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环境教育》2012,(7):19-20
作为社会活动者的他,成就了他事业的广度;作为学者的他,成就了他事业的高度。正是以这样的广度和高度,他把推动环境保护的公众参与这一环保宣教工作的本质问题有机结合了起来。熟悉祝晓光的人都知道,他给人的突出印象是集社会活动者与学者的角色于一身。他经常在环境宣传教育工作中运筹帷幄,用他出色的社会活动能力将社会各界有志之士组织起来,打胜一场场漂亮的战役。之后,他会马入槽,剑归鞘,潜心理论研究,为谋划下一场更大的战役作思想积蓄和理论准备。  相似文献   

2.
在生命科学领域,他行走了超过半个世纪,他的名字却很少为人所知。因为在他每一年的时间里,有超过10个月是在深山野林里,甚至是洞穴里度过的,为的是就近观察动物的生态。三十年来,无不如此。他已经年逾7旬,他的名字叫做——潘文石。  相似文献   

3.
他和她新婚燕尔,她便去了远方一所大学深造。离开他的日子他感到空洞无比,甚至一下于无所适从。在那一个个难煞的夜晚,他实在耐不住寂寞,打开电脑,以“相约看海”的网名登录了某个聊天室。很快,他和一个名叫“爱相随”的网友有了密切的联系。“爱相随”的亲切问候以及对人生透彻的领悟,曾一次次让他感动不已。离开妻子的日子里,“爱相随”以独特的方式熨帖着他空洞的心灵。一种与妻子初恋般的感觉时常徜徉在噼里啪啦的键盘声中。他常常喃喃自语:网上爱情莫非来到了?  相似文献   

4.
他年少时"捉粪",后来当过农技员,村支书,集团公司副总裁,可他退休后偏偏选择了与禽畜粪便打交道,解决了农业面源污染问题,为此,中共中央2012年一号文件起草组专程赴他的公司进行专题调研。是他,创造性地解决了鱼米之乡农业面源污染问题。他所创办的公司,在十年时间里,共处理100万余吨畜禽粪便等污物。是他,创造性地为农业提供了绿色、优质的有机肥料。  相似文献   

5.
李军 《环境教育》2013,(3):47-52
有人说:一辈子坚持只做一件事的人,一定会成功,并且会成为一个佼佼者。他确实是一个佼佼者。因为他是公认的武汉市环境教育带头人和环保NGO的领军人物。20世纪80年代,当很多人还不知道环保为何物时,他却一脚跨进了这一行,而且一干就是20多年,孜孜不倦,从未间断。别人说他是"环卫工",朋友说他是"环保发烧友",在记者眼里,他就是一个快乐的环保人。他,就是被很多人亲切地称为徐老师的徐大鹏,一个从心灵上与自然交朋友的环境教育工作者。  相似文献   

6.
果断     
有一个小男孩,一天发现了一只嗷嗷待哺的小麻雀。小男孩决定把它带回家喂养。当他托着小鸟走到家门口的时候.他忽然想起妈妈不允许他在家里养小动物。于是,他轻轻地把小麻雀放在门口,急忙走进屋去请求妈妈。在他的哀求下妈妈终于破例答应了。小男孩兴奋地跑到门口,不料小麻雀已经不见了,他看见一只黑猫正在意犹未尽地舔着嘴巴。小男孩为此伤心了  相似文献   

7.
一、北冰洋上的一个烟头中国首次北极科学考察队的导游是位美国人。我和他首次打交道是在纽约的华尔街,就他提出的导游劳务报价进行谈判。他很刁钻.整整谈了一天。因为他知道,我们一行26人已经到了美国,耽误不起,所以态度极强硬。到底是我们做了很大的让步才达成了协议。另外,地对中国队也不友好,在北极冰面上,每当我们这个由4个国家的游客组成的探险队有劳务的时候,他都毫不客气地指派中国的科学家们去做,什么搭帐篷啦、化冰雪啦,乃至帮助推狗拉雪橇过冰经这类本是他的活计,而且稍不随他的心意,他就会大声喝斥以至谩骂。终于…  相似文献   

8.
说个有意思的故事给你听。有位非常走运,又非常不走运的警官。非常走运的是他做了几十年的警务工作,由小警员升上警官,一直到将近退休,居然没有遇过一次盗匪,没有开过一枪。他非常不走运的是,就在他退休的前一天,经过一家银行,正看见有人抢劫,于是掏枪吓阻,不幸对方也有枪,而且比他先发射。他死在最后一天的任上,手中握着他一辈子没真正用过的枪,枪里居然忘了装子弹。  相似文献   

9.
泄密牛仔裤     
一条普通的牛仔裤,据说原来可透露穿者对情感关系的看法。习惯以恤衫配牛仔裤,并将衫脚弄得整整齐齐的他,重视别人对自己的观感。他对女伴关怀备至,着重承诺,绝不会把感情当儿戏。爱穿较窄身牛仔裤的他,对爱情较贪心和自私。他希望对方能全心全意去爱自己。但却不大愿意付出。此外,他很多时醋意极浓。  相似文献   

10.
爱是一盏灯     
他和她结婚时家徒四壁,除了一处栖身之所外,连床都是借来的。更不用说其他的家具了。然而她却倾尽所有买了一盏漂亮的灯挂在屋子的正中。他问她为什么花这么多钱去买一盏奢侈的灯。她笑笑说:“明亮的灯可以照出明亮的前程。”他不以为然,笑她轻信一些无稽之谈。渐渐地,日子好过了。两人搬到了新居,她却舍不得扔掉那一盏灯,小心地用纸包好,收藏起来。不久,他辞职下海,在商场中搏杀一番后赢得千万财富。像所有有钱的男人一样,他先是招聘了一个漂亮的女秘书,很快女秘书就成了他的情人。他开始以各种借口外出,后来干脆无须解  相似文献   

11.
蘑菇圈     
《绿叶》2017,(5)
正第二件事,阿妈斯炯的哥哥回来了。他一出现在家里,斯炯就抱着他身子猛烈摇晃,我在山上喊破了嗓子,你倒是答应一声啊!斯炯她哥哥虚弱地说,山上?我什么时候在山上?我被关起来了。原来,这个烧火和尚并没跑到山上去。那天,他已经收拾好东西了,准备回家了。整顿寺庙工作组的一个人给他和另几个和尚一封信,叫他送到县里去。他说,可是,我要回家了。工作组的  相似文献   

12.
大树     
那棵树一直引领着那人。那是个老人。老人一直在走,朝着那树,步履颠踬,不够矫健地时疾时徐。树在他前头,他的眼前,守望着他家门前不远处的麦田,节风沐雨。长成沧桑岁月的样子。而他身后,则是秋。一大片、一大片  相似文献   

13.
正鲁耀宗不用拿地图,就能把舞钢每个支流的发源地、流经地及水质状况给描述出来,哪个村需要重点整治他都能牢记于心、对答如流。他,在部队里抗过洪,抢过险,参加过重大军事活动,立过功,受过奖。他,军旅生涯历练了钢铁般的意志,始终保持着军人的一贯作风,吃苦耐劳,甘于奉献、雷厉风行、百折不挠,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要别人能做的,他首先做到,别人做不到的,他也要做到。他,就是河南省舞钢市环保局的"拼命三郎"鲁耀宗副局长。  相似文献   

14.
正社会从来不缺少键盘侠、评论家,我们缺少的是真正行动人。他在长城上捡垃圾,从一个人,到两个,到三个,再到一群人。"一袋袋的垃圾,就是我们的勋章。"他说。他是许宁,自然之友会员、沈阳小组的成员。他征服了高峰,大自然却征服了他。2001年4月,许宁参加了人生第一次的爬山活动。当时他跟着一个户外俱乐部去爬辽宁第一高山,三天里穿越森林,翻过大山,碰上过野兽,经历过迷路和食物  相似文献   

15.
王丽 《绿色视野》2011,(12):36-40
他是一位才华横溢、英俊洒脱的北大教师,一夜间忽然从人们视线中神秘消失,有人说他去了美国,有人说他到洛阳白马寺出家甚至自杀。直到2011年朋友们才惊讶地发现,他带着妻子隐居深山,体验自给自足的原始牧耕生活。十几年间,他把2500亩不毛之地建成了一个瓜果飘香的绿色王国,探索出一种能保证人们吃到最干净食品的"特供模式"。  相似文献   

16.
"我原来是飞行员,地上做了什么事,天上看得一清二楚。什么都别想瞒着我。每当我看到那一片片天然林被斧锯腰斩,我的心就像在滴血。"刘福堂经常重复这句话。一个人如果要谈论起自由,总是希望纵其一生,贯其所有事,都是自由的。他的身体是如此的自由,他的心灵是如此的自由,他的思想是如此的自由,他的行动是如此的自由。他能做他想做的一切事,能说他想说的一切话。在这个时候,当一个人看到环境有了危机,社会有了矛盾,  相似文献   

17.
他曾以《塔里木的环境问题》引起中央对塔里木问题的重视;他执笔的《乐山宣言》如今已经成为由1600多名国内各界人士联名签署的一份倡议;退休后,他又起草了《乌鲁木齐环境宣言》。他从没有停止过对环境问题的关注,他就是在新疆默默奋斗了30多年  相似文献   

18.
中毒之鱼     
就在我们的身边,有一位钓鱼爱好者,他叫雷鸣,在机关工作,是个忠厚诚实的好公务员。他钓鱼成瘾,不管天晴下雨,打霜落雪,酷暑似火,寒冬如刀,一有空闲便立在河边。有人开他玩笑:“世间什么东西最好看?”他答不上来。 于是别人就取笑他说:“世间最好看的肯定是浮漂,你天天在河边直视着它,从不转眼,连姑娘媳妇从你身边过也舍不得回过头。”他听了别人的话,只好苦笑:“唉,没办法,我跟它较上劲了,就像打牌一样,不是它输就是我赢。” 一天,天降大雨,他的关节炎又犯了,他便就近在围城河钓鳌台钓起鱼来。 没想到一小时不到,竟钓得一条大鱼,八斤重,是营养价值很高的鲢鱼,嘴上长有两根长胡须。他兴奋得把鱼提到市场  相似文献   

19.
《绿叶》2018,(10)
正眼下石述柱正站在我的面前,他个头儿不高,腰身有些佝偻。深蓝色竖条纹衬衣像挂在他那凸出的肩背上一样,黑裤子也显得很肥大。他微微喘息着让座让茶,在简短的交流中我觉察到了他的病态。身体消瘦,脸色潮红,目光散淡。  相似文献   

20.
《绿色视野》2013,(2):22-22
因为轮岗,长丰县环保局党组成员王余胜来到环保局已经四年多的时间。在此之前,他在长丰县交通局交通运输管理所担任所长。这样的跨界,曾让他很忐忑。去年长丰县环保局调整领导分工时,王余胜分管起了宣教工作,这是一个让他熟悉又陌生的工作。熟悉是因为此前在交通系统的时候,他曾是《中国交通报》的优秀通讯员,有过新闻报道的经验,陌生是因为他对环保宣教工作了解不多,是个外行"。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