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本文在对我国广西、云南、湖南西南三省进行文献调研和问卷调查的基础上,对该地区65座砷渣堆场中的42座进行了详细的实地调查和采样分析。针对处在喀斯特地区砷渣堆场周边的土壤地质特征所造成的地下水污染进行了深入分析,得出砷渣处置与否及处置是否规范、所处地区地貌、资金落实和监管状况是造成砷渣堆场周边地下水砷超标的主要原因、客观原因和现实原因。最后,结合污染产生的原因提出了相关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典型铬渣污染场地的污染状况与综合整治对策   总被引:31,自引:7,他引:24  
对比了国内外污染场地的管理现状.通过方法学筛选国内2处化工厂的铬渣堆存场地作为典型铬渣污染场地,并对土壤和地下水进行采样分析.结果表明,这2处铬渣污染场地均存在土壤和地下水污染,特别是在铬渣堆积区域的土壤中w(总Cr)超过当地土壤背景值的数倍~数十倍,地下水中w(Cr6+)超过Ⅴ类地下水质量标准达1 000倍.Cr6+极易迁移扩散,污染面积大,其中1号铬渣污染场地污染土壤总量约19.5×104 m3,2号场地污染土壤深度约达4 m.通过分析2处典型铬渣污染场地污染特性,提出了全国铬渣污染场地综合整治对策的技术路线和规划.   相似文献   

3.
铬渣产量大、毒性剧烈,是严重污染环境和危害人类健康的危险废物。铬渣的环境污染问题已经引起了国家的高度重视,要求2010年底前,所有历史堆存铬渣实现无害化处理。铬渣堆放所产生的含铬渗滤波已对周围的土壤、地下水乃至居民身体健康造成危害。因此,在铬渣得到治理的同时,含铬渗滤液必须得到有效治理。系统评述了铬渣渗滤液的各种治理技术和应用现状,并展望了含铬废水处理技术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4.
陈佳  田永强 《环境工程》2020,38(6):24-27,57
为研究典型制革污泥堆场区域污染情况,以浙江海宁某制革污泥堆场为研究对象,研究了制革污泥堆场土壤和地下水中有机物和重金属的污染情况。调查结果表明:土壤中无机污染很小,而总铬、六价铬和铅含量较高。污染土壤中铅和总铬含量分别是工业用地规定值的2.82,7.03倍,而六价铬最高含量为管控值的2.8倍。地下水中氨氮含量超标严重,达到1268.0 mg/L,是GB/T 14848—2017《地下水质量标准》中工农业Ⅴ类用水下限值的845.3倍,六价铬的含量<0.004 mg/L。此外,各取样点六价铬和总铬含量的垂直分布显示较大的差异,也与某些制革污泥堆场的重金属垂直分布规律不尽相同。  相似文献   

5.
铬渣对地下水、土壤、蔬菜污染机制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对沈阳市化工石油厂(现为石油化工二厂),在60年代产生废铬渣6000余吨.由于铬渣堆放不合理,经过风吹雨淋造成了周围环境污染,导致了沈海菜田的地下水.土壤、蔬菜受到严重污染.通过专项调研,全面剖析了铬渣中的六价铬对地下水、土壤、蔬菜的污染规律.  相似文献   

6.
柠檬酸淋洗去除土壤中铬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铬渣污染场地常常对其周边的土壤及地下水造成严重污染,因此,亟需探索修复铬污染土壤及地下水的技术方法.本文以某典型铬渣堆存场地内采集的污染土壤为研究对象,配置了浓度分别为0.01、0.05和0.1 mol·L-1的柠檬酸溶液,通过振荡洗脱批实验和淋洗柱实验对柠檬酸去除土壤中铬的效果和机理进行探讨.实验结果表明,柠檬酸对土壤中可还原态与可氧化态铬的淋洗效果显著优于去离子水,其对土壤中总铬的淋洗率可达80.7%,而去离子水仅为49.9%;在振荡洗脱批实验初期,土壤中50%左右的铬可以快速扩散到溶液中,且不同淋洗剂间淋洗效果无显著差异;柠檬酸的存在,使得反应体系中的六价铬逐渐被还原为三价铬,且还原速率随柠檬酸浓度的升高而增大;p H并非影响柠檬酸去除土壤中铬效果的唯一主要因素,柠檬酸对土壤中铬的去除机制还缘于其对土壤中三价铬的解吸作用.  相似文献   

7.
典型场地铬(Ⅵ)迁移路径分析及耐铬植物初步筛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典型铬渣堆存场地铬(Ⅵ)迁移路径分析,说明对含铬(Ⅵ)废物/土壤的处置/修复,阻止铬(Ⅵ)进一步扩散迁移已成为保护地下水资源的当务之急.在实验中初步筛选出高羊茅、芦苇、马特、蓖麻4种耐铬植物,其生长发育受铬(Ⅵ)影响较小,且与微生物协同作用还可有效还原土壤中铬(Ⅵ),为控制铬(Ⅵ)污染场地土壤、地下水污染与大气扬...  相似文献   

8.
原位生物稳定固化技术在铬污染场地治理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张建荣  李娟  许伟 《环境科学》2013,34(9):3684-3689
原位生物稳定固化方法是控制铬污染场地地下水风险的有效方法,通过实地工程试验,初步验证了原位生物稳定固化法治理南方某铬污染场地的修复效果.实地工程试验的场地面积约600 m2,位于整个污染场地的上游,受高浓度铬污染,总铬含量高值为11 850 mg.kg-1,六价铬含量高值为349 mg.kg-1,污染最为严重的土层为-0.5~-2 m.通过对在试验场地范围内设置注射井注射还原剂和微生物调节剂等,并通过监测井监测分析不同时间不同深度范围内在药剂注射的作用下地下水中六价铬和总铬的浓度变化.工程试验结果表明,原位生物稳定固化技术显著改变了土壤中铬的形态,进而降低了铬的迁移性,消减了地下水污染风险.注入的药剂对注入井(有效范围)内的地下水六铬污染治理效果很好,六价铬转成三价铬并固定稳定率达到94%~99.9%,总铬固定稳定率达到83.9%~99.8%.试验结果对于浅层地下水深度较浅、土壤以粉质黏土和砂质黏土为主的污染场地修复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
铬渣是铬盐行业在重铬酸钠生产过程中产生的重金属危险废物,对人体健康和生态环境危害极大.我国是世界主要铬盐生产国,由于生产工艺落后,铬渣产生量巨大,大量的铬渣未得到无害化处置,直接排放到环境中,甚至部分铬渣堆存于重要水源地和人口稠密区,严重污染了地表水、地下水和土壤.  相似文献   

10.
土壤吸附铬的特性及影响因素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铬污染问题越来越突出,尤其是铬渣的堆存造成严重的土壤铬污染。介绍了铬进入土壤后的存在形态及化学行为,论述了土壤对Cr(Ⅲ)和Cr(Ⅵ)的吸附特征,着重讨论了土壤吸附铬的影响因素。铬在土壤中的吸附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土壤对铬的吸附依赖于土壤的类型、土壤物理化学性质,如土壤的矿物特性、有机组成pH、Eh、等,也与外加阴阳离子、有机质等有关。研究土壤吸附铬的影响因素为土壤铬污染治理提供科学依据,今后的研究可结合周围环境对铬污染的影响展开。  相似文献   

11.
通过锦州地区铬渣样品静态浸溶实验,测定不同固液比、浸出时间、浸取剂pH及组成、振荡速度、铬渣粒度大小、温度等因素对铬渣中Cr(VI)溶解释放的影响,揭示铬渣中Cr(VI)析出、释放机理。结果显示,稀释作用在不同固液比浸出中起主导作用,随固液比的降低,Cr(VI)浸出浓度逐渐降低,但是Cr(VI)浸出总量却在增加;随着浸出时间的增大,浸出Cr(VI)浓度随之增大;铬渣浸出液碱性很高,在铬渣溶解释放过程中,随酸性增强Cr(VI)溶解量相应增大,体现强的酸中和能力;随着振荡速度增加,Cr(VI)溶解释放速度明显加快;粒径越小,铬酸盐的溶解释放速度越快,溶解作用越充分;铬渣的浸出为吸热反应过程,铬渣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铬渣中Cr(Vl)溶解释放速率服从菲克(Fick)扩散定律。研究结果为铬渣危害的评价、监测及铬渣污染有效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采用直接淋浸法对风化铬渣及新鲜铬渣进行了六谷铬溶出的条件试验,60min的浸泡时间,80目以下的粒度对渣水比250g/200mL的新渣中Cr(VI)浸出率达69.4%,渣水比250g/200mL,500g/400mL,750g/600mL的风化渣中Cr(VI)的总溶出率分别为70.2%,86.3%,94.0%,其中第一次淋滤溶出率分别达48.1%,70.0%,81.6%,低PH值的淋浸水有利于Cr(VI)的浸出,在PH值为3时溶出率达高峰,Cr(VI)浸出质量比自然条件(近中性)高出14.1%-16.3%,增大管径和降低装置的滤面负荷可提高浸出效果,在直径80mm管径,500g铬渣装填料,滤面负荷9.95g/cm^2时,Cr(VI)溶出率达98.7%,真空抽滤可提高Cr(VI)浸出速率,但降低了滤液中Cr(VI)的浓度和溶出质量,上述试验结果表明了直接淋浸法回收铬渣中六价铬的可行性,并可作为工业化装置的设计参数。  相似文献   

13.
某化工厂铬渣堆场及周边土壤重金属污染风险评估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某搬迁化工厂铬渣堆场及周边土壤,分层分区采集样品分析重金属含量,从生态和人体健康角度对土壤Cr,Ni,Cu,As进行风险评估。结果表明土壤Cr、Cr(Ⅵ)污染较为严重,集中在第一(0 m~1.5 m)和第二层(1.5 m~3 m);Cu、As、Ni污染较轻,集中在第一层。生态风险评估表明随深度增加,潜在生态危害指数降低。生态风险顺序为CrNiAsCu。健康风险评估表明各层土壤均存在Cr(Ⅵ)致癌风险,其余重金属在第一和第二层存在可接受非致癌风险。  相似文献   

14.
为了解制革场地土壤Cr(Ⅵ)污染情况和分布特征,选取我国3种典型制革企业用地的土壤和污泥样品,分析了制革行业土壤铬污染特征。结果表明:调查的Ⅰ型制革企业场地土壤Cr(Ⅵ)含量最高为48 mg/kg,超过GB 36600—2018《土壤环境质量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筛选值,存在环境风险。调查的Ⅱ型制革企业环保设施完善,场地土壤Cr(Ⅵ)含量低于GB 36600—2018筛选值,土壤Cr(Ⅵ)环境风险低。Ⅱ型制革企业危险废物暂存间污泥总铬含量高达85377 mg/kg, Cr(Ⅵ)含量最高为1455 mg/kg。调查的Ⅲ型制革企业场地泥土混合物总铬含量为1564~28000 mg/kg, Cr(Ⅵ)含量最高为250 mg/kg,相较于Ⅰ型和Ⅱ型制革企业场地,受到严重污染。总体上,制革企业用地土壤铬污染物以Cr(Ⅲ)形态为主,Cr(Ⅵ)形态占比少,不足1%。  相似文献   

15.
典型铬渣污染场地健康风险评价及修复指导限值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通过对青海某化工厂铬渣污染场地钻孔采样,分析了样品质地及铬含量,得到场地的水文地质及铬污染状况.根据场地区域生活现状,运用美国环保局健康风险计算模型,评估了现有条件下该场地对周边居民的潜在健康风险.同时,结合场地的修复目标,应用地下水溶质运移方程及土壤中Cr6+的解吸曲线,探讨了场地污染物的修复指导限值.结果表明:场地表层0~4m为黄土状土,4~22m为砾砂,铬污染区域面积约4×104m2;现有条件下场地Cr6+对人体的健康风险值为9.39,需要对Cr6+进行修复治理,而Cr3+的健康风险值在可接受范围内;通过计算得到场地表层0~4m黄土状土Cr6+的修复值为60mg·kg-1;4~22m砾砂Cr6+修复值为15mg·kg-1.  相似文献   

16.
铬污染场地修复技术研究及应用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综述了国内外铬污染场地修复技术的研究动态,探讨了铬污染修复技术研发的需求,重点讨论了铬污染土壤的主要修复技术如:土壤清洗技术、化学解毒技术、电动修复技术和稳定化技术等。并针对这些技术存在的不足,开发了化学解毒与稳定化联合技术,对山西某铬渣堆存场地中受污染土壤进行修复。结果表明:运用化学解毒与稳定化联合技术可以降低污染土壤中总铬和六价铬的浸出浓度,稳定效果好且能在工程实际中高效应用。  相似文献   

17.
铬元素是现代工业最重要的原材料之一,但有钙焙烧工艺产生的铬渣会对环境和人体健康产生巨大的危害。介绍和分析了国内外铬渣处理处置的主要方法及其优缺点,国外集中于铬渣的无害化处理,而国内则以铬渣的综合利用为主。在越来越注重环境效益和资源利用率的今天,铬渣的综合利用更能获得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双赢。  相似文献   

18.
地下水六价铬运移的仿真及场地修复限值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渗流理论,考虑地下水中水头变化的影响,利用COMSOL软件,对六价铬在地下水中的运移进行数值模拟,得到地下水压力水头和六价铬在地下水中的迁移变化规律,为六价铬对地下水的污染研究和预测提供重要的分析数据。并借此计算得出场地地下水的修复指导限值为3.17 mg/k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