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渴望晴明     
查干 《绿叶》2014,(5):98-101
几年前,我曾写过一篇文章,题目是《学会享受清风明月》。友人刊发时,出于好心,将其改成《把清风明月珍藏于心》。美是很美了,只是忽略了我写此文的初衷。在标题里,用"学会"二字,我的心情是沉重的。您想,老天赐予我们每个人清风明月,可是我们不懂得享受,或者没条件去享受,是不可惜?有些人有了金钱,就纸醉金迷、灯红酒绿,远离了清风明月。而有些人则忙于生计,两头不见天日,顾不上去享受清风明月。这是人类的悲哀。而现在,清风明月正疏离于我们,远走他乡,不愿回头。趁机而入的是霾。霾,何物?是空气中的魔。它来自煤炭燃烧、汽车尾气、扬尘等。我们感到了它的恐怖和龌龊。觉醒之后,才懂得什么叫做不寒而栗。但,为时已晚。接踵而来的是讽刺挖苦、怨天尤人,连校园里的雕塑,都戴起了口罩。口罩罩住了一座座城市卡口千万座村庄。  相似文献   

2.
青青的草,高耸的山,清澈的小溪里,鱼儿游。这就是我们的家乡——青州市云驼风景区,这里山清水秀,是国家AAAA级景区。青青的草一碧千里,数不尽的各色小花点缀其间。花儿开得很茂盛,朵朵都是笑哈哈的。巍巍青山,绿的是青松,红的是枫树。山脚下面的小溪里水清澈见底。  相似文献   

3.
达平 《绿色视野》2013,(7):67-67
霜衣雪花青玉嘴,群捕鱼儿溪水中。惊飞远映碧山去,一树梨花落晚风。这是杜牧眼中的白鹭,诗中的白鹭,动感的白鹭。据说,郭沫若也曾著文夸赞白鹭是一首诗,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生活在长江边上的我,见到的却是另一番景状。每年秋近,天高,地远,江阔。缓坡的江岸上,高的是屏风般的防浪柳,稍矮是茂盛的水  相似文献   

4.
水的传说     
陈应松 《绿叶》2014,(3):89-91
正水在明白无误地流淌着。是一条河?是的,就是她,在茫茫天地间,可能我们只能通过这条河来找到它的源头。远山青青,春烟迢迢,赤水濛濛。有一股神秘气息蒸腾在这逶迤一线的地方,有什么正在暗示我,有酒的醇厚。有香味。不是那种浓香,不是轻浮的香,不招摇,很深,好像蓄谋已久的,很厚。有的东西就是厚的,很厚,宽阔,神秘,深藏不露,但又无处不在。  相似文献   

5.
正故乡的四口塘,伴随了我整个的童年,带给我无数的欢乐,也留给我难忘的记忆。不久前,一个散淡的日子,我回到故乡,走访了这四口塘。这四口养育我及村人的塘,荒凉,潦倒,病入膏肓。我站立塘埂,感叹、悲伤,我希望它能逃脱死亡的命运,重新造福故乡人民。长塘长塘,故乡的一口长方形的塘。长塘埂种有乡村最廉价的杨树,树身粗糙,树顶撑起来如一把伞。  相似文献   

6.
碧绿的草,巍峨的山,秀丽的河,五颜六色的花朵,洁白的云朵。与我们同行,与我们同住。怎么才能留住身边的美丽呢?首先,我们要植树造林。现在社会经济发展起来,就开始砍伐树木,盖高大的楼房。楼房虽然高大美丽,但还是不如树木重要,树为我们遮荫,为我们净化空气,为我们绿化世界。众所周知,以前翠绿的树林是鸟儿们安心的小窝,可这几年的树木越来越少,鸟儿也越来越少,新鲜的空气一去不复返了。  相似文献   

7.
盐的眷恋     
海水盘成盐,在透明中运作,在透明中成长。也练就了盐场人豪爽透明的性格。盐场人的情,柔肠百转,真诚如晶。男人顶天立地,大苦不说。女人热爱生活,大爱不言。浩瀚的大海,孕育着千万种生灵,奉献着数不尽的宝藏。盐,这一伴随人类走来的宝藏,源自大海,由水而成,一路吃尽  相似文献   

8.
秋天的模样     
秋天,是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的乡愁。秋天,是凉风习习稻谷飘香的沉醉。秋天,是秋雨绵绵澄澈宁静的高远。秋天的模样,让人浮想联翩。大雁排成行,在稀薄的云层里穿行,也把游子的思念,从地北带到了天南。秋天的田野里,处处涌动着金黄色的稻浪,秋风飒飒,送来缕缕稻香。一场一场的秋雨落了下来,一扫夏日的躁热,也荡去了人们心头的浮躁。  相似文献   

9.
旧时的风,不在,旧时的景,没了。如今,每次放假回家坐在火车上,看窗外那些从眼前一闪而过的景色,像不断更换的电影。干涸了的河流,露出了河床,像一具没有生命的躯壳。那些暗黑的树影,看不见一点绿意。看得久了这些画面,心里除了悲凉,我无法透彻地形容我的心情。  相似文献   

10.
吉布鹰升 《绿叶》2014,(1):88-92
正这是个空气湿润又异常清新的早晨。天空点缀了云彩,四山装扮成了一派翠绿的景象,轻微的风带来了一阵阵凉爽芬芳的气息。我来到郊外,沿着河堤漫步,畅饮山地新鲜的空气,感受五月美丽的景致。那条枯瘦的河流,因连日的下雨,变得波涛汹涌裹着泥沙轰轰然而去。此时,太阳从积云里照射出耀眼又温暖的光芒。虽然是夏日,莫获山的山顶,在昨晚降下了一场纷纷扬扬的白雪。在晨光映照下,那里的积雪耀眼夺目。有人  相似文献   

11.
雾里看景     
早上起床,推开窗户,走到阳台上。向远看去,看见草海上起雾了,雾是乳白色的,那雾白得清澈,白得透明,越往上颜色越淡。黎明的风吹向广袤的湖面。它迈着轻盈的脚步,推着一团团浓雾,几乎不被人察觉地穿过广阔的湖面。雾的上方,太阳冉冉升起。在太阳升起的时候,它脱去薄雾的睡衣,它柔和的涟漪或者反光的光滑面逐渐显露出来。放射出绚丽的光  相似文献   

12.
孔锦 《环境教育》2010,(4):76-76
<正>森林是万物的摇篮。与地球共生,新世纪的都市建设已然开始。"森林,是多种生命的集合体。既养育生命,也独自增殖。我们的祖先,也曾以此为家。获得文明的人类,虽已开拓森林、构筑城市,但森林摇篮的记忆,通过DNA而得以传递。与森林共生并非理性,而是生命的真谛。故,森林是永远的眷恋。""都市,是人类生活的空间。换而言之,是生活活动的森林。伦敦、纽约以及东京等城市,是世界上拥依广袤森林而发展起来的  相似文献   

13.
是啊,人这良心可不能坏。坏到逮光了鱼杀光了鸟,这样的海,只能叫死海。我们不希望在我们身边潮起潮落千年万年的大海变成死海。海堤连着湿地,湿地连着沙滩,沙滩牵手海滩。在这片范围不是很大的潮上带海边,长年生活着一种叫海猫的海鸟。它或漂流于起伏不定的海浪之中,或静静地站立在沙滩之上,或摇摆着身子漫不经心的散步。它一年四季从不离去,也从未有人去打扰。它在海边生活了多少年,也只有它们自己知道。海猫,是我们叫的土话,学名叫海鸥。有海的地  相似文献   

14.
追野兔     
王绪年 《环境教育》2012,(10):86-86
那时,家后的河堤上,海边的沙滩草丛中,野兔几乎赶上耗子多。只要人到草丛里,就能有野兔出没。于是,大家就经常玩起逮野兔的游戏。海浪,沙滩,湿地,海堤,大河,养水滩,多样性的地貌小环境,使老家海堤内外的滩地,成为动物和候鸟们经常光顾的圣地佳境。天鹅、野鸭、海鸥、鹤鹤,还有各种水鸟,一年四季轮番落脚,给那片水域带来了勃勃生机。有时候,它们在一个水域的水里岸上,就像开运动会似的,展示自己的才华。天鹅优雅的身姿,翩翩起舞的样子,在所有水禽里显得无上高贵。小溜根  相似文献   

15.
秦岭的南麓。崇山峻岭中,我度过自己的童年、少年时光。山里藏着多少宝物啊。最著名的,应该算猕猴桃了。据说,大闹天宫的孙行者及其徒子徒孙最爱吃,因此得名。山里的猕猴桃,不似后来在城里见到的那么大,那么硬。我记得,似乎个头要小些,绿豆青的果子上,长满了长长的毛。如果在果子表面,画上鼻子眼睛,直接说是猴子脸,包准没人不信。这果子的好处,是后来听说的,类似神仙果,维生素大V,比苹果维生素含量丰富多了——当时在沟里,倒也不觉得多稀奇,似乎也不容易碰到猕猴桃树。而核桃树,则是满山都有的,应该不是老乡特意种的。核桃树长在远离住家的地方,也许,是哪一只小鸟衔的种子,偶尔掉落地上,就此在山林间扎下根来,自生自长。常常,能看到圆圆的刺猬一样的青核桃掉  相似文献   

16.
编读往来     
一条小河的不幸串场河畔,有个名不见经传的小村,三十年前开了一条东西向小河。那时的小河,水流畅通,清凌凌的河水,滋润着两岸农田。庄稼茂盛,六畜兴旺,人们喜气洋洋。后来,全村人陆陆续续,都把住房迁到了小河两岸,小河两岸也就成了一家挨一家的生活区。可是谁也没想到,小河的不幸也从此开始。  相似文献   

17.
水安则邦安,水兴则邦兴。亘古至今,这是人类社会公认的法则。然而,一个不容回避的事实是,当今城市在高速发展的同时,饮用水安全问题已日益成为制约城市发展的瓶颈。合肥,安徽省省会,一座正在飞速崛起的城市。历史因水多,故合肥又称合淝。然而,时过境迁,如今,合肥也饱受饮用水安全之困。管中窥豹,日前,本刊记者前往合肥大水缸实地探访,以从中窥视出当今城市所面临的饮用水安全问题。  相似文献   

18.
拯救地球120     
马添 《环境教育》2012,(8):81-81
地球是人类的共同家园。然而21世纪以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经济规模的扩大,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46亿的年前。有一颗蔚蓝色的星球诞生在浩瀚的宇宙中,她是那样美丽。那就是我们的母亲——地球。46亿年后的今天,她虽风华正茂,但不再意气风发,因为他最小的孩子——人类,令她很伤心。人类在破坏地球的同时,也在毁灭自己。因为森林被破坏,大气污染,水土流失,地球上将会有100万种生物逐年消失。这是多么可怕的啊!到那时,亚洲象和东北  相似文献   

19.
黄风 《绿叶》2014,(12):74-76
正豆叶黄,谷又熟。中秋节刚过,连绵的秋雨就至,被雨雾笼罩的乡野,无边无际地寂静,唯有雨脚在沙沙行走。戴着一顶斗笠,背着一个背篓,拿着一把银镰,从繁华的初秋走来,走过丰硕的中秋,向萧瑟的深秋走去,像一株老腰了的高粱。那秋雨的身影,伴随着我一路前行,直至消失在了那乡野的尽头。前方出现一座静穆的古城,雄浑壮阔的城垣,肃立挺拔的马面,绵延凸凹的女墙,昂扬高亢的城楼,一如既往的雄姿,哦,让我又见平遥。  相似文献   

20.
刘隆有 《环境教育》2012,(10):90-91
在苇丛坐下,打开随身携带的《诗经》,翻到《秦风·蒹葭》。蒹葭丛中读《蒹葭》,真是亲切,就觉得是回到了诗的故乡,回到那个遥远而古老的年代。一有时候,就觉得,假日行走,若是随身携带一卷《诗经》,也许常常会在不经意间,就撞醒一个沉睡千年的美丽意象,闯进一片久蕴心头的奇妙意境,让你的旅行多一种诗意的愉悦和难以言表的快感。呱呱——唧啾,呱呱一一唧啾,……一串清脆的鸟呜,将您从酣睡中唤醒。睁开眼,窗前已是阳光灿烂。这是一个春天的假日,原计划要读读《诗经》的,何不到室外去读呢?于是操书出门,乘着和风,循着鸟声,不知不觉间,已来到一条河边。河心沙洲上,正有一对美丽的小鸟,相对而鸣。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