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禽流感之于我们,耳熟能详。H7N9也就是其中之一种而已。首先一起来看看禽流感病毒的前世今生:禽流感病毒发现已百余年,百余年之间,至多在动物世界猖獗,大多很难突破种属障碍感染人类。倘若进入,感染路径主要是直接通过人的消化道、呼吸道、皮肤损伤处和眼结膜等进入人体,人禽流感是一种由动物直接传播给人的甲类传染病。既往有案底在身,能感染人的禽流感病毒是:H5N1、H9N2、H7N2、H7N3、H7N7、H5N2、H10N7。其间H7这个亚型,在荷兰、意大利、加拿大、美国和英国都曾有过报道。最早是一个英国农  相似文献   

2.
正2013年3月,中国安徽和江浙地区首次发现H7N9新型禽流感病毒感染人类的病例,这是继H5N1高致病性禽流感后,第二个对人类造成威胁的禽流感病毒。2014年伊始,H7N9禽流感再度来袭,中国多个省份报告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例。  相似文献   

3.
《民防苑》2014,(2)
正H7N9禽流感的初次发现是在2013年的3月,这种来势凶猛的病毒却在当年入夏后又似乎消失得无影无踪。2014年伊始,当浙江、江苏、上海等地连续报道H7N9的出现时,所有人都明白,这种流感病毒又卷土重来了。面对一种新出现的病毒,人类对其危害知之甚少。所以它的出现,总是会引起恐慌。应对公共疫情危机,是采取强制手段隐瞒下去,还是将疫情信息准确快速地予以公开?  相似文献   

4.
《民防苑》2014,(2)
正禽流感首次被发现是一百多年前的意大利1878年,意大利发生禽流感,这是最早的禽流感记录。1900年代早期,禽流感在意大利被首次确认。第一次发现禽流感引发的高死亡率案例1960年,1 000多只普通燕鸥在南非死亡,这是第一次发现禽流感引发的高死亡率案例,属于H5N3型。禽流感可以传染给许多种动物包括鸟类、猪、马、海鸟、鲸。但是,野生鸟类充当着无  相似文献   

5.
正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是指因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食药品安全、动植物疫情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和生命安全的事件。历史上看,全球众多国家及地区曾经多次遭遇过公共卫生重大疫情的侵害。20世纪90年代以来,全球各地遭遇公共卫生重大疫情更加频繁。如1997年禽流感暴发,2001年美国炭疽攻击,2003年SARS,2004年禽流感席卷美国和亚洲部分国家,2009年从美国和墨西哥暴发的甲型H1N1流感大流行,2014年西非的埃博拉病毒暴发等,这些灾难均给当地人民造成生命、健康及财产的重大损失。  相似文献   

6.
白雪 《防灾博览》2009,(3):80-81
甲型H1N1流感病毒:猪流感是由猪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这种病在猪中经常发生,但很少导致猪的死亡。通常情况下,人类很少感染猪流感病毒。  相似文献   

7.
李大光 《民防苑》2009,(6):10-13
正当金融危机逐渐触底,各国纷纷期盼黑夜即将过去黎明即将来临的时候,从墨西哥传出的最早被认为是猪流感的甲型H1N1流感病毒,却让世界为之恐慌,让无辜的患者死亡,让无辜的猪儿当替罪羊,让政客们担惊受怕,让老百姓寝食不安。而且随着甲型H1N1流感病毒迅速在全球蔓延,什么细菌战啦、病毒战啦,等等,各种传说又开始泛滥。联想到2003年我国爆发SARS病毒时,也有这种传说,就是某国对某国实施的细菌战。对此我们必须慎重而认真地对待。  相似文献   

8.
徐娜 《民防苑》2009,(6):17-18
最近,爆发于墨西哥的甲型H1N1流感已传播到其他国家。其实,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与动物接触的机会增多;随着交通的发展,世界人口的流动速度加快。因此,来自动物的传染病也越来越多,这些传染病在世界各地的传播速度也越来越快。接下来,就让我们了解一下近年来常见的那些由动物传播给人类的传染病。  相似文献   

9.
应用两种描述地震活动平静的特征参数Wq 和σH 对华东地区 1972年以来ML≥ 2 .3地震进行时空扫描。结果表明 :Wq 在华东地区大多数M >5地震之前均出现 1年左右或稍长时间的平静异常 ,震中一般在平静异常区的边缘或内部。对Wq 空间异常区σH 的时间扫描在某些地区也能够较好地显示1年左右的平静异常。这可能说明了地震活动平静也是中强地震的一种中短期预报指标  相似文献   

10.
全球高致病性禽流感灾害的时空变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多种资源建立了全球高致病性禽流感灾害数据库,基于ArcGIS的空间分析和统计模块,对全球高致病性禽流感灾害的时空变异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003年以来全球高致病性禽流感爆发有三个流行高峰期,正好在2004和2005年的冬季;全球高致病性禽流感爆发的频率在最近几年里呈不断上升的趋势,地理空间范围不断扩散;高致病性禽流感的爆发在时间和空间上表现得更加集中。全球高致病性禽流感分布的总体特征表明在家禽密度高的区域,邻近家禽生产地的湖泊和水库附近,或者鸟类迁徒路线的交叉处,特别是那些重叠的区域可能是高致病性禽流感的多发地区。上述结果可为高致病性禽流感灾害的防控提供借鉴和依据。  相似文献   

11.
《民防苑》2009,(6):1-1
5月18日,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陈冯富珍在瑞士日内瓦万国宫举行的第62届世界卫生大会上致辞。她告诫说,甲型H1N1流感疫睛的扩散将持续下去,虽然目前大多数患者病情较轻,而且死亡人数不太多,但鉴于病毒的变异风险以及疫情发展的不确定性,国际社会不能对此掉以轻心。  相似文献   

12.
读者信箱     
《民防苑》2014,(10)
正(上期答案)2014年4月,几内亚爆发了埃博拉出血热疫情,这一烈性传染病在短短数月内迅速扩散到利比里亚和塞拉利昂。虽然目前在我国还没有出现感染病例,但人们也难免担心埃博拉疫情会在中国蔓延。假如真的有感染者入境,疾病发生大规模传播的可能性会有多大?我们又是否能及时、有效地加以应对呢?在最近发表的《基于计算流行病学的埃博拉出血热的传播与爆发仿真研究》一文中,对埃博拉病毒在中国可能的传播情况进行了模拟研究。该研究模拟了埃博拉感染个体进入城市群之后的疾病传播过程,结果发现,如果医疗机构  相似文献   

13.
黑龙江省雷电活动气候特征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黑龙江省闪电定位网在2005年4月至2006年间得到的285347次地闪资料,分析了雷电参数的月变化、年变化及其空间分布的气候特征,结果显示,正闪占总闪的比例仅为5.84%和7%,地闪密度的高值中心分别在(127.3°E,46.3°N)和(123.5°E,52.9°N)附近;总体日变化特征明显,呈一峰一谷态势,分别为18时和10时;一年中雷电活动主要出现在7,8月份,正云地闪的平均强度明显大于负云地闪.云地闪主要集中在两个区域的分布表明雷电活动特征可以基本揭示该地区天气活动的时空分布规律.  相似文献   

14.
唐熠  周文志  奚广平 《灾害学》2011,26(2):24-30
利用广西1952-2008年57年每年11月至下一年3月89个市县级台站地面报表资料和NCEP资料,对广西近20年来冻雨的多年空间分布特征和主要影响系统、温度、水汽等特征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冻雨发生的周期是6~7年,基本发生在广西23°N以北区域。冻雨分布图上24~25°N有3个高值中心,这3个中心和地形图上3个高值中心基本重合。月平均温度10°N以内区域为冻雨易发区。广西冻雨天气主要有两种类型:阻塞型和两槽一脊型。阻塞型比两槽一脊型一般来说,冻雨维持时间更长。风场结构,上南风、下北风的层结结构加上中低层水汽发展旺盛,是广西冻雨形成的一个条件。在垂直方向,逆温层的存在是冻雨发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1998年 8月 17日 0 1时 5 4分 ,在浙江省嵊州市 (2 9°33′N ,12 0°5 0′E)发生了一次M 4 0地震。该次地震震级虽小 ,但震前本省仅有的 3口地下流体观测井都出现了突出的中、短期异常。震前 ,用地下流体方法分别作了中期、短期跟踪预报 ,从中得到了一些有益的科学启示。  相似文献   

16.
广西近年高温干旱气象灾害及对电力供求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通过对广西2003~2005年高温、干旱天气气候事件及其对电力供求影响的分析发现:广西2003~2005年高温、干旱灾害强度偏强,频率增大;最高气温与最大电力负荷有明显的正相关关系,高温灾害天气造成电力负荷呈大幅度增加的趋势;季节性、持续性的干旱造成广西水电发电量呈负增长状态。由于电力负荷加大,水电发电量供应不足,使广西电力供求呈紧张的局面,2003~2005年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拉闸限电现象。  相似文献   

17.
倪章  常鸣  唐亮亮  向兰兰  徐恒志 《灾害学》2023,(2):178-184+205
汶川地震引发的同震滑坡给川西高山峡谷地区人民带来了巨大威胁。震后在强降雨的影响下,新生滑坡及古滑坡活动加剧,分析震后滑坡的演化趋势,对重点地区及时开展监测预警显得尤为重要。以汶川县东北部为研究区,基于GIS平台选取岩性、距断层距离、PGA、高程、坡度、坡向、剖面曲率、地形起伏度、年最大24 h降雨等9个影响因子,利用滑坡频率密度、面积密度和数量密度,统计分析2009年、2011年、2015年、2021年4期滑坡时空演化特征;同时结合证据权重(WOE)、随机森林(RF)、证据权重-随机森林(WOE-RF)模型,开展研究区滑坡易发性演化趋势分析。结果表明:随时间推移,滑坡数量、面积和规模均大幅减小,已处于较低水平;滑坡时空演化以2015年为转折由南向北发展;经ROC验证,WOE-RF得到的滑坡易发性精度最高,且三种模型均显示滑坡极高易发区演化也呈远离震中的由南向北之势。研究结果为川西高山峡谷地区滑坡灾害早期识别与监测预警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正在医学尚不发达的年代,对于新涌现的一些疾病尤其是传染病,人们称之为"怪病",常以鬼神作祟来解释。现代医学表明,一些新出现的疾病(尤其是传染病)往往是由病原体引发的。新型病原体非常可怕,一是因为人类的免疫系统不认识它们而不能及时地抵御,二是因为科学家要找到对付新型病原体的方法需要一定的时间,在这段时间内往往会造成大范围的伤亡。诺如病毒:病毒界的法拉利从2012年12月以来,日本各地接连发生一系列因诺  相似文献   

19.
自组织临界状态(SOC)理论已被用于解释地震、森林火灾、恐龙灭绝等灾难性事件,将SOC引入流行病传播模型的研究也是很有前景的方向,但必须明确SOC在该领域的适用条件.首先对SOC系统的基本性质与流行病传播特征进行了对比分析,提出对各类流行病的传播过程而言,人类社会已经演化到了小事件引起的连锁反应可能导致一场大灾难的临界状态,具有近距离接触的传染方式是应用SOC模型的控制条件;然后通过以非典型性肺炎(SARS)病毒(2002~2004年)为范例的研究,发现流行病的传播仅在未经人为强力干预阶段才具有SOC效应;最后在SOC的概念框架下对流行病防治对策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20.
1983年以来的十多年时间内发生的8次地震前,江宁台地电阻率均显示了重复形态较好且规律性较强的前兆异常。本文分析总结了江宁台地电阻率震例异常的规律,建立起了异常震例的灰色模型GM(1,N)和多元线性回归方程。两种方法检验结果表明,多元线性回归方程预测结果更接近实际震级。同时,充分研究单一台站的震例异常规律,有利于地震预报研究的深化,可从特性的研究中找到共同性,促进地震综合预报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