素间作用关系;在管理层面,追溯行为安全管理在不同阶段、不同行业的应用现状,提出改进方案。结果表明:行为安全理论基础和影响因素分析2方面的研究较为深入,但是仍需夯实相关模型并引入先进的研究方法,而行为安全管理应用的时效性和针对性较差,需要在组织因素和个体因素结合、干预的效果、信息技术应用等方面进行改进。  相似文献   

14.
对现代工业事故的研究表明:70%以上的事故原因与人的因素相关.即人通过生产和生活中的行为直接或司接地与事故发生联系.安全行为科学是建立在社会学、心理学、生理学、人类学、文化学、经济学、语言学、法律学等学科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安全行为科学是分析、认识、研究影响人的安全行为因素及模式,掌握人的安全行为规律,以实现激励安全行为、防止行为失误和抑制不安全行为的应用性科学.它揭示的联系和规律有:人的安全行为规律的分析和认识,安全需要对安全行为的作用,劳动过程中安全意识的规律,个体差异与安全行为,导致事故的心理因素分析,挫折、态度、群体与安全行为,探讨人的注意力的规律,安全行为的激励.目前,我区部分煤矿在安全生产的管理过程中正实践安全行为科学.  相似文献   

15.
为了分析影响矿工不安全行为决策的成本收益因素,扩展不安全行为的研究方向,基于行为经济学,构建矿工不安全行为决策模型,模型包括矿工属性、管理者属性以及矿工之间的交互影响规则。利用Netlogo工具进行仿真模拟,探讨不同影响因素对不安全行为产生的影响程度。结果表明:正向激励水平对抑制不安全行为效果显著,同时,维持合理的工作时间对保障安全生产意义重大,从而为煤矿企业控制不安全行为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6.
为了有效激发民航飞行员安全公民行为意识,提升飞行安全绩效,以职业使命感为切入点,将民航飞行员个人因素和组织因素分析相结合,构建了民航飞行员职业使命感对安全公民行为的影响机制理论模型,并通过对300多名飞行员进行问卷调查,采用多元层次回归分析法,对模型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 表明:民航飞行员职业使命感对其安全公民行为有显著正向影响;职业承诺在民航飞行员职业使命感与安全公民行为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安全氛围不仅正向强化民航飞行员职业使命感与安全公民行为关系,并且显著调节职业承诺在民航飞行员职业使命感与安全公民行为之间的中介作用.研究揭示了民航飞行员职业使命感对安全公民行为的影响机制,可为飞行员安全公民行为管理提供理论和实践指导基础.  相似文献   

17.
介绍了激励的定义,激励在安全管理中的作用,以及激励的形成过程.分析了激励理论中的马斯洛需求层次论,并将该理论应用于安全管理.同时描述了激励在安全管理中的常用方式:工作激励、成果激励、批评激励以及培训教育激励.  相似文献   

18.
为探求群体心理因素对煤矿工人不安全行为意向的影响机制,并有效减少不安全行为的产生,在计划行为理论(TPB)的基础上,引入群体因素,对山西3家煤炭企业中25个班组的315名成员进行问卷调查,运用HLM7. 0构建群体认知对个体不安全行为意向影响的跨层次模型。结果表明:群体规范与群体效能感均对群体行为满意度有显著正向影响;个体层次的行为态度与不安全行为意向显著相关;群体行为满意度正向作用于个体不安全行为意向;群体行为满意度跨层次调节行为态度和个体不安全行为意向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为进一步预测和解释建筑行业工人佩戴安全帽的行为意向,干预其佩戴行为,首先以计划行为理论(TPB)为框架,引入行为经验变量,其中包括过去行为和预期后悔2个二级变量;然后提出研究假设,并构建施工作业人员佩戴安全帽行为意向模型。利用结构方程模型(SEM)分析通过问卷调查方式回收的306份有效问卷,验证研究假设。结果表明,行为经验、态度、主观规范和感知行为控制对佩戴行为意向均有显著正向影响;引入的预期后悔变量对行为经验有显著正向影响;行为经验变量对佩戴行为意向的路径系数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20.
安全氛围对员工的安全生产行为会产生重要的影响.首先在相关研究成果基础上,设计了安全氛围、个体安全认知和个体安全行为关系的分析模型,包括构面维度、维度关键因子与测评工具.然后通过在一家大型建筑企业集团不同项目上的问卷调查,应用中介效应法对安全氛围、个体安全认知、个体安全行为之间相关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论包括:安全氛围对员工的安全认知、安全行为起着正向影响,安全意识、安全态度、安全参与在安全氛围和安全行为之间存在中介效应关系.这说明组织安全氛围成熟度越高,个体安全认知感越强,其对安全行为的影响作用也越大.模型设计突出了原创性和交融性,能为建筑企业安全生产管理实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