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正一提到冬天,脑海里映现的是万木萧索、枯草连天之类的词语,似乎冬天就是那么冷峻严厉而不可亲近。冬天真得有那么高冷吗?其实,挣开僵化的枷锁,我们就能发现冬天也有着清亮热情、可亲可爱的一面。不知道有没有人发现,但是我这次是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大雪弥漫,眼睛都睁不开。几个朋友的兴致却高涨,说这时进山,是赏雪的最佳时节。去就去吧,也算采了一回风。下车,我们瞬间“激冻”  相似文献   

2.
《环境教育》2004,(4):36-37
探访”过南极和北极的动物们,告别机灵活泼的北极狐、憨厚朴实的北极熊、“冷酷杀手”南极虎鲸和团结友爱的皇企鹅们,我们现在前往加拿大。加拿大是一个地域广阔的国家,有很多山脉、森林、大河和清澈的湖泊。这些地方是动物们的家园。加拿大的冬天很冷,尤其在遥远的北方。有些动物可以在那里过冬,有些则迁徙到温暖的南方躲过寒冷的冬天。  相似文献   

3.
宋朝的冬天     
张宏宇 《环境教育》2011,(12):94-94
朱敦儒鹧鸪天有诗句:"检尽历头冬又残,爱他风雪忍他寒。"英史学家汤因比曾说:如果让我选择,我愿意活在中国的宋朝。在宋朝诗词人的笔端,宋朝的冬天有些凄凉,或许因为梅是冬天最坚强的尤物,描写宋朝的冬天的诗句也总是与梅有关。"枫叶欲残看愈好,梅花未动意先香。"这是宋人陆游笔下的《初冬》,写梅来表达冬天,王安石更有独到之  相似文献   

4.
最暖的冬天     
2007年的12月,北京下了今冬的第一场雪,今年的这场雪,来的比往年都晚一些。气象部门预计,今年有可能是56年来最暖的一个冬天。这种可能性,似乎正逐渐得到证实。逐渐变暖的天气似乎提醒我们保护环境,减少排放,预防气候变暖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5.
品味冬季     
我几乎爱上了冬季。不为别的,只因为冬天有融融的炉火、温暖的阳光和飘零的雪花。虽然没有鲜花、绿草的点缀,但我还是由衷地感谢造物主设计了冬。岁月更迭,四季交替。没有冬的萧瑟,或许我们永远感受不到春的温柔妩媚;没有冬的单调,或许我们永远不会知道夏的多姿多彩;没有冬的真  相似文献   

6.
王红 《环境教育》2014,(6):85-85
正花非花,雾非雾。面对如今的"雾",琼瑶阿姨是否还能道出一句"雾里看花最美"的柔情细语?诗人柳永是否会吟出"念去去,千里烟波,雾霾沉沉楚天阔"的悲壮诗篇?21世纪的我们,活在被雾霾笼罩的时代。记忆回到了去年冬天的那一身陷在雾霾的时光。那时候我们只能在"厚雾浓霾"下"愁永昼",在一旁哭诉  相似文献   

7.
大雪梦     
<正>已到阳历年底了,而大雪时节也早已过去了,可在东北还没有下过几场像样的雪。在东北雪是冬天的标志性自然景观,没有大雪的冬天,在东北不叫冬天。尤其这几年东北大城市又闹着雾霾,前些日子PM_2.5已爆表,小学不得不停课放假,所以人们连做梦都盼着下几场大雪来冲一冲雾霾。但是老天爷偏偏不作美,只下些  相似文献   

8.
尹传红 《绿叶》2014,(10):53-63
美国著名天文学家和科普作家卡尔·萨根是一位理性科学思维的忠实捍卫者,也是一名饱含激情、视野开阔的探索者。他在太空探索、环境保护等领域提出了一系列重要理念和观点,如暗淡蓝点、没有"地区性环保问题"、核冬天等等。他的广博科学素养和天才的创造力,以及对人类福祉的深深关心,以一种重要的方式帮助着我们从自我毁灭的边缘上把文明挽救回来,让我们懂得爱护自己的家园。  相似文献   

9.
正气候变化加剧了北京冬天的雾霾天气《自然气候变化》(Nature Climate Change)近年来北京冬天雾霾天气频发,持续时间长,给人民生命健康以及社会经济活动带来了严重的影响。雾霾天气的产生依赖于一定的天气条件,比如冬天的弱北风、大气的高热稳定性等,那么气候变化是否会通过影响这些天气条件,对雾霾天气产生影响呢?围绕这个问题,蔡文炬等人构造了霾天气指数(Haze Weather Index,HWI),用于表示天气条件是否有利于形成雾  相似文献   

10.
冬季,草木凋零。按照传统观点,人在这个季节宜静少动,甚至蜷缩在温室或衣被之中,北方称之“猫冬”。应该说这是生物天生的御寒行为,但这是一种消极的本能防护。按现代科学研究结果,人不应被动地对待寒冷,而要以积极的态度从事多种运动进行健身。这能提高大脑皮层的兴奋性,增强中枢神经系统调节体温的功能,使身体与寒冷的天气环境取得平衡,有效地改善肌体抗寒能力,减少疾病的发生;活动肢体关节,有利骨骼、肌肉的运动,减缓衰老退化;运动消耗了热能,必然提高肌体的需求量,这样可以增进食欲,促进胃肠消化,减少胃肠道疾病。此外健身运动还有利于减缓心、肺等内脏器官衰退。俗话说得好:“冬天动一动,少闹一场病;冬天懒一懒,多喝药一碗。”摆脱“热被窝”的诱惑吧,让我们放松身心,走进大自然、融入大自然,动动筋骨伸伸腿,在凛冽的寒风中领略冬天的奇妙感受。  相似文献   

11.
善待生灵     
春天了,气温渐渐回升,我想到了去年的新疆准噶尔盆地之行,又想到了前年冬天,在那里野放的第一批野马。野马圈养在盆地西部的一个牧场上,那儿离克拉玛依油田不远。从盆地西部返回的时候,老司机告诉我,远处的那个牧场,是野马饲养场。野马是从国外引回的,准备野放,这里是它们的老家。我们开车过去,在圈外远远地望了一会儿。我是外行,是不是野马,看不出,分不清。有消息说,前年冬天野放的20多匹野马,在野外死了两匹,其余的经受住了严冬的考验。春天收回来之后,经过观察和研究,科学家们认为,这些野马还不大适应野放的环境,死  相似文献   

12.
霾来如山倒     
正根据史料记载,雾霾最早出现在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的英国伦敦,此后肆虐欧洲、美洲,现在横行于我国。冬天来了,雾霾也来了。已记不清是哪一年开始,每到冬季雾霾就会频繁地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中,就像我们不知道什么时候雾霾会彻底告别我们生活一样。自然科学视角下的雾霾雾是由大量悬浮在近地面层空气中的微小水滴或冰晶组成的气溶胶系统,即空气中含有水,是近地面层空气中水汽凝结(或凝华)的产物,多出现于秋  相似文献   

13.
我为二手狂     
孪婷 《绿色视野》2009,(1):48-49
忽然之间,冬天悄然来临。和天气一起走进隆冬时节的,还有我们的经济。男女老少纷纷捂紧钱袋子之时,“二手市场”却找到了重生的春天。“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曾几何时,旧货在人们的心目中是残破、廉价的代名词。而在如今,越来越多的人不再觉得旧货市场是“破落户”的去处,业余时间淘旧货,节省生活成本的同时,更是收获了情趣。  相似文献   

14.
以北京地铁工作人员为调查对象,进行了有关地铁环境质量、空气质量和热环境满意度、不良症状出现情况以及地铁环境质量改善措施的主观问卷调查.调查对象对地铁环境质量的总体评价为略优于适中可接受,对空气质量的总体评价则介于适中可接受和较不满意之间.在地铁环境中夏天感觉热而冬天感觉适中的调查对象最多,夏天和冬天热环境平均评分分别为...  相似文献   

15.
气候异常所带来的种种影响,在今年冬天表现的淋漓尽致,北京下了两场薄薄的雪,还未过夜,便已融化,而南方,下起了暴雪,大雪封路,拉闸限电,给人们的生活带来极大不便,国家已经拉响了暴雪红色警报。有一种说法,冬天如果异常,那么夏天也会相应的与往年有些不一样。这不禁使人对今夏将要举行的奥运会产生些许忧虑。气候异常相当大的原因是由于温室气体排放,温室气体主要是二氧化碳,在通过绿色奥运的路上,让我们用碳足迹来标记下我们的环保脚印吧。  相似文献   

16.
北极的冬天,整个苔原带和泰加林带都为冰雪覆盖,变成一片银色天地,生命世界。  相似文献   

17.
王红 《环境教育》2014,(11):82-82
正花非花,雾非雾。面对如今的雾,试问,琼瑶阿姨是否还能道出一句"雾里看花最美"的柔情细语?而一代诗人柳永如今估计也只能吟出"念去去,千里烟波,雾霾沉沉楚天暗"的悲壮诗篇了吧?生活在21世纪的我们,活在被雾霾笼罩的时代。回想去年冬天的那一段雾霾的时光,记得那时候身陷霾局的我们只能在"厚雾浓霾"下"愁永昼",在一旁哭诉"雾失楼台"的痛苦。而今,我要用我手中的笔勇敢地剥开那层遮掩事实的薄纱,直视那对人性的赤裸裸的指责!  相似文献   

18.
《绿叶》2018,(12)
正听到我的提问,老郭不慌不忙、胸有成竹地回答道:"因为我们这里属于高寒山区,光照好,又是沙质土壤,并且酸碱度也不高,最适宜落叶松生长了,所以,这里的落叶松就长得好。""嘿,真难不住他嗨!那你再说说,落叶松为什么冬天要落叶?叶片为什么又是针状的呢?""嗨,这两个问题就更简单了。你想啊,落叶松是往高了蹿的树种,根  相似文献   

19.
春天是旅游的季节,猫了一个冬天的人们,在这春暖花开的时候,没有哪个不想去大自然中走一遭,去体会绵延的春色带给我们的无穷魅力。可身为旅游者的你,是否听说过生态旅游?作为一种迅速发展的新兴的旅游形式, 生态旅游已成为当前旅游界的一个热门话题。业内人士也预测,以“认识自然、享受自然、保护自然”为主题的生态旅游热将在全国乃至全球范围内普遍兴起。  相似文献   

20.
正小时候,外婆家的老屋后就是一片茶山,年幼的我和同村的孩子总爱到茶山玩耍。一排排茂盛的茶树安静地匍匐在绵延的山岗上,满坡的绿和天空澄净的蓝交相辉映,那方小小的天地便是我们心中的乐园。记忆中,那片茶山周围是一年四季都有花香的,春天的桃花,夏天的木槿,秋天的桂花,冬天的山茶。三五成群的孩子总爱在小山包上嬉戏,丢手捐,拉弹弓……女孩子则围坐在一起,用刚采摘的野花野草编制花环。有时遇到一些采茶归来的人也总是对我们笑呵呵的,吓唬我们说:"山里有狼,别跑远了"。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