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本实验采用氯气校正法和低浓度重铬酸钾氧化法来分别测定高氯废水的COD值,两种方法主要针对氯离子浓度小于8000mg/l,COD值小于110mg/l的水样进行分析。试验结果表明:采用氯气校正法虽然可行,但是实验装置复杂,可控性差,数据结果精密度差,准确度不高;采用低浓度重铬酸钾氧化法进行高氯废水的coD测定,结果较为准确,且操作同国家标准法(GB11914—89)基本一致,操作过程简单可行,实用价值高。  相似文献   

2.
煤矿矿井水及洗煤厂排水一般不测定化学耗氧量(COD),但有时根据当地需要,对此废水要了解COD值。测定废水COD值系采用重铬酸钾氧化法,方法规定要吸取经过搅拌的均匀水样。鉴于浓硫酸介质中的重铬酸钾其氧化性特强,能够氧化大多数的有机物质,对于煤矿排放废水中的悬浮煤粒的有机质,当然也不例外,于是导致COD值大大增高。然而煤粒的有机质长期在水中仍然非常稳定,它并不消耗水中的氧,萍乡矿务局高坑煤矿在煤泥沉淀池内每年养鱼2000斤,可以说明这一问题。煤虽是有机物,但不属  相似文献   

3.
报道了一种快速测定高氯离子水样中COD的新方法:内插校正法。当氯离子浓度在0~3000mg/L范围内时,其浓度与COD值之间有较好的线性关系,通过测定该范围内两个高、低浓度的氯离子标准溶液所产生的COD,可用内插法计算出水样氯离子所产生的COD。将高氯离子水样产生的总COD扣除氯离子所产生的COD,即可较为准确地测定出水样真实的COD。该方法不用加入催化剂和掩蔽剂,安全环保,且操作简单,实用性强。  相似文献   

4.
传统的国标法分析高氯废水中的COD时,由于氯离子的干扰,COD测定值偏大。本研究配制了不同浓度的标准氯离子溶液,并测定其耗氧量CODCl,建立了CODCl与氯离子浓度关系的拟合直线模型COD=0.2238[Cl-]-2.64,通过硝酸银滴定法测定水样中氯离子浓度,由拟合直线模型得到水样中氯离子产生的耗氧量CODCl,并进一步测得水样的表观COD值,扣除水样中氯离子产生的耗氧量CODCl,并与水样的COD理论值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测定结果的均值相对误差在-3.6%~2.4%之间,相对标准偏差RSD在1.1%~6.9%,方法准确度较高,数据重复再现性好,且测量过程不使用硫酸汞,可应用于高氯废水COD的测定。  相似文献   

5.
周积甲 《环境保护》1990,(10):27-28
化学需氧量(COD)是评价水体被污染程度的主要综合指标之一,而重铬酸钾硫酸溶液回流法又是测定的主要方法,人们又叫它标准法。该法测定中如果水样中含有氯离子(cl~-)存在,必须用硫酸汞加以掩蔽以排除干扰。一个水样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葡萄糖和氯离子在重铬酸钾溶液中氧化特点的分析,发现氯离子在60℃下的经过5分钟消解所测得的COD结果比较稳定,于是采用低温短时间消解后进行数值修正的检测方法,实现了在不使用硫酸汞和硝酸银的条件下用重铬酸盐法测定高氯葡萄糖废水COD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文章研究了一种适用于高氯废水的无汞测定化学需氧量的方法。水样中加入10 mL重铬酸钾和15 mL浓硫酸,消解0.5h,冷却至室温再加入0.3 g硫酸银,消解1.5 h,测得其COD测定值,根据COD Cl-Cl-的关系曲线得到由氯离子产生的COD Cl-,将COD测定值减去C OD Cl-即为水样的COD真实值。实验证明,该方法适用于氯离子浓度不超过5 000 mg/L废水COD的测定。  相似文献   

8.
以国标HJ828-2017为基础,进行高氯废水COD的测定。实验中省去了掩蔽剂硫酸汞的使用,考察氯离子氧化完全的时间,绘制氯离子耗氧标准曲线;通过延迟加入催化剂硫酸银,结合氯离子耗氧标准曲线,降低氯离子对COD结果的影响,同时考察硫酸银加入量对实验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氯离子易被重铬酸钾氧化,氧化时间50min较为适宜,硫酸银加入过少会使反应不完全,加入过多会增加实验成本。  相似文献   

9.
COD催化快速法中氯离子干扰问题及去除方法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张莉  许智  张成福 《环境工程》2003,21(1):59-61
COD催化快速法中对测定结果干扰最大的因素是水样中的氯离子浓度。通过对不同氯离子含量的水样进行对照分析 ,讨论其干扰问题 ,从而制定出理想的去除方法 ,使得催化快速法能够快速准确的应用于实际监测中  相似文献   

10.
水中COD测量不确定度的评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了用重铬酸钾法测定水中COD测定的不确定度数学模型,用“鱼刺图“方法排列出每种可能作为来源的影响因素,并从标准溶液制备、样品滴定、水样移取等方面分析了COD监测结果的不确定度,计算了各不确定度分量值并给出了扩展不确定度,从中得出在标准滴定溶液制备过程中,重铬酸钾溶液的制备是最具权重的分量,其中标准物质质量的不确定度又是最大的分量,提高天平的精度对COD的不确定度会有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1.
测定高氯废水CODcr的方法探讨——硫酸汞添加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化学需氧量是评价水体中有机物污染的重要指标,通常采用CODcr来表示。在其测定过程中氯离子是影响结果准确性的重要因素。由于氯离子的干扰,高氯废水中化学需氧量测定误差较大,尤其对于高氯低化学需氧量的水样,其干扰更为严重。本文对高氯废水化学需氧量的测定方法以及原理进行了阐述,针对不同范围的化学需氧量,对应采用高浓度重铬酸钾氧化法、低浓度重铬酸钾氧化法来测定,最终确定了一种最直接、简便、准确的方法-硫酸汞添加法来测定高氯废水的CODcr。  相似文献   

12.
陈辉 《内蒙古环境科学》2011,(12):146-146,148
由于Cl^-离子在COD测定中会干扰测量结果,尤其对于高氯低COD的水样,其干扰尤为严重,因此COD测定过程中需要对水样中的Cl^-进行处理。文章从方法的原理、消除效果及适用范围等方面对目前国内在COD测试中采用的Cl^-干扰消除方法进行了评述。  相似文献   

13.
含铁酸性矿井水治理及工程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含铁酸性矿井水是矿井外排水中的一种污染及危害极大的废水,采用传统处理虽能达到中和的目的,但除铁效果不甚理想,出水水质不稳定、易返色。本文针对含铁酸性矿井水的水质特征和治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一种新的净化技术,即两级综合法处理含铁酸性矿井水,不仅能同时达到中和、除铁的目的,而且出水水质完全达到一级排放标准,且出水24h后不返色,该技术在工程中得到了成功的应用。  相似文献   

14.
二氧化氯消毒时三氯甲烷形成量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研究了二氧化氯与氯消毒时三氯甲烷的形成量。结果表明,氯可与水中有机物反应形成三氯甲烷,其形成量随水中有机物含量,氯投加量,PH值的升高而升高,当COD为3mg/L,投氧量为7mg/L时,经48h反应后,三氯甲烷形成量将超过国家标准规定的60μg/L,二氧化氯不与有机物反应形成三氯甲烷,11.33mg/L的二氧化氯与COD为2.67mg/L水样经48h反应,三氯甲烷形成量低于检出限,二氧化氯与氯复佤  相似文献   

15.
密封消解法测定高氯离子含盐废水COD_(Cr)的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针对国标重铬酸钾法测定高氯离子含盐废水CODCr时的不足 ,采用密封消解法来测定高盐废水CODCr,通过丁酮氧化率、氯离子干扰、混配水样和实际水样测定结果的比较 ,对国标法和密封消解法进行了验证。试验结果表明 :在测定高氯离子含盐废水CODCr值时 ,密封消解法优于重铬酸钾法 ,能够真实准确地反映废水的CODCr。  相似文献   

16.
PSA处理含氟矿井水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用聚硅酸铝混凝剂处理煤矿含氟矿井水,处理后,氟,SS和COD的去除率分别为88%,98.5%和96.8%,处理后的水质可用于矿井除尘或生活用水。  相似文献   

17.
对某一煤矿污水处理现有工艺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探讨,根据煤炭行业环保要求及技术政策,对现有工艺进行有针对性技术改造。改造完成后,生活污水达到了《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一级排放标准的要求;矿井水满足《工业循环冷却水处理设计规范》(GB50050-2007)对水质的要求,可用于电厂循环冷却水的补给及矿区生产,实现了矿井水的资源化。  相似文献   

18.
序批式缺氧-好氧工艺处理味精废水试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味精废水经吹脱、稀释预处理 ,CODCr32 0 0mg/L、氨氮 170mg/L、总氮 40 0mg/L ,在CODCr负荷 0 6kg/m3 ·d下 ,接触氧化法和活性污泥法都能达到GB8978 96的排放标准。当负荷为 0 8kg/m3 ·d时 ,低浓度进水方式可以使出水CODCr接近处理目标 ,但出水CODCr排放总量增加。由于味精废水含有高浓度的硫酸盐 ,缺氧状态下 ,硫酸盐还原反应影响了反映硝化反应。味精废水自身碱度不足 ,必须投加充足的碱量 ,以避免硝化时 pH的下降。  相似文献   

19.
为了了解某矿井氡析出对周围环境的影响,通过对矿井井上、井下环境氡浓度调查与测量,运用计算公式和UAIR-FINE软件,估算工作人员年附加受照剂量,模拟氡排放对周围20 km范围内各子区的氡浓度贡献值分布、公众个人剂量分布.结果表明,矿井生活环境氡浓度基本处于环境本底和限值以内,井下部分区域氡浓度略高,需采取补救行动;工作人员年附加受照剂量基本处于全国煤矿地下工作人员平均剂量水平;煤田矿井氡排放对周围20 km范围内公众的影响可以忽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